馬未都:吳秀波當年也是串場歌手,他每次來我舞廳,女客就特別多

2020-10-06 史論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這是吳秀波自曝的與女性交往的信條。一向以雅痞大叔形象示人的他,背地裡卻做了許多齷齪勾當。在桃色醜聞爆發後,這位偏好「圈養雛靈「的國民大叔,終於人設崩塌,聲名俱毀。

著名學者馬未都曾揭露:「吳秀波當年也是串場歌手,他每次來我舞廳,女客就特別多。」除了錢與權之外,到底是什麼令涉世未深的女生們對吳秀波趨之若鶩?江湖人稱「師奶殺手」的他,又是如何從昔日的天之驕子,淪落至如今的潦倒境地?

歌舞青春

提起馬未都,眾人皆知他是著名的文化學者,收藏古董珍寶無數。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馬未都在影視圈裡也是個頗有分量的存在。他與做編輯時認識的王碩和劉震雲一道,成立了海馬影視創作室,並且出品了《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紅極一時。

如果說《編輯部的故事》是馬未都一眾人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那麼,拍攝《海馬歌舞廳》這部劇的念頭,又是因何而起呢?原來,這間歌舞廳不僅僅是電視劇中的場景,更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場所。海馬歌舞廳的創辦人,正是馬未都。

《編輯部的故事》

改革開放以後,西學東漸,國外思潮大量湧入,舞廳文化方興未艾。北京的街頭巷尾,每間歌舞廳入口處都排起長龍,舞池裡更是摩肩接踵,人滿為患。當時,馬未都手裡有筆閒錢,恰逢好友王朔告訴他歌廳非常掙錢,二人一拍即合,海馬歌舞廳就此掛上了招牌。

那時候在歌舞廳駐唱的,都是些懷揣著夢想,想在歌唱界打拼出立足之地的年輕人。像是韓紅、毛寧、沙寶亮、滿文軍、韓磊……這些流行歌壇的半壁江山,當時幾乎都聚集在歌廳裡討生活,期待著自己有朝一日被星探發掘。

吳秀波也不例外。從鐵路文工團話劇團出來後,戲途不順的他,選擇成為了一名舞廳串場歌手。論唱功,吳秀波自然無法拔得頭籌,但他憑藉著濃眉大眼的優越長相,玩世不恭的頹廢氣質,加上淺吟低唱時的憂鬱範兒,很快成為了京城名噪一時的駐唱歌手。

Rolling Wu的名號,在當年的北京城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熱衷於混跡夜場的人都知道吳秀波的大名,每天都有無數客人專門衝他而來。而來的這些人裡,絕大多數都是仰慕其美名的女性客人。吳秀波受女性追捧的程度,自那時起便可見一斑。

馬未都張羅海馬歌舞廳的生意時,就曾邀請過吳秀波前來串場。只要吳秀波駐唱的消息散播出去,那麼今晚前來捧場的女客必定不會少。馬未都也是實在人,會給他一晚40元的費用。要知道,當時北京工薪階層的月收入,也不過在200元左右。

「他似乎是在唱給他自己聽。」對於初見吳秀波時的場景,劉蓓仍歷歷在目,「在一個特喧囂的地方,他可以特別孤獨自我……他就是一個當眾孤獨的人。」

作為當時正紅的名演員,劉蓓第一次進歌舞廳,就被吳秀波這種風度翩翩、遺世獨立的氣質所打動,繼而成為了臺下的常客。而吳秀波一介小小歌手,能有朝一日在影視圈聲名鵲起,也是多虧了劉蓓的提攜。

劉蓓

戲如人生

馬未都曾給予《軍事聯盟》這部電視劇很高的評價。對於在劇中扮演司馬懿的吳秀波,馬未都也感慨道,他確實如同這個角色一般,能屈能伸。

1984年,16歲的吳秀波考入了鐵路文工團話劇團,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某次,吳秀波感到腹痛難忍,便前往醫院就診。誰知,他竟被學藝不精的醫生被誤診為腸癌,稀裡糊塗地上了手術臺,切去了四十釐米的結腸。

上天給他開了個無傷大雅的玩笑,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吳秀波在喘息之餘,也對生與死有了更多的感悟。1987年,話劇團裡的幾個老哥合夥開了一家簡易歌廳,招呼吳秀波去給他們報幕,一晚上給15元的報酬,吳秀波自是欣然應允。

嗓音條件不錯的他,似乎終於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某次,駐唱歌手生病不能前來,吳秀波便大大方方地上臺頂班。這一亮相,就被眾人認可了他的天賦,吳秀波因此逐漸走到了臺前,正式成為了一名歌手。

