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作為創作者 我的初衷是讓觀眾受惠

2020-08-14 新京報

電影《人在囧途》劇照

電影《瘋狂的石頭》劇照

電影《泰囧》劇照

電影《我不是藥神》劇照

《我和我的家鄉》中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

2020年的賀歲檔影片《囧媽》最終選擇在線上上映。

五組導演聯合執導的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定檔2020年國慶節上映,作為導演之一的徐崢一直在籌備自己的部分,同時也處理著公司的各個監製項目。

這次專訪是繼《囧媽》上映之後,新京報記者與徐崢的第一次對話。從熱鬧的春節檔到30%上座率限制的影院復工,電影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也給徐崢的創作和心態帶來了不同的影響。對話的主題從徐崢的新片、即將進行的公益直播賣電影票、喜劇創作,到無可避免的,直面那些曾經的質疑。徐崢很坦然,他覺得儘管已經做好了面對不同立場言論的準備,但彼此的交流還是太少了。

從《瘋狂的石頭》到「囧系列」,似乎徐崢出現在觀眾面前,就必須讓觀眾笑。直到《我不是藥神》上映,才讓觀眾重新看到一個嚴肅又專業的演員。

新片計劃

用簡單方式,記錄疫情小人物

徐崢說,去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他就是最後一個「交作業」的,那時正在同期拍《囧媽》,進度比較慢,因此到了《我和我的家鄉》,就希望能早一點開始。原本計劃是3、4月剛好可以拍到油菜花,但趕上疫情發生,拍攝計劃一直拖延。到了可以開拍的時候,拍攝地浙江千島湖又碰到洪水,徐崢只好把其他部分先拍完,等著天氣好轉再去補拍。「所以我又變成了最後一個交的。」

這次創作被徐崢稱為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國家文化輸出的結合,他覺得能夠在這樣的題材裡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很榮幸,但難點是怎樣把專業度的認知和主題有機結合好。

做了多年電影,徐崢說最大的體會就是創作者應該盡力去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這種滿足在於讓觀眾感受到溫度和暖意。「觀眾笑著離開影廳是滿足,流著淚離開影廳也是滿足。說明觀眾在娛樂的同時也希望獲得心理的滿足感,也就是感受到愛、溫暖和情懷。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違背藝術創作的規則。」

與此同時,徐崢還計劃做一個以疫情為背景的電影短片集。疫情期間每當有人被困到車上、被困到醫院裡的新聞出現時,總會有網友在微博@徐崢,說他應該去把這些人的故事拍下來。當更多小人物的故事和他們真實質樸的情感出現時,徐崢覺得自己應該開始製作了。

雖然還沒有完整的構想,但徐崢先梳理了一下哪些故事的版權是可以做的,並已想好以短片集的形式出現,是全景式的描述。徐崢覺得,長篇電影、兩個小時的時間重點講述一個人物,承載的內容會更複雜和沉重,但新聞裡的這些普通人,能夠清晰看到核心的點,「很多人想挖掘英雄人物是怎麼想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善良本身就是很簡單的,所以我也想用相對簡單的方式呈現。」

直播賣電影票

助力影院,讓同行看到初心

疫情改變了原來的生活,有一段時間明星帶貨突然變得很熱,一起吃飯的時候有朋友問徐崢,你怎麼不去帶貨賣點東西啊,徐崢回答說算了,「我的抖音號也沒有流量,對直播也不熟」。但是回家之後徐崢開始考慮,這段時間院線太艱難,電影院遲早要復工,總要做點什麼幫他們。徐崢想那不如就賣電影票吧,策劃一場公益直播。

有了想法之後徐崢挺興奮,但隨著不斷推進,他發現要聯合各家平臺,協調好院線、製片方、主管部門,全部整合起來非常複雜,技術團隊則為了新功能要開發一個多月,測試一直要持續到直播當天。無可避免的,這次幫助影院復工的活動話題又落到了徐崢與院線方的關係上。「會擔心到時院線方有一些不理解的聲音出現嗎?」

徐崢很坦白的說,有朋友在疫情期間發給他一些文章和負面說法,他覺得自己肯定不是為了這些聲音來做這件事情的,反而是希望能為在艱難時期默默承受並報以理解的人們做些什麼。「網際網路輿論下,沒有十全十美的評論,我希望同行看到的是我的初心。」

