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殺手》科學技術是解放了藝術還是消解了藝術

2020-12-24 銼影蝸牛

繼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李安導演又製作了一部120幀+4K+3D的電影——《雙子殺手》。並且為適應120幀的要求,首次用CG特效+動作捕捉打造了人類主角。

我們知道,當前電影的通用格式是24幀/秒,這一標準從有聲電影時代沿用至今。

隨著大片時代的到來,24幀顯出不足,快速移動的畫面容易出現拖尾、虛影、模糊等問題,在3D條件下則更為明顯。一些導演開始嘗試用高幀率拍攝電影。

120幀既是讓每秒銀幕更新120張畫面。觀眾眼中的世界清晰了數倍,感觀變得極其敏銳,大量過去不被留意的細節衝擊視覺,每個畫面都蘊含巨大的信息量。

然而這一技術的使用,在大部分觀眾津津樂道之時,卻在電影批評圈裡引發了熱議。

熱議的焦點從120幀與以往電影的感官差距,到電影電視化的比較,最後集中在了「科學技術是解放了藝術還是消解了藝術」

這一問題自藝術誕生以來就受到了許多藝術家的爭論,至今依舊未有定稿。

在小編看來,毋庸置疑科學技術是解放了藝術!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藝術得以發展的根本。

自然界的美景、蜜蜂精緻的築巢等等並不符合狹義藝術本身的定義,只有人為創造的才可以稱為藝術。知曉這一基本點再看科技與藝術的關係,就顯得一目了然。

不說是因為科技的進步解放了生產力,有了盈餘,人們才有了安穩創造藝術的環境。

單單是現在豐富多樣的藝術種類就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管弦樂的發展離不開樂器的創作、長篇文學的誕生離不開紙筆的發明、流動的影像離不開電器的進化。

因為科技的進步,我們的主流藝術形式波動變化。

如同法國古典派與浪漫派的鬥爭,以雨果的《歐納尼》為轉折點,古典派一蹶不振,浪漫派成為時尚。

但同樣因為科技的進步,古典派沒有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得以保存下來,被後代欣賞。

在代表科技的網絡上,新的、舊的,東方的、西方的,先鋒的、古典的有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了藝術自出現以來最為繁華的「桃花源」。

宣揚科技消解藝術的人往往認為,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原有的藝術失去了生存土壤,或者減少了藝術性。

以電影為例,電影是八大藝術門類中最依賴科技的一類,沒有交流電以及後來一系列設備的發明就不會有電影的誕生。

但同樣對科技的擔憂也存在在一部分電影人的心中,他們提出:

技術形式消弱了電影美學的本質,新技術及其帶來的電影形式技巧的繁華熱鬧,反而會遮蔽電影藝術本身的問題。

視覺快感影響觀眾主題思考,瞬間吸引了觀眾,使觀眾沒有時間去深度思考。

對於視覺快感的追求影響了電影人思想主題人物等方面的創作。

這一條條直擊心靈的觀點,讓人不經認為科技確實在消解藝術,也使得這一論點得以多年爭論不休。

然而仔細思考不難發現這些「科技消解了藝術」的主流觀點,基本都是人主觀上思想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必然的而是人類可控的。

好比古時和現代生活著一個完全一樣的書生。古時因為交通不便、活動項目稀少的緣故,書生只能又很少的選擇,所以以畫畫為樂趣,最終成為一代名家。而在現代,有著方便的交通,多彩的生活,同樣的人無法沉下心來專注地做一件現在看來感到枯燥的事情,所以沒有名揚四海,最終泯然眾人。

由此,生活在現代的埋怨時代、埋怨科技給了他太多的便利、太多的選擇,耽誤了他名垂青史。

這簡直是一個強盜的邏輯。

科技的進步,只是給藝術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並不是一種強加在藝術創作中的一個必然步驟。

科學技術並不會強制藝術家丟下碎石離開巖洞,只是給藝術家一個用電光創作的機會。

如何選擇完全是由人本身決定的,選擇一條路堅持走下去是藝術家的幸運,只有一條路只能循規蹈矩的前行才是藝術家的悲哀。

綜上科學技術一定是解放了藝術,而不是消解了藝術。藝術的選擇與創造都是由我們自己完成的。人類是孕育一切的土壤,科技是生長在土壤中的種子,藝術是土壤孕育下種子的花與果實。