唱歌,就此成為了吳秀波的人生摯愛。從二十歲的青蔥歲月,到三十歲的而立之年,他幾乎都是在風花雪月的歌舞廳中度過。

剛開啟這份職業時,還是無名小卒的吳秀波只能在幾間小歌廳裡混。直至Rolling Wu的大名愈發響亮起來,大型歌廳的邀約便紛至沓來。混出名氣的吳秀波在四大歌廳間來回串場,應接不暇,收入也是水漲船高,一晚就能掙200元,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掙一萬多塊。

吳秀波在幾個歌廳之間奔波趕場,捧他的客人們也是走到哪兒跟到哪兒。後來,窺見吳秀波商業價值的和平house決定留住他,不惜開出高價也要聘請他作為固定的駐唱歌手。

在當時的北京,坐落在王府井一帶的和平house,可謂是最頂級的歌舞廳之一。依仗老闆的人脈,和平house都能請來劉德華、beyond、洪金寶這類名人。

吳秀波進入和平house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一哥,他的影響力之大可以想像。歌舞廳專門為他外掛了巨幅海報,而他的演出服也全部採購於香港。某年聖誕夜,吳秀波光是客人送花的收入,就高達5000元,著實令人咋舌。

那時候,春風得意的吳秀波在駐唱之餘,就是花天酒地、遊山玩水,好不快活。朋友們還給他起了個「吳半本」的諢名,意思就是每次就餐點菜時,他都會點上半本菜單,這足以說明吳秀波手頭十分充裕,闊氣非常。

當時,許多唱片公司籤約新人的方式,就是徘徊於歌廳,尋覓唱功不錯的男孩女孩們。吳秀波自然也被許多公司邀請過,甚至還去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培訓班。

但是,在歌廳裡安逸快活又收入頗豐的日子,麻痺了吳秀波原本積極進取的心。即使唱片公司誠摯邀約他,他還是沒能堅持在培訓班學習下去。就這樣,年歲更替間,歌舞廳的時代緩緩落下帷幕,一切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盛景不再

隨著歌廳黃金年代的逐漸遠去,在歌廳混跡了10年的吳秀波只得戀戀不捨的離開。成為了無業游民的他,先後開過飯店,賣過電器,倒過外匯,卻接連失敗,成為了一個連5毛錢地鐵票都買不起的街頭混子。

也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雲端跌落的吳秀波,在他人生的至暗時刻,握住了好友劉蓓伸出的援手。

在劉蓓的幫扶下,歷經滄桑的吳秀波終於在42歲那年,因電視劇《黎明之夜》而一舉成名。洗刷了頹廢的吳秀波,在隨後與海清合作的《心術》中貢獻出卓越演技,將自己的演藝事業推向了巔峰。

《心術》

然而,隨之而來的金錢與榮譽,蒙蔽了他的心智。在榮華富貴面前,吳秀波忘記了牙牙學語的孩子,忘記了患難與共的髮妻,轉而在情場中盡顯風流,開始養起了情婦和小三。

馬未都曾這樣評價他: 「吳秀波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誠然,吳秀波因一副好皮囊而呈現出的「大叔感「,的確為他吸引了非常寬泛的女性粉絲群體。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他不是只有低齡的追逐者,而每位粉絲眼中的他也不盡相同。

