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熱心網友告訴我,中山有條最古老的步行街,離中山百貨店不遠,叫"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曾經非常繁華熱鬧,值得去走一走。
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我從中醫院站出發,坐050路公交車到中醫院悅來門診部站下車,中山百貨店就在前方不遠處,從路口走1分鐘就能看到右邊立著的路碑,上面龍飛鳳舞地寫著幾個很藝術的藍色字體-文化旅遊步行街(孫文西路)。
南洋風格建築
跟其他地方比這裡,這裡街道顯得很乾淨整潔。孫文步行街全長有500多米,街道兩側建築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的歐式風格建築與嶺南騎樓建築的結合。路上依稀看到一些老字號的店鋪,只是被換上新裝,打造成一間間現代化品牌店。
據說這是一條百年老街,是中山市最古老的步行街,古時候叫迎恩街,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改名為孫文西路。
冷冷清清的步行街
秋日的陽光依然很熾熱,騎樓風格的建築倒是個遮陰避雨的好地方。我沿著那陰涼的地方一路逛去,街上冷冷清清沒幾個行人,我特意挑了個星期天來逛,以為會熱鬧些,沒曾想卻看到這番蕭條景象。
這時有朋友發來信息問在哪兒度周日,我隨手拍了個街景視頻發給她,說在逛中山市最古老的街道呢,她居然回覆說: 那無人街有啥好逛的,要找市區最熱鬧的商業街才好玩吧。唉,我只能說蔥花韭菜,各有所愛吧。
繁華的歷史
就這麼東張西望地走著,前面有幾個穿著義工服的人,中山市石岐高家基小學志願者(義工)服務隊,他們邊走邊向身邊的遊客介紹步行街的歷史。他們說以前這裡很繁華,街道上人流是川流不息,商鋪的租金也貴得嚇人,還是有很多人租,因為客流大不怕沒生意。或許是隨著周邊商業不斷發展吧,興建了很多新的商業街,這古老的街道也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也有說因為中山市的薪資待遇不高,導致很多外來務工者流失。我想不管是什麼原因,孫文西路步行街的蕭條也是事實,繁華已成為歷史!
中國銀行舊址
街心一幢南洋式建築比其他建築高出許多來,顯得格外醒目,上面"中國銀行"幾個大字還很清晰,定是舊時的中國銀行,看上去很氣派,可以想像當時的繁華。上層還保存著建築舊貌,一層已打造成為一個賣運動服的現代品牌店。只見店員站在門口擊掌招攬顧客,店裡顧客就稀稀拉拉的幾個人。
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遠遠看見一幢粉紅色的房子,與門前綠樹相映,別有一番風景,還以為是那個富商的豪宅。走近才見到大門上方的"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幾個字,門口有幾個戴著口罩的保安守著。
據說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在20世紀40年代原為"石岐商會",是我國首家商業文化專題博物館。
大廟下
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的對面是大廟下。為什麼叫大廟下呢?原來有一間天后廟,俗稱大廟。傳說在遠古,岐江水漫到煙墩山下,當時的大廟正處石岐海的海邊,由於這裡是古代香山水路的交通樞紐,成為商業貿易中心,集市便以廟會的形式出現。在20世紀的70年代,這裡是石岐繁華的商業中心。
甕菜塘羅氏舊居
大廟下後面,隱藏著一條百米長的舊巷子。我好奇地走進巷子,裡面很多破舊的磚瓦房,大多數成了出租房,租給一些外來工,看樣子房租應該很便宜吧。
巷子有個很土氣的名字,叫"甕菜塘"。再往巷子深處走有間看上去象舊時有錢人家住的房子,牆上牌匾寫著"香港中山僑商會紀念館","甕菜塘羅氏舊居",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
仁裡街堅守的老裁縫
這條巷子裡的舊房很多已無人居住,但總有那麼一些人,留戀故居,堅守著那份怡然自得。
仁裡街的這位老裁縫就是其中之一吧。穿梭於破舊的巷道,居然發現還有間老裁縫店,一個老裁縫正坐在那認真的縫製服裝,陣舊的招牌上寫著"上海時裝",店裡整齊的掛著幾套縫製好的服裝。老裁縫專注於他的設計,全然沒意識到背後正有人向他行注目禮。我輕輕移步店外,悄無聲息的拍下他堅守的背影。
後記
在我看來,孫文西路步行街是條具有南洋風情的步行街,雖然街道冷清跟別的商業街沒法比,但是在這裡,能感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走進她古老的街道,看著那一間間老字號店,仿佛看見她曾經的繁華。還有那堅守的老藝人,想起他就有一種莫名的感慨!想想自己,缺少的不就是那份執著嗎?
遊玩小貼士
地址 : 廣東省中山市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市內公交車有 : 001路 002路 005路 009路 050路 K12路
參考資料
中山檔案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