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老北京人,您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嗎?

2020-12-23 北京範兒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大雪過後的第15天就是冬至。過了冬至這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了。按老北京的話講:吃了冬至飯,一天漲一線。

冬至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又稱為亞歲,什麼叫亞歲呢?歲就是年,亞歲就是僅次於過年,所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由打冬至這天起,陽氣開始逐漸上升,是一個值的慶賀的好日子。古人開始過冬至,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漢武帝提出將冬至單獨拿出來當做一個節日,稱之為"賀冬"。後來到了唐宋時期就更了不得了,冬至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規定在這一天舉行祭天、祭祖的大典。一直到了明清時期,依然沿襲了這種祭天儀式,名曰"冬至郊天"。並且在這一天,還要在太和殿舉行慶典。故宮的太和殿您都知道,那是只有在重大日子的時候才會啟用,比如新皇登基、皇帝過壽等,而冬至也可以有此殊榮,足以看出冬至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古代的冬至,是法定節假日,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學徒夥計,全國統一放假。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剝削勞苦大眾的黑心商人,所以當時在民間還流傳這麼一句順口溜:冬至大如年,東家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不給歇。後來到了民國,人們過冬至的心氣兒跟熱鬧勁兒漸漸地沒了,不僅政府不再提倡了,就連老百姓也不那麼當回事了。所以到了今天,人們大都不認為冬至是什麼重要的節日,無非就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頓飯。您瞧,別的沒傳承下來,就剩下吃了。

說到吃,很多人都知道"冬至餃子夏至面",還有人說冬至吃餃子防止凍耳朵,那麼您知道這裡邊有什麼典故嗎?其實這和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一樣,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一位故人,他就是醫聖張仲景。那個時候老百姓過冬是用不起火炭的,嚴寒的冬天使人們的抵抗力下降,生病鬧災是常有的事。後來張仲景在冬天坐診的時候,就會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草藥混在一起,熬一鍋熱湯,然後再把羊肉撈出來剁碎,用麵皮把羊肉陷包在裡邊,捏成耳朵的形狀,取名叫"嬌耳"。等到有人前來問診,張仲景就先讓病人喝一口熱湯,吃幾個嬌耳,病就好了一半。尤其是那些生了凍耳的病人,吃完之後,兩耳發熱,連藥都省了。後來後人為了紀念張仲景,便在冬至這天,自己在家包餃子吃了。

除了"冬至餃子夏至面",老北京還有一句話也和這兩種吃食有關,叫"上車餃子下車面",您知道這話怎麼講嗎?曾經有位老前輩跟我說過,在麵食裡面,餃子是最短的,所以餃子也稱為短食,上車意為著離別,吃餃子寓意著希望分開的日子可以短一些。而麵條最長,下車意為著相逢,期盼在一起的時間可以長久一些。

其實早年間,在冬至這天不是吃餃子,而是吃混沌。這是怎麼回事呢?據說在漢朝的時候,匈奴經常侵犯漢朝邊疆,尤其以兩個部落最為猖獗,這兩個部落的首領一個叫渾氏,一個叫屯氏。老百姓為了解恨,就把肉剁成陷,再用麵粉做成皮,暗含著把渾氏和屯氏生劈活剝,剁成肉泥,再吃進肚子裡。

在冬至這天,北京故宮會有奇觀出現。在冬至這天的正午,此時的太陽照射的角度最低,正好能夠照射到太和殿第一排柱子根部的金磚,金磚折射的光線會恰巧落在大殿正中的匾額上,堪稱太和殿奇景。這個金磚不是說真的是黃金做的磚,而是因為它做工非常繁瑣,製作工時很長,價格堪比黃金,所以才叫金磚。其中在製作金磚的時候,有這麼一道工序,就是需要將金磚浸泡在銅油當中,這就使金磚表面十分晶瑩剔透,就跟鏡面一樣具有反射的功能。不過很可惜,明天是周一,恰逢故宮閉館,想要欣賞這個奇觀,只能等到明年了。