囧媽》院轉網

這僅僅是特殊時期的一種特殊方式

在徐崢微博發布的影院復工新聞下面,網友留言第一條是「繼續拍好片,下一次我們想在影院看你導演的電影」。春節檔影片《囧媽》選擇「院轉網」在當時受到不少爭議,甚至有院線方表示今後會抵制徐崢的其他電影,徐崢當時並沒有做出太多的解釋。

提到此事,徐崢很坦然,他覺得當時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別人做出什麼樣的反饋自己都可以理解,但似乎一直都沒有交流的空間,這才激化了矛盾。

「首先,《囧媽》上線只是這一部電影的決定,不可能把電影產業改變,也不可能把院線搞垮。這是特殊時期才產生的特殊方式,從更大的範疇來看,你不可能做出多麼離經叛道、逆轉運行的事情。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其次,即便這是我們當初共同的決定,最終的核心還是讓觀眾能看到電影,讓觀眾受惠。」

選擇網絡上映後,徐崢覺得只有一件事對《囧媽》這部電影來說稍微有點遺憾。

當時被譽為近幾年最強春節檔的電影紛紛撤檔,網絡平臺免費放映也讓《囧媽》在最短時間內被更多的人看到,用現有的觀看數量換算成對應票房,徐崢覺得對於這樣一部電影,這個數字是不正常的。「電影本身還是有門檻的,你喜歡它才會推薦給所有人,最終吸引來的都是它本身的觀眾群。但是網絡放映後大家都在議論,正好是過年期間,很多人都是拿著手機放映,邊炒菜邊看,沒法專注於電影想要表達的感情。」

喜劇背後

《藥神》之後,收穫了從未有過的尊重

與質疑的聲音同時出現的,是部分關於囧系列「窮途末路」的討論。在之前的採訪中徐崢也表示最開始並不想把新片片名定為《囧媽》,而是更想叫《開往莫斯科的媽媽》或《媽媽要去莫斯科》。

徐崢覺得,並不是自己對這個系列感到疲憊或者創作上遇到困境,而是作為創作者,對於這個系列的認知和大部分觀眾的固有期待產生了變化。大部分觀眾受到《泰囧》《港囧》的影響,把「囧系列」看成有充分喜劇基因的傳統公路喜劇片,當大家討論「囧系列」的時候,其實想看到的就是主角在不同國家鬧出不同的笑話。但是徐崢眼中的「囧系列」早已不僅如此,「我在主題裡植入了很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拿同行的話來說就是在公共IP裡植入私貨。這樣的結果就是一部分觀眾能理解並覺得挺好,另一部分理解不到的就覺得怎麼不好看或者不是想像中的樣子了。」

雖然「囧系列」帶給過徐崢巨大的成功,但他不想用地名再去消費這個品牌,「不做『囧系列』之後,我甚至可以不做公路喜劇;如果我做公路喜劇,也可以不叫『囧』。」

從最初的《瘋狂的石頭》到「囧系列」,「喜劇大師」成了徐崢的標籤,似乎他出現在觀眾面前,就必須讓觀眾笑。直到《我不是藥神》,才讓觀眾重新看到了嚴肅又專業的演員徐崢,這部電影更多收穫的是觀眾和同行給予的尊重感。

與徐崢合作過的人都說生活中的他並不是個喜歡搞笑的人,甚至還略帶嚴肅,時常焦慮。怎樣做喜劇,做更不一樣的喜劇,徐崢比別的創作者付出了更多的研究和嘗試。他也不覺得自己是個喜劇演員,而是把自己定義為可以演喜劇的演員,希望用喜劇的方式讓觀眾打開、放鬆,然後再開始討論。

在徐崢看來,喜劇並不是消解表達或力量,而是提供了一種第三方的視角,用喜劇的方式可以稍微輕鬆、調侃、抽離一些,大家會更容易接受。

新 鮮 問 答

網絡喜劇片想成功,要找對出路

新京報:影院復工後,最想看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徐崢:想去看看《八佰》。那天官宣上映時間後,所有電影人都在朋友圈刷屏轉發,這樣的電影凝聚了電影人巨大的創作力和心血,也因此才有了這麼多人的關心。即使不評判最終的票房,光是準備和拍攝工作,都值得業內和觀眾的尊重。中國有一群特別有熱情的電影人和觀眾,只是我們需要經歷一些困難時期。我希望大家都能早點回到正常,壓抑的能量能夠釋放。

新京報:《囧媽》之後,會怎樣與網絡平臺合作?