如今看來,馬未都作為知名收藏家,也難免有晃神走眼的時候。看來比古董器物更難鑑別的,是隔著肚皮的人心。吳秀波落得如今的慘澹結局,實屬自毀前程,令人嘆惋不已。

相關焦點

  • 東北往事:舞廳裡的男人都是窮鬼
    當年高考前,我們學校裡有幾個大膽的男同學省吃儉用攢了一筆錢,去舞廳體驗了一把,回來興奮得跟只泰迪一樣,「太他媽物超所值了!」和他們比起來,我實在有些怯懦,我不僅當年不敢去,現在讓我去舞廳也需要做足心理建設。畢竟我生活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這個詞很冷酷,讓每個人都變成了程序和算法的俘虜,我們身上屬於人的那一部分,也許還真得上皮肉相博的地方找一找。
  • 那時的龍港舞廳
    當年的舞廳都有這樣的燈球花都舞廳樂隊和歌手的留念照片(前排:徐新取、盧奇、徐國聲,後排:戴銀彩、我、陳亞東、蔡彬彬),邀請到了會覺得非常自豪,邀請不到的會感到沮喪,很多小夥子們會在三個舞廳轉,看哪裡的女孩子最漂亮,那時候大家都很年輕未婚,我的好幾個朋友都是在舞廳擇偶配對成功的。
  • 株洲時光裡的四大舞廳,一個夏季如火的時代,也是火燙,火燙……
    這裡一到夜間,舞廳裡外就是小年輕扎堆的地方,人多了進都不讓進。舞會都是晚上開,舞廳燈光調節氣氛的作用就顯出很重要,大門外燈光璀璨,吸引經過的路人,舞廳裡燈光更要撲朔迷離,五顏六色交替閃爍,這樣的燈光效果至少能增加姑娘們百分之三十的顏值,所謂「燈下看美人」是也,直到現在,也是舞廳遺留之無解迷局。
  • 上海同志舞廳消亡史
    他奔走在當時諸多同志的聚會點,頻繁地組織聚餐,四處宣告自己開了一家同志舞廳。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幾乎都收到了消息。膽子大的先去了,膽小的還在謹慎地觀望舞廳的情況,探聽有關部門是否會來「衝場子」。舞客畢竟是越來越多。開張三個月間,舞廳的生意從五十人到一百人,再到一百五十人。終於有一天,三百個男同志在同一時間內出現在舞廳裡,舞池裡擠不下,只好站在一旁「插蠟燭」、等空位。
  • 北京衛視沒有主持人串場,一個人影響一個衛視,只看節目也不錯
    前段時間吳秀波的事情鬧得是沸沸揚揚,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而影視行業對劣跡藝人的處理也是十分迅速,基本全部有波叔參加的節目都刪除了他的身影,實在沒有辦法改變的節目也打上了馬賽克,甚至早年波叔參演的電視劇也在重播時將他的名字打上了馬賽克,動作十分到位。
  • 吳秀波:被誤診為腸癌,做酒吧歌手,在老朋友劉蓓幫助下認真演戲
    他的《近視眼外傳》表演非常受歡迎,第一次就表演了300場。那時,吳秀波過著混亂的生活,基本上每天都在混日子。對自己的鐵飯碗非常滿意。覺得生活很無聊,但卻很豐富。如果能這樣生活一輩子,那似乎還不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夥伴們成了大人物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卡拉ok文化盛行,酒吧歌手的收入也相當可觀。吳秀波嗓音很好,賺了很多錢,遠遠超過了他在單位的工資。有一段時間,青春得意的吳秀波,經常宴請他的客人把酒言歡。再加上頻繁的駐場演唱,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他的鐵飯碗。
  • 蘇州舞廳上海舞廳,全國舞廳營業開門時間
    蘇州舞廳多家開著,可以根據自己所好前去光臨。樂樂,長春,南宛,lcp一毛,對於經濟一般般的朋友和口味比較重的朋友來說是個好去處。對於有點經濟實力的和要求方有點尺度的可去萬花,正大,應該能適合你的中性口味。對於那些土豪級別的,喜歡談藝術,人生,闢情操,對女性要求較高的,可以去藍寶,團結,金沙,女孩漂亮的較多。
  • 馬未都當年開酒吧,賠掉43個四合院
    王朔是法人兼理事長,馬未都是秘書長。成立的新聞還上了當年1月12號的《人民日報》,發在第3版,「科學·文化·體育」版,標題叫《海馬影視創作中心在京成立 一批中青年作家進軍影視界》。關於為什麼叫「海馬」,馬未都聊過,最早是他提議起個動物的名字,起來起去,都不合適,最後大家一合計,創作室清一色男的,沒女的,海馬是雄性繁殖,不如就用「海馬」,就此定下。
  • 在這家90s舞廳,我蹦了一場5塊錢的迪!
    雖然同仁舞廳沒有明文限制年齡,但來這的多是40歲往上的中老年。聽說,舞客裡年紀最大的,86歲了年輕時愛跳迪斯闊的潘西老闆娘,到今年也是抱孫女的人了。「90年代南京舞廳遍地都是,現在都關差不多賴。」來同仁跳舞的,很多跟當年在舞廳蹦迪的是同一波人。跳了十幾年,早已成了習慣。前些時候舞廳整頓關了半個月,把這群寂寞的老人憋壞了,沒事就跑來站在門口等。