古人在冬至這天除了吃餃子、祭天祭祖,還有一些其他的過節方式,比如賞花。賞花有什麼新奇的呢?夏天自然沒什麼新奇的,但您要知道,在冬至賞花那就別有一番滋味了。很早,古人就掌握了溫室大棚這種技術,提前讓一些花開放,比如牡丹花、芍藥花、玉蘭花等等,然後製做成盆景,買回家裝點環境,這就叫唐花,也有叫做堂花的。另外古人還會在冬至這天買長輩襪子和鞋,以盡孝心,古人稱為獻襪履,有祈福的意義。有人說送鞋不好,鞋和邪同音不吉利。但是古人把鞋叫做履,又有履行的意思,寓意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明天就是冬至了,除了吃餃子,也可以效仿古人買一些盆景回家,給父母老家兒買雙新襪子、新鞋,盡一份孝心。最後提前祝朋友們節日快樂。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明日冬至吃餃子,你知道由來嗎?這幾種餃子餡最適合冬至吃!
    冬至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都吃了這麼多年,那你知道這其中由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這個「驅寒嬌耳湯」就是最初的餃子,而張仲景就是發明餃子的人。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冬至舍藥,所以在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就被流傳下來。
  • 冬至到,吃水餃,為什麼一過節就吃餃子?
    冬至,標誌著全年最漫長的黑夜來臨,也是白晝逐漸伸展的起點。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新年將近,二是表示這個節氣的重要性。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是時候吃點熱鬧的了。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傳統美食1、吃餃子:餃子是北方的傳統麵食,在很多傳統節日中北方人都會吃餃子,冬至日也不例外,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北方在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並且民間還有冬至日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2、吃湯圓:上海地區冬至日都會吃湯圓,因為湯圓寓意著「團圓」「圓滿」,冬至日吃湯圓是個好兆頭。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關於冬至的好奇心還真不少 ,除了要早回家,為什麼冬至要吃這吃那?這一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大家都知道,冬至這天正處嚴冬季節,那時候沒空調沒暖氣,該如何獲取熱量來禦寒呢?自然就是以食取暖了、以食治病,就這樣經過數千年發展,就形成了獨特的冬至美食傳統。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
  • 今日冬至,老北京還吃它,熱乎乎的煮一鍋,身體暖和還解饞
    今日冬至,老北京還吃它,熱乎乎的煮一鍋,身體暖和還解饞今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間最長的一天,打今兒起一天比一天長了。也是數九第一天,今兒起一天比一天冷了,東北這地方已經是嘎嘎地冷了,出門一定要注意保暖,別忘記冬至吃餃子。
  • 冬至到,小布請您吃餃子!
    既然冬至節這麼重要,小布就想考考大家了,大家知不知道我國古代最早制定「冬至節」的地方是哪裡呢?沒錯,就是咱們西安,古都西安被認為是最早制定冬至節的地方,也是官方最早將冬至定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地方。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傳統,而北方多數地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 冬至丨除了餃子還吃啥?
    冬至由來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 冬至?|?今日宜:吃餃子|湯圓|節日|南方人|美食_網易訂閱
    榆林學院新媒體中心,為您提供最快速的校園資訊、最精彩的校園生活、動態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  故曰「冬至」  是夜最漫長的一天  願你在這個長夜  能融化一年所有的不愉快    禾豐園:雞肉蒸餃  坐標:2F東  Wonton  老北京有:  「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 大觀園街道辦事處向您冬至問安!再忙,也要吃餃子哦~
    俗話說「冬至水餃夏至面」,今天是中國農曆冬至時節,吃餃子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為弘揚傳統文化,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觀園街道辦事處各個社區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冬至活動。睦和苑社區:「喜迎冬至,溫暖社區」睦和苑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共聚一堂,湊在一起包餃子,共度中華民族「冬至」傳統佳節。大家自願結合、分工協作,忙得不亦樂乎,有說有笑間,把歡樂都裹在了餃子裡。此次活動在寒冬時節為社區居民送來了社會的暖暖溫情。
  •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說說一句話短語 冬至吃餃子文案句子
    吃韭菜餡餃子,願你青春常駐;吃蘿蔔餡餃子,願你健康長命;吃蘑菇餡餃子,願你錢袋漸鼓;吃三鮮餡餃子,願你家庭和氣。  冬至餃子夏至面,很想和一個姑娘一起看著雪吃餃子的時光。  冬天,一家人團圓,一定要吃餃子,吃餃子咯。  冬至餃子夏至 面,很想和一個姑娘一起看著雪吃餃子的時光。
  •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 冬至到! | 今天別忘吃餃子!
    冬至到! | 今天別忘吃餃子!花園萬象欄目視頻:冬至到 吃水餃冬至俗稱冬節、常至節等,屬於中國二十四節氣,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因此冬至要吃餃子也屬於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冬至餃子,你吃了嗎?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冬天天寒,容易凍著耳朵而餃子形如「耳朵」小編兒時,奶奶常說「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陝視網友供圖)可能工作日更多小夥伴沒辦法在家包餃子選擇了在餐館吃你吃的啥餡的?
  • 冬至不吃餃子為什麼會「爛耳朵」?
    冬至冬至,民間有「冬至大如年,民間小團圓」之說,家裡的老人也會在冬至這天叮囑我們一定要吃餃子。「不然會凍耳朵」,為什麼會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要吃水餃」這種習俗呢?冬至吃水餃和凍耳朵有什麼關係?作者張仲景,被封為」醫聖」, 而冬至吃餃子就是為了紀念他的 「祛寒嬌耳湯」之恩。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太守期滿後,告老還鄉。還鄉時節,正值冬季,寒風刺骨,河水結冰。
  • 冬至吃餃子原來有這樣的緣故!人參餃子更不能錯過!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還有什麼講究?快點來漲知識嘍!
    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作為吃貨的小夥伴們肯定早已將冬至節氣包含的地理知識都忘光,只記得吃餃子。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補補關於冬至的一些知識,以及了解一下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吧!
  • 冬至民間食俗:餛飩、餃子、糯米糰
    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故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吃餃子。民間流傳著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窮富,餃子都是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吃餃子,有的地方稱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相傳東漢末年,河南南陽有個醫生叫作張仲景,醫術十分高明,被人們尊稱為醫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