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由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團隊出品
美國《時代》雜誌周二(22日)公布編輯評選的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流亡英國的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上榜,並由末代港督彭定康撰寫評價,稱羅冠聰是所謂「香港年輕一代領袖之一」,形容他是「典型勇敢代表」。
羅冠聰今天(23日)在臉書發表了他的獲獎感言,聲稱「繼早前於讀者票選中居於首位,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今年榜單上,的確很難以想像」。羅冠聰還提到了馬丁·路德·金、甘地、曼德拉等歷史偉人啟發他「前進」,如此往自己臉上貼金,真是厚顏無恥。
《時代》把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分成五大類,羅冠聰獲列入「先驅者」一類。彭定康介紹稱,羅冠聰出身勞工階層家庭,其後成為歷來最年輕的香港立法會議員。他沒有標榜自己作為社運人物的所謂「卓越地位」,他只是一代人的「典型勇敢代表」。他一如拍檔、前「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般,跟隨「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等人的步伐,甘願為港人民主而冒上個人自由的風險。
羅冠聰的「畫皮」早就被媒體揭開,彭定康這些糊弄人的鬼話又騙得了誰?
在樹起「港獨」人設之前,羅冠聰其實也只是個普通青年。1993年,他出生在深圳的一個普通家庭,祖籍在廣東省汕尾,6歲時和家人離開內地到香港生活。讀中學五年級的時候,羅冠聰加入了學校辯論隊,自此開始對時政產生興趣。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參加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之後。羅冠聰的成績不如意,沒能進入心儀的大學。無奈之下,他選讀了嶺南大學小區學院副學士課程,努力了一年之後才又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錄取。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羅冠聰的心態就發生了一些不為人知的變化。之後他加入了學聯,將自己的精力逐漸投入到「搞事」中去。
2014年非法「佔中」時,他焚燒國務院文件表現猖獗;2016年當選最年輕立法會議員,卻在就職時私自篡改宣誓詞成了任期最短的民意代表之一,接著又因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罪被抓;在去年的「修例風波」中,他更被曝與美國駐港澳領館密謀,策劃發動「九月罷課」。
香港國安法生效前夕,羅冠聰丟下「手足」逃離香港躲安生。羅冠聰被控「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在警方發出傳票前逃離香港,更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警方通緝。出逃後的羅冠聰仍未停止禍港行徑,繼續散布不實言論抹黑香港國安法,接連與彭定康、蓬佩奧會面,圖謀勾連外部勢力擾亂香港安定。
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此前曾指出,羅冠聰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賣國賊,以出賣香港利益為生。他乞求外國制裁香港的行為如同邀請洋人攻打香港。如果羅冠聰現時身處香港,國安機構或相關執法部門應該要嚴正執法。
直新聞認為,羅冠聰此次能夠入選《時代》年度人物,或許背後是為他撰寫評價的彭定康在運作。今年7月,逃往英國躲避中國法律制裁的羅冠聰就與彭定康狼狽為奸。羅冠聰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出一張與「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合照,並配文稱曾受到對方的鼓舞繼續堅持下去,感謝彭定康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還大言不慚地稱要代很多香港人,對彭定康講一句「感謝你,最後一任港督」。對此,不少網友諷刺稱這真是「大型認賊作父現場」。
而去年香港「修例風波」以來,彭定康不斷插手香港事務,揚言英國要「為香港挺身而出」。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今年5月21日曾表示,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3年了,「末代港督」彭定康作為賊心不死的老殖民主義者,仍不停地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妄加置喙,這種自不量力的倒行逆施可笑又可恥。
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去年報名參選南區區議會海怡西選區,選舉主任因其以「港獨」作為「民主自決」的選項,並非真誠擁護基本法,不符合區議會條例規定,直接裁定其提名無效。但黃之鋒不僅不知反省,日前還厚顏無恥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推翻選舉主任的決定。高等法院今天(23日)頒下判詞,指黃之鋒選用了錯誤的法律程序,故拒絕其司法覆核申請,並要他支付訟費。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唐麗娥今天(23日)表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日與多個公務員工會代表會面,提到將於下月公布,新入職的公務員,需要籤署文件確認擁護基本法以及效忠香港特區,不籤署將不獲聘用。
至於現職公務員獲推薦晉升或轉任另一職系時,須宣誓或籤署文件的安排,則未有時間表。公務員事務局昨日舉行諮詢會,響應工會疑問。唐麗娥說,她關注如果現職人員不願意籤署文件的後果,以及特區政府補償方案和罰則等,要求特區政府在實施前明文列出。她引述聶德權的回應指出,正和律政司商討,新安排無意令工會「消失」,工會在福利等議題上仍可發聲。
據香港信報報導,花旗銀行公布「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2019/2020」結果,以截至2020年5月數據推算,香港擁有千萬元或以上淨資產的「千萬富翁」達50.4萬人,佔香港相關年齡人口8.4%,當中10.6萬人擁有千萬元或以上流動資產。若計算淨資產值,中位數為1700萬元,較2018年的1630萬元有所增加。
香港花旗銀行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李貴莊認為,香港千萬富翁淨資產中位數為1700萬元,較2018年有所增加,相信主要由於樓價上揚、多元資產平衡配置策略有利捉緊環球市場波動帶來的投資機遇,以及數碼理財的靈活彈性令多元投資更方便快捷所致。
本文章版權屬於「直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回復「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