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媽媽,帶著三個孩子跳河溺亡" 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心痛得說不出話來……
4月21日,四川米易一位27歲的媽媽帶著自己的3個孩子跳河自殺了,4人均不幸身亡。3名孩子中最大的才4歲。
到底是有多絕望,才能讓這位母親做出這麼狠心的決定呢?
這位媽媽遺書中寫道:
我真的承受不住了,生了雙胞胎之後到現在,我沒有睡過一個晚上整覺。
當然這是母親必須要走的路,我不責怪,經常自己帶三個孩子我也能承受。
但是,儘管這樣,沒有誰真正體諒過我。這幾年來我真的每天都處在崩潰的邊緣。
我真的撐不下去了,真的太累了。
每一次,不管什麼事,只要娃娃一生病或者是發生什麼,第一責任必定是我,是我照顧的不好,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妻子,更不是一個好女兒,也不是一個好兒媳。
我沒有把你們照顧好,我也很自責,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沒有本事、沒有能力,連最基本的帶娃都帶不好。
娃娃是我帶來的,現在我帶走他們,希望你們的生活也回歸正常。
▲遺書
一句「娃娃是我帶來的,現在我帶走他們,希望你們的生活也回歸正常」聽得讓人特別心痛。
我想這該是有多絕望,才會帶著孩子一起跳河。
從遺囑可以看出,這位媽媽的產後抑鬱有多嚴重。
近年來,因產後抑鬱發生的事故層出不窮。
2018年6月27日,長沙一位31歲患有產後抑鬱症的二胎媽媽,從26樓跳下,留下2個年幼的孩子,大的8歲,小的才1歲多。
2018年1月5日,山東省一媽媽留下72字遺書:生下二女兒後,患上產後抑鬱症。那天她將親生女兒高高抱起推進1月冰冷的河水中,隨後她自己跳進河中,二人均溺亡。
2017年1月6日,湘潭一位31歲患產後抑鬱的媽媽,在自己生日前一周,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從小區13樓跳下,三人均死亡。
每一條新聞都觸目驚心。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一份數據調查顯示:中國婦女患有產後抑鬱症狀的人群比例高達 50%~70%,超過 10% 的人如照料不周會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
這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寶媽都經歷過產後抑鬱!
與一般的抑鬱症不同,產後抑鬱導致的自殺往往還包括殺嬰,心理學上稱之為「擴大性自殺」——剛剛生產完,母親跟孩子在心理上尚未分開,自殺時殺死孩子,往往是因為母親不忍心把孩子獨自留在這個世界上承受痛苦。
產後抑鬱,對於新生媽媽們來說就是一場浩劫,它能輕而易舉地,打得媽媽們措手不及。
一個女人要從女孩變成母親,要經歷多少的疼痛,我們十個手指都數不過來。
從懷孕開始,身體各種疼痛擠壓著身體,還要時刻提著一顆心擔憂著孩子。
好不容易熬過孕期,生產又是經歷各種難關。
生完孩子,更是一場重大戰役。
多少媽媽陷入「為了孩子累死累活,卻又擔心帶不好孩子」的焦慮中。
而老公、長輩、外界動不動就是一句「xxx毀孩子一生,你這樣做是錯的」,更是把你傷得體無完膚。
不母乳餵養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不親密陪伴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生病,是你媽媽沒帶好。
家務沒做,是你當媽的不夠勤快。
老公出軌,是因為只顧孩子沒照顧老公。
工作沒做好,是因為你沒平衡好家庭與事業。
樁樁件件都刺激著作為母親的敏感神經,她們的辛苦不被體諒,痛苦不被理解,甚至想從愛人身上獲得一點安慰和關心,都變得遙不可及。
這世界,沒有任何媽媽又能當好媽媽,又能當好老師,還能每天穿得漂漂亮亮,又下得了廚房,關鍵時刻還能對老公包容無比,理解他的工作與生活。
之前看到一個視頻,看完後真的淚奔,視頻展現的是一位媽媽的日常,大概99%的媽媽有此類似經歷。
我想你一定經歷過這樣的狀況,去上個廁所,這時孩子卻突然哭了,無奈只能放孩子進來,真的是連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想趁孩子睡著了吃口飯,孩子又醒了,只能一邊哄孩子一邊胡亂吃一點。
長期抱孩子,手腕酸痛,不得不貼上膏藥。
媽媽的衣服,總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弄上了汙漬,在路人異樣的陽光下,媽媽只能尷尬得將汙漬遮住。
孩子生病了,爸爸在外面應酬,媽媽著急的不知道怎麼辦,最後還是獨自抱著孩子去了醫院。
