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你最終還是活成了父母的模樣.

2021-02-07 曲瑋瑋

——「你知道從小被打到大的滋味嗎?」

編輯部的@蘿拉:

昨天打開後臺,看到了曲奇發來這樣一條觸目驚心的留言。

在她描述的經歷中我其實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或許你也經歷過:

和異性朋友玩,被爸媽當八卦一樣調侃;

化妝打扮的時候,得到「你這樣不好看,幹嘛啊,勾引男人啊」之類的風涼話;

不做家務會被責罵,試圖反抗權威會被「教育」;

會因為親人的一句話淚流滿面,會覺得活著沒有意義,自己已經是行屍走肉

.

 

我不想簡單地回復這位讀者,說一些安慰的話顯得格外蒼白。

於是我跟瑋瑋好好聊了聊,基於她的故事寫一封回信,也跟大家分享,關於原生家庭的痛楚該如何解決。

 

@瑋瑋的回信: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凡事不必都從原生家庭找原因」。

 

這話是針對當下具體問題的,想說不要徒增煩惱。不能一遇到了生活難處,就怪到父母頭上。有了具體的問題解決具體的問題就好。

 

不過凡事也總有例外。

對有些人來說,家人就在身邊,他們無時無刻離不了你。很近,真的很難脫離開,比如鄭爽。

你真的很少見明星的父母戲裡戲外跟孩子全方位捆綁得如此緊密。

 

她曾經在真人秀鏡頭面前暴露的脆弱是真的,家庭帶來的傷害不可逆,她離得越近,得到的答案越清晰:兒女只是父母的工具人。而不是另一個平等的生命。

 

而現如今那個受傷的小女孩始終沒有獨立,從家庭走出來建立自己的世界,於是她變成了那個讓人討厭的大人樣子。把孩子當成物件一樣說買就買,說丟就丟。

 

當然,人人都有不完美的家庭。只是程度不一。

只有獨立出來才有重獲新生的可能,可惜鄭爽沒有成功走出來,而我希望你可以。

 

最近聽了一期播客嘮到一個觀察,我覺得很有意思:女孩長大過程中會經常參照自己母親的命運,不知不覺規劃理想的情感關係,反思自己要找一個怎麼樣的人生伴侶;而男性的童年往往是在家庭裡尋找一位事業上的榜樣,或是很有智慧的長輩,或是成功人士等等。

(註:僅為節目嘉賓觀點,並不能代表全體男性or全體女性)

 

不管怎麼說,家人,的確是我們踏進人生最初始的一個參照系。

家庭教育的失職與迫害,展現在方方面面。

最常見的就是言語打壓和虐待,這類家長往往情緒不穩定。

他們把指責當成一種令孩子乖乖聽話的手段,用盡世界上最難聽的語言,使得孩子膽戰心驚。

我曾經在公交上聽到一位母親大罵自己的女兒「賤貨」,而起因不過是因為女兒疑似和男同學通電話。

無論孩子做什麼,父母都能挑刺,並且成為他們心情不好時的出氣筒,失敗人生的替罪羊。

其次就是把孩子當作投資,動輒將自己付出多少錢財掛在嘴邊,投資的同時懷疑自己的投資是否值得。

很多人生孩子的作用就在於養老,因此希望最小的投資,能收穫一個有出息、有養老能力的孩子。

倘若希望破滅,他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頗為不值得。

這種冷冰冰的懷疑與審視下,根本沒有愛的參與,養大的亦是一個不懂愛的孩子。

如果是女性,她會把這種投資心理帶到親密關係裡,對於別人的付出斤斤計較,而且如無意外,她基本也沒有愛別人的能力。

愛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很玄學,如果你沒得到過,你就很少有可能無師自通。

 

還有一個家庭中隱藏性問題,危害也能貫穿一生。

那就是一般發生在多子女家庭中的比較和親緣競爭。

簡單來說,就是父母的愛搖擺不定,姐姐犯錯,加倍寵愛妹妹;姐姐更聰明,於是埋怨妹妹太笨。

我的一個好友念念深受這種折磨,從小父母就經常拿她和妹妹比較。


妹妹機靈會說話,父親會在客人面前說,「都是同樣的爸媽,不知道為什麼一個這麼笨,一個這麼聰明。」

念念和她的妹妹彼此仇視和疑心,唯恐對方超過自己。

她曾經咬牙切齒的告訴我,如果這輩子她妹妹比她過得好,她將會生不如死。

有一次兩人同時交成績單,父親看了一眼她80分的數學,一個耳光扇過來,罵她:

