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裡,那些迷失在「星界」裡的靈魂,真的很像因為各種壓力而形成的神經症患者。焦慮、抑鬱、恐懼……這些情緒簡直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巨大阻力,使我們手裡的雞腿不香了,眼前的花不美了,耳邊的音樂也不再動聽。
以焦慮症為代表的神經症正在這個快節奏、危機頻發的時代困擾著一個巨大的群體,他們為自己的昨天悔恨、明天不安,無法把握今天、活在當下。
克萊爾·威克斯這本《焦慮症的自救》,確實可以幫助這部分朋友,因為作者曾在20多歲時曾飽受神經症的折磨,她37歲轉而學醫,成為一名內科醫生,被譽為「解開神經症密碼的女人」。
一、焦慮症患者、的最大對手是焦慮的產物——疲勞
不同於大部分焦慮症的現行書籍,她在前7章談論的內容一定讓你吃驚,卻又驚呼內行——她沒有描寫各種生澀的理論、概念,而是先談論了一件讓很多神經症患者苦不堪言的事——「疲勞」。
非但談論,她還將它分成了四種不同類型的疲勞:肌肉疲勞、情感疲勞、心理疲勞和精神疲勞。
肌肉疲勞為例,她說肌肉疲勞不是由於肌肉運動過量導致的,而是由於濫用產生的。確實如此,在長時間、高度持續的緊張之下(這些是焦慮症的常見症狀),肌肉的緊張是最自然而然,卻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問題之一。
常人處理這種緊張的方法往往是火上澆油:別緊張!緊張啥!每一次提醒,就是對自己緊張的一次強化,使它儲備更大的焦慮能量,引發下一輪緊張。
作為心理諮詢師,處理這種緊張的常見手法有:放鬆療法(可不是一遍遍說不緊張,要放鬆哦)、系統脫敏療法,甚至極少時間會使用到滿灌療法。
是啊,當你的整個神經系統都在為即將來臨的「危險」作出「戰或逃」的準備,內心怎麼可能放鬆?肌肉怎麼可能不緊張?長此以往的你怎麼可能不疲勞?
更不要提患者會為撲面而來的病恥感、或多或少的內疚感與隨之而來的恐懼感作出的情感掙扎,一個人有多少心理能量能拿來內耗?這個疲勞的提法真的太及時了。它需要被所有焦慮症患者看到,即使你看似什麼也沒做,你的身體和心也已經為你在作戰了。
二、鎮定劑和電擊療法的使用
這本書緊接著拋出的兩個觀點嚇到了我:第一是作者為了緩解巨大的疲勞感,倡導使用鎮定劑,另一個就是她現在使用的電擊療法。
我對於這兩種療法都帶有本能上的牴觸,首先,鎮定劑的使用是非常難控制劑量的,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嗜睡,甚至抑鬱。那一刻,我幾乎已經放棄了推薦這本書,帶著極大的審慎和輕微的焦慮,閱讀到119頁時,才將心放回了肚子。
作為一名內科醫生,顯然是擁有處方權的,她主張在「醫生的幫助下」找到「合適的鎮定劑以及恰當的服用量」,這使我稍感釋懷,但我還是要對獨自閱讀這本書的朋友說:需要鎮定劑幫助的情況並不適合每個人,使用任何藥物,都不要想當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是對自己身體負責的重要一步。
至於溫和的電擊療法,我個人從未使用過任何程度的電擊輔助,也許因為它對我而言不是必要的,但不排除它也許曾在大洋彼岸發揮過作用。
同樣的,在141頁,作者溫和地表示:只要你下定決心要在不藉助電擊治療的情況下康復,那麼你就一定能行。這讓我覺得這個作者還是挺靠譜的,她沒有給出兩個強硬到冷漠的抓手,而是從現實生活的點滴中,各種情緒來臨時如何處理上入手,給你貼心建議,這點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她提供了兩個比起「話療」激進的治療方法,但同時表明,即使不使用它們,你同樣可以獲得痊癒,這就很有意思了。
因此,即使有治療理念上的出入,我仍願意推薦這本書給處在焦慮中的你,現實很少有這樣的作者,既是患者,又是克服了病患的醫生,這本身就是一部令人嘴角上揚的勵志傳奇。
每一個處在焦慮症中的人,需要的最重要的東西是陪伴——無論是治療者還是親友,孤獨地呆著不但對抑鬱症沒有好處,對需要逐漸提升刺激強度的焦慮症患者而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別躲在山溝溝或自己的小屋裡自怨自艾,好好地休息之後,支楞起來,走出門去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