好不容易回到家,妻子在等著丈夫回家,丈夫卻發簡訊給妻子:今晚不回來了。
這時候,妻子終於崩潰地大哭……
網上曾流傳一句話:要想老得快,生個孩子自己帶。
當媽這件事對女人生活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不得不否認,在中國男人集體父愛捲入缺乏的現狀下,中國女人確實擔負起了繁重又繁瑣的照料孩子的任務。
有人曾總結中國女性的四大悲劇: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在中國:
有20.3%的家庭,女人包攬了全部家務;
41.7%的家庭,女人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家務;
只有22.4%的家庭,能做到家務男女均分;
僅有10.4%的家庭,男人承擔大部分家務。
一個女人只有當了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絕對是世界上最累的職業。
然而,仍然有70%多的中國女性想兼顧事業和家庭。
前段時間,孫燕姿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名為「糟糕的父母」的長文,用1000餘字詳細講述了她在照顧生病的兒子期間發生的事情:
懷著二胎的孫燕姿,突然遭遇大兒子患上重感冒。
為了照顧兒子,挺著孕肚,九天沒睡一個好覺,白天餵藥,半夜起來給孩子餵水、量體溫,笨拙得照著食譜做營養湯,為了照顧兒子,睡在兒子臥室地板.
個中艱辛,可想而知。
然而,生病第八天,母子倆卻因為一件事吵起來了。孩子不願意吃飯,想要吃巧克力,孫燕姿不允許,因為巧克力會影響藥效。
結果,兒子便生氣在紙條上寫到:「我恨媽媽」、「我恨你。」
而情緒崩潰的孫燕姿則回復到:「是嘛?如果你死掉我也不會在意的!」
雖然兩人放狠話互嗆,但兩人立刻道歉和好。
不過對兒子說出的這句狠話,讓事後的她責備自己是一個「糟糕媽媽」。
但網友並沒有為此指責她,而是一致贊她很棒,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媽媽。
帶娃路上不可預知的意外太多太多,媽媽不是神,也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邊是拖著孕肚,一邊是照顧有情緒的孩子,會累。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足夠好的媽媽」。
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孩子體驗到挫折和失望,並在之後及時安撫。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對世界的信任,我受傷了,但是媽媽一直都在。
而完美的媽媽則是過分敏感、過度回應,不想讓孩子體驗到一丁點的失望與疼痛,反而妨礙了孩子的自我探索和發展。
孫燕姿就做了一個正確的示範:媽媽不是超人,媽媽也會累,但媽媽會努力追趕。
她在一次公開採訪裡大方承認,自己從來不是完美的,不是那個可以在小孩面前完全掩飾自己憤怒、失望情緒的「忍者神媽」。
▲孫燕姿
當媽後,我們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然而,我們只是肉體凡胎。
怎樣走出「完美媽媽」的自責
男人們請給老婆多一點體諒
在「27歲媽媽帶3個孩子自殺」的事件遺書中,還有一段話特別讓我難受。
就是:
每一次,不管什麼事,只要娃娃一生病或者是發生什麼,第一責任必定是我,是我照顧的不好。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妻子,更不是一個好女兒,也不是一個好兒媳。
看到這段話,我想對媽媽們說:「世上沒有完美媽媽,孩子也不需要完美媽媽,不要太為難自己。」
但我更想對男人們說:「請對老婆多一點體諒,請多回歸家庭,擔負起養育孩子,做家務的責任。」
只有這樣,媽媽們才不會陷入「完美媽媽」的自責中。
哪個女人,不想做一個能幹的媽媽?不想做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妻子?
但媽媽們,都不是超人。孩子生病或出了問題,她比任何人都心疼。
生活裡一道道難題向她們襲卷而來,她們並不能完美接招。但是為了整個家庭,她們把所有情緒都隱忍在心。
媽媽不怕辛苦不怕累,就怕大家不理解,特別是老公的不理解。
所以,男人啊,請多給老婆一些體諒,理解她們的辛苦,感恩她們的付出,接納她們的情緒發洩,並用愛和實際行動和她們一起承擔養育孩子、操勞家務的辛苦。
男人們欠老婆的,不只是一份小禮物,更是一句「你辛苦了」以及一個主動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