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木產業影響力微媒體!
傳播紅木文化, 交流紅木知識
發布供求信息, 關注市場動態
分享國學智慧, 傳遞正能量!
紅木 | 木材 . 家具 . 工藝品
海南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主產於中國海南,中國明清家具傳統名貴用材。
舊稱花梨(花黎),直到1920年,為了避免和東南亞新進的"新花梨"(又稱"草花梨",主要是《紅木》國標中俗稱緬甸花梨的【大果紫檀】)混淆,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將它命名為"黃花梨"。
根據歷史資料,在當今的國標《紅木》29種樹種中,從明中期至民國年間,考慮到海南黃花梨產於中國海南,紫檀產於印度安德拉邦,以當時的運輸條件和運輸成本,可以認為兩者基本是並駕齊驅於首位。
1567年(明代隆慶元年)《兩浙南關榷事書》中記載的<各樣木價>:紫檀每斤銀一錢,花梨、烏木四分,鐵力二分。
清代的《圓明園則例》冊三《物料輕重則例》記載,紫檀木每斤2.2錢,花梨1.8錢。
《物料輕重則例》計算後列表
隨後,經過民國期間的連年戰亂,絕大多數人已無心去欣賞品鑑這些"身外之物"。
特別是解放後的一場場運動,人們對這些被打倒的"四舊"更是避之不及。
據一位木友考證,在解放後至改革開放間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黃花梨基本只有以下幾個用途:
1、藥材公司收購,作為中藥材流向全國的藥材廠(2000年之後,海南黃花梨大漲,很多木材商四處尋找這些藥材廠返購);
2、碾碎做成香料出口,和當時的橡膠等國家戰略物資一樣,出口換取外匯;
3、在海南用於製作農具、工具、當地使用的家具、簡單的工藝品、兒童玩具;
4、條件較差的家庭用來建房子。當時海南經濟條件好的人家蓋房用菠蘿格,因為菠蘿格料大而且顏色很統一;沒錢的人家用黃花梨,因為黃花梨的料小,顏色不統一,紋理多。(後來,這些用黃花梨蓋房的"窮"人家,基本都靠賣這些建房料發了財。)
5、用於燒火。一是海南的百姓人家用它來煮飯,二是在大煉鋼鐵時被大量用於煉鋼,因為黃花梨火旺耐燒。
黃花梨作為傳統名貴木材,價格跌至谷低。曾在海口市藥材公司負責到鄉下收料的海南的士司機蘇師傅介紹:
1980年時,海口市藥材公司收購黃花梨的價格是8分至1角錢1斤。
按照這個價格,100塊錢在當時能買到1000斤的海南黃花梨優質大料!
如今,蘇師傅一說起這事就搖頭嘆氣:當時就沒想到買點留著,現在自己連一根筷子粗的黃花梨根料都沒有。如果,當時...
隨著改革開放國門打開,港澳臺及國際的古董商、收藏家,紛紛進入中國大陸,大量收購明、清、民國時期的黃花梨、紫檀老家具,黃花梨才再次慢慢引起國人的注意。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期,大陸商家對海南黃花梨的價值才徹底覺醒。海南黃花梨板料每斤漲到了幾十塊錢。
2000年之後,海南黃花梨創下了10年500倍的神話,成了名符其實的"木中黃金"。
2002年到2007年,海南黃花梨的價格每年翻好幾倍。
經過各路商家在海南大規模的"拆房運動"(高價收購黃花梨建的房子拆料)、上山下鄉的"砍樹運動"、拉網式的搜山"刨根運動",海南黃花梨的資源快速枯竭。
2007年,海黃大的板料價格1斤已到8000元以上,是同時期黃金價格的1/10;能做家具的家具料一般也要1500元左右;樹頭樹根料小料則視情況,在每斤500元上下波動。
2010年後,海黃材料進一步枯竭,價位創下了歷史新高,大的板料突破萬元/斤。特殊紋理、超大口徑的黃花梨板料、原木也不再是按斤論價,而是按塊、按根單議。
2017年12月18日,北京保利拍賣,9890萬成交的【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
2010之後的幾年來,不僅明清黃花梨老家具的價格屢創新高,海南黃花梨原木的價格也依然熱度不減。
2018年7月20日,海南農墾大院的一棵海南黃花梨枯樹,在掛牌轉讓拍賣中,經過50輪競價,以264萬成交:
2018年11月2日,海口市人民公園公開掛牌轉讓的兩株黃花梨枯樹,以515.2萬元的底價開拍,經過將近4個小時的競價,以1428.2萬元成交:
王世襄先生在所著的《明式家具研究》一書中指出:
中國最好的明式家具都是用黃花梨製作的。
海南黃花梨以及各種明清傳統家具用材,在國內掀起的熱潮,除了因為明清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最豐富的物質載體」,也是因為國際收藏市場對中國明清家具的認同和追求。
在國際收藏家公認的"國際收藏硬通貨"中,源自中國的目前只有瓷器和明清家具兩大類。
也正是國際收藏市場上明清家具熱潮的傳導,才有了中國90年代開始的紅木家具收藏熱潮,是典型的"牆外開花牆內香"。
對消費者而言,不論是黃花梨、小葉紫檀還是大紅酸枝,都已是可望不可及的高價,但並不意味著紅木收藏已無法介入。
在29種國標《紅木》用材中,其中大部分材質的紅木家具,根本就不比品牌的實木家具、洋家具貴。完全是正常的消費級家具價格,只是,紅木家具比普通家具多出了"一邊使用一邊收藏"的額外價值。
並且,從長遠來看,不管是黃、紫、紅的老三樣還是新興的紅木用材,都只會越來越少,漸趨枯竭。
【往期熱文回顧】
搜索公眾號:dyhmsc,或長按上方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