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2020-12-27 金育良言

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01引言

自古以來老一輩人一直都是以棒下出孝子來教育孩子的,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不能直接否定「棒下出孝子」這個結論,因為這個結論確實造就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如今社會不一樣了,時代也不一樣了,在以前的年代,信息傳遞是非常的難的,接觸的東西非常的少,大家都這樣教育孩子,自然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現在不一樣了,信息發展的非常迅速,人與人之間的對比越來越簡單了,加上現在網上的雞湯太多,棒下出孝子真的很難在成功了。你打了孩子,罵了孩子,在孩子心中會存在恨意、陰影,孩子們也會跟其他同齡人相對比,這時候落差就更大了,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這麼幸福,而自己的父母除了打自己就是罵自己。這種暴力式的教育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了,如今看來存在著太多的弊端。

02暴力教育的弊端

自卑

孩子的性格成長很容易在強烈的刺激下形成反差,如果孩子長期處於挨打、謾罵的環境下成長,可能會形成自卑的心理,長期挨打的環境下父母一定是非常強勢的,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性格軟弱等,而且父母的打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勁,導致孩子變得非常的自卑。

叛逆心理

長期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叛逆心理也會非常的嚴重,因為遭受了挨打、責罵,孩子會產生報復心理,可能不會報復父母,但內心的叛逆心理是必須會發洩出來的,可能會因為父母的強勢讓孩子不敢反抗,但會造成孩子恃強凌弱的後果。

暴力傾向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父母長期打罵孩子,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性格變得暴躁,易動怒,嚴重的會產生一些暴力傾向,也許會讓孩子學會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用來去對待自己的同學。

當孩子出現了以上這些情況後,父母應該怎麼處理,怎麼去糾正孩子呢?

03正確的教育方式

多一點溝通,少一點批評溝通永遠是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是通過不斷的溝通,不斷的了解才產生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多和自己的孩子溝通。

如果孩子存在問題,父母第一反應一定不要是責罵和批評,尤其不要使用暴力,首先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必須去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好好地跟孩子溝通,了解了孩子犯錯的原因之後,父母在找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永遠會比暴力管用多了。

多一點信任,少一點質疑孩子最信任的人永遠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連父母都沒有信任了,那孩子的內心會非常的黑暗,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多一點信任,信任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多給孩子信任,孩子才會更信任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相信孩子有決絕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否定孩子。

多一點空間,少一點壓力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空間的,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的不利的,我們需要給孩子多一點的空間,需要給他們留有一定的隱私,壓力有時候可以成為孩子的動力,但我們需要去把我控制壓力的度,壓力一定是在孩子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04總結

暴力一定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但一定是解決問題最差的方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存在問題,父母首先要反思的一定是自己,其次去了解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解決根源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否者暴力只能解決短暫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

