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售樓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吵吵鬧鬧的大廳,千篇一律的沙盤,令人眼花繚亂的巨幅廣告,喋喋不休的銷售人員……事實上,隨著地產行業競爭加劇,售樓處早已不再是單純買賣問詢和交易的場所,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有品味的藝術館、美術館、體驗中心、服務中心,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在售樓處上做文章。
售樓處形象的變化,意味著開發商思維「從定位於銷售功能向去銷售化邁進」的轉變。在當今這個消費時代,決定消費者購買房子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售樓處如何功利地推銷房子,而在於顧客的體驗是否舒適,是否感受到了項目的價值。所以對於售樓處而言,與其單純賣房子,不如呈現一種生活;與其宣傳得天花亂墜,不如傳遞一種美學。
近兩年,在限價的大背景下,各房企對售樓處的投入非但沒有縮減,反而不斷加碼。售樓處一家比一家奢華,甚至開始拼文化拼內涵,尤其進入改善時代,客戶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售樓處能否打動客戶,刺激客戶購買慾,將直接影響到銷售結果。
主題設計應明確
近幾年,不論是中式還是現代風格的售樓處,都流行大面積玻璃幕牆,儘量打破室內外空間界限,引景入室,創造生活和自然高度統一的效果。完整的景觀、通透的視野,充分放大了景觀優勢。
之後流行的售樓處,是將其充分功能化,比如設計成圖書館、藝術館等。這種設計能夠弱化銷售,給客戶提供全新的空間體驗。格調雖然足了,但煙火氣卻淡了。對此,售樓處又出現了生活化的趨勢。
比如花樣年·花花學園就把銷售中心設計成了一個類似幼兒園的兒童美育空間。不是在售樓處增加教育功能,而是在一個教育空間裡臨時安排一個售樓中心。由1萬片樂高積木拼成的創意沙盤,既是花樣年有趣有味有料的品牌主張體現,也是花花學園寓教於樂理念的彰顯。花花學園把教育、展覽、社區公建、銷售集合在一起,有硬體設計,又有運營。整個空間完全圍繞兒童展開。
很多售樓處裝飾得美輪美奐,但卻打動不了客戶,問題在於項目只停留在產品功能層面展示布局,很難做出差異化。而優秀的售樓處,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
1.展示真實獨特的藝術生活場景
其實,售樓處展示生活場景屬於常規性操作,很多項目甚至做到了實景展示,讓客戶所見即所得。
以南京中冶藝術中心售樓處為例,地處南京舊工業區,很有城市的歷史滄桑感。考慮到這一點,售樓處被設計成一個工業化的方正建築,主體呈南北向延伸,底部空間的退讓使之營造出一種輕盈的漂浮感。建築的二層及以上樓層向外懸挑,為藝術展覽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空間。通往建築的通道、建築底層的玻璃大廳以及上層顯著的懸浮樓層,三者之間呈現出的空間張力將整幢建築向外延伸,創造出城市邊界的意境。
位於售樓處主展廳頂部的屋面北側是一個含有坡道暗線的淺池,遼闊的天際與周邊的景觀被映照於池面倒影中。水面的漣漪將陽光折射到池畔參觀區域的斜面天花,營造出一種難得的祥和寧靜氛圍。位於屋面南側的屋頂花園,內有一個小型觀景平臺,在此可飽覽獅子山及山上閱江樓美景。
售樓處融周邊自然風光、歷史景觀於一體,以設計回應城市文化底蘊,被稱為南京最文藝的售樓處。且等售樓結束後,也可以變成一個博物館或是藝術館。
2.展示地域文化精神配套
營銷的目的在於創造超越房子使用功能的額外溢價,所以營銷講的故事不能僅僅停留在產品賣點上,還應上升到文化和精神層面。
以萬科·重慶17英裡售樓處為例,引入買手店與CLUB的時尚理念,敏銳捕捉當代藝術的創新形態,將地域文化、工藝、材質、元素等轉化為獨特的視覺語言,令空間的質感與美學體驗變得可感知,帶給人們滿足與愉悅。
作為川渝文化重要的藝術和象徵,川劇臉譜是最具表現力的視覺形象,售樓處入口區將川劇臉譜藝術造型戲劇性地融入其中,製造出具有張力的視覺焦點。
水吧區的大理石吧檯以幾何造型呼應建築體塊,背景掛畫的色彩呈現不同的層次感,熱烈地歌頌著摩登時尚的都市生活。空間中央用牆體圍建起幾個獨立的VIP室,抽象掛畫、造型新奇而獨特的單椅,構建出一幕幕充滿藝術想像的場景。大面積的落地窗納入通透自然的光線,深度洽談區倚窗而設,軟裝飾品簡練的線條感與色彩,延續空間的氣質之餘,又營造出安靜雅致的氛圍。
多種元素的集合一改傳統售樓處的特質,渲染出當代先鋒而時尚的藝術氛圍,以滿足現代人精神層面的極致追求。而示範區繼續延伸這一精神追求,以時空為序,以星空為主題,圍繞天文臺打造,還配備了專業的雙通道智能光學天象儀和16英寸專業級天文望遠鏡,完全顛覆了傳統示範區的設計思路。一個新的網紅級地標由此誕生。
