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這是吳秀波自曝的與女性交往的信條。一向以雅痞大叔形象示人的他,背地裡卻做了許多齷齪勾當。在桃色醜聞爆發後,這位偏好「圈養雛靈「的國民大叔,終於人設崩塌,聲名俱毀。
著名學者馬未都曾揭露:「吳秀波當年也是串場歌手,他每次來我舞廳,女客就特別多。」除了錢與權之外,到底是什麼令涉世未深的女生們對吳秀波趨之若鶩?江湖人稱「師奶殺手」的他,又是如何從昔日的天之驕子,淪落至如今的潦倒境地?
歌舞青春
提起馬未都,眾人皆知他是著名的文化學者,收藏古董珍寶無數。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馬未都在影視圈裡也是個頗有分量的存在。他與做編輯時認識的王碩和劉震雲一道,成立了海馬影視創作室,並且出品了《編輯部的故事》和《海馬歌舞廳》,紅極一時。
如果說《編輯部的故事》是馬未都一眾人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那麼,拍攝《海馬歌舞廳》這部劇的念頭,又是因何而起呢?原來,這間歌舞廳不僅僅是電視劇中的場景,更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場所。海馬歌舞廳的創辦人,正是馬未都。
《編輯部的故事》
改革開放以後,西學東漸,國外思潮大量湧入,舞廳文化方興未艾。北京的街頭巷尾,每間歌舞廳入口處都排起長龍,舞池裡更是摩肩接踵,人滿為患。當時,馬未都手裡有筆閒錢,恰逢好友王朔告訴他歌廳非常掙錢,二人一拍即合,海馬歌舞廳就此掛上了招牌。
那時候在歌舞廳駐唱的,都是些懷揣著夢想,想在歌唱界打拼出立足之地的年輕人。像是韓紅、毛寧、沙寶亮、滿文軍、韓磊……這些流行歌壇的半壁江山,當時幾乎都聚集在歌廳裡討生活,期待著自己有朝一日被星探發掘。
吳秀波也不例外。從鐵路文工團話劇團出來後,戲途不順的他,選擇成為了一名舞廳串場歌手。論唱功,吳秀波自然無法拔得頭籌,但他憑藉著濃眉大眼的優越長相,玩世不恭的頹廢氣質,加上淺吟低唱時的憂鬱範兒,很快成為了京城名噪一時的駐唱歌手。
Rolling Wu的名號,在當年的北京城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熱衷於混跡夜場的人都知道吳秀波的大名,每天都有無數客人專門衝他而來。而來的這些人裡,絕大多數都是仰慕其美名的女性客人。吳秀波受女性追捧的程度,自那時起便可見一斑。
馬未都張羅海馬歌舞廳的生意時,就曾邀請過吳秀波前來串場。只要吳秀波駐唱的消息散播出去,那麼今晚前來捧場的女客必定不會少。馬未都也是實在人,會給他一晚40元的費用。要知道,當時北京工薪階層的月收入,也不過在200元左右。
「他似乎是在唱給他自己聽。」對於初見吳秀波時的場景,劉蓓仍歷歷在目,「在一個特喧囂的地方,他可以特別孤獨自我……他就是一個當眾孤獨的人。」
作為當時正紅的名演員,劉蓓第一次進歌舞廳,就被吳秀波這種風度翩翩、遺世獨立的氣質所打動,繼而成為了臺下的常客。而吳秀波一介小小歌手,能有朝一日在影視圈聲名鵲起,也是多虧了劉蓓的提攜。
劉蓓
戲如人生
馬未都曾給予《軍事聯盟》這部電視劇很高的評價。對於在劇中扮演司馬懿的吳秀波,馬未都也感慨道,他確實如同這個角色一般,能屈能伸。
1984年,16歲的吳秀波考入了鐵路文工團話劇團,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某次,吳秀波感到腹痛難忍,便前往醫院就診。誰知,他竟被學藝不精的醫生被誤診為腸癌,稀裡糊塗地上了手術臺,切去了四十釐米的結腸。
上天給他開了個無傷大雅的玩笑,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吳秀波在喘息之餘,也對生與死有了更多的感悟。1987年,話劇團裡的幾個老哥合夥開了一家簡易歌廳,招呼吳秀波去給他們報幕,一晚上給15元的報酬,吳秀波自是欣然應允。