「你妹妹為什麼就能考好?」

她的大腦嗡的一聲,鼻血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在拿紙巾擦拭鼻血地時候,她發現妹妹幸災樂禍地笑,她那一刻就覺得:她恨她到了極點。

她的焦慮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去打王者,如果發現她妹妹在線,就會鬆一口氣放心玩兩局。

但是如果妹妹下線了,她也會立刻選擇下線,埋頭去看書學習提升自己。

她們兩人從來不互動,但總是能從微博、抖音等蛛絲馬跡發現彼此視奸對方的事實。

我告訴她大可以不必這樣比較,但這是她的心魔,已然成為她的一部分。

她的種種表現,好像這個世界上她妹妹就是她最大的競爭對手。

我從沒見過那種扎紮實實地恨意,其實她是一個很溫和的人,對朋友也很好,可是她非常恨她的妹妹。

很多父母自己沒有處理好親友之間的關係,背地常說自己兄弟姐妹的壞話也就罷了,還要將上一代人之間的攀比,移植到下一代關係裡。

不斷挑唆姐妹之間的關係,導致雙方彼此仇視。

 

雖然當下很多人會說,已經長大了,還把什麼都推給原生家庭是一種懦弱者行為。

但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四個字背後代表了什麼。

它意味著你永遠不能和家人分享成功或失敗;

意味著你每次踏進所謂的溫暖港灣,都要將面具和假笑隨身攜帶;

意味著你萬念俱灰時無處可去,因為迎接你的將是至親的嘲諷。

 

網上有句話說,你與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與世界的關係。

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我們最終都會活得有些像父母。


張愛玲在《小團圓》裡寫的有相通之處:「最終,你們走的可能都是同一條路,而她一早知道。

因為她是你的母親,你們多少都一樣。」

其實放大來說,你怎樣與父母相處,你就傾向於怎樣與社會相處。

這是很難擺脫的、耳濡目染的底層邏輯。

 

好在我們還有後半生來重建自我,首先是要打破。

要有脫離出走的勇氣。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裡提到:掌控自己生活的關鍵在於,如果不能改變父母,那麼就自己做出改變。


你的幸福沒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們一成不變,你也可以戰勝童年時期遭受的創傷,並擺脫他們對你成年後生活的控制。

很多人痛苦的根源是一邊痛恨父母過往的行為,一邊期待他們的道歉和改變,希望他們能好好愛自己。

但他們亦是自己原生家庭中的犧牲者,所以指望不上。

想要修復關係又失敗,所以更痛苦。

你想要改變潮水的方向,最終一無所獲。

 

解決的一個要點在於,首先要接受你的父母可能沒有那麼愛你。


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被當成工具人,也不要用無謂的羈絆束縛自己。

 

要承認,現如今這個世界上,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因為完美理智的愛才降生的。

其次是拋開親子關係這個光環,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你的父母只是普通人,他們的愛也並不珍貴。

 

過去發生的已經是事實,無法改變,如果你一次次把自己的傷口撕開,你就會收穫一個永不癒合的傷口。

而現在,請把重點從「父母對你做過什麼」,轉移到「現在你還能為自己做些什麼去改變現狀」。


當做到這些以後,再去嘗試著跟過去的自己和解。

找一把空椅子,想像那上面坐著過去的你。

與它進行對話,說出它經歷的一切,現在你是時候要剝離它了。

或是找到正規的心理諮詢師,把過往的心結一一打開。

看相關的心理書籍,寫日記,找朋友傾述……總有一個辦法,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慢慢走出了這種陰影,來到了陽光之下。

我知道,改變自己可能不容易,但很確定的是,一定比改變你的父母容易。

 

