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取消英語應試教育,呼聲不斷,大家觀點不一。
有些「天才」認為,要不是英語,我早就上了名牌大學,早就是某個領域的科學家了,就不至於現在給別人打工,拿著微薄的固定工資,累死累活。
還有些人認為,我學了這麼多年英語,卻從來沒用過英語,我幹嘛浪費那麼多時間去學這門讓我討厭的學科!這裡是中國,不是外國,幹嘛說英語!
更有人認為,英語可以學,但是讓那些想學的人學就是了,幹嘛大家都要跟著一起浪費時間?等真正用到英語了,不是有專業的翻譯嗎?再不濟,現在線上翻譯,人工智慧翻譯這麼先進,哪還需要我們學英語!
誠然,這些人肯定是英語的受害者。
但同樣反問一下自己,在找工作中,多少次被HR問過自己有沒有英語四級證書、六級證書,有多少次又是因為自己的英語不過關而失去大好的工作機會的?又有多少次是因為自己操持著一口流利的英文而被HR所賞識而得到工作機會的?又有多少次是因為自己的英語技能過硬在單位被領導賞識而得到晉升的?應該很多吧。
英語作為一種在國際上被廣泛使用的語言,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我們對上述人對英語的排斥也是理解的,因為英語確實對他們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絕非全部。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跟義大利醫務人員線上交流抗疫經驗的時候,操持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大家羨慕不已。可是大家在羨慕不已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鍾院士為什麼英語說得這麼好?
其實,除了鍾院士,國內很多像鍾院士這樣的頂級科學家英語都非常的好,因為他們很多論文研究成果都是要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要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用的語言也是英語,想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離開英語,基本不可能吧。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他們說起英語來毫不費力。
現在不論是考研、考博,英語都是必考科目,佔的比重也不小。這是因為研究生、博士生也要大量用到英語,他們想要在國際上發表論文需要英語,要閱讀重要文獻資源,也要用英語。高校博士生要畢業,至少要有幾篇 SIC作為支撐,而SIC的發表要用英文,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對他們而言極其重要。
那很多人就會說,他們完全可以找專職翻譯來做這項工作。這種方法不是不行,而是真不好。做過翻譯的人,就會知道,只有具備某個領域的專業背景知識,甚至是某個領域的行家,才可以真正把這個領域的翻譯做好,不是說翻譯什麼領域的文章都可以翻。
除此之外,博士生有時需要參加一些相關專業領域的國際研討會,如果不會英語的話,可能嗎?難不成你要花錢僱隨身翻譯?且不說翻譯能不能翻得好,僱翻譯不用花錢的嗎?
因此,有些「天才」認為,就是英語阻止了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自己其他科目都非常好,就是英語跟我八字不合。可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些人還因為數學不好而耽誤了自己考985呢?怎麼沒人說把數學也取消了?你可能認為數學在生活中很常用,可是也從來沒有人在生活中用過微積分。
真正的天才是各科均衡發展並在某一領域有突出建樹的人。那些排斥英語的人,呼籲取消英語的人,認為英語是他們人生走向輝煌的攔路虎,可是,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如果你是真正的人才,為什麼要讓英語成為你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大家對取消英語應試教育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