分區完成客戶情緒遞進
售樓處的營造不僅僅局限於內部,追求細節的項目往往從外部展示區就開始鋪墊。
外部展示區包括紅外線通道、導視系統、圍板、入口景觀、小區道路、精神堡壘、形象牆、停車場、商業街等。
外部展示區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指引作用,提升空間功能的便利性,比如導視、車行和人行動線、停車場到售樓處的距離等,讓來訪客戶簡單、快捷地找到項目入口;二是給客戶提前做好情緒鋪墊,從入口就不斷製造驚喜,給客戶帶來一種尊貴的迎賓感。
如此,客戶獨自進入外部展示區,在接觸項目服務人員之前,就會初步建立起對項目的第一印象。
比如世茂·印山海項目的外部展示區和售樓處的關係處理得就比較戲劇化。客戶由右側主入口進入項目,經過一個長長的甬道,在前行的過程中,可以從各種角度欣賞天空、大海、沙灘,直到觀景平臺,一個大型的白色框景通向湖面,形成視覺衝擊,帶領客戶的情緒到達高潮。
在整個過程中,客戶都沒有看到售樓處。售樓處巧妙地利用高差,隱於地下的「負空間」,將極致的景觀資源提前到外部展示區,開門見山的節奏感非常震撼。
傳統的銷售動線一般是入口、大門、售樓處、樣板房通道、樣板房,這樣的路徑從頭到尾都在講產品,客戶很難產生驚喜。
而現在更強調體驗在前,銷售在後。前場和中場大量設置展示模塊,即在客戶的參觀動線上設置大量的刺激點,創造出起承轉合的心理曲線,建立客戶對項目的好感;到後場銷售的說辭更有說服力,銷售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前面的體驗感受非常重要,必須下功夫精心設計。
沉浸式體驗打動客戶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售樓處也在不斷進化,從賣場時代到顏值時代,從網紅時代到體驗時代,開發商逐漸意識到了售樓處潛藏的巨大價值。
部分開發商已經不滿足於將售樓處打造為單一的銷售場所,而是希望形成自身的文化標籤,嘗試在售樓處內外預留空間,借鑑展覽空間的設計手法,以一種全新的沉浸式自然體驗,喚醒客戶的五感,通過向客戶展現生活中可能發生的種種場景,讓客戶對未來生活形成美好想像,從而激發購買慾望。
以綠地能源國際金融中心項目為例,採用硬核科技,打造了西北第一個沉浸式健康科技體驗中心,從全新視角為客戶製造多層驚喜,刷新了客戶對售樓處的固有認知。
由觸摸掌脈門打開全新世界,進入後是個模擬的汙水管道。通過管道進入第一個展廳,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廚房,啟動淨水器後可以對比水淨化前後的真實數據。
進入第二個展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沙發與巨大的天地投影。展廳內不斷噴霧,投影不斷播放漫天黃沙、汽車尾氣、霧霾重重的生活場景。客戶在濃霧環繞中可以身臨其境讀懂關於大氣汙染及呼吸道相關的健康數據。
進入第三個展廳,是一個書房,將分貝儀放在窗邊,可以顯示開關窗時屋內分貝指數。令人直觀感受到隔音窗的效果,體會到安靜也是種奢侈品。
進入第四個展廳,映入臉簾的是滿滿的科技感工法展示,綠地能源國際金融中心項目與華為合作,打造了西安地區首個5G落點項目。在住宅產品的研發中應用「智控、智聯、智防、智康」等不同生活場景中的新主張,深入詮釋城市發展進程中智慧生活的多角度融合與表達。
此外,綠地能源國際金融中心旨在打造一個集藝術文化產品銷售於一體的新一代體驗中心。通過對藝術中心文化氛圍適當的商業運營,達到相輔相成引領未來的效果。
如果說傳統的售樓處賣的是房子,那麼綠地能源國際金融中心賣的就是一種全新的未來生活體驗。
當然,除了硬體以外,略高於項目定位和客戶需求的服務是溢價和成交的催化劑。服務細節、服務質量是提升項目格調的重要手段。這些軟性服務是貫穿各個看房階段的隱形線索,是看房體驗的另一個重要維度。為了保證服務品質,很多房企都梳理了內部服務規範。
建築師陳遙說過,「建築只是一個道具,好的建築來自於對文脈和時代的理解,對城市和自然的尊重,對人性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對於未來生活方式和行為的設想。」
的確,好的建築有一種延續的健康與詩意的美,而售樓處作為建築的一面鏡子,能夠窺見建築背後的獨特價值邏輯。那些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開發商,會從售樓處的每一細節讓客戶看到其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預演,讓客戶觸摸到有品質有溫度的理想人居,感受到開發者對於生活藝術的極致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