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冷兵器圖典》看:呂布的戟,關羽的刀,張飛的矛

2021-02-15 青禾的寫作專欄

喜歡歷史、喜歡武俠的人,大多也對兵器很有興趣。畢竟,不管是小說、演義中,還是影視作品中,重要角色,總要有與之相稱且具有個人特色的兵器襯託,比如:

呂布的方天畫戟,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

秦叔寶的鐧,尉遲恭的鞭,程咬金的斧;

孫悟空的棒,豬八戒的耙,沙和尚的鏟;

李慕白的青冥劍,沈煉的繡春刀;

金庸的倚天屠龍,古龍的長生碧玉;

……

主人和兵器相輔相成,使得兩者的形象,都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這本由蔣豐維創作,劉子葳繪圖的《中國冷兵器圖典》,完整收錄了從殷商時代到明清時代,各門類的兵器、城池攻防戰具等。

全書分三大部分介紹:單兵、團戰、移戰。

單兵作戰兵器,又細分為短兵系的劍、刀、鞭、鐧,長兵系的棍、槍、戈、戟,以及騎兵系,軟兵系,暗器系等等。

同樣的,團戰和移戰工具,也會進行進一步的細分類別介紹。條分縷析,綱舉目張,單看目錄,就能讓我們對中國古代冷兵器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認知。

而針對每一種兵器,書中則分別從六個角度,進行了生動有趣的詳解。

第一,兵器圖解。

相信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看武俠小說,歷史演義,或者是聽評書的時候,裡面描繪酷炫的兵器,精彩的打鬥場面,就總會在腦子裡想像,這件兵器到底是長什麼樣子呢?

講真,大部分的答案,都可以從書中找到。

作者耗時十餘年,實拍近百件兵器收藏,並且還特邀3D動畫師結合手繪技術,精細復原了傳奇古兵器。

有網友就說,聽《雍正劍俠圖》快7年了,看了這本書,終於知道子午鴛鴦鉞長什麼樣子。

全書共200餘幅圖,油印紙,特別有質感,圖片也很精美,而且,針對每一件兵器,還會詳細講解其各部件名稱和功能。比方說我們最熟悉短兵系的劍,就會做如下的各部件詳解,可以讓我們對兵器的細節一覽無遺。

第二,戰力分析。

兵器是用來作戰的,除了顏值外,我們最關心的,當然是這件兵器的性能和戰鬥力了。《中國冷兵器圖典》中,會分別從重量、攻速、強韌度、變化性、攻擊範圍、單發殺傷穩定度等六個維度,來分析每件兵器的戰力。

比方說三國頭號戰神呂布呂奉先使的方天畫戟,不光看起來很颯,從戰力上講,可砍可刺,攻擊模式多元,兼具槍殺傷力強和戈攻擊範圍廣大的優點,是設計相當成功的複合兵器。

再比方說隋唐戰將秦叔寶使的鐧,尉遲恭使的鞭,都是鈍器,在犧牲攻速的同時,威力和強韌度就更勝一籌,單發攻擊的傷害力因此相當穩定。

第三,演進小史。

兵器,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改進,不斷優化,演進小史這一part,顧名思義,展示的是兵器的形制流變。

比方說,錘。

路陽導演有部經典的片子《繡春刀II:修羅戰場》,張震飾演的沈煉,夜探案牘庫,剛好遇上了鄭掌班襲擊,兩個人來了一場繡春刀大戰流星錘,被譽為整個片子中最精彩最高潮的一段打鬥。

鄭掌班使的流星錘,就經歷了從普通的瓜錘,到蒺藜,再到軟兵系的流星錘的演進小史。

第四,寶物檔案;第五,故事檔案;第六,知識檔案。

寶物檔案、故事檔案、知識檔案這三塊,其實都是有關兵器的一些拓展知識,不過呈現的角度有所不同。

寶物檔案側重於兵器本身的傳說和逸事,比方說幹將、莫邪夫婦以身鑄劍的故事;故事檔案側重於有關兵器主人的英雄傳奇,比方說關羽、張飛、趙子龍等的英勇事跡;知識檔案則主要是各種延伸知識,比方說與兵器有關的一些成語、歇後語等。