所以我們不能否認科技進步解放了藝術,更不該恐懼科技進步,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享受運用科技帶給我們更廣闊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雙子殺手》:李安還是在拍文藝片
    《雙子殺手》海報《雙子殺手》是李安的滑鐵盧嗎?算是一種失敗吧,卻也很難說是常規的那種失敗。也許影片節奏緩慢,缺乏槍戰片常見的腎上腺素提升,但李安作為導演倒也沒有什麼明顯失誤。他仍然在按照過往擅長的方式拍攝:人物之間細膩的情感,平實而準確的對白,總體平穩又頓挫分明的節奏,都在體現著一個資深導演數十年的藝術功力和獨特追求。
  • ——《雙子殺手》
    隨著《雙子殺手》的上映,公眾再次掀起科技革新對電影發展是否具有必要性這一話題的探討。回想之前的電影,從16幀的影片《火車進站》便以驚人的效果,觀眾看到屏幕中的火車移動 被嚇得驚慌失措。如今,120幀的《雙子殺手》在高科技手段中使觀眾獲得一種沉浸式的觀影快感。藝術的終極追求難道僅僅是所謂的沉浸感,因為這部影片在具有強大創新方面——高幀率的同時,文本中主題、故事和人物等方面也同樣有著明顯的缺點。
  • 李安聊《雙子殺手》:拍電影,我是一個貪心的人
    《雙子殺手》李安說:2D電影一百多年來發展得非常好,它是了不起的藝術,但有一個新的東西在召喚我《雙子殺手》李安說:從拍3D電影開始,我發覺我們的眼睛更尖了,需要的解析度跟電影語言要與時俱進《雙子殺手》李安說:任何一個新的事態出現,它都會逼問我們——自己存在的意識與價值到底是什麼
  • 評《雙子殺手》
    《雙子殺手》爛番茄新鮮度29%。也許你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數據會降臨到拍出過《臥虎藏龍》《色·戒》《斷背山》《飲食男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口碑佳作的大導演李安身上。《雙子殺手》劇照圖片來源:豆瓣印象中李安第一次遭遇票房、口碑的雙滑鐵盧要追溯到2003年的《綠巨人浩克》,在這部電影中,他把重點放在了浩克的人性探討和漫畫式的分鏡上。
  • 以「借鑑」為名的「抄襲」,消解的是藝術的創新力
    它不僅將給藝術原創力帶來傷害,還將助長浮躁的創作風氣,擾亂當今藝術評價體系,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借鑑」作為學習手段無可厚非,但創意才是藝術作品核心 向照片、前輩、同行等汲取靈感,在藝術創作實踐中相當普遍。
  • 《雙子殺手》|李安導演的爭議之作
    近日,李安導演的新作《雙子殺手》上映了是由黑人巨星威爾史密斯主演劇情主線是20年前的自己來殺現在的自己還是比較有噱頭的但是這部電影的爭議巨大口碑也分裂的很嚴重有說超級水的,也有說非常好看的總之吃瓜群眾還是比較懵逼的
  • 《雙子殺手》:特工亨利遭到追殺,神秘殺手居然是「自己」?
    《雙子殺手》作為李安導演的最新作品,摒棄了傳統電影的製作方法,採用最新技術:採用120幀+4K+3D的巨大技術革新,這種突破常識的想像力和獨行背後承擔的壓力,熱血得讓人羨慕不已。 克隆殺手也有情感 《雙子殺手》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美國特工亨利人到中年,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反思、在自己的工作產生懷疑之後,決定不再做政府的秘密殺手而是退休頤養天年。
  • 《雙子殺手》:一個文本分析
    以上是對影片第一個組合段的分析,圍繞著「轉向」與「擊中」,而如果我們將這個主題帶入全片,並與李安的創作歷程產生新的連接,那麼我們將發現《雙子殺手》也暗示著李安本身的某種轉向,這種轉向是憂傷的,但也可以是迷戀性的,也許不久之後,他將徹底在我們不知不覺之間告別創作生涯的早年時期。回撤,遊戲還是室內劇?
  • 《雙子殺手》:是藏拙還是露拙?
    李安說,年輕版「史皇」比史上最貴的主角還貴幾倍李安用鏡頭開疆闢土這麼多年,這會兒添了部看似半新不舊的《雙子殺手
  • 電影《雙子殺手》攜全新CINITY技術帶來極致觀影體驗!
    全世界影迷期待已久的電影《雙子殺手》終於定檔啦~年度最硬核的電影攜手CINITY技術已在國內上映,全新升級的CINITY影廳,能夠帶來全新觀影體驗!電影《雙子殺手》上映日期:10月18日李安導演的每一部電影,無論是早期情感三部曲的《飲食男女》,還是之後登陸好萊塢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能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用娓娓道來額情感故事和精彩紛呈的特技效果對影迷實施一擊即中的「精準打擊」。
  • 好看也不好看的《雙子殺手》
    1.38億美元投資,威爾·史密斯坐陣,阿里影業加持,3D、4K、120幀和數字合成演員為賣點,《雙子殺手》來勢洶洶。但是,從爛番茄評分和北美首周票房來看,這可能又是一次賠錢的買賣。 10月18日,《雙子殺手》在中國大陸上映,首日還是票房冠軍,第二天已經被《沉睡魔咒2》和《航海王:狂熱行動》超過,屈居第三。
