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溝裡還能有甲魚生存?
農村長大的朋友可能就知道,甲魚、烏龜這些水族,雖然喜歡鑽入淤泥,但其實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
然而近日在深圳寶安區(沙井),卻有人路過一條「臭水溝」時,在裡面發現一隻十多斤的大甲魚,在髒汙的淤泥裡四處亂爬……
臭水溝發現罕見大甲魚
這條位於沙井的一條水溝,水質較差並且因為冬季枯水,水溝裡也沒多少水流,原本棲息裡面的羅非魚都已遊到下遊河道。
然而住在附近的羅先生在上班路過時,忽然浮現水溝裡「東西」在爬動,好奇一看,目瞪口呆發現竟是一隻從來沒見過的罕見「老鱉」……
在羅先生的印象裡,這條水溝因為水質較差,平時野生魚都很少見,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一隻甲魚?
因此,這位羅先生也是非常的吃驚,當場將這一幕拍下後發到社交網絡上。
網友:趕緊抓回去
江河生態資源衰微,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野生的甲魚、烏龜受影響極大,因此如今越來越少見。
這樣一條臭水溝裡出現這麼大的甲魚,也是讓許多網友大感新奇,也是紛紛留言,並戲謔表示「趕緊捉回去燉湯」
不過,也有細心網友發現,這隻「臭水溝大甲魚」外形奇特,似乎不是常見的龜鱉類,有點像是保護動物……
這隻「大甲魚」是保護動物?
首先長江君科普下,在當前的漁業管理條例下,一切野生的烏龜、甲魚都屬於禁止捕撈買賣的水族,即使買來吃都是違法的!
(右為常見的甲魚,可以看到兩者從背甲形狀上就有巨大差異)
另外,這隻「臭水溝大甲魚」長江君從其外形推斷,它的應該"來頭不小"——它並非本土常見的黃河鱉(也即俗稱的土鱉),也不是近年來養殖市場常見的美國珍珠鱉,而是一隻較為罕見的「豬鼻龜」。
豬鼻龜並非我國本土物種,其原產地在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群島中,本身是一種兇猛好鬥的偏肉食性龜類。
或許因為其外形獨特,近年來作為一種觀賞水族被引入國內,在觀賞水族市場還頗受歡迎。
不過,因為豬鼻龜的體型較大,食量驚人(還喜歡追咬其他水族),因此隨著其體型增長,可能飼養成本也不小。
——據此,不難推測,深圳寶安「臭水溝」裡的這隻豬鼻龜,是被其主人棄養後,隨手放生到附近河道裡的。
不久後即消失不見
如上所說,豬鼻龜屬於兇猛外來物種,發現後最好及時捕撈清理。
遺憾的是,當這位網友下班再路過時,這隻「大甲魚」已消失不見了……
(疑似出現在下遊河道)
不過,長江君認為,被放生到這種水溝裡,它也是沒辦法存活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