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這幾年流行一個說法,家庭出身是一個人的上限。也就是說,很多人認為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考上985和211這樣的好大學。
比如之前曾有清華大學的老師,統計了自己的學生,發現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學生,曾經出過國,而沒有出過省的學生一個都沒有。很明顯,在這些學生裡面,家境相對來說都是中等或更好一些的。所以這位老師說,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現在很難進入頂尖學府了。
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也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過,自己就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孩子,所以衣食無憂,教育資源豐富,而且他家是北京,屬於一線城市,因此他才會有今天的成績。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來自貧困家庭的,那麼他的家庭幾乎無法給他經濟和物質支持,從這一點來說,富裕的家庭是考上名校的助力。那麼這就是全部的事實嗎?當然不。
雲南省宣威市的理科狀元林萬東,他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家業在大山深處,甚至當他查完自己的分數之後,就不得不上工地繼續搬磚幹活。從物質上來說,他的家庭不能給他什麼支持。但是他的家庭雖然經濟貧困,父母卻把他教育得很是懂事。林萬東寒暑假都在打工,為母親分擔重任,所以他有著同齡人缺少的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才是他努力學習的動力。
不僅僅是林萬動,2019年寧夏自治區的文科高考狀元是農村家庭,2019年福建省的理科高考狀元,他的父母也只是一個「沙縣小吃」的店主,他們都是依靠家庭的優秀教育思想才有了現在的成績。
同樣是優秀的學生,有人家庭富裕,也有人家庭貧寒。那麼如果想要考上好的學校,比如說985和211高校,學生的家庭背景應該是什麼樣的?
從比例上來說,貧窮人家的孩子確實更難考上好學校。但是這並不完全取決於經濟。雖說一個好的家庭背景,對於孩子來講是有極大的幫助,但是不得不說,如果想要考上這些大學,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本身。
1、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孩子想要有優秀的成績,自然就離不開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歷屆的高考狀元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例如2013年浙江的文科高考狀元施丹旖就是一個喜歡每天讀書的人,所以在後來的文科上面成績優異,令人欽佩。
所以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不至於在學習之中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習慣,成績一直不穩定或者下滑,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孩子的成績才會有提升。
所以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如果父母能夠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助力要遠遠大於補習班。
2、對學習有興趣和熱情
想要孩子擁有好的成績,那麼孩子就需要對學習感興趣,因為對學習有興趣和熱情之後,孩子的學習才會認真又努力。
2018年的河南省滑縣的高考狀元秦一凡就是一個特別喜歡學習的人,因為對學習濃厚的興趣,上學以來,他幾乎沒接觸過手機和電子產品,一學習就廢寢忘食。
這樣的孩子不用人逼著,自己就會往前走。但這樣的興趣和熱情,也許有孩子是天生的。但絕大多數是來自父母的培養和引導。父母要用對方法,讓孩子喜歡學習,而不是因為強迫才去學習,從而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3、自律並且能夠堅持
想要長期保持好成績,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能夠自律並且堅持。有很多孩子天資並不出眾,但是因為足夠自律和堅持,慢慢逆襲成功。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在長途中獲得勝利,耐力絕對是必要的。因此唯有能夠堅持的人,才能成功,笑到最後。
不信可以看每年的文科或者理科狀元,每一個都是非常自律並且有毅力的孩子。而他們能做到,無一不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對於家長來說,一方面需要以身作則。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孩子在自律和堅持中,找到樂趣。如果孩子總覺得是被逼的,就很難堅持了。
所以說,考上985和211,父母確實很重要。這其中經濟所起的作用,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只不過如果家庭條件差,會放大父母教育的成果。所以說,不是經濟決定孩子的未來,父母才是決定孩子的根本。
1.錢不能決定所有
有些家長總是認為好的家庭條件,就可以讓孩子考上好的大學,但是經常出現的一件件翻車事件證明了,錢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績。因為錢只能帶來好的教育條件和資源,而學習的成功與否是在於人,在於孩子。
2.父母的鼓勵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之所以說父母的鼓勵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是因為父母是孩子背後最堅實的力量。如果一個在富裕家庭裡面,孩子沒有好的父母進行教育和指導,那麼他肯定不能有好的成績,考上好的的學校。因此父母才是孩子的根本。
總而言之,孩子上名校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但是只要孩子願意努力,家長給予正確的支持,那麼成功考上名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完以上內容,你對名校與家庭背景之間的關係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