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接續傳承的戰地日記

2020-12-23 法制網


■範奇飛  徐俊斌

一頁頁已經泛黃的紙張,密密麻麻的字跡依稀可辨……這是兩本經歷過炮火硝煙的日記,雖非出自同一人之手,但其背後有一段生死之交的佳話。10月26日,當抗美援朝老兵顧恆鼎從樟木箱子底下拿出兩本70年前的日記時,一段塵封的記憶呈現在筆者眼前。

顧恆鼎,1928年12月出生,江蘇省儀徵縣人,1942年2月入伍,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三等功一次,先後被授予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獨立自由獎章。

1952年9月,24歲的顧恆鼎以志願軍第23軍67師野戰醫院院長的身份踏上朝鮮戰場。部隊跨過鴨綠江要與友軍換防,行軍3天,每個晚上都遭到敵機轟炸。10月,部隊到達朝鮮元山西南的坪裡,在戰場向後方運輸的公路兩側建起臨時野戰醫院,第一時間收治從戰場上抬下來的傷兵。戰鬥激烈的時候,一個晚上就得收治五六百名傷員,可全師只有一個手術臺。止血、固定、創傷清理……顧恆鼎和戰友要一邊防空襲,一邊搶救傷員,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最大限度提高傷員存活率!

一天,醫護人員抬進來一名重傷的志願軍戰士,雖然顧恆鼎和戰友盡最大努力進行了救治,但還是無力回天。生命垂危之際,那名戰士兩眼一直瞟向自己的腋下,仿佛想說些什麼,但是已經沒有了力氣。顧恆鼎循著他的視線,在他身下找到一本還帶著體溫的日記。

「我會幫你收藏好!」得到顧恆鼎的承諾,這名戰友才慢慢閉上了眼睛。這本日記記錄了犧牲戰友1951年3月1日至8月23日的戰地生活,斷斷續續一共82篇。

其中一篇是這樣記載的:9時,我們駐地遭到敵機轟炸。敵機成片地壓過來,天都黑了下來。大轟炸持續近兩個小時,幾乎所有的房屋全被炸塌了,為搶救被埋在裡面的戰友,我們只能用雙手拼命扒,每個人的十指都是鮮血淋漓。搶救工作一直到14時才結束。集合清點時,有人發現戰友小楊不見了,最後在倉庫的貨物架下找到他。小楊是浙江嘉善人,犧牲時只有16歲……

顧恆鼎被日記中的文字深深感動了。他費了好大勁兒從機關戰友手中要到一個日記本,工作間隙寫寫記記,也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就這樣,這位無名戰友的日記以另一種形式得到傳承。

回國後,顧恆鼎多方打聽,希望找到這名戰友的親人,將日記本交還給他們,但一直沒能找到。離休前,顧恆鼎先後6次調動工作、4次搬家,生活工作幾經變更,但戰友和他自己在戰場上留下的兩本日記一直完好地珍藏著。

顧恆鼎寫日記的習慣也一直堅持下來。這些年,顧恆鼎先後擔任志願者、義診醫生和編外政治教員等,堅持做著對社會有意義的事,並把這些活動一一記錄在日記本裡,既是對自己的激勵,也是對那位犧牲戰友的告慰。他說,在有生之年,希望將這兩本戰地日記交給組織,讓更多人知道那段永不磨滅的記憶。


