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生命線24道拐,我來看你當年的樣子.「原創」

2021-01-08 奔向千山萬水

二戰遺址 2018/03/07 貴州晴隆縣

24道拐是滇緬公路上最為典型的地段,因為滇緬公路在中國抗戰史上的特殊地位,24道拐自然成了世人心中不能忘記的豐碑。

從地圖上看,24道拐就在黔西南晴隆縣城附近,我們的車到達晴隆縣城,才發現晴隆縣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古城距離24道拐還有3公裡山路。城門外,通往24道拐的景區區間車排在一起,一色的戰時綠色吉普車模樣,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徽印在車體上。檢票進口上方「貴州晴隆24道拐景區歡迎您」幾個大字。

本文作者拍攝

乘車盤旋上山,初春的冷風呼嘯而過,拉下吉普車的帆布,也無濟於事。遠遠地看見山頂上有一枚日軍炸彈模型立在空中。我們停車的位置,已經能居高臨下地看見對面山體上盤旋而下的24道拐曲線,在數百米的垂直高度上反覆規則的摺疊。這條道路的出入口還有幾經曲折的進出公路,細若髮絲,連接千裡之外的緬甸仰光和中國重慶。

第一印象:我所看見的所有盤山公路都沒有24道拐壯觀。在臨時觀測點已經能看清楚這條道路的全貌,美軍當年的軍營和加油站清晰可見,白牆紅瓦,已經整修一新,現在叫「史迪威小鎮」。史迪威是當年與中國軍隊共同作戰的美軍最高將領。

我們繼續向山頂行走,山上是正在建設的綜合性觀景臺,入口高高的臺階上有一座雕像,是美軍士兵與當地老漢對接點菸的形象。

本文作者拍攝

山腰有「讓世界惦記24道拐!」大幅標語牌。怎麼就覺得這幾個字寫得那麼恰當呢。是的,人們不會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會忘記中國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在中國所有沿海城市港口都被日軍佔領的情況下,中國僅剩下重慶這一座最後的城池,日軍還在日日逼近,迫使國民政府投降,中國面臨亡國滅種。

如果中國被日本全面佔領,日本就會騰出手來全力打擊美國,因為這個原因,美國也全力援助中國抗擊日本。

本文作者拍攝

重慶,中國最後的城池,滇緬公路2000公裡運輸線,汽車隆隆,響徹雲霄。美國人也是通過24道拐的照片,了解了滇緬公路,了解了中國艱難的抗戰。緬甸仰光--雲南瑞麗--楚雄--昆明--貴州晴隆----貴陽--重慶,成了美國援華物資的生命線。中國抗戰軍隊的裝備有一半是通過滇緬公路運進來的。

滇緬公路是在抗日戰爭最危急的時刻修築的,雲南省組織了包括10歲兒童在內的20萬民眾,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用雙手在崇山峻岭中晝夜開鑿千裡生命線。經過的橋梁就有200多座。日軍400架次的飛機轟炸,無數次的修復。數千輛運輸車晝夜轟鳴在這條崎嶇的山路上,開車的司機大多是南洋歸國華僑,有上千名司機死在這條公路上。在4年多的時間裡,有15000人為修建這條道路而犧牲,其中還包括1100名美國人。

本文作者拍攝

戰後回國的美國軍人,回憶起雲南婦女兒童參加修路的壯烈景象,難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他說滇緬公路是世界戰爭史上最悲壯的公路。

我們看見的24道拐,是滇緬公路的一個局部。在抗戰時期的黑暗中,是這條公路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之火。我們遙遠地趕來,不是來看風景的,雖然它被譽為「中國十大最美公路」。我們是來追憶中國抗戰史,是來悼念那些在國家危亡時刻,為這條公路付出生命的人。

本文作者拍攝

可惜啊,這條公路支持中國抗戰只有3年半的時間,它的起點緬甸仰光就被日軍攻陷,停止了運輸,大批沒有運出的軍用物資也被日軍截獲。當日軍企圖沿著滇緬公路進攻昆明時,中國軍隊才不得已炸斷了滇緬公路上的怒江大橋。也是為此,中美被迫開闢空中「駝峰航線」,美國利用飛機為中國空運戰略物資,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駝峰航線」因為要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天氣條件極為惡劣,美軍運輸機先後墜毀1500架,飛機殘骸連綿100多公裡,犧牲2000名飛行員,中國自己的飛機很少,也墜毀48架。(50多年以後,美國還來人在中國喜馬拉雅山地區尋找美軍墜毀飛行員的遺骸。)

本文作者拍攝

滇緬公路中斷期間,中國為奪取滇緬公路誓死一戰,在盟軍的支援下,10萬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在滇緬公路地區對日作戰,遭受重大犧牲,其中為奪回滇緬公路上的「松山」要塞,就有2萬中國年輕軍人戰死。進過數年殘酷作戰,才又奪回了滇緬公路的控制權。堅守滇緬公路貴州24道拐的美軍,直到日本宣布投降才撤回美國。

