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駒如果還活著是什麼地位?千萬別低估死亡對一個人的神話作用

2020-12-26 好歌獻給你

知乎上有個經久不衰的問題:黃家駒如果活著,現在是什麼地位

這個話題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和討論,其中的高票回答認為:黃家駒是一個死後被嚴重過譽的歌手,永遠不要低估死亡對一個人的神話作用。

談及華語樂隊,Beyond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

在許多歌迷的心目中,國內沒有哪一隻樂隊能與之匹敵,至少在影響力上來看是這樣的。但是,當我們再次把眼光瞄向這支傳奇樂隊時,難免會產生一些疑惑。

為什麼黃家駒活著的時候Beyond樂隊在主流歌壇並沒有濺起多大水花?

他們的音樂對當代聽眾而言,除了情懷還剩下什麼?

為什麼溫拿樂隊、太極樂隊和達明一派都以樂隊的形式拿到了香港樂壇的最高榮譽「金針獎」,Beyond仍在門檻之外兜兜轉轉。

Beyond樂隊主唱黃家駒和歌手陳百強同在1993年離世,當年香港電臺舉辦的第十六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陳百強被追頒「無休止符紀念獎」,黃家駒直到1994年1月21日才補頒。

世異時移,2009年陳百強被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追授金針獎,黃家駒至今都沒有享受到金針獎的待遇。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主流歌壇對Beyond樂隊的態度。

誠如高贊作者所言,黃家駒去世之前,Beyond的對標對象是草蜢、達明一派、太極樂隊,黃家駒去世之後的二十多年,他的比較對象也水漲船高,變成了崔健、羅大佑、李宗盛、周杰倫、張學友、鄧麗君、許冠傑這些歌壇頂尖人物。

細細捋清一些事實後,不得不承認一個真相:如果拋開情懷單從歌曲進行橫向對比,Beyond的作品只是加了一些人文關懷的勵志雞湯。

「北京「遇冷」」

1988年10月15日,首都體育館,這個能夠容納18000人的場地迎來了Beyond的內地首演。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港臺流行音樂逐漸打破了地域局限。那個年代,首都體育館見證了不少音樂盛況,北京觀眾對演唱會也不再陌生。

Beyond在內地沒什麼曝光,所以沒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也沒人關心他們之前唱過什麼歌,看到演出海報上的「搖滾」字眼時,大家都慣性地認為他們的歌應該和「崔健」差不多。

那時候只要是扯著嗓子唱歌的,都叫搖滾。

由於門票的廉價和文化活動的單一,每當夜幕降臨首體便成為了年輕人的聚集之地,當晚的首體座無虛席。

然而,隨著第一首歌、第二首歌、第三首歌的逐漸推進,場內氛圍不但沒有越來越高漲、反倒越來越冷清。

半數觀眾離席而去,退場的時候還罵罵咧咧的留下疑問「這到底唱的什麼玩意兒?」

很顯然,他們無法接受粵語歌曲。

80年代,內地能聽到的粵語歌曲幾乎都來自電視裡屈指可數的tvb主題曲,像大眾熟知的《上海灘》《鐵血丹心》《萬裡長城永不倒》,正是當時通過電視劇反覆播放才流行開來並被內地觀眾所接受的。

在這種環境下,觀眾的審美習慣顯然是個考驗。

如今我們再來回顧Beyond初訪內地時的「遇冷」,如果不在北京而在更封閉的城市,或許那最後的一半觀眾都不會留下。

Beyond的北京之旅告訴他們及唱片公司——內地不是Beyond的市場,語言障礙是歌手與內地聽眾的一道鴻溝,目前還無法逾越。

Beyond在公司要求下也錄製了一些國語版歌曲在臺灣發售,同樣出師未捷。

他們又將眼光瞄向了日本市場,結果黃家駒發生了意外,時間定格在了1993年6月30號。

「Beyond的曝光源於一次商業公司的冒險嘗試」

如果把時間線聚焦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Beyond這支樂隊和當時的樂壇環境是失衡的。

