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乘風破浪
冬日的午後,贛州國際陸港一片繁忙,近半的股道停滿了裝載貨櫃的列車,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經鐵路匯集在這裡等候出發。
2020年,贛州國際陸港共開行中歐(亞)班列238列,鐵海聯運「三同」班列1553列,港口吞吐量(鐵路口岸標箱)達18.6萬標箱。贛州國際港站黨支部書記劉志勝自豪地說,贛州國際陸港已相繼打通了沿邊四大國門和沿海港口群,常態化開行19條中歐(亞)班列、4條鐵海聯運班列和19條內貿班列線路,運行線路輻射全球50%以上面積。
省商務廳陸路口岸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圍繞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國際貨物集散地的目標,贛州國際陸港已發展成為集外貿、物流、倉儲、金融等多元口岸經濟為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口岸,為革命老區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注入了強勁動能。
作為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江西必須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戰略,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全省上下強化責任、搶抓機遇,準確把握全球發展新趨勢,深刻領會全面擴大開放新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勇闖改革「深水區」,打造開放「升級版」,優化發展「軟環境」,為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我省以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堅決打破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的障礙阻隔,努力實現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
2020年,南昌-比利時列日出口全貨運包機順利復飛,南昌-荷蘭阿姆斯特丹、南昌-日本大阪國際航空貨郵包機順利起航,南昌-美國洛杉磯等貨運航線全新開闢。昌北國際機場新國際貨站、郵件中心、快件中心和海關通關中心建成。前三季度,昌北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超過2019年全年,增速位列國內千萬級機場第一位。
從陸運、水運到空運,開放大通道體系日益完整,江西正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世界500強格力電器投資100億元,在贛州南康區建設電器生產基地項目,新加坡雷馬克·艾格孟有限公司在九江投資建設飼料加工項目……2020年1至11月,全省進出口總值3662.8億元,超出2019年全年外貿規模近4.4%,同比增長14.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1個百分點。進出口貨物實現全天候通關,2020年9月出口整體通關時間0.34小時,位列全國第六。
2020年,我省啟動實施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錨定高質量,勇闖「深水區」,吹響了新一輪改革「衝鋒號」。
作為我省國企混改成功樣本,江諮集團服務業態和業務不斷創新,產業鏈條逐步延伸,業務觸角延伸至海外,經濟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畫出了一段上揚的曲線: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11億元,同比增長32.28%;新籤合同額7億元,同比增長28.44%。
近年來,我省著力打造國企改革「江西樣板」,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實施市場化戰略重組、構建市場化經營機制、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國有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快速提升,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增長2.8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實現翻番。目前,我省所有國有企業全部實現公司制運營。
近日公布的2020年中國地方政府效率優秀榜單,南昌市、新餘市入選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單;共青城市、進賢縣、安義縣、瑞金市入選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百高縣」榜單。這是江西優化發展「軟環境」的一個精彩縮影。
我省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提升「贛服通」「贛政通」服務功能,打造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第一等省份。省本級行政許可事項精簡至247項,精簡率達74%。「贛服通、掌上辦」和「政務服務365天不打烊」入選國務院典型經驗推介,「贛政通」正式運行。建成了全國首個全省統一的「區塊鏈+政務服務」基礎平臺,掌上服務事項數、電子證照數、跨省數據共享均居全國第一。省本級1969項依申請高頻事項實現「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佔比達95.3%。
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越開越大的開放之門,為江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隨著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全速推進,一個更加開放的江西呼之欲出。
來源:江西日報 劉佳惠子 李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