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當代優質海上生活說明書 ⇌Panda號帆船潛水酒店
今天要講的這個十分罕見的深海巨獸最近一次在新聞上出現被大家關注,大概還是在三年前,故事有些悲傷,有一條長達五米的雌性巨口鯊被困在日本海域的漁網中,主流新聞媒體Earth Touch對此的報導是:這隻巨口鯊後來被東京海洋科技大學研究員解救,用了一個水下嚮導籠轉移到安全的區域,但僅僅過了一天,她的屍體就在海床上被發現。
△當時被困在漁網中的巨口鯊,圖片來源於Shingo Kuzutani and Kotaro Ebara/Asahi Shimbun
然而當時在現場的幾名潛水員後來在社交網絡上發出的照片和視頻卻打臉了此前的新聞報導。在視頻中他們與困在漁網中的巨口鯊「親密接觸」,又摸又抱,還貼在她的眼前用閃光燈拍照。
於是後來就有了在臉書上廣泛流傳的來自Shark Guardian(一個致力於鯊魚和海洋保育的NGO)的視頻,視頻中這個保育組織的創始人氣憤地指出:人們發現如此罕見的深海鯊魚落網後,被一群潛水員團團圍住撫摸和拍照,大約30分鐘後就有人評論說巨口鯊已經死了,從潛水員拍攝的視頻也可以看到巨口鯊躺在漁網的底部垂死的樣子,腮已經不再鼓動。創始人認為巨口鯊從來沒有跟人類接觸的經驗,突如其來的近距離互動和囚禁讓她壓力過大,這可能是造成她死亡的重要原因,最終巨口鯊的屍體才被拖走,保存在鴨川海洋世界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我們且不評論哪一方的報導是真實無誤的,或者造成巨口鯊死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作為一個潛水員,一生能有幸偶遇這種罕見的深海鯊魚,激動和好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潛水員的基本守則還是要謹記在心,無論再好奇再喜愛的海洋生物都不要去觸摸,甚至是嘗試囚禁它們,在它們的世界裡儘量做一個禮貌有分寸的「訪客」,與其保持著讓彼此都不會感受到幹擾和威脅的距離,這樣的悲劇也許就能少發生一些。
下面先來一段視頻,看看可愛的像大頭娃娃一樣的巨口鯊遊動起來的英姿吧!
△巨齒鯊的牙齒,圖片來源於Shimada & Ward (2016)
巨口鯊是巨口鯊屬下唯一現存的物種,它們獨特的管狀牙齒成為了化石鑑定的特徵,巨口鯊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所以這也是一個相當古老的鯊魚物種。作為世界上第三大的已知鯊魚,僅次於鯨鯊和姥鯊,它們體長可達5米,體重有一噸以上,卻一直到1976年才在夏威夷首次被發現。
△三種濾食性鯊魚,圖片來源於Wikicommons
△巨口鯊的牙齒,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多數鯊魚的頭部都是長而尖的,而巨口鯊的頭部扁圓且寬,鼻子很小,眼睛橫向位於頭部。巨口鯊看起來一副不是很聰明的樣子,事實上它們確實是腦含量非常小,僅有19.8克。它們的口腔可以張開得非常大,頜部伸展開可以超過鼻子。別看巨口鯊的名字和模樣都有些嚇人,但它們其實和鯨鯊、姥鯊一樣是十分溫柔的濾食性鯊魚,以磷蝦,水母和浮遊生物為食。它們的牙齒都是很小一顆,從舌頭到嘴唇分布得密密麻麻,上下顎有超過100排牙齒,每一排都有4-5顆。
鯊魚的視力都很差,在海洋中主要依靠電覺來感知環境,偵測獵物,和導航定位。鯊魚的電覺是由一種電接收器系統組成,也被稱為壺腹孔或勞倫士壺腹(Ampullae of Lorenzini)。在目前已知的遠洋鯊魚中,只有巨口鯊的腹側幾乎沒有壺腹孔,頭部的壺腹孔也是鯊魚中最少的,代表它們幾乎不需要依靠電覺系統來偵測獵物。
以前人們認為巨口鯊的濾食行為也是吸濾式進食,就是依靠吸力把浮遊生物吸進口腔,但近年來通過對更多巨口鯊樣本的分析證明,它們的角石軟骨(ceratohyal )的堅硬程度不足以產生吸力,因此認為巨口鯊是撞擊濾食者。也就是它們會張著嘴巴,不斷橫穿浮遊生物群,迫使水和食物進入口中。
巨口鯊還有一個特別的本事,不像大多數鯊魚要維持遊動狀態才能呼吸,巨口鯊是以「口腔壓縮(Buccal pumping)」的方式來換氣,全球第一隻被發現的巨口鯊尾部被綁住39個小時還能自行換氣,然而這種呼吸的方式也需要結合遊動的輔助,很多巨口鯊就是因為被漁網困住時間太長而喪命。
目前仍舊缺乏對巨口鯊繁殖的相關研究,無法確定它們具體性成熟的年齡。雌性巨口鯊大約在體長5.17米時達到性成熟,而雄性則是在4.26米時性成熟。和鯨鯊、姥鯊一樣,巨口鯊也是用卵胎生的繁殖方式,意思就是卵在體內孵化,提早孵出的幼體還會吃掉其他未孵化的卵。
巨口鯊的繁殖模式使它們十分容易受到生存的威脅,它們性成熟晚,孕期長,繁殖力低,遺傳多樣性低。目前所有已發現的巨口鯊個體只有100多隻,尚不清楚在全球範圍內的確切存在數量,但據估計可能只剩下很小的群體。
如果你能有幸遇見一隻,就請自覺的默默守護,在遠處欣賞它美麗的身影吧...
聽說大頭娃娃巨口鯊曾經在印尼科莫多海域出沒過!!!等疫情過去,跟著Panda一起浪跡天涯吧!興許幸運之神降臨,能與可愛的巨口鯊相遇呢!畢竟!在印尼罕見的虎鯨群都圍著潘大妞兒轉圈圈呢!
特別鳴謝▽
海洋生物學者 Vivi Hu
資料來源▽
Mega-Threat: Saving the Megamouth Shark
https://www.sharkguardian.org/post/2017/09/21/megamouth-shark-dies-in-captivity-in-japan
https://www.earthtouchnews.com/oceans/sharks/rare-megamouth-shark-freed-from-fishing-net-in-japan-video/?nsukey=uHkJOMzM75m%2F%2BiWBOw1dQJV4D45vOqNZhleIMjW7jB63wxcga9FFaNiyhAZeMAVlW4Lxwkd8g0pvRZLRxzCbGfJyflvl6CzB7yf2ivKppjJ1BCuG14XgbGM7Mxe0uFEj%2F%2FFksYHBZwXxA0s2nH4om957ShCsLoX44dXqg049Bu8z%2BgkKmioUzJkGLgcz8owE
https://oceana.org/marine-life/sharks-rays/megamouth-shark
Shimada, K. & Ward, D.J. (2016). The Oldest Fossil Record of the Megamouth Shark from the Late Eocene of Denmark and Comments on the Enigmatic Megachasmid Origin.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61(4):839-845. https://doi.org/10.4202/app.00248.2016
※聲明:文章部分照片和視頻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郵箱:info@panda-liveaboard.com
官網:www.pandaliveaboa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