香港所接受到的文化信息大多為舶來品,這也使得港人將更多的目光都放在了個人的奮鬥發展上,市井文化得以逐步形成、放大,音樂、電影是為大家服務的,「市井」是內核。

正是這樣,我們記憶裡的港人形象大多都「務實、拼搏」,而非悲天憫人。

香港娛樂圈深受大眾青睞的「明星」抑或是「時代符號」,是劉德華,而非黃家駒。

讓Beyond從地下浮出水面的轉機,出現在1987年。

1986年Beyond組建三年後終於發行了第一張自費專輯《再見理想》,儘管這張專輯現在相比較其它的熱門單曲已經鮮有耳聞。

但本地粵語融合搖滾、電子講訴地下樂團而不被接受和認可的無助與失落的表達方式,正好讓唱片公司看到了香港大眾音樂的缺口。

1987年,寶麗金唱片幾乎擁有本地最多的大牌歌手,新藝寶正是寶麗金和新藝城電影的聯合子廠牌。寶麗金和新藝城創造的商業價值,足以讓新藝寶撥出一部分預算去包裝嘗試一些地下樂隊。

其中,就包括拿了金針獎的太極樂隊和梁翹柏組的浮世繪樂隊,當然還有我們熟知的Beyond。

這也是當時大公司的正常策略——利用自身的大牌歌手資源推動新人曝光,豐富自身輸出內容,佔領不同層次市場。

換言之,Beyond當時能籤約除了自身不同於市場主導的小情小愛類題材內容外,再者就是當時的唱片公司有閒錢,願意拿一部分出來冒險嘗試。這次冒險在隨後的商業推廣中得到了肯定。

籤約新藝寶後,Beyond於1988年3月發行《現代舞臺》,其中《冷雨夜》和《舊日的足跡》至今都是熱門單曲,這張專輯也成為了Beyond開始帶有人文色彩、社會批判的開端。

彼時,粵語歌壇對於搖滾的定位還很模糊。

搖滾樂是什麼並不重要,就算Beyond的音樂談不上叛逆、另類,但只要「理想至上」的標籤貼在他們身上,淺顯易懂的價值取向就很容易激勵年輕人。

他們的存在就是不願意妥協的象徵,這也是我們回望過去,仍然對這支樂隊抱有敬意以及他們能持續產生影響的原因。

除了精神象徵,Beyond之所以受歡迎,最重要原因是他們的歌曲旋律順耳上口。

用現在看起來充滿套路化的和聲走向、口水化的旋律線條來表達自身的價值想法,這當中就包括了:人文關懷、社會批判、勵志拼搏、大愛無疆等內容題材。

個性等於難尋聽眾,商業代表尋求共鳴,這是那個時代必須做出的抉擇,如果說beyond的第一張專輯《再見理想》還算個性化的表達,那他們籤約後隨著名聲的累積換來的便是商業的妥協。

很幸運,Beyond用歌曲傳達態度的做法,在小情小愛的市場上找到缺口,收穫了最大範圍的聽眾。

同樣,這也是90年代香港電影大舉進入內地消除語言壁壘後,內地聽眾能如此迅速接納beyond並自發傳播的重要原因。

可遺憾的是,這一招在Beyond試圖拓展臺灣市場時失效了,這也鑄造了Beyond不得不轉戰日本。

「被臺灣歌壇拒絕的勵志雞湯」

如果從音樂性出發,Beyond的音樂其實卡在一個尷尬的「中間值」。

經歷過「民歌運動」的臺灣歌壇,在上世紀80年代之初便呈現出大批精英知識分子進軍音樂產業的盛況,無論是家國情懷、悲天憫人的羅大佑,還是熱衷於挖掘平凡人感情生活細節的李宗盛。

