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門口的野蠻人與失格的偶像
2017年10月5日,《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披露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哈維·韋恩斯坦涉嫌對至少八名女性進行了性騷擾。
▲作為好萊塢最有權勢的製片人,哈維(左三)有著極佳的電影品味和無所不用其極的商業手段,人送痞號「門口的野蠻人」
緊接著第二天,哈維·韋恩斯坦就自己的不當行為道歉,並宣布隱退。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打住。10月8日,哈維·韋恩斯坦被韋恩斯坦影業開除。
10月10日,《紐約客》上刊登了一篇更為勁爆的文章,哈維·韋恩斯坦的性醜聞事件開始升級。
文章的作者羅南·法羅自稱經過了10個月的調查,完成了詳實的文章。文章裡提到多名女演員實名指控哈維的不當行為,更有三位控訴他強姦。
被哈維·韋恩斯坦強姦的三名女性中包括義大利知名女演員艾莎·阿基多和憧憬成為演員的盧西亞·埃文斯。隨後,不斷有女星加入聲討哈維·韋恩斯坦的行列之中。
▲比如伊娃·格林、安吉麗娜·朱莉、蕾雅·賽杜、露皮塔·尼永奧、卡拉·迪瓦伊等
目前已有超出50名女性出面控訴遭受過哈維·韋恩斯坦的性騷擾或性侵犯,儘管他否認其中大部分的控告。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韋恩斯坦一系列的性醜聞事件已經引起了紐約警方的注意。
10月25日,此前曾參演劇集《大西洋城》的女演員帕茲·德拉維爾塔聯繫紐約警方,控告哈維曾對她實施過兩次強姦。哈維·韋恩斯坦至此算是身敗名裂,美國製片人工會、美國電影與藝術學院等業內權威紛紛將其除名。
而連鎖效應才剛剛開始。
受到韋恩斯坦事件中,那些勇敢現身控訴的女性的鼓舞,更多不為人知的好萊塢性醜聞被陸續爆出。
引發另一起大聲討的是縱橫好萊塢40多年的導演兼編劇詹姆斯·託貝克,38名女性控訴他性騷擾,並得到200多名女性響應。
▲其中瑞秋·麥克亞當斯、朱麗安·摩爾佐證早年曾受託貝克的性騷擾
當然託貝克對這些指控是否認的,他的理由是從生物學上來講,這些控訴不成立。
而讓更多人無法置信的是那些被奉上神壇的偶像們的倒塌。
▲男星安東尼·拉普指控在自己14歲時遭凱文·史派西性侵
▲現年80歲的達斯汀·霍夫曼被指控對時年17歲的安娜·格雷厄姆·亨特進行性騷擾
▲曾出演[緋聞女孩]的愛德·維斯特維克被女演員克裡斯蒂娜·科恩控告性侵,洛杉磯警方已介入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場好萊塢風波怕是短期內很難畫上句點了。
在這個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年代,身處好萊塢名利場中的公眾人物們涉嫌性騷擾或性侵的往事也再次被挖墳。
▲(涉嫌性騷擾/性侵)本·阿弗萊克、卡西·阿弗萊克、伍迪·艾倫、羅曼·波蘭斯基、布萊恩·辛格等
輿論譁然了。
韋恩斯坦性醜聞事件的曝光,仿佛是打開了釋放好萊塢陰暗面的潘多拉魔盒。刺破的不僅僅是沉默,還有一直隱藏在背後的權力壓制和潛規則秘辛。
2.「試鏡沙發」背後的權力淫威
據稱導演貝託克幾十年來的性騷擾套路是:第一步當街搭訕年輕女性,稱自己是著名導演;第二步暗示可以讓她們當演員,然後出手。
這套路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仿佛就是人人都聽過,卻極少被吃瓜群眾見識過的娛樂圈「潛規則」。而據稱,最早的潛規則模式來自於百老匯的戲劇劇場。
《錫拉丘茲男孩:舒伯茨的戲劇帝國》一書裡,披露舒伯茨兄弟在建立戲劇帝國的同時,用權力潛規則女孩的細節。
「在一間破舊且裝飾樸素的房間,放著一張沙發。那是李·舒伯茨單獨試鏡合唱隊女孩和女演員的地方。」
潛規則代名詞之稱的「試鏡沙發」(Casting Couch)由此而來。20世紀30年代起,「試鏡沙發」的潛規則被好萊塢沿用。
「它早已是好萊塢這類表演行業裡的陳詞濫調。」
這句話成了在強有力的男人主宰的行業中,性侵略被規範化的象徵。最猖獗的時候,甚至許多製片人的辦公室裡放著「試鏡沙發」,暗示角色是可以進行交易獲取的。
梅爾·布魯克斯製作的喜劇片[製片人]裡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誇張揶揄。
▲片子裡把製片人的角色做了倒置處理,為了融資,他成了被潛的那一個,一群老太太是他的「主顧」
能這麼放肆地諷刺、作戲,是因為在影片上映的1960年代,試鏡沙發已經不復存在。
可是今年韋恩斯坦性醜聞事件的大爆發,似乎在說明:雖然沙發的實體沒有了,可是它孕育出的環境卻徘徊不前。
「碰面的時間在晚上,他穿著睡衣。」有不少受害者在控訴哈維·韋恩斯坦時都用到了相似的措辭。
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事情發生時沒有曝光?這可能是大眾無法明白的地方。
▲韋恩斯坦性醜聞事件之後,不少好萊塢女星現身說法,談及性醜聞背後的性別權力不公
她們的言辭中,最多談到的就是「權力」二字。當然,不論男女都會面對相似的困境。
而怕被辭退、出於羞恥甚至是對現有的體制沒有信心,是在權勢重壓之下受害者的內心真實寫照。
幾十年後,哈維·韋恩斯坦的性醜聞以及後續使人們很清楚地看到,試鏡沙發的遺留問題仍然困擾著好萊塢。
3.是時候講述不同的故事了!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韋恩斯坦性醜聞發生不久後,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在網站上發起了以#metoo為話題的運動。
▲運動鼓勵受到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受害者出面表態,以此讓更多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也看到了改變正在一點一點發生。
同樣有性騷擾嫌疑的亞馬遜影業主席羅伊·普萊斯正式辭職。凱文·史派西被經紀公司解約,影片角色被替換。
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的學生發起請願活動,呼籲將有性侵和戀童癖傳聞的導演布萊恩·辛格從電影和媒體部門中刪除。
名利、權勢或者才華已經不再成為人性汙點的遮羞布。
「你是個明星,你就可以做任何事」的荒謬時代,似乎正在過去。而哈維·韋恩斯坦的垮臺,似乎預示著好萊塢圈內、利益相關者之間互相包庇時代結束的開始。
▲丹尼爾·戴-劉易斯早年前就曾公開批評過哈維,說他的為人是一場災難
而因為社交媒體的開放和平等,幫助那些沉默的人發出自己的聲音。
同時,這也促使名人們擔負起身為公眾人物的責任,並且更加審慎自身的行為。更或者,我們可以像布裡特·馬靈所寫的這樣憧憬「講述不同的故事」。
「為什麼一種文化中,女性有時很難表達說『不』,或者是要通過男人的認可來評估自己。我從這個時期開始思考好萊塢的內部權力。」
「如果飾演的角色是為了尋求男性的認可,故事本身與我的政治、道德立場相悖。我要在好萊塢繼續下去,就只能自己當講故事的人。」
仗著權力和利益為所欲為的人,是時候交出寫故事的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