相關焦點

  • 【快牛飛馬文集.日記】戰地日記40篇18
    戰友間經常開展談心活動。日記中記錄到的張志懷戰友(右)。他是電話班的,我是炮班的,但因為是同鄉,所以遇到什麼問題會溝通交流。日記中記錄的主動找我談心的陸從樹戰友,據老連長雍新群回憶,是1978年3月入伍,江蘇濱海縣人。但是戰友群建立好幾年了,也沒有聯繫到他。有這樣的一些戰友,他們沒有手機,或者沒有智慧型手機,跟外界基本上不聯繫,所以也就找不到了。我與這些參戰的戰友相處8個月之後,就調到其他部隊去了。而雍連長與他們長期相處,就像班主任帶學生一樣,每一屆都有印象。  日記記錄了一次談心的情況。
  • 傳承接續英雄本色,「英雄炮一連」這樣做
    「英雄炮一連」敢為人先的英雄本色在一代代官兵身上傳承接續。連隊歷經數次編制體制調整,官兵在一次次轉型重塑中始終堅守精神底色,血脈永續的紅色基因成為連隊的制勝密碼。「榮譽室是開展主題教育的一塊陣地,只要不斷深入挖掘連史、做到常講常新,就能激發官兵的血性虎氣。」
  • 陪伴抑鬱症患者兩個月,我寫完了整整兩本日記....
    如今,我的第二本陪伴日記,也快用完了。我的兩本陪伴者日記        來自鬱金香陪伴的求助者,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問題,他們往往都是與抑鬱症有關的群體:要麼是抑鬱症患者本人,要麼就是他們的家屬,且情緒都非常低落,所以,這就要求陪伴的人具備一些能力才可以勝任
  • 戰地日記:魔改《重裝上陣》,兒時記憶重現,玩出新高度
    戰地日記:魔改《重裝上陣》,兒時記憶重現,玩出新高度!小仙女看到這部戰車立刻手痒痒地跑去自己也設計一部,最後心滿意足完成了這部作品,戰地日記:魔改《重裝上陣》,兒時記憶重現,玩出新高度!
  • 狙擊手黃景瑜戰地日記揭露自我成長
    《紅海行動》主創祝賀票房突破24億今日,片方發布了以「蛟龍突擊隊」狙擊手顧順為主視角的戰地日記特輯,「史上最帥狙擊手」——黃景瑜在特輯中傾情獻聲,結合著眾多首度曝光的影片火爆製作場面和幕後故事,講述了《紅海行動》的拍攝之路。
  • 【戰地日記】這是我們結婚紀念日最好的禮物
    原標題:【戰地日記】這是我們結婚紀念日最好的禮物   「是你提出捐的,我也是同意的,看你咋有點不高興呢?」   「就是覺得有點對不起你。」   「這你可想錯了,你為支持疫情防控捐款才是對得起我,這是我們結婚紀念日最好的禮物!」
  • 1983義大利【欲望之翼】一個家庭裡,兩個人,兩本日記,記載了人性裡的欲望和黑暗
    學者(弗蘭克·芬萊 Frank Finlay 飾)娶了一個和自己年齡相差甚大的美豔妻子(史蒂芬尼婭·桑德雷莉 Stefania Sandrelli 飾),因為擔心自己無法滿足年輕的妻子,學者感到十分的困擾長久以來,學者有著記日記的習慣,在日記裡,學者詳細記錄了自己和妻子共享魚水之歡的過程,甚至意淫起了妻子與女婿的姦情,從中獲得嫉妒帶來的快感。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經過幾代考古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自信更加深入人心,一系列的國家政策為考古文博事業的充分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新時代,中國考古事業必將迎來下個百年發展的重大機遇。良渚遺址全景。
  • 戰地日記
    廣西交通臺「戰地日記」播出時間:10:30/12:30/14:30/16:30/18:30/20:30/22:30記者:笑笑編輯:寧倩支持單位: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公眾號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 「戰地」日記(報告文學)
    身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黃鳳繼續在日記裡寫道。在上海,董春玲、朱佩敏、武文文接到了通知,隨即跟隨第二批共148名上海醫療隊告別親友、出發了,他們去往的是武漢市第三醫院。1月29日,大年初五,是迎財神的日子,而抗疫戰士們最迫切的心願是迎健康。
  • 【戰地日記】楊春:願做一個記錄者和觀察者
    17年前,楊春曾在他的「非典」日記裡寫下:「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卡帕,就是拍《共和國士兵之死》的那位,說過這麼一句話:真正的戰地記者,就是在戰鬥中始終衝在尖刀連的前面,再回過身來,拍士兵衝鋒的那個人。我始終覺得,這句話應該成為每個新聞記者的信條。對於和平時期來說,阻擊非典,就是最大的戰役。」  17年,歲月流逝,初心不改。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京首映 守護和平傳承軍人使命
    今日,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的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可以說,電影《藍色防線》因採用戰地紀實形式,憑藉真實的震撼力量感染了廣大觀眾,也是以光影銘刻的形式為歷史存留一份珍貴記錄。正如導演周德新所說,主創團隊的定位就是「我們是這部片子的記錄員」,五年來每時每刻都被感動著,為中國軍人而驕傲自豪,並用最真實的記錄,引領廣大觀眾共譜了一曲和平年代軍人精神的英雄頌歌。
  • 關於喝茶這件事:推薦兩本寶藏雜誌,一位國寶級茶人
    這兩本雜誌看完了,也就放一邊任其落灰好多年。  自從去年開始跟師父開始學喝茶,特訓了幾個月,重新讀這兩本雜誌,真是感嘆以前真的是字都能看懂,實際上,字組合在一起後的內涵幾乎不懂。     2013年的特刊  看完這兩本特刊,你至少會有以下收穫:  1.澄清誤解。
  • 戰地3正版購買教程 戰地3正版怎麼買
    因為戰地3的發售平臺橘子origin在國內不是很為玩家所知,所以不少玩家不知道如何在橘子上購買戰地3。下面小編就教大家如何在橘子平臺購買正版戰地3。
  • 來看看日本士兵戰地日記中的南京大屠殺
    【編者按】本文摘自《南京大屠殺:日軍士兵戰地日記》,小野賢二、藤原彰、本多勝一編,劉峰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10月。本書收集了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19名日本士兵的戰地日記,記載日本軍人陣中生活及戰爭、行軍情況,真實地記錄了這些日本軍人從一個普通的民眾應徵入伍,到變成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的心靈歷程,再現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殘酷的歷史。
  • 顏值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軍服名品M65戰地風衣
    張藝謀導演也是M65的忠實粉絲說M65經典,因為它是從大家最熟悉的二戰美軍軍服M1941傳承而來。M1951戰地風衣M1965戰地風衣裝載能力強勁的龍牙M65戰地風衣每個男人都應該有一件屬於自己的M65。龍牙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潛心研製出更舒適、更耐磨、更防水、更符合國人體型的新式M65戰地風衣。
  • 戰地5/戰地風雲5/BF5
    哈嘍,歡迎來到【其妙夜遊】的遊戲之地我是其喵君今天給大家推來一個叫【戰地5】的遊戲下面是有關該遊戲的介紹簡介:《戰地5》是一款由EA製作並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為《戰地》的正統續作。
  • 《小屁孩日記》作者籤名版!想要嗎?
    前一周,暢銷書《小屁孩日記》的作者Jeff Kinney來到廣州,參加「小屁孩環球玩趣藝術展」的揭幕儀式。
  • 《號角與戰鼓——晉察冀戰地記者》:為戰地記者紀言立行
    ,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戰地記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報導勝利,「只有勝利消息,能夠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人民抗戰的自豪感,根據地建設才能放手大幹起來。戰地記者雷行認為,記者要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只有深入群眾,才能寫出接地氣的作品,才能避免新聞失實。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京首映 以國之名守護和平傳承軍人使命
    《藍色防線》作為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在中宣部支持下,國防部維和事務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協助下,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第二批赴南蘇丹(朱巴)中國維和步兵營步兵排長杜希林可以說,電影《藍色防線》因採用戰地紀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