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即使是成名已久的資深導演,也很難保證自己執導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成功,更別提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了。畢竟像姜文、陳衝那樣的天才,極為少見。
由陳曉、王雷主演的大型軍旅劇《陸戰之王》,原本備受期待的「坦克兵版」《士兵突擊》,卻因為「放飛」的劇情、槽點滿滿的爛尾而口碑崩塌,最新的豆瓣評分只有4.5,慘不忍睹。
連帶著擔任總導演的康洪雷也被批「有失水準」,「對康導的這部戲一直有很大的期待,看了之後才發現和《士兵突擊》之間差了十幾部《我的兄弟叫順溜》,這是在給部隊抹黑」。
直到張國強發聲澄清「恩師康洪雷導演只是掛名總導演,為了推寒冰導演往前行……恩師太仁愛了」,人們才恍然大悟,《陸戰之王》原來是新人導演張寒冰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
在此之前,張寒冰作為康洪雷導演的弟子,一邊演戲(《士兵突擊》,飾三連長;《我的團長我的團》,飾虞慎卿),一邊跟著學習業務,從最初的場記開始,後來一步步做到副導演。
《陸戰之王》播出後因硬傷頻現而口碑一路走低,證明這位新人導演的業務能力不太過硬,雪上加霜的是,掛名總導演的康洪雷在與弟子產生分歧時,選擇了尊重弟子的觀點,放手。
日前,張寒冰導演執導的中國首部火箭軍題材電視劇《號手就位》開機拍攝,講述了一群大學生火箭軍新兵經歷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磨礪之後,最終成長為火箭軍「王牌號手」的故事。
這部戲「根紅苗正」,由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金盾影視中心(現象級爆款劇《人民的名義》出品方之一)出品,改編自青年軍旅作家豐傑的長篇小說《斑斕-畢業了,當兵去》。
《號手就位》與《陸戰之王》相似,都屬於正能量滿滿的熱血燃情軍旅題材劇,講述的都是新兵「淬鍊成鋼」的故事,只不過,前者反映的兵種是坦克兵,後者反映的兵種是火箭兵。
如果把《陸戰之王》稱為「坦克兵版」《士兵突擊》,《號手就位》就是「火箭兵版」《士兵突擊》。拍毀了《陸戰之王》後,張寒冰導演會不會再把《號手就位》搞砸?主要取決於兩方面。
No.1劇本是否紮實
劇本是一部電視劇的靈魂,沒有紮實的劇本,電視劇在品質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陸戰之王》之所以口碑崩塌,主要原因就是有導演張寒冰帶領的編劇組編寫的劇本太差。
載人空投重達40多噸的坦克,男主角在萬米空投過程中徒手出倉割降落傘繩(毫無保護措施),男主角為刺頭而刺頭、為叛逆而叛逆……諸多不真實不合理之處,備受吐槽。
再好的導演、再好的演員,也填不平劇本挖下的「坑」。《號手就位》的原著小說由具有火箭軍(前身為第二炮兵)服役經歷的軍旅作家撰寫,能真實反映火箭軍士兵的日常。
像《陸戰之王》中的那些明顯有違軍事常識的雷人情節,大概率不會出現,前提是負責改編的編劇不「腦洞大開」、導演張寒冰吸取教訓不再直接插手劇本創作。
作為出品方之一的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也會對劇本進行嚴格的審核,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No.2導演自我反省
同樣的劇本,大多數導演只能拍出平庸之作,唯有少數導演才能拍出經典。《陸戰之王》的失利,在很大程度上,與身兼導演、編劇兩職的「新人」張寒冰業務能力不過硬有直接關係。
最致命的是,他的師傅、掛名總導演的康洪雷「玩忽職守」,「他本來天地自由,就是指揮官,那你突然到了跟前,你說人家聽不聽你的?」這种放任,導致《陸戰之王》硬傷頻現。
在《號手就位》劇組,同樣設有總導演一職,由曾執導《老大的幸福》、《人民的名義》、《天衣無縫》等口碑劇的資深導演李路擔任。和張寒冰沒有關係的他,履職時會更加敬業。
這位成名已久的導演,不會像康洪雷那樣顧及張寒冷的面子,發現問題時會直接指出來並協助解決。因為,想在影視行業發展,天大地大名聲為大,他不會容忍爛戲砸了自己的招牌。
作為新人導演,張寒冰要做的,就是從《陸戰之王》的失利中吸取教訓,在執導《號手就位》時虛心聽取總導演李路的意見。
「一個《陸戰之王》折騰陸軍,現在《號手就位》又來折騰火箭軍,張寒冰導演你歇歇吧!」
「《陸戰之王》導演能吹出手推坦克,現在又要來火箭軍了,感覺《號手就位》要跪了!」
對於出師不利的張寒冰導演來說,想扭轉觀眾對自己的印象,必須用作品來拯救自己。《號手就位》這部由李易峰、張馨予領銜的軍旅大劇,不容再重蹈《陸戰之王》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