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韓國的那天,直接從仁川機場坐巴士到了群山市,連首爾的樣子都沒見著。
韓國的朋友知炫說周末你們別來首爾,我們一起去全州吧。所以周六的一大早我們就又坐上了去全州的巴士。
與日本不同,韓國人民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連接各個城市之間的巴士。首爾的高速巴士站聚集了各種世界頂級名牌店和各種各樣的餐廳。在韓國甚至還有一個兒童動畫片是專門說巴士的,可以看出韓國人對巴士的喜愛。巴士的票價很便宜,而且乾淨舒適,不管是從首爾還是群山去全州,每10分鐘就有一趟車,而且高速巴士有自己的專用通道,在高速公路堵車的情況下也能暢通無阻。
全州是朝鮮王朝的發源地,全州韓屋村則聚集了韓國地道的傳統文化,知炫說很多韓國人在周末會特地來韓屋村玩兩天。雖然很多建築都是翻新或者按照古老的樣子重建的,可是這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村落感覺,讓人心生歡喜。
入口是一座韓國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因為我們的主題明確-要盡情體驗各種街頭美食,所以沒有進去參觀,而是直接到訂的韓屋民宿放行李,好輕身上陣品味各種美食。
在Airbnb上訂的韓式傳統木屋,就在韓屋村裡,傳統的古木建築,房間不大卻地暖,獨立廁所都一應俱全。院子裡有淙淙流水的園林,假若不趕時間,花一個下午坐在屋前看花喝茶聊天,也是最美好不過的。
正是中午時間,所以第一站是韓屋村內的牛肉餅屋。進門處的木門上貼著一對中文的春聯。牛肉餅是已經做好的,夾著嫩筍,只需在火爐上熱一熱便可吃,味道有點像美國早餐吃的sausage,用菜葉裹著大醬吃的。
本餐我最愛是拌飯,各種青菜,蕨菜還有溏心的荷包蛋,攪拌均勻後,微辣微甜又帶著些許的鮮香和菜葉的清爽。後來才知道全州拌飯在韓國拌飯中名列首位。
在去牛肉餅的路上,經過一個路邊烤魷魚的小店前大排長龍,所以在吃完牛肉餅後,我又執意站在了隊伍的最後面。好不容易排到前面,烤魷魚的是兩個年輕又帥的韓國歐巴,大塊大塊的魷魚串擺在一旁的蒸籠上,他們每次只烤3到4串,翻烤中魷魚還會著火,輕輕在火爐旁敲一敲,火又會滅下去。
烤好後他會問要甜的還是辣的醬,成品在長長的紙盒裡,蓋著薄薄的柴魚片,辣醬感覺就是色拉醬。可是主角魷魚真的很驚豔,大概是因為翻烤時著火的緣故,加上柴魚片本身帶有的烘烤香氣,給大塊大塊的魷魚注入了恰到好處的炭火香氣,正中我下懷,讓人愛不釋口。韓屋村的所有美食中,獨獨這個魷魚串我排了兩次隊,吃了兩次。
韓屋村裡有兩家有名的小食離得很近。第一家是填充了其他食材的法棍。烤好的法棍把中間掏空一點,留下香脆可口的外部,然後在中間填入雞肉蔬菜蛋黃醬拌成的麵包芯,一口下來,法棍的表皮香脆,然後是酸酸甜甜辣辣的芯,兩種口味合在一起,的確別具一格。
另外那家則專注土豆餅。各種各樣土豆餅有咖喱,拌飯,炒麵等非常多的口味。土豆餅本來就招人喜愛,加上這些口味,更是無比地受歡迎。奢辣的我必然推薦拌飯口味,可是其實隨便選哪種口味都不會錯。
吃過這麼多路邊小吃後,必然要找一個地方坐下來喝茶消食。這家茶館在地下,菜單上都是各種各樣的茶。五味果茶用一種包含五味的果實泡成,入口先酸,轉微澀微苦,以香甜結束。非常奇妙。我點的是小梨茶,用極小一顆的梨泡成,梨香之中極甜,還有些微的酒味。非常好喝,回家後的幾天我一直牽掛這杯茶,想找agi bae (小梨)茶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吃吃喝喝一整天后,路過PNB的店,又買了巧克力派準備第二天當早餐。它家是一家歷史長久的烘焙店,以加了核桃仁的巧克力派出名。可是我卻覺得原味的蛋糕派更為出色,沒有巧克力派的膩和略幹的感覺,蛋糕派將蛋糕自身的香甜與杏仁,奶油和果醬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次吃兩個,絕對沒問題。
最後吃的是號稱韓屋村排名第一的蝦餃。第一天排隊的人實在太多太多,肚子已經吃得圓滾的我實在沒有毅力再等待,所以只好放棄。可是第二天早上他們剛開門,人還不多,於是我便看到了這位韓屋村第一名的真容。餃皮略透明,是三角形的餃子,頂端還露出一截蝦尾。餡是豬肉,韭菜和蝦肉調成的,料非常地足。一口下去,充滿了令人愉悅的滿足感。可是第一名,我會頒給我吃了兩次的炭火烤魷魚。
除了各種各樣的美食以外,韓屋村裡還有各種特色小店,出租傳統韓服的地方也比比皆是。四處可見穿著傳統服飾的年輕女子與閨蜜或是情侶,舉著自拍杆在古香古色的屋前拍照,又或是拿著街頭小食四處遊逛。全州的韓屋村就是一個永不落幕的廟會,永遠有著美食,遊戲和大把可以閒逛的時光。
關於星期二於每個星期二晚上,總會給你點什麼。我們不談幸福,只講那些讓生活變得有趣動人的細節與秘密。
歡迎投稿,發送郵箱 tuesdayclub@163.com
輸入T 、T2 、T3 打開過往星期二,查閱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