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01引言
自古以來老一輩人一直都是以棒下出孝子來教育孩子的,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不能直接否定「棒下出孝子」這個結論,因為這個結論確實造就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如今社會不一樣了,時代也不一樣了,在以前的年代,信息傳遞是非常的難的,接觸的東西非常的少,大家都這樣教育孩子,自然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現在不一樣了,信息發展的非常迅速,人與人之間的對比越來越簡單了,加上現在網上的雞湯太多,棒下出孝子真的很難在成功了。你打了孩子,罵了孩子,在孩子心中會存在恨意、陰影,孩子們也會跟其他同齡人相對比,這時候落差就更大了,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這麼幸福,而自己的父母除了打自己就是罵自己。這種暴力式的教育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了,如今看來存在著太多的弊端。
02暴力教育的弊端
自卑
孩子的性格成長很容易在強烈的刺激下形成反差,如果孩子長期處於挨打、謾罵的環境下成長,可能會形成自卑的心理,長期挨打的環境下父母一定是非常強勢的,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性格軟弱等,而且父母的打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勁,導致孩子變得非常的自卑。
叛逆心理
長期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叛逆心理也會非常的嚴重,因為遭受了挨打、責罵,孩子會產生報復心理,可能不會報復父母,但內心的叛逆心理是必須會發洩出來的,可能會因為父母的強勢讓孩子不敢反抗,但會造成孩子恃強凌弱的後果。
暴力傾向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父母長期打罵孩子,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性格變得暴躁,易動怒,嚴重的會產生一些暴力傾向,也許會讓孩子學會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用來去對待自己的同學。
當孩子出現了以上這些情況後,父母應該怎麼處理,怎麼去糾正孩子呢?
03正確的教育方式
多一點溝通,少一點批評溝通永遠是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是通過不斷的溝通,不斷的了解才產生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多和自己的孩子溝通。
如果孩子存在問題,父母第一反應一定不要是責罵和批評,尤其不要使用暴力,首先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必須去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好好地跟孩子溝通,了解了孩子犯錯的原因之後,父母在找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永遠會比暴力管用多了。
多一點信任,少一點質疑孩子最信任的人永遠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連父母都沒有信任了,那孩子的內心會非常的黑暗,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多一點信任,信任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多給孩子信任,孩子才會更信任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相信孩子有決絕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否定孩子。
多一點空間,少一點壓力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空間的,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的不利的,我們需要給孩子多一點的空間,需要給他們留有一定的隱私,壓力有時候可以成為孩子的動力,但我們需要去把我控制壓力的度,壓力一定是在孩子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04總結
暴力一定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但一定是解決問題最差的方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存在問題,父母首先要反思的一定是自己,其次去了解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解決根源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否者暴力只能解決短暫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