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悍然發動侵華戰爭,全面抗戰爆發。讓我們永遠牢記,不忘歷史,砥礪前行。
七七事變也叫盧溝橋事變,當時的大致情況是日本駐屯軍軍事演習,一名士兵失蹤,聽到有槍響,日軍要求進宛平城搜查,後來事態惡化,日軍對我宛平城發起進攻,說白了,士兵失蹤就是個藉口,和9.18的柳條湖差不多,都是發動戰爭的藉口,瞞不住其侵略中華的狼子野心。
事實上,那個失蹤士兵早就歸隊了,他只是暫時離隊,拉肚子去玉米地裡方便了。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士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日之間的歷史走向。那麼,這個小鬼子士兵到底是誰呢?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這名士兵是個二等兵,名叫志村(明)菊次郎,他和大多數日本士兵一樣,都是出生於普通老百姓家。志村菊次郎1916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的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喜歡讀書,愛好寫作,是一個頗有文藝範的少年,他曾經一度想長大後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1928年,菊次郎12歲,他當時還正在上學,發生了一件影響很大的事:濟南慘案。本來是日本鬼子屠殺我中國同胞的事情,傳回日本卻成了我國人民殘害日本僑民。不明真相的菊次郎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對中國人充滿了敵意。菊次郎在課堂上表示,他要快快長大,以後一定去當兵保護日本僑民不再受到傷害。當時日本就已經推行軍國主義教育,孩子從小就被灌輸各種軍國主義思想。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我國東三省,當時15歲的菊次郎看到從中國東北傳來的消息,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高興極了,他為他的祖國自豪,他在他的筆記本上寫:原來我們這麼厲害,可以這麼輕鬆打敗中國,我一定要參軍報國!
1936年,志村菊次郎終於如願以償,進去了軍隊,不久,便來到了中國,成為日本華北駐屯軍某部第八中隊一員。日子這樣一天天過去,他也成長為一個二等兵。直到1937年7月7日,他因為拉肚子在軍演時離隊,成為歷史書上描述的那個失蹤的日本士兵。
那之後呢?菊次郎怎麼樣了?
菊次郎沒有受到任何的懲罰,只是被偷偷遣送回國了。那個時候,能被遣送回國應該是一種幸運,至少在國內不會戰死。他的歷史本應該在這停止,最終歸於平靜,但是,不巧的是,抗戰後期,日本戰線太長,兵源嚴重不足,戰場上出現了很多童子軍,婦女軍,此外,為了擴充兵源,日本軍方還號召退役老兵服役。
1944年,志村菊次郎再次應徵入伍,不久便踏上侵略的路。不過這次他沒有來中國,而是去了緬甸戰場。不巧的是,志村菊次郎還是死在了中國軍隊的手裡,可能這就是命吧,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當時孫立人將軍帶的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一次戰役中和志村菊次郎所在的部隊交戰,菊次郎在戰鬥中被中國遠徵軍擊斃。據傳死狀甚慘,中彈倒地後陷入沼澤地,慢慢的在痛苦中死去。
就這樣,這個參與了大事件的小人物在歷史長河裡謝幕了。
文:史政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