徐崢:還是會根據內容特性來選擇介質。疫情後可能大家更需要喜劇片,娛樂層面也需要影院裡有一些笑聲,像《我不是藥神》這類更加有社會熱點,更加關注現實的電影,我相信未來也會更受歡迎。也有一些內容大家在選擇時會更加謹慎,會往網絡轉化,目前我也判斷不好。國內的流媒體發展相對還是比較傳統的,選擇流媒體還是進院線的探討也容易極端。其實很多媒介的特質是無法取代的,各有各的空間。剛發明電影的時候,有人擔心舞臺劇沒人看了,等發明了電視,又擔心電影要死了,網際網路來了又擔心電視要沒了……現在不都還存在嗎,我也常去看話劇、舞臺劇。

新京報:近年有很多高成本知名喜劇演員出演的喜劇,也有不少低成本的喜劇,你覺得喜劇電影市場今後會有怎樣的發展?如何看待網絡電影中喜劇類型的缺失?

徐崢:我覺得一定會有人製作出中國式的喜劇。因為中國有自己的喜劇形態。中國的創作者迅速產生內容的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它會隨著潮流不斷去更新喜劇的形式,再加上電影這種比較綜合的藝術形式,一定會吸收精華做出中國式的喜劇。而且中國人口足夠多,創作者甚至不太需要去思考怎樣照顧國外的觀眾,只要讓中國觀眾愛看就基本足夠生產和消化。對於新人導演這是個優勢。至於網絡電影中的喜劇片,因為願意看喜劇的人比較多,大家也更挑剔,相聲和小品都是免費讓大家看到的,付費的院線喜劇電影製作也比較成熟。所以,網絡喜劇電影要找到自己的出路。

新京報:事業上的成功與你作品中的中年小人物似乎越來越遠,如何靠近這些角色?

徐崢:觀眾關心的永遠是自己能夠共情的部分,哪怕你拍一部名人傳記,也是可以挖掘到他與普通人共情的部分,否則觀眾就會遠離你。有個很俗的詞叫做挖掘人性,講的就是這個部分,因為觀眾永遠想在看別人故事的時候看到自己,這個故事要跟他有關,哪怕是再奇幻的電影,內核也是在找這些點。

新京報:與這種精準相對應的,也有不少觀眾會覺得你非常的精明和聰明,拍攝電影有種商人式的精準,是「產品經理型的導演」,你接受這樣的說法嗎?

徐崢:產品經理或者說為觀眾服務從來都是創作當中的一種藝術標準,藝術難的就是既要有自己的技藝,也要有方法完成傳播。很多藝術家很有氣節,堅持自己的表達不去附和,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不同的選擇。還有一種是,我希望你能夠解讀到,那怎樣去解決這個通道,其實也很難,這是不同的選擇而已。把商業片做好,也需要很高的技藝。