寫到這裡,文章要結束了。

而現在你接下來的人生,留給你自己來書寫。

封面 / 《海街日記》

插圖 / 微博、《坡道上的家》《都挺好》、《比海還深》

文 / 瑋瑋編輯部

點個在看,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吧

相關焦點

  • 最終,我也變成了父母的模樣
    童年的生活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三觀,決定了他的未來。正常的,平淡的生活同樣會像一根刺,深入你的骨髓,伴隨著你的每一次呼吸,提醒你,它曾經存在,並會永遠存在下去。你認同父母的行為,在歲月的洗禮中,你會在不經意間模仿它。有的人會奮發圖強,跳出原生家庭,脫胎換骨,化繭成蝶,徹底的走出來,將所有原生家庭給予你的,全部歸還給父母。
  • 為什麼生活的受害者,最終卻活成了加害人的模樣
    簡單的一句「當父母不用考試」。並不能完全用來解釋為人父母的失職。日本插畫家、《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作者佐野洋子,就曾經在自己的散文中哀嚎:「為了裝出母親的樣,我也累得夠嗆。」「我也曾有過十三歲的少女時代啊。」
  • 你最終還是,成為了你最討厭的那個人的樣子
    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一生中最討厭的不是老闆,不是朋友,而是他們的父母。在父母之中,以父親為最主要痛恨的對象。原因無他,自古以來,父權而已。父權,是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傳統。即大多數家庭而言,父親是一家之主。如果理解了父權,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紅樓夢》雖然講述大家庭的故事,卻能同樣讓人看到朝廷。
  • 父母,最終都活成了兒女的手下敗將
    我問父親怎麼了,父親搓了搓手,又摸了摸腦袋,支支吾吾:「那個,你明天能不能送我去你舅爺爺家拜年...你要有事就算了啊?」曾經說一不二威嚴高大的父親,如今竟然要小心翼翼地提出請求,又怕惹兒子不高興,忐忑不安的樣子,仿佛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父親一輩子要強,靠著一鋤頭一鋤頭的耕作,供養我讀書,撐起整個家,何曾對誰如此低聲下氣過?
  • 蔣欣帶女兒應聘「快車司機」:中年女人最終還是活成了最俗的模樣
    在沒離婚前,有老公保姆照顧生活和孩子,自己的時間都用來專心工作了,不會做飯不會家務,這樣的女強人生活一直活的很理所當然。可平靜的湖面下本就暗藏著破濤洶湧,生活也是一樣。劇中的蔣欣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因自己的忽視和冷漠而失去看似幸福的家庭,可這一切都發生了。丈夫的出軌,保姆的離去,說好的撫養費突然斷停,單位小人的爭寵和上位,一切生活的醜惡面瞬間都展示在你面前,你必須得接著。
  •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3個樣子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3個樣子人到中年,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階段,成家立業,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未來的責任也越來越大。有的人甚至還是家裡的頂梁柱,時刻警醒自己不能倒下,也不能停下。
  • 你越了解父親,你越活成了父親
    而當兒子接過家庭權力的重擔,無論他是否自覺,他最終會成為他最討厭的父親的模樣。而這,他恐怕一輩子都不知道。 歷史如何重演,就是這樣重演的。 01.你越了解父親,你越活成了父親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仔細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我同時認識一對夫婦的雙方。 女方是我的同學,關係還不錯。因此有時無話不談,吐露些真情實感。
  • 《都挺好》,原生家庭的我們終將活成我們討厭的模樣
    好不容易被攔下,但是他死活不願回家,還斥責明玉和明成如何不孝順。 明玉怒了,質問怎麼才算孝順, 把肉割下來給你嗎?你看一下,別人的父親都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孩子,你呢?遇到事情就縮頭,還讓兒女給你擦屁股!蘇大強也不依不饒「你媽說的對,你就是一個白眼狼!」
  • 中國的父母,最終都活成了兒女的手下敗將!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這樣小心翼翼?心酸的是,父母的「卑微」,已是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的常態。總擔心沒能給我們最好的生活,帶著討好的態度言聽計從,還怕遭到嫌棄。她出生在很窮的山村,畢業這些年,一直在大城市工作。每天西裝高跟鞋,出入高檔寫字樓,儼然一副精緻白領的模樣。
  • 你活成了父母期待的樣子嗎? 是「超出期望」還是...
    你活成父母所期待的樣子了嗎?
  • 中國式家長:我最終還是活成了最初討厭的樣子,再重來一次吧!