  • 李安《雙子殺手》60幀3D版本,掀起高格式電影觀影熱潮!
    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被全世界影迷期待已久的《雙子殺手》將在10月18日國內上映!他的每一部電影作品,不論是早期情感三部曲的《飲食男女》,還是之後登陸好萊塢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能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用娓娓道來的情感故事和精彩紛呈的特技效果對影迷實施一擊即中的「精準打擊」。即將上映的《雙子殺手》自然備受世界影迷期待。
  • 邀請你一起領略李安《雙子殺手》暗藏的野心
    三年後,李安攜帶這一部《雙子殺手》卷土而來。比起《比利·林恩》,這電影的技術呈現更加極致。Digital Human(數字人物)、高幀數、3D。這三種兵器,李安都將在《雙子殺手》裡玩到極致。不過,為了讓更多觀眾感受到高幀的魅力,[雙子殺手]這次特地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選擇。 除了繼續少量保持120幀/3D的放映版本,全國10000餘家影院中將有一半的影院提供放映60幀/3D版的[雙子殺手],佔據票房市場的80%以上。 這意味著,幾乎人人都有機會看到高幀版的李安新片。
  •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文化博主解讀《雙子殺手》
    剛剛在電影院看了李安的電影《雙子殺手》,因為他是李安,是目前華人世界唯一拿得出手的華人電影之光,所以我一直都對李安充滿了信心,他的電影故事性,與哲學內涵都很豐富,商業價值讓電影不枯燥,哲學內涵讓電影有深度,可以雙重解讀,是每個渴望商業,又渴望藝術的人一定會去看的。
  • HFR/3D電影的奇幻漂流——《雙子殺手》與電影的未來想像
    HFR/3D電影的奇幻漂流——《雙子殺手》與電影的未來想像張斌[內容提要]《雙子殺手》的上映再次引發了熱議。相比李安的堅定執著,很多人對高幀高清技術在電影中的前景莫衷一是。[關 鍵 詞]《雙子殺手》;HFR/3D;電影技術;未來在《雙子殺手》的結尾,亨利在大學校園裡看著小亨利(Junior)快樂地與同學在一起。這昨日重現的一幕,如同李安在看自己這部傾情投入的作品,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頗有意味的鏡像關係。
  • 新片《雙子殺手》遇冷 ,李安真的不行了?
    就在前幾天,他帶著備受矚目的新片《雙子殺手》再次回歸大眾視野。多高的矚目,似乎就有多大的爭議。《雙子殺手》上映以來,口碑褒貶不一,李安也遭遇到他從影生涯以來最大的挑戰:票房。《雙子殺手》先在北美上映,截至上周末,全球票房只有1.18億美金,相比1.38億美元的投資,這個票房顯得杯水車薪。目前爛番茄僅25%新鮮度,IMDB上評分僅為5.7分。
  • 藝卓ColorEdge自校準顯示器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科學技術獎
    2021年2月3日藝卓宣布,其ColorEdge CG系列自校準顯示器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科學技術獎。
  • 10億成本的《雙子殺手》將巨虧,但這並不影響李安成為「殺手」
    但這一次的《雙子殺手》,其實是個「擱淺」22年的「舊片」。《雙子殺手》的誕生要追溯到1997年。1996年,克隆羊多莉誕生,成為全世界第一隻通過克隆培育的動物。第二年,英國《自然》雜誌向公眾披露了這一消息。一時間,「克隆」這一新事物被各國媒體大肆報導,美國《科學》雜誌也將其列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
  • 影視 | 雖然《雙子殺手》慘變"口碑殺手", 這門好萊塢''數碼回春技術''還是值得聊聊
    但目前讓我們大飽眼福的還是Will Smith在《雙子殺手》中和一個年輕版的自己決鬥的場景,這一切都是由數碼特技的支持而完成的。  然而除此之外,電影本身在故事情節上還是受基本道德困境的束縛。更糟糕的是,李安在電影上的技術和野心,被拙劣且了無新意的劇本給拖跨了。《雙子殺手》給觀眾提供的娛樂性極低。它既不比不《銀翼殺手》裡Tyrell 財閥式的惡人形象,給人的忠誠度也比不上《天生一對》中的某些橋段。這讓觀眾不得不對著電影裡令人迷惑的空間發呆, 這也就是用最先進的影視數字科技對那種上不了院線的電影美學的拙劣模仿。
  • 李安和他的《雙子殺手》:孤獨的開拓者
    但《雙子殺手》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嗎?重回商業片《雙子殺手》的故事相當簡單,簡單到無所謂劇透:美國CIA探員亨利退休後,因為知道了一些秘密,遭到前上司的追殺,殺手是自己的克隆體。影片的最後,他和克隆體達成了和解,並肩作戰,反殺了回去。簡單來總結,就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爆米花片。眾所周知,這並不是李安擅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