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妍

相關焦點

  • 徐崢談《囧媽》「院轉網」爭議:只為讓觀眾受惠
    1905電影網訊 徐崢的「囧」系列第三部作品《囧媽》,自大年初一選擇「院轉網」以來飽受爭議,甚至有院線人士表示今後會抵制徐崢的其他電影。徐崢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談及此事,表示這一舉動不可能改變整個電影產業,也不會搞垮院線。
  • 報社主編「討好」徐崢,打壓記者使其被迫離職
    Hello ,大家好,我是洋芋。徐崢一直以來都是演員,導演的身份在娛樂圈中,他的作品也非常多,像《人在囧途》系列三部曲,《我不是藥神》等,都是人人稱讚的作品,有網友發現,在8月14日,徐崢確實接受過該報社的採訪,文章標題是「徐崢:作為創作者,我的初衷是讓觀眾受惠」。
  • 報社主編為「討好」徐崢,打壓記者使其被迫離職
    Hello ,大家好,我是洋芋。徐崢一直以來都是演員,導演的身份在娛樂圈中,他的作品也非常多,像《人在囧途》系列三部曲,《我不是藥神》等,都是人人稱讚的作品。而且從各類的綜藝和採訪中,徐崢表現出的態度和格局也被人們稱讚為「高情商」的藝人。
  • 徐崢開講!電影的初衷是快樂
    以「電影的初衷是快樂」為題,帶來主題公開課。他坦言:作為演員,我是以第一人稱視角入手;作為導演,大多數時候也是「從自己生活中找到故事,或者看我關心的題目是什麼」。在《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以及《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奪冠》裡,「我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好像用第三人稱去講故事,一個是小孩,是心動的感覺;還有一個是老師,是當記憶漸漸消失,他企圖找回過去的情感。我覺得在表現的時候,好像更加輕鬆一些,我反而有更多的滿足感。」
  • 記者採訪徐崢後被開除,對方插手修改稿件,徐崢遭網友「圍攻」
    同時她還寫道,「僅僅為了討好大明星和保全自己作為領導的面子,這一個月內,我遭受了報社文娛新聞部主編李世聰的威脅、公開侮辱、打壓霸凌,不僅工作全面停滯,身心也受到巨大的傷害。」同時她還表示文中所寫內容都有文字、圖片、錄音為證。首先要理清楚這位網友的身份、她所在單位以及確認採訪的藝人是誰。
  • 深度對話丨徐崢:「電影的初衷是快樂」
    作為一名演員,也是很多觀眾最熟悉的他的身份,他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而且這些人物很多都是小人物,小人物戲劇變成他的代表性風格,深受觀眾喜愛。作為導演,通過對一些中年角色的多角度刻畫,徐崢導演在他的電影裡探討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共生關係。
  • 記者自曝因採訪徐崢被開除 王耀慶吃了大蔥朝王鶴棣哈氣
    9月18日上午,一位自稱某知名報社文娛部電影記者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篇名為《為了哄大明星開心,報社主編把我開除了》的文章,引起了諸多網友的熱議。同時她還寫道,「僅僅為了討好大明星和保全自己作為領導的面子,這一個月內,我遭受了報社文娛新聞部主編李世聰的威脅、公開侮辱、打壓霸凌,不僅工作全面停滯,身心也受到巨大的傷害。」同時她還表示文中所寫內容都有文字、圖片、錄音為證。
  • 大師班系列活動徐崢開講:電影的初衷是快樂
    以「電影的初衷是快樂」為題,帶來主題公開課。他說:作為演員,我是以第一人稱視角入手;作為導演,大多數時候也是「從自己生活中找到故事,或者看我關心的題目是什麼」。在《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以及《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奪冠》裡,「我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好像用第三人稱去講故事,一個是小孩,是心動的感覺;還有一個是老師,是當記憶漸漸消失,他企圖找回過去的情感。我覺得在表現的時候,好像更加輕鬆一些,我反而有更多的滿足感。」
  • 《囧媽》網播遭院線抵制 徐崢回應:大家各有立場
    《我的我的家鄉》中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做了多年電影,徐崢說最大的體會就是創作者應該盡力去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這種滿足在於讓觀眾感受到溫度和暖意。《囧媽》院轉網作為一個創作者,初衷是讓觀眾受惠在徐崢微博發布的影院復工新聞下面,網友留言第一條是「繼續拍好片,下一次我們想在影院看你導演的電影」。
  • 徐崢回應囧媽網播:自己內心的有點遺憾
    徐崢導+演的《囧媽》因「院轉網」而引發巨大爭議,甚至有院線人士表示今後會抵制徐崢的其他電影徐崢近日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談及此事,表示這一部電影的舉動不可能改變整個電影產業,也不會搞垮院線。另外,他也提到《囧媽》網播後,自己內心的一點遺憾。徐崢:「首先,《囧媽》上線只是這一部電影的決定,不可能把電影產業改變,也不可能把院線搞垮。
  • 《囧媽》放棄院線選擇線上播放引爭議 徐崢首次回應