  • 2021年蘇州舞廳正常營業,金莎舞廳和正大舞廳人氣爆滿,團結橋舞廳人少明顯下滑了
    《正大舞廳》時間:09:00-23:00票價:25地址:金門路33號。                              3.《藍堡舞廳》時間:11:00~23:00票價:25地址:閶胥路409號4.
  • 吳秀波「浪蕩往事」,和他前僕後繼的小女友們
    吃飯、喝酒、泡妞兒,哪一樣都得用錢,吳秀波開始四處找兼職,後來就進了一家歌舞廳做報幕員。做一晚上報幕員,能掙10塊錢工資,讓吳秀波開心不已;但聽說做一晚上歌手能掙30塊錢時,他立馬就動了心思。有一次,一位歌手發燒,無法撐起當晚的場子,吳秀波便自告奮勇代唱三天。長相帥氣,聲音憂鬱,自帶迷人氣息的吳秀波,成歌廳的焦點,歌廳的姑娘們驟增,讓老闆笑開了花。
  • 抽菸、撩妹、沉迷舞廳,但我是個好老頭
    張老頭在昏暗的舞池中遺失了假牙,但他覺得毫無遺憾。「生活並不是一個緩慢衰落的過程。」張阿姨正迎來一個新的拐點,跟著王老頭在廣場上跳到35歲以後,她終於獲得了中老年舞廳的入場券。毫無疑問,她是這個「35歲以下不得入內」的老式舞廳裡,年紀最輕的一個。
  • 蘇州金莎舞廳歡迎你!
    蘇州姑蘇區《金莎舞廳》營業時間
  • 北京衛視春晚:吳秀波「消失」了,連主持人串場都沒了,觀眾笑了
    2月5日,正月初一晚,北京衛視春晚如約播出,吳秀波果真「消失」了。據悉,吳秀波在北京衛視春晚中不僅表演了一個節目,還擔任晚會主持人,為了剪掉吳秀波的鏡頭,北京衛視春晚索性剪掉了所有主持人的報幕環節。當晚的節目播出非常的連貫,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看完節目吳秀波就像是從未存在過一樣,超快的節奏,還被網友戲稱為VIP尊享晚會。吳秀波的「出軌門」真實坑苦了一眾人。先是參演的電影無法如期上映,緊接著參加的綜藝《王牌對王牌》又被爆出p圖師花了三天三夜把他一幀一幀地給修掉,不少網友也是調侃真是難為了p圖師。
  • 一代龍港人的記憶——龍港舞廳 有多少人還記得它?
    龍華大酒店坐落在龍躍路,當年的花都舞廳建在龍華的東邊花都舞廳樂隊和歌手的留念照片(前排:徐新取、盧奇、徐國聲,後排:戴銀彩、我、陳亞東、蔡彬彬),邀請到了會覺得非常自豪,邀請不到的會感到沮喪,很多小夥子們會在三個舞廳轉,看哪裡的女孩子最漂亮,那時候大家都很年輕未婚,我的好幾個朋友都是在舞廳擇偶配對成功的。
  • 劉蓓把吳秀波從貧困中解救出來,幾年後,吳秀波卻「自毀」前程
    在吳秀波還是一個歌廳跑場歌手時,劉蓓就已經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的吳秀波,被分配到鐵路文工團。後來因為演出經常遲到,自己提出了辭職。辭職後的吳秀波,就專心幹起了歌手這個行業。因為在大學時期,吳秀波就做過駐唱歌手,他覺得做歌手來錢快,所以就繼續了這個職業。
  • 人生下半場,他們留在舞廳裡
    林珍眯起眼回憶,舞場上丈夫手臂動作利落瀟灑,有年輕時的影子,「更愛跳舞時候的他」,林珍肩膀輕輕碰了碰丈夫,有些不好意思笑。「他現在這個頭髮也是我弄的。」林珍像個小姑娘,擺弄了下丈夫的改良版披頭四髮型,「好看嗎?」 歌舞廳也開設夜場,包含卡拉OK,有駐唱歌手。林珍不願來夜場,覺得沒有跳舞的那種純粹,舞廳味道就變了,更像是消遣的地方。
  • 串場詩詞選
    百葉豆腐二麯酒,桑麻助興,春邀當年秋。溫馨一片情淳厚,洗卻塵世汙濁流。(發表在《鹽阜大眾報》)氣喘如牛,大汗淋漓,腰酸腿脹,是刺激,也是別一種享受。撲、撲、撲,沉實而執著,在胸中走過。問一聲,這腳步——是我的,還是大地的;是時間的,還是生命的?人生幾何?歲月無多。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許多人知道他熟悉他,可能是因為他的一檔收藏類節目:《收藏馬未都》,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馬未都那些珍貴的藏品,而是他的觀復博物館裡的,那些貓兒!馬未都和「黑包包」觀復博物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五環外,這是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 吳秀波 演戲就是人生
    「晚上他的手就腫得跟包子似的,我一看這不行,得趕緊上醫院。」劉江記得當時醫生提出必須馬上打石膏,但吳秀波堅決不同意。「他說不行,我這後面戲還沒完呢,打了石膏沒法拍。當時我特別感動,這是玩兒命啊。醫生都警告他,不打石膏有可能殘疾。」後來劇組終於找到杭州另一家大醫院,用活動石膏。「有將近一個月的戲,我沒有辦法拍他上半身的中景,因為他打著石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