貴州24道拐,是滇緬公路末端,又是滇緬公路進入貴陽的咽喉,當年的美國記者才爬上沒有道路的高山,也就是我們現在站立的位置,拍攝了那幅公布於全世界的24道拐照片,極大地鼓舞了美國人民支援中國抗戰的決心。

本文作者拍攝

2010年中央電視臺播出7集抗戰紀錄片《滇緬公路》,以大量史實全面介紹滇緬公路的始末。2016年,央視播出的32集電視連續劇《24道拐》,反映了當年抗戰生命線24道拐的驚險鬥爭。

當年在日軍400多架次的飛機轟炸中,有1000多名華僑司機死在滇緬公路上,他們的墓地就在昆明市郊,多少年來一直都有人掃墓,祭掃的人是著名愛國華人李嘉誠的兒子,孫子。前兩年李嘉誠的孫子來掃墓時對媒體說,當年是爺爺李嘉誠號召華僑青年歸國抗戰的,他一直覺得對這犧牲1000多名青年負有責任,囑託我們要世世代代為他們掃墓。

本文作者拍攝

歷史的雲煙已經過去70年了,我們看見24道拐公路上的旗幟在風中飄揚,向人們訴說那個年代的悲壯。不知道那個第一次拍攝24道拐的美國記者是已經死了還是活著。

我們用相機記錄下這條道路的全貌,那少有的曲線正是中華民族艱難復興的道路。但願中國富強起來,不再受外敵欺辱,但願世界和平,再也沒有戰爭。

敬禮!中國抗戰史上最悲壯的公路,24道拐!