    今年春節,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在字節跳動旗下APP免費播出。對於放棄院線、選擇網絡免費播出這一舉動,電影院線和影評人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樣不妥,理由是破壞行業規則、損害院線利益。8月14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徐崢首次對《囧媽》選擇網絡播出引發的爭議進行回應,表示《囧媽》上線只是這一部電影的決定,不可能把電影產業改變,也不可能把院線搞垮,這是特殊時期才產生的特殊方式,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最終的核心還是讓觀眾能看到電影,讓觀眾受惠。
  • 徐崢:想為疫情中的小人物拍短片集,期待去看《八佰》丨專訪
    五組導演聯合執導的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定檔2020年國慶節上映,作為導演之一的徐崢一直在籌備自己的部分,同時也處理著公司的各個監製項目。徐崢這次專訪是繼《囧媽》上映之後,新京報記者與徐崢的第一次對話。
  • 徐崢首次回應《囧媽》網播:一部電影不會改變電影業
    但是徐崢執導的《囧媽》這部電影,為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選擇了轉為線上播放,這一舉動無疑是傷害了影院的利益,因此徐崢也受到了業內的抵制。,這是特殊時期才產生的特殊方式,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
  • 徐崢坦言電影囧媽選擇網絡上映的原因,稱各有各立場
    近日徐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將電影《囧媽》由原來的院校電影轉為網絡電影的爭議問題,他稱:「覺得當時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別人做出什麼樣的反饋自己都可以理解。囧媽這部電影原轉網只是這部電影的決定,也不可能把院線搞垮,這是特殊時期才產生的特殊方式,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最終的核心還是讓觀眾能看到電影,讓觀眾受惠。」
  • 絲路電影節大師班徐崢開講:電影的初衷是快樂
    首個公開課由著名電影人徐崢以「電影的初衷是快樂「為題,與現場10位新銳導演以及觀眾代表進行交流。兩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得者阿斯哈法哈蒂,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獲得者、波蘭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華鼎獎最佳女主角宋佳,中國內地導演、演員、監製、編劇徐崢
  • 面對「抵制」爭議,徐崢回應:就一部《囧媽》,不會把院線整垮
    徐崢首先解釋的是《接下來,徐崢解釋了當初「院轉網」的決策方式:「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其次,即便這是我們當初共同的決定,最終的核心還是讓觀眾能看到電影,讓觀眾受惠。囧媽》電影本身的討論反倒是少得可憐,雖然電影是免費播出,但觀眾並不會因此而降低對影片的要求。在「囧系列」中橫向對比,《囧媽》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亮點,很多觀眾更是認為該片是系列最差,豆瓣評分也只有5.9分。
  • 《囧媽》網絡上映引爭議,徐崢首度公開回應:搞垮影院太誇張
    囧媽》上線只是這一部電影的決定,不可能把電影產業改變,也不可能把院線搞垮,這是特殊時期才產生的特殊方式,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最終的核心還是讓觀眾能看到電影,讓觀眾受惠。」說實話,聽到徐崢的話還是挺感動的,這是一個為觀眾們著想的導演,指責他的人大概是掉進錢眼裡了吧。
  • 被23家公司要求「封殺」,遭數萬人抵制,徐崢首次回應爭議獲支持
    ,而他的新作《我和我的家鄉》已經定檔國慶節,可謂雙喜臨門。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其次,即便這是我們當初共同的決定,最終的核心還是讓觀眾能看到電影,讓觀眾受惠。」還有朋友給他發了許多有關此行為的負面新聞與報導,但面對輿論,徐崢說:「網際網路輿論下,沒有十全十美的評論,我希望同行看到的是我的初心。」
  • 被23家公司聯合「聲討」,遭數萬人抵制,徐崢首次回應爭議獲支持
    >也在第一時間祝賀妻子,而他的新作《我和我的家鄉》已經定檔國慶節,可謂雙喜臨門。我一個人起不到那麼大的決定作用,我只是一個創作者。其次,即便這是我們當初共同的決定,最終的核心還是讓觀眾能看到電影,讓觀眾受惠。」
  • 徐崢,回不到過去
    10月12日,徐崢在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大師班上,傳遞了這樣一種觀點。對表演的理解深度,或許是徐崢作品裡容易誕生「高光演技」的原因之一:從《我和我的祖國》裡驚豔的小演員「冬冬」韓昊霖,到《我和我的家鄉》裡「掐住觀眾淚點」的範偉,都憑藉演技引發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