總之,都是延伸知識,讓我們開闊眼界的。

以上,便是《中國冷兵器圖典》這本書的大致知識體系,相信不管是對歷史、武俠愛好者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關羽、張飛、劉備的兵器是什麼?別再相信《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開篇裡說道,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之後,張飛散盡家財,招募了300鄉勇,並開始打造兵器。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劉備的是鴛鴦劍,又名雙股劍。真實的歷史上,根本沒有青龍偃月刀和鴛鴦劍。
  • 關羽張飛的兵器為何沒在後世得到普及?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藝術化的人物形象屢見於繪畫、雕塑、戲曲等作品中,甚至連其所用兵器也藝術化了,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的偃月大刀、呂布的方天畫戟與使用者一起,都成為中國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羅貫中以藝術化的筆觸,再現了當年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波瀾壯闊圖景。
  • 整個三國只有張飛敢單挑呂布嗎?
    呂布在武將對決方面的戰績十分輝煌,使得他不能歸檔為超一流武將,而要凌駕於超一流之上,我們來看看呂布對超一流的表現,與張飛50餘合不分勝負,乍看一下呂布也沒什麼了不起,跟張飛一個水平,但看看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耐人尋味了,一直對自己三弟的武藝推崇備至的關羽坐不住了,忍不住衝出來夾擊呂布,不顧單挑規則,不講江湖道義,也沒有費厄潑賴精神了。
  • 虎牢之三英戰呂布(二)
    赤兔馬一個旋轉,使得大戟正好攔住丈八矛。矛戟相交,「鐺!!」發出震天轟鳴!張飛的烏騅馬倒退三丈,呂布的赤兔也橫跨七步。「好!」關羽在大聲喝彩,一個照面他已看出三弟張飛可以和呂布一戰!這時各路諸侯才反應過來,大聲叫好!呂布笑了,他的笑就像吹皺一池春水,舞動天下戟,抖了朵戟花,伸出食指點向張飛:「來!」張飛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對手,怒吼一聲,催馬上前。
  • 華夏十大最強冷兵器,長槍排第三,最後一名壓軸當之無愧!
    也許,只有冷兵器的利刃寒光還能連通「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的壯景,為我們開啟「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想像。下面,我們就來揭曉我國古代兵器譜上前十種冷兵器。第十位:鐧戟是矛和戈或者槍和刀的合體,它的殺傷力也是很強的,既可以象矛一樣刺擊,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樣鉤、揮或劈砍。
  • 呂布被擒殺後,赤兔馬歸關羽,方天畫戟究竟去了哪裡?
    廣告合作QQ:6240132、3304279071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大都認可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的說法,畢竟遇上嚇得曹操策馬狂奔的張飛,他可以戰平;再加上威震華夏的關羽,他依舊不落下風;就算曹操派出包括許褚、典韋在內的六大名將,對他進行圍攻,他照樣可以全身而退。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古代沒有現在如此高科技的軍事設備,也沒有槍枝彈藥,更沒有大炮,只能用一些鈍器,或者一些刀劍之類的利器,而這些被稱為冷兵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
  • 古代的冷兵器有哪些?
    千百年來,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開疆擴土,我國古代士兵使用的都是一刀一劍、一槍一戟這樣的冷兵器。直到宋朝,火藥廣泛使用於武器製作,才出現了火器,但火器並未完全取代冷兵器,到清末冷兵器還是武器中的主角。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指的是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音同「書」)、鞭、鐧、錘、叉、鈀、戈這十八種不同種類的冷兵器。今主要介紹矛、鉞、戟等幾種不常見的武器,淺窺這些冷兵器的精巧構造和鏖戰時的使用技法。
  • 三國十大兵器排行 呂布方天畫戟僅第三
    據說,雙股劍是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長矛一起打造的。不過這把雙股劍卻不同於他兩個兄弟,幾乎沒什麼在沙場上揚名立萬的機會,不過劉備還是靠著兩個兄弟一戰成名。儘管劉備在三英戰呂布這場戰鬥中只是一個湊數的。但是一說起虎牢關之戰,還是免不了提起劉備和他的雙股劍。TOP8:弓(黃忠)