從原創能力和價值表達來看,Beyond的歌詞、旋律甚至個性,在臺灣歌壇僅僅只能被看作普通工業化加工而成的平庸作品,不具備任何優勢。

就算是Beyond最擅長的勵志歌曲,在當時全華語樂壇最會寫「鄉愁」、「青春」主題的臺灣音樂人面前也相形見絀。

Beyond作品中通俗的激勵對於彼時熱衷於高級隱喻的文青而言,猶如毫無詩意的雞湯文學,這也是他們當初被臺灣歌壇「拒絕」的主要原因。

一個傳奇需要一個恰如其分的時間點才能產生,顯然Beyond的進軍時間在當時來看還為時過早。於是,這個爆發點一直延遲到黃家駒去世後,Beyond的神話才開始。

「過度消費下的神話」

客觀來說,Beyond的影響力主要還是來自於黃家駒的精神形象和歌曲內容的通俗。

如果論人文色彩,Beyond的直白熱血與羅大佑的深刻隱喻不能同日而語;如果論器樂編配上的前衛性,與90年代初林強、伍佰-China Blue的《小人國》《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相比又有明顯差距;論演唱風格和表演形式又不如崔健來得一針見血。

要論他們的特點與優勢,那便是「唱給平凡你我」的超流行樂隊,他們用最簡單的詞句勾勒出一幅讓大眾血脈賁張的奮鬥史詩。

當經濟迅速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聽眾已經無暇思考更多隱晦性文學表達時,他們的歌曲既正能量地描繪了理想主義、勉勵大眾,又省去了聽眾多餘的思考時間,慢下心來思考似乎成為了最不要緊的事情。

當然Beyond的神話也脫離不開黃家駒最後的謝幕方式。

對於Beyond的大多數作品而言,其歌曲中的價值觀表達是他們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儘管他們的內涵大多淺顯易懂,但象徵性是不言而喻的。

黃家駒的意外死亡,無疑為他們歌曲的整體價值表達增添了大量的悲壯色彩。

黃家駒就好似一個搖滾戰士,生前不得人心,最後未能如願、悲憤離世,這對於90年代後,壓抑許久終於能見識到這個五彩斑斕世界的內地聽眾而言,是一段盪氣迴腸的傳奇故事。

Beyond的歌能夠至今被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傳頌,特別是幾代人孜孜不倦的將他推向神壇,「死亡崇拜」是一個必要條件,因為「死亡」能留給後人無盡想像,在他書寫完一個個篇章後不留任何瑕疵的猝然離去,便塑造了聽眾所幻想的「完美人格」。

「最後的話」

我相信,無論從什麼角度出發,Beyond作為華語樂壇不可或缺的分流,在過去、現在、未來仍然會用他們的「搖滾精神」洗禮一代又一代的聽眾。

對比當下盛行的流媒體音樂,即使Beyond是人文關懷下的勵志「雞湯」,我也認為他們的價值是巨大的,至少他們的歌是當代年輕人對樂隊文化感興趣的起點,《海闊天空》《光輝歲月》也成為了多數音樂愛好者的第一支演奏曲目。