-

詩與遠方,每日更新,請您「關注」。

相關焦點

  • 我國抗戰生命線——晴隆二十四道拐,被譽為中國最美公路之一!
    在貴州,有著這樣一條公路,它被譽為「中國抗戰生命線」,因為它在抗日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它本身就不是一條普通的公路,它有著二十四個急轉彎,也因此叫做二十道拐。晴隆二十道拐比九曲花街還要多出十五個彎道,一直從事山腳到山頂,垂直高度有二百六十米,傾斜角度約有六十度,全程長達四公裡左右,十分壯觀。在抗戰時期,晴隆二十道拐公路是中緬印交戰的必經之地,它成為了中美團結抗戰的象徵,根據那段歷史改編的電視劇《二十道拐》就是在這裡拍攝而成的。來到這裡我們可以在觀景臺處看到紀念那段歷史的紀念碑,還可以遠眺二十道拐公路。
  • 自駕抗戰生命線,晴隆二十四道拐,探訪美軍基地!(附地圖)
    各位朋友們,今天我要帶大家體驗的就是歷史文化濃鬱的晴隆山路之旅了,如果說貴州多彩,那晴隆也是加了不少分的,咱們本次行程呢,一共分為三段,其中最不能錯過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道拐和安南古城了。話不多說,現在就開啟我們這次的旅行吧。
  • 黔西南晴隆24道拐,這是要「火」的節奏!
    (劇照)電視紀錄片《24道拐紀實》在晴隆開拍  電視劇《二十四道拐》剛拍攝完,電視紀錄片《24道拐紀實》又開始拍攝了。  3月15日,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周晞一行,赴沙子鎮原「美國車站」遺址開始電視紀錄片《24道拐紀實》的採訪拍攝。
  •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陳列館
    抗日戰爭時期,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作為中美兩國人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歷史的真實寫照,是中國抗日戰爭大後方唯一的陸路運輸線及國際援華物資的大動脈,被譽為「中國抗戰的生命線」。 「二十四道拐展館」 「中國抗戰的生命線」-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陳列館
  •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其中二十四道拐公路是景區核心部分,雄奇險峻,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標誌路段,全長4公裡,寬6米,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線距離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坡傾角60度。抗戰期間,成為盟軍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是中美軍民團結抗戰的象徵,被譽為抗戰的生命線。
  • 貴州晴隆,讓世界惦記二十四道拐
    :「你有沒有看過電視連續劇《24道拐》,好像就發生在這裡呢,現在天色已晚,要不我們去晴隆住,順道看看?」「OK」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24道拐》這部電視劇我也很喜歡看。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我們的車很快就進入晴隆縣城了,剛開始進入縣城的時候發現晴隆縣比較小,街上乾淨衛生。雖然街上的道路不是很寬,但是交通還是很有序的。晴隆縣給我的第一感覺:一個溫馨的小城。我們順利地入住酒店,期待第二天的旅行。
  • 紅色旅遊景點惹人愛 /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軍事展覽館接待旅客2.1...
    紅色旅遊景點惹人愛 /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軍事展覽館接待旅客2.1萬人~ 2020-09-09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熊進山」玩膩了十八彎,來貴州玩晴隆二十四道拐
    晴隆二十四道拐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神奇在只有短短4公裡,卻有24個彎,它是著名的抗戰歷史公路,古稱「鴉關」,雄、奇、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公路二十四道拐,始建於民國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明清寺宇石刻,均在築路時毀損。在二戰時期,美國的飛機通過駝峰航線運輸的大量物資抵達昆明後,都是通過「24道拐」盤山公路運往重慶及抗戰前線。
  • 10部電視劇重現抗戰風雲
    新華網日本頻道綜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10部由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的抗戰題材電視劇,近期在中央電視臺和各地電視臺集中展播。《黃河在咆哮》導演:谷錦雲演員:孫茜、劉金龍、王建福、劉科、趙達等簡介:該劇全景式展現了敵後戰場抗日民主政權的開闢、形成、組織、動員過程,形象地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 羅志祥現身小鬼靈堂 「我來看你了,跟你說了很多話」
    羅志祥 20 日凌晨在 IG 發出限時動態,內文寫道,「我來看你了,跟你說了很多話,希望你能聽到從羅志祥的IG照片來看,是在「小鬼」黃鴻升靈堂會場外拍攝。外界多認為兩人兄弟情誼轉淡,但羅志祥選擇現身靈堂悼念黃鴻升,也能看出兩人當年一起打江山的深厚交情。
  • CCTV《生命線》|曾浩:「用我必勝,有我必安!」
    五一國際勞動節,CCTV-12《生命線》欄目推出五·一特別節目《閃亮的名字——最美基層民警展播》,回望這些最美身影。今天,我們一起在央視的鏡頭裡,看看曾浩的故事——CCTV《生命線》 | 曾浩:「用我必勝,有我必安!」
  • 重慶這地方有45道「情人拐」!少女拐,愛妻拐,愛拐不拐
    45道彎拐都有名字和釋義,或取數字諧音,或是當地風情,從此路過者無不稱妙。其中「一生拐」「一世拐」「愛妻拐」「愛你拐」等名字,又為這條風景綺麗的「川河天路」增添了愛情的元素,因此有人稱之為「情人路」。第10拐:要你拐要你,諧音10。也可以理解是,我要你!
  • 10部抗戰題材電視劇展播 獻禮抗戰勝利70周年
    新華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史競男)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東北抗日聯軍》《太行山上》《黃河在咆哮》等10部由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的抗戰題材電視劇,近期在中央電視臺和各地電視臺集中展播。
  • 尋訪浙江對口幫扶的足跡 24年扶貧路跨越「二十四道拐」
    記者 林雲龍 攝  浙江在線9月17日訊 在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有一條陡峭的抗戰生命線——二十四道拐。當年晴隆人民劈山鑿石,用汗水鑄就了交通運輸的奇蹟。當地幹部群眾告訴我們,這條險關的跨越與浙江和貴州24年來走過的脫貧路不謀而合。
  • 《跳躍生命線》催淚彈「雄姐之死」,原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都有唔少人like劇中不少演員都好有發揮比如飾演「雄姐」嘅張彥博演技自然博得大家喜愛but最近播出嘅一集中「雄姐」因公殉職令觀眾睇到都覺得可惜與心酸原本「雄姐」追求嘅女神River都開始鍾意佢仲諗住請佢聽concert表明心跡「雄姐」仲話一定準時到編審冼翠貞喺微博表示露臺塌下係真實事件只係冇傷到人而就在舊年六月份香港紅磡一座舊式唐樓就試過突然塌下冼翠貞表示:「其實雄姐這角色由誕生那刻,就註定要橫死!」
  • WEY VV7 GT巴博斯版晴隆二十四道拐交車?太瘋狂了!
    2020-10-10 11:01:31   來源:網絡     【摘要】 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險峻公路建設史上的傑出典範,被譽為中國抗戰的生命線
  • 玉城TINA參演「極主夫道」,飾演電視劇原創角色.
    由玉木宏主演的漫改劇,再宣布卡司追加~混血美女玉城TINA確定出演電視劇版本的原創角色。
  • 《天堂M》韓版開放「騎士道」改版 預計11 .24更新
    《天堂M》韓版開放「騎士道」改版 預計11 .24更新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1-17 分享到: Ncsoft於2020年11月11日宣布,旗下MMORPG手機遊戲《天堂M》(iOS / Android)將於11月24日實施更新,推出「騎士道」改版,目前已開放韓國玩家事前登錄。
  • 《使徒行者》成就佘詩曼榮升「11料視後」唯一輸家竟然是林峰?
    《使徒行者》故事講述警方臥底「釘姐」丁小嘉(佘詩曼飾),如何一邊遊走在黑白兩道之間,一邊尋找下落、身份不明的臥底,情節峰迴路轉、緊張刺激。劇集可算是「近十年港劇的巔峰之作」,除了是全年最高收視劇集,更在「星和無線電視大獎2014」、「TVB馬來西亞星光薈萃頒獎典禮2014」、「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4」中奪得「最佳劇集」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