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採取哪種分娩方式,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母子平安。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剖腹產作為分娩方式之一,受到諸多女性的青睞,由於不用等到「瓜熟蒂落」,多數孕媽在時間上遲遲拿不定主意,要是拖到胎兒發動後再實施手術,有什麼影響呢?
案例
夢夢自打懷孕起就決定要剖腹產,為了選擇一個「良辰吉日」生,她還特意去寺廟卜算生辰八字,最終選在孕39周的某一天上午實施手術。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手術日的前兩天,夢夢突然感覺到下腹部一陣接一陣疼痛,慌忙趕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已出現見紅、規律性宮縮的徵兆,並且胎兒的位置不是很正,情急之下決定趕緊實施手術。
醫生稱,胎兒發動後再剖就屬於緊急剖腹產,這種情況就好比胎盤早剝、臍帶脫垂的孕婦,比較危險,原因如下——
首先,因為胎兒發動後,會向母體釋放信號,刺激孕媽身體發動規律且較為強烈的宮縮,此時媽媽已經進入陣痛階段,既要忍受宮縮之苦,又得經歷手術之痛,無疑是遭受了兩岔罪。
其次,如果是經產婦的話,開宮口速度一般比較快,要是寶寶已經卡在骨盆、產道處,不上不下的,很容易增加手術難度,對產婦和胎兒都是不小的挑戰,要是羊水破了,更是難度劇增。
最後,由於胎兒的發動時間是無法提前預知的,如果突然要實施手術,大家都是毫無防備的,孕媽不僅容易心情緊張,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而且要考慮到醫院設備是否閒置的問題。
總而言之,剖腹產是以人為幹預的方式提前結束妊娠,屬於順產的備選,只是為了預防和避免發生難產和產科合併症,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自然分娩是比較推崇的方式。
其實啊,在生孩子這件事上,我國傳統講究「瓜熟蒂落」,而剖腹產可能「瓜」一熟就得提前剖。
哪些孕婦需要提前剖腹產?
1、臍帶繞頸2周及以上的孕婦
胎兒臍帶繞頸的現象十分常見,通常繞頸一周問題不是很大,而繞頸2周以上,為了安全考慮,醫生通常建議剖腹產,而手術時間儘量提前,避免胎兒發動後加重繞頸問題,出現宮內窘迫、窒息的風險。
2、羊水過少的孕婦
孕晚期的羊水量直接關係著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如果羊水量過少,胎兒會失去緩衝保護,子宮壓力會直接限制胎兒的生長發育,導致畸形的發生,要是胎兒發動後,宮縮會擠壓臍帶,導致胎兒呼吸窘迫、窒息,或者吸入羊水患上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阻塞。
3、胎位不正的孕婦
胎位不正是剖腹產的手術指徵,可要是胎兒發動後,很可能會卡在產道裡,增加窒息風險和手術難度,為此,最好是提前實施手術,正如夢夢的遭遇一樣。
4、患有妊娠併發症/合併症的孕婦
如果準媽媽存在心臟病、妊高症、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癇等問題,最好是提前剖腹產,拖得越是久,手術風險越是大。胎兒發動後,宮縮可能會造成產婦血壓升高、病情加重,意外風險增加。
剖腹產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如果孕婦的身體並不存在異常情況,且胎兒發育一切正常的話,也就是排除緊急剖腹產的問題,醫生一般建議孕39周實施手術。
處在這一周的胎兒已經發育成熟,孕媽身體也處在最佳狀態,相比於37周、38周,這一周的胎兒發育得更好,並且沒有發動,而拖到40周時,胎盤已經逐步趨於老化,如果不及時剖腹產,很容易出現胎盤早剝等風險,尤其是第二次剖腹產的孕媽,妊娠時間過長,受到瘢痕子宮的影響,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