然而,在獨立思考缺乏的當下,一批又一批毫無熱愛可言的「粉絲」打著黃家駒、Beyond的旗號,傳達所謂空洞無比的搖滾精神著實讓人唏噓。

相關焦點

  • 如果黃家駒現在還活著,他在樂壇會是什麼地位?
    1993年6月24日,黃家駒在東京富士電視臺錄製節目時不慎摔傷,6天後在日本東京去世,終年31歲,距今已經過去了25年。在過去的25年裡,很多黃家駒的粉絲恐怕都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黃家駒現在還活著,在樂壇會是什麼地位?
  • 如果黃家駒現在活著,會是什麼地位?網友扎心回答:沒有如果
    黃家駒已經離開我們25年了,但是他經典的音符永遠的烙在了億萬歌迷的心中,雖然大多數人不懂粵語,但是beyond的歌卻總是可以跟著節奏哼出幾句。黃家駒出生貧賤,他的父親不過是香港一個普通的勞工,小時候一家七口就是居住在一個三十平米的小房子內。自小對音樂痴迷的他有一次偶然看到英國傳奇搖滾巨星David Bowie的演唱,便被他渾厚的嗓音所吸引。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自己的搖滾之路。
  • 黃家駒如果活著,現在是什麼地位?(駁知乎同名問題之抹黑言論)
    寫這篇文章,不是我要主張什麼觀點,而是為駁斥知乎上關於黃家駒最熱的一個問題下最熱的一條回答。這個問題是「黃家駒如果活著,現在是什麼地位?」。問題最早提出於2013年7月,提問者叫「鹿角大仙」,一個普通的知乎用戶。直到2016年6月,這個問題才真正火起來,原因可能是那時有人別有用心地把周杰倫拉進了這個問題。
  • 黃家駒,如果你還活著,應該出來道個歉!
    接著1989年《真的愛你》,1990年《光輝歲月》BEYOND樂隊在香港樂壇牢牢墊定了自己的地位。1992年,黃家駒率隊赴日本發展,1993年樂隊演唱的歌曲《海闊天空》更是風靡一時,成為膾炙人口的金曲,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 經典難再現,黃家駒如果還活著,會比劉德華還火嗎?答案讓人意外
    原本以為他們會一直火下去,但沒想到,主唱黃家駒卻因為意外身亡了,黃家駒的離世讓大家太遺憾了,香港樂壇也因此失去了最閃耀的那顆星。說起香港樂壇,劉德華在香港 樂壇上的地位就非常高很多人就會猜測了,如果黃家駒還活著的話,會不會比劉德華還火呢?而讓大家失望的是,就算黃家駒還活著,可能也火不過劉德華吧,至於為什麼,這就是很現實的問題了。
  • 黃家駒逝世22周年 黃家駒死亡真相大起底
    6月10日,是黃家駒的生辰,而6月30日,是黃家駒的忌日。時隔22年,外界對於黃家駒的死因至今都無人知曉,始終還存在三大謠傳,那麼黃家駒死亡真相究竟如何,下面就隨熊一亮V一同來揭底吧。22年前,黃家駒在演唱會的舞臺上不慎跌落,華語歌壇從此隕落了一顆巨星。然而,歌迷們並沒有忘記黃家駒,黃家強、黃貫中、葉世榮3位成員也在舞臺上續寫著Beyond的光輝歲月。
  • 黃家駒如果還活著,會不會變成第二個大張偉?
    這首歌的成功,為黃家駒寫歌提供了新思路。陳健添告訴他:「搖滾不一定要憤怒,也能正能量。你寫勵志歌曲,可以振奮人心,可以激發鬥志,也可以表達傷感和無奈。」在電視臺上班的姐姐黃小瓊說得更直白:「寫了那麼多歌,如果沒有人聽,再好又有什麼用?
  • 黃家駒死亡真相,或另有隱情?
    黃家駒當時有一個拍了兩年拖的女朋友,兩人平常感情極好,那女孩溫柔動人,對黃家駒體貼有加。黃家駒對她同樣是真心付出,疼愛無比。如果事情順著這個軌道一直往前走,那麼黃家駒就不會死,歌迷到今天都還可以聽到他的歌聲,欣賞到他的激情表演。但是,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家駒在一次演出中邂逅了一位有夫之婦,兩人迅速墜入了情網。這個女子之所以迅速俘獲了黃家駒的心,並不在於她的美貌,而在於她對黃家駒的深刻理解。
  • 張雨生與黃家駒都在31歲時意外去世,為何只有黃家駒被「神話」?
    黃家駒以beyond樂隊主唱的身份被大眾熟知,但beyond從組建成立到登上主流音樂殿堂整整用了五年的時間。黃家駒受西方搖滾樂的影響較深,beyond早期的音樂作品便帶有西方搖滾樂的烙印。1988年憑藉《大地》奠定樂隊地位後,beyond的歌曲風格開始嘗試在商業、搖滾、流行之間取得平衡。
  • 黃家駒如果還活著,他會不會變成第二個大張偉?
    大張偉還沒回過味兒來,就被當成「搖滾新希望」,送進了娛樂圈。黃家駒和大張偉相差21歲。隔著21年的辛苦路互相眺望,他們遭遇的悲喜並沒有什麼不同。1962年,黃家駒生於一個勞工家庭,名副其實的草根。一家七口擠在九龍深水埗三十平米的小屋裡。他沒受過什麼音樂薰陶。要不是姐姐痴迷David Bowie,很難說他會那麼快走上搖滾之路。