  • 誰的戟多官就大?說說東西方的戟所代表的官位與權力
    秦漢的戟兵在對陣劍盾兵時擁有極大的優勢,列陣的戟兵讓匈奴等外敵非常頭疼,戟更在傳說故事中成了高手的專用武器,呂布、薛仁貴等猛將都是它最好的代言人。隨著戰爭的發展,戟這種相對複雜的冷兵器逐漸在軍陣中被淘汰(因為訓練時間長,瑞士老鄉們後來只讓精銳老兵拿它打散兵戰,主力衝鋒是長矛兵),戟成了東西方軍隊高官們彰顯自己的官職的工具。
  • 三國中十大兵器排行榜,張飛丈八蛇矛排第五,呂布方天畫戟排第四
    第十位:三尖兩刃刀  三尖兩刃刀屬長兵器,也可稱二郎刀,相傳為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兩面有刃,構成其法門獨特,隨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門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鎖、鏟之用,加上配合各種步法、身法演舞,構成一套完整的套路。
  • 兵器譜|三國猛將張飛其實沒用過丈八蛇矛?「萬人敵」張益德究竟用什麼武器?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三國猛將張飛以丈八蛇矛為自己的標誌性武器。丈八蛇矛對於張飛,就如同青龍偃月刀對於關羽。但正如歷史上關羽用的不是青龍偃月刀,其實歷史上的張飛也沒有使用過蛇矛。《三國志》的記載是這樣的:「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也就是只說其使用的是矛,但沒說是蛇矛。
  • 赤壁之戰後,張飛為何棄矛改用新亭侯刀作為自己的武器?
    熟悉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張飛的武器為丈八蛇矛,也叫丈八點鋼矛。然而,史書中的張飛倒是用過矛,但是史書並沒有說他用的是蛇矛。實際上,史書第一次出現蛇矛的記載是在晉朝,比張飛晚了差不多一百年。但是,考究歷史,就會發現,張飛除了矛之外,還有一把非常著名的武器,新亭侯刀。這把刀也被網絡列為十大名刀之一。
  • 中西方冷兵器大比拼,刀槍劍戟對戰長矛彎刀,誰更勝一籌?
    總之,先秦時期就五種最常見的冷兵器,即「五兵」分別為:「矛、戟、戈、劍、弓」當然不同時期對「五兵」的說法不同,但是「矛、戟、戈、劍、弓」這五種兵器,在先秦時期是最常用的五種冷兵器。秦漢以後,戰車衰敗,「戟」一度成為主流兵器,但是到了唐代「戟」成為儀仗專用兵器,被「槍」取代。宋代以後,軍隊的主要武器就是「槍」和刀,當然這裡的「槍」是冷兵器,種類繁多,最著名的代表要算「紅纓槍」了。
  • 中華冷兵論之長兵:棍戈矛戟槍,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格鬥武器發展史
    一、冷兵總論自古以來,關於中國冷兵器的分類有著諸多說法,如《說文解字》有言:「兵者,械也。」而《周禮》則說:「蓋五兵之源,唯戈、殳、戟、酋矛、夷矛爾。」自元以來,民間更有『十八般武器』之言,但是這些分類過於瑣碎,很難從單一角度說清楚中國冷兵器的發展歷史。
  • 古代奇門冷兵器考 考據
    關於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我們通常會說: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其實這大多是演義小說、評書相聲對兵器藝術加工衍生出許多的兵器。再有就是民間武術愛好者發明的一些習武器械,其中多為農具改裝或小說家的想像產物。
  • 張飛敢打呂布關羽趙雲,卻不打另外三人,他是不敢打還是不想打?
    但是我們看三國正史和演義小說,就會發現有三位三國人物,張飛是絕對不敢打的,即使兵戎相見萬般無奈,他也會想辦法避免正面交鋒。張飛之勇,讀者諸君都是深有體會的。在沒有任何軍職的時候,就想提著刀闖進董卓營寨將他宰了——劉關張從黃巾軍手裡將董卓救出,董卓居然瞧不起「白身」的桃園兄弟。
  • 呂布的方天畫戟到底有多牛?
    因為在會用的前提下,方天畫戟是克制刀和槍的,而武將大多使用刀類武器(包括斧、鉞)和槍類武器(包括矛、槊、戈)。下面舉例分析下這兩種武器的優劣點:刀類武器的優點是攻擊範圍廣,攻擊力量大,往往擊中目標就是致命的,缺點是變招的間期長,如果一擊不中,就會留下空當,給對方反擊的機會。另外,用刀反覆劈砍比較耗體力,不利於久戰。
  • 看三國正史而生疑:排名第三的勇將典韋,真的打不過呂布趙雲嗎?
    王粲是呂布同時代人,他還見證過呂布與郭汜郭阿多的一次單挑,那次呂布贏了,但用的不是方天畫戟而是長矛:「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呂布跟典韋正面交鋒,在正史中也有記載。
  • 呂布手中的神兵利刃——淺說古兵器:戟
    所以,人們很快就想出,可以把矛和戈相結合,這樣既可以直刺,也可以橫鉤,於是,戟就這麼誕生了。最初的戟是戈、矛分離式的。比如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銅戈,一根木柄,頂端套著銅矛頭,下部傳入銅戈。這種樣式沿用了很久,從商代用到兩周,一直到漢代都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