相關焦點

  • 王一博起訴誹謗者,真的對打擊網絡暴力有幫助麼?或許會適得其反
    王一博起訴誹謗者,真的對打擊網絡暴力有幫助麼?或許會適得其反刷屏時被一條消息給霸屏了,那就是樂華要起訴誹謗和對王一博的惡意評論。在網絡上大聲疾呼,認為這一舉措能有力打擊網絡暴力,事實真的會如此嗎?但是每個人的審美觀是不同的,甲覺得這是一部好片,乙也許會覺得情節很爛,那麼乙到底算不算惡評家?
  • 棍棒教育讓孩子更暴力,還是更聽話?
    他們通過對別人實施暴力,進而控制、壓制他人,獲得一種成就感和價值感,彌補內在虛弱的自我價值。父母有暴力行為的,會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哈佛大學教育博士王濤說過一句讓家長都吃驚的話:孩子不僅可以打,也應該打。他告訴大家,打孩子可以,但是不能用手打,要用杖打。體罰孩子應該掌握四個基本原則,不佔有原則,愛和規矩的原則,情商先於智商原則,共同成長原則,否則打孩子就會產生負面效果。
  • 反恐怖 反暴力 講和諧 促發展——滻灞第十八小學開展反恐怖教育活動
    陽光訊(記者 張允鐸 通訊員 田衛岡 文/圖)為提高師生反恐意識,增強師生應對暴恐襲擊技巧和自救互救能力,滻灞第十八小學開展「反恐怖主義教育」宣傳教育活動,並取得不錯的成效。廣泛宣傳,反對暴力,反對恐怖,營造和諧教育氛圍。
  • 嘮叨真會變成教育「毒藥」,家長該如何避免
    其實,這種嘮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麼作用,家長應該怎樣避免嘮叨,給孩子更有效的指導呢? 當家長不停地嘮叨孩子,非但不能讓孩子「刻骨銘心」,還容易讓他們厭煩甚至逆反,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文/小庚庚爸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使用打罵教育。每當看到孩子調皮搗蛋,不聽教誨,並且總是屢教不改時,相信很多家長都特別的頭疼。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過於調皮任性,有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 孩子的教育這幾點不可忽視,否則,孩子難以成才!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時也要採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否則不僅不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會加劇父母與孩子之間感情的破裂。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教育孩子呢?下面小編根據中國幼兒教育之父陳鶴琴先生的研究進行相關總結,希望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 《愛的釐米》兒女自有兒女福,父母摻和只會讓婚姻適得其反
    其實母親的這種表現,既可恨又可悲,會這樣做的女人,無非是由於缺乏安全感,加上長時間沒有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以至於兒子的每段感情都會受到母親的阻攔,到最後兒子恐懼婚姻,一門心思放到工作上,但有些事情及時改過就不晚,一旦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就追悔莫及了。
  • 從楊冪到趙麗穎,強行把綜藝節目變「照妖鏡」只會適得其反
    可到了第二期節目,只要其他人一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會心生不滿,更讓人無語的是大家都在忙碌,只有她沒怎麼幹活。 和楊冪的粉絲一樣,趙麗穎粉絲希望節目組能夠出面回應,並表示如果此事得不到解決,便會對節目進行抵制。可讓粉絲失望的是,《中餐廳》遲遲未出面表態。
  • 從楊冪到趙麗穎,強行把綜藝節目變「照妖鏡」只會適得其反
    可到了第二期節目,只要其他人一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會心生不滿,更讓人無語的是大家都在忙碌,只有她沒怎麼幹活。和楊冪的粉絲一樣,趙麗穎粉絲希望節目組能夠出面回應,並表示如果此事得不到解決,便會對節目進行抵制
  • 著名的波比玩偶實驗:充滿暴力的教育教出的孩子往往是暴力勝於一切
    父母對孩子嚴格要求本沒有錯,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對,卻極易把你認為的愛演變成孩子心中的噩夢。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當中寫道:「你給了孩子恨,卻妄想從他身上得到愛;你給了孩子痛苦,卻妄想從他身上收穫感激;你給了孩子陰影,卻妄想他永遠積極向上沒有陰霾,這是永遠不可能的。
  • 合生元益生菌被指誇大功效 一味補充或適得其反
    最近孩子感冒了,一位「80後」媽媽小趙去藥店買藥的時候,銷售人員也向她推薦了合生元益生菌。  市民小趙說:「他們就介紹合生元的這個衝劑,說比較好,然後我就買給她吃,買回來吃都快吃了一個周了,也沒什麼效果。」  身為80後小趙在育兒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但是給孩子花錢卻非常捨得,花了170多元買了一盒合生元益生菌,回家服用了一段時間卻沒見孩子的病情好轉。