  • 黃家駒,還活著
    那些年,黃家駒戴著厚厚的眼鏡,梳著五五分的頭型,在人群中十分不起眼。十幾歲的他,並沒有什麼夢想,對他來說,評判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只有工資高低。彼時沒有人能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青年,日後竟會成為叱吒歌壇的搖滾巨星。
  • 黃家駒在樂壇是什麼地位?
    如今的黃家駒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至今他的作品傳唱度仍是相當的高,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奇蹟。但是客觀來看,我們梳理一下黃家駒的人生軌跡和Beyond的發展歷程,你就會發現其實黃家駒在樂壇的地位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 金秀賢:如果活著比死亡還痛苦,逃避是最輕鬆的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剛完結不久,我承認一開始是被秀man的巧克力腹肌吸引去看的,但看了一集就被劇集的內涵深深打動了,這部愛情劇出乎意料地治癒,有種難得的真誠讓人相信「活著真好」。《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海報如果活著比死亡還痛苦,逃避是最輕鬆的。
  • 這一生,別高估錢,也別低估錢
    02 這一生,千萬別高估錢 可是即便錢很重要,我們也不能高估錢,畢竟有些事情並不是錢能夠做成的。 有些事情,也許錢可以,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錢都可以。
  • 周星馳和梁朝偉都55歲了,如果還活著,黃家駒今年也55歲了!
    BEYOND樂隊成員:黃貫中,葉世榮,黃家強,黃家駒。同時,人民日報微博還以同樣的方式評選出了十大經典香港電影,周星馳出演的《喜劇之王》《大話西遊》、梁朝偉出演的《東邪西毒》《無間道》入選。《大話西遊》劇照
  • 黃家駒死亡真相探秘
    說起黃家駒,但是那個名震江湖的音樂天才。還是那個風流倜儻的演唱王子。還是那個英年早逝的不幸的人。黃家駒的死亡真相到底是什麼。黃家駒真的是因為病而死的,還是說其中另有隱情。而黃家駒的死亡真相又是其粉絲們最為關注的事情。
  • 世上縱有千萬曲,人間再無黃家駒!黃家駒最經典的三首歌曲
    世上縱有千萬曲,人間再無黃家駒!黃家駒最經典的三首歌曲縱然世上千百曲,人間再無黃家駒。你的歌裡,有我們太多故事,你的歌裡,有太多我們的回憶!對很多80年代的人甚至90年代來說beyond是無法抹去的記憶。他的音樂古武者一代人在逆境中堅持理想。
  • 黃家駒當年在香港有何地位?25年前beyond是這樣報導的
    黃家駒當年在香港有何地位?25年前beyond是這樣報導的很多人對於beyond想必並不陌生,它是中國香港搖滾樂隊,主要由黃家駒,黃貫中葉世榮以及黃家強組成。1983年beyond由黃家駒成立。在經歷過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最終才穩定了。
  • 如果人活著沒有快樂,那麼他並不是真正的活著,而是漫長的死亡
    如果人活著沒有快樂,那麼他並不是真正的活著,而是漫長的死亡。 幸福並不遙遠,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 真理只能和相信真理、愛好真理的人談論。對於那些昏庸的傢伙,只能用別的辦法去對付。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體。——德謨克利特
  • 永遠的黃家駒:曾歌壇地位不如陳百強譚詠麟,去世後卻被「封神」
    大衛·鮑威更是年輕黃家駒的偶像,對他的前半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黃家駒的第一把吉他,是鄰居在搬家的時候丟的,隨後被黃家駒撿走了,這是他的第一把樂器。後來,他帶著這把吉他去參加一個樂隊,結果遭到了別人的羞辱。此刻,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名出色的吉他手,事後開始苦練吉他。黃家駒沒有太高的學歷,但是他對音樂的天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在「作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