嗓音條件不錯的他,似乎終於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某次,駐唱歌手生病不能前來,吳秀波便大大方方地上臺頂班。這一亮相,就被眾人認可了他的天賦,吳秀波因此逐漸走到了臺前,正式成為了一名歌手。
唱歌,就此成為了吳秀波的人生摯愛。從二十歲的青蔥歲月,到三十歲的而立之年,他幾乎都是在風花雪月的歌舞廳中度過。
剛開啟這份職業時,還是無名小卒的吳秀波只能在幾間小歌廳裡混。直至Rolling Wu的大名愈發響亮起來,大型歌廳的邀約便紛至沓來。混出名氣的吳秀波在四大歌廳間來回串場,應接不暇,收入也是水漲船高,一晚就能掙200元,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掙一萬多塊。
吳秀波在幾個歌廳之間奔波趕場,捧他的客人們也是走到哪兒跟到哪兒。後來,窺見吳秀波商業價值的和平house決定留住他,不惜開出高價也要聘請他作為固定的駐唱歌手。
在當時的北京,坐落在王府井一帶的和平house,可謂是最頂級的歌舞廳之一。依仗老闆的人脈,和平house都能請來劉德華、beyond、洪金寶這類名人。
吳秀波進入和平house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一哥,他的影響力之大可以想像。歌舞廳專門為他外掛了巨幅海報,而他的演出服也全部採購於香港。某年聖誕夜,吳秀波光是客人送花的收入,就高達5000元,著實令人咋舌。
那時候,春風得意的吳秀波在駐唱之餘,就是花天酒地、遊山玩水,好不快活。朋友們還給他起了個「吳半本」的諢名,意思就是每次就餐點菜時,他都會點上半本菜單,這足以說明吳秀波手頭十分充裕,闊氣非常。
當時,許多唱片公司籤約新人的方式,就是徘徊於歌廳,尋覓唱功不錯的男孩女孩們。吳秀波自然也被許多公司邀請過,甚至還去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培訓班。
但是,在歌廳裡安逸快活又收入頗豐的日子,麻痺了吳秀波原本積極進取的心。即使唱片公司誠摯邀約他,他還是沒能堅持在培訓班學習下去。就這樣,年歲更替間,歌舞廳的時代緩緩落下帷幕,一切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盛景不再
隨著歌廳黃金年代的逐漸遠去,在歌廳混跡了10年的吳秀波只得戀戀不捨的離開。成為了無業游民的他,先後開過飯店,賣過電器,倒過外匯,卻接連失敗,成為了一個連5毛錢地鐵票都買不起的街頭混子。
也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雲端跌落的吳秀波,在他人生的至暗時刻,握住了好友劉蓓伸出的援手。
在劉蓓的幫扶下,歷經滄桑的吳秀波終於在42歲那年,因電視劇《黎明之夜》而一舉成名。洗刷了頹廢的吳秀波,在隨後與海清合作的《心術》中貢獻出卓越演技,將自己的演藝事業推向了巔峰。
《心術》
然而,隨之而來的金錢與榮譽,蒙蔽了他的心智。在榮華富貴面前,吳秀波忘記了牙牙學語的孩子,忘記了患難與共的髮妻,轉而在情場中盡顯風流,開始養起了情婦和小三。
馬未都曾這樣評價他: 「吳秀波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誠然,吳秀波因一副好皮囊而呈現出的「大叔感「,的確為他吸引了非常寬泛的女性粉絲群體。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他不是只有低齡的追逐者,而每位粉絲眼中的他也不盡相同。
如今看來,馬未都作為知名收藏家,也難免有晃神走眼的時候。看來比古董器物更難鑑別的,是隔著肚皮的人心。吳秀波落得如今的慘澹結局,實屬自毀前程,令人嘆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