  • 家有暴力小孩,應該如何教育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的孩子溫文儒雅,有的孩子恬靜溫柔,有的孩子天真爛漫……也有的孩子跋扈暴力。為什麼有的孩子控制不住情緒,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呢?暴力小孩他怎麼了家有暴力小孩,應該怎麼教育,才能避免他未來惹大禍?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Kalina Michalska有一次被歹徒襲擊,這次經歷讓她對人為什麼要使用暴力、甚至會因此走向犯罪的原因產生了興趣。
  • 劣質空氣淨化器淨化功能適得其反 產生臭氧汙染空氣
    在近期有關部門開展的風險監測中,許多淨化器露出"狐狸尾巴"來,有的產品宣傳可以除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質,但其實沒有配置淨化模塊,有的產品非但沒有淨化效果,甚至會產生臭氧,汙染空氣,對人體造成傷害。  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在某知名電子商務網站上輸入關鍵詞"小型空氣淨化器",一下子就跳出2000多款產品。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1、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愛玩愛鬧的,就算這個孩子性格十分內向,也不能阻擋他在成長過程中本身就具有的好奇心。但是很多家長為了方便管理孩子就非常喜歡用打罵方式教育孩子,這種方式只會限制孩子天性的發展,把孩子很多潛能就此扼殺在搖籃裡了。
  • 刪除香港警方反暴力熱線,打壓反暴力媒體,臉書你還要臉嗎?
    滅掉正義之聲、煽動暴力破壞、製造流言與謠言,臉書在香港持續三個多月的暴亂中,用事實親自剝下了自己的「畫皮」。為止暴制亂,香港警方日前在WhatsApp上推出了10條反暴力熱線。但是在9月13日,有市民發現這10條熱線已經完全失效。稍晚時分,這一即時通訊軟體回復媒體問詢稱,該平臺只用於私人通訊,故而對熱線進行了批量刪除。
  • 孩子只會用哭鬧解決問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鼓勵溝通
    在孩子小的時候,哭聲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當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是小新父母注意的時候,孩子經常會用哭鬧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前期父母沒有做好教育工作,讓孩子養成了只會用哭鬧來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教育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淘氣的孩子有飯吃,不要歧視淘氣的孩子!
    孩子的外公突然當眾指責起我家孩子!這讓我感到很氣憤!親戚圈子原本就是個小社會,小江湖!親戚圈子也是有個高低貴賤,親疏遠近的!有些親戚財大氣粗,平時就瞧不起我這無權無勢的小老師!多年來,我在親戚面前一直都比較自卑,沒有發言權,都是沉默寡言,都是聽別人高談闊論!在我的心中,孩子就是最大的驕傲!
  • 《少年的你》火了,抵制校園暴力,還孩子安全成長環境,大家行動起來吧!
    另外如果父母之間經常有家庭暴力存在的話也容易讓孩子受到影響。原因3:道德教育效果有限,學生法制觀念薄弱學校「以成績為標準,以名校為目標」的教育理念,也讓老師們僅抓學習,而忽視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相應的心理輔導,這使得孩子缺少對自我行為的把控意識,做事不計後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究竟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 海南省人大代表自費做巨幅公益廣告反暴力引圍觀
    近日,一則反暴力的巨幅公益廣告出現在海口最繁華街頭引來市民圍觀。這兩幅長60米,寬2米的巨幅公益廣告則是由海南省人大代表黃桂提自己掏腰包做的公益廣告。「打老婆打孩子一樣要坐牢!實現平安法治中國!」近日,一則反暴力的巨幅公益廣告出現在海口最繁華街頭引來市民圍觀。而這兩幅長60米,寬2米的巨幅公益廣告則是由海南省人大代表黃桂提自己掏腰包做的公益廣告。  「我做這個公益廣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全社會對暴力問題的關注。同時倡導大家要文明。不能使用暴力手法來處理事情。要讓所有人懂法,實現法治中國。」
  • 胃不好,被告知吃流食,看起來養胃的食物,如果吃錯可能適得其反
    胃不好,被告知吃流食,看起來養胃的食物,如果吃錯可能適得其反導語:對於一些上班族來說,如果飲食不規律,生活習慣和健康飲食差,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胃病,胃病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老話說小病不治,久拖成疾,明知道有胃病還不去調理,時間一長有可能就會發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