    中國式家長:我最終還是活成了最初討厭的樣子,再重來一次吧!在生活裡有很多人一開始很討厭的一些人和事,最後自己也是活成了那樣,而今天我們來講一下一款家庭養成的遊戲吧,這款遊戲叫《中國式家長》,這款遊戲可以讓你的回憶再次喚醒,讓你重新體驗一下少年時候,而且這個遊戲在幾個平臺中上線不久之後就在B站微博等平臺中火起來了,這款遊戲可以讓還沒有成家,過一把家長癮。
  • 放手後,她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模樣
    他們在戀愛時,彼此分分合合折騰了7次,2015年,兩人通過化妝師好友的微博向公眾宣布結婚,通稿說:「有些人就是註定要在一起的,他們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彼此的身邊。」一番折騰,鄭秀文20多年的感情終究還是交錯了對象,惋惜之餘,不禁要說一句:「要是當年的她,未曾反反覆覆,現如今,她或許已經遇到了真正疼愛她、尊敬她的伴侶,因為,她是我們永遠的天后。」
  • 願你歷經風霜,活成自己該有的模樣
    無論你擁有多少財富,無論你有多大權利,在病毒面前都毫無關係,你,終究不過是個普通的人。多少人忙忙碌碌,為了明天算計了太多太多,卻沒想到明天是永遠無法到達的永遠。病毒肆虐,洪水泛濫,港口爆炸,甚至枕邊人也可能是隱藏人世間的惡魔。被人圈養的小白鼠,本看主人心情隨時可以殺死的它們,卻為了爭奪食物鬥的你死我活,不免可笑,可卻在我們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可是你要活成的模樣?
    最近一檔節目在網絡上大火---《乘風破浪的姐姐》,30位30+的女藝人,通過3個月培訓比賽,通過選拔,最終優選成團出道。你看到的溫馨時刻,都是媽媽們放下了自我能活成自己不討厭的樣子已經實屬不易,更何況活成乘風破浪的姐姐。
  • 王嶽倫承認自己酒後不檢點:李湘還是活成了「顧佳」的模樣
    王嶽倫承認自己酒後不檢點:李湘還是活成了「顧佳」的模樣王煜倫和李湘雖然不是娛樂圈當中的模範夫妻,但是憑藉著這兩個人的興風作浪,也是讓兩個人在娛樂圈當中小有名氣,但是8月15號媒體的曝光,讓這個看起來風平浪靜的家庭出現了滔天巨浪,先是有媒體拍到王嶽倫和朋友出現在KTV當中,後來又發現王嶽倫和其中的美女摟摟抱抱
  • 心靈感悟:中國式父母,最終都活成了兒女的手下敗將
    開始進入正題——中國式父母,最終都活成了兒女的手下敗將!何為中國式父母?是指從小到大,父母對子女的學習和生活全面包辦,讓子女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這樣小心翼翼?心酸的是,父母的「卑微」,已是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的常態。總擔心沒能給我們最好的生活,帶著討好的態度言聽計從,還怕遭到嫌棄。她出生在很窮的山村,畢業這些年,一直在大城市工作。每天西裝高跟鞋,出入高檔寫字樓,儼然一副精緻白領的模樣。
  • 最終父母都活成了兒女的手下敗將
    ,說是現在她們還活著,以後她們沒了,不回去也就罷了,很重的話其實說的小心冀冀,由於一些家事,以前我媳婦和我媽還有我弟家心有間隙,這幾年一直關係不融洽,我一直試圖緩和,總是弄巧成拙,近來賈玲的李煥英登上了熱搜榜,那天看到網上一句話說,父母的「卑微」已成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的常態,心中不禁一酸,在父母唯唯諾諾的表面下,藏著不知多少難以啟齒的無奈。
  • 他們用最笨拙的方式,活成了你想要的樣子
    第一次參加高考,首次落榜,數學只得了一分;次年,他再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數學提高到了19分,父母勸他死了上大學的心,好好學門手藝;第三次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參加了第三次高考,這次數學考了89分,但總分離本科線還差5分。由於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部分英語優異者獲得升本機會,馬雲被杭州師範學院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
  • 七月你好勵志朋友圈句子文案 願你眼中總有光芒,活成你想要的模樣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月你好勵志朋友圈句子文案 願你眼中總有光芒,活成你想要的模樣 時光匆匆如流水,不經意間回首今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又到了和六月說再見,和七月說你好的日子。六月再見,願你帶走,所有的煩躁和疲憊;七月你好,感謝你用清爽的夏風,輕撫我們的靈魂。
  • 我怎麼把自己活成了我最討厭的那類父母
    導讀: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我都是為你好,然後巴拉巴拉一通。沒想到,做了父母之後,居然把自己活成自己最討厭的那類父母。早上送孩子的路上,我誠懇地對孩子道歉了。經過一夜的思想掙扎,覺得還是道歉的好。昨天傍晚接孩子時候衝孩子發脾氣了,本意是希望孩子在出來的時候穿好棉衣防止凍感冒了,但是語氣有些重了。犯了所有父母都會犯的一個典型的錯誤——我都是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