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景沛名譽社長的點評作品及寫作品點評的心得體會。
小小書齋《未閒居》
胡樹民
我是一個放牛娃出身的人,到了晚年,居然有了個小小書齋,這是始料不及的,我深感榮幸和自豪,特借詩以敘之。
從戎報國入熔爐,解甲離鞍一老夫。
未敢忘憂思國事,閒仍勤奮讀詩書。
童年家境貧寒苦,風雨放牛帶月鋤。
晚歲求知彌補拙,未閒居裡學辛蘇。
盧景沛點評:
這首詩以小書齋為典型形象,反映自己的人生經過和心路歷程。從中我們讀出這樣幾層意思:一、翻身。一個赤貧的放牛小娃,成長為黨和軍隊的領導幹部,有了相應的物質條件,包括書齋。從一滴水看太陽,在黨的領導下,變化翻天覆地。二、報國。參加革命,立志報國,英勇對敵,建功立業。三、勵志。一生勤奮,砥礪前行,離休後仍然憂思國事,發揮餘熱,學習求知,攻讀詩詞。我們各人的生活歷程,不盡相同,但繼承傳統,立志報國,則應是共同的追求和踐行。革命老幹部們的高尚品格,我們倍加尊敬,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繼續奮進。
紅葉題句
史濟民
老枝茂葉鬥嚴霜,杜牧詩篇留墨行。
心與清秋共高潔,丹楓似血久凝香。
盧景沛點評:
作者曾在一篇自述中披露過他的詩觀:意境上追求詩言志,每首詩力爭有所寄託;語言風格上追求樸素自然,不事雕琢,不讓人產生隔閡感;用詞造句注意儘可能營造意象;結構格律上力求工整。對此我頗有同感。這首七絕,就是他詩觀的具體體現。語言自然流暢,活用小杜詩句,蘊意深遠。以紅葉為形象,寄託延伸,抒懷述志:品如丹楓,赤誠凝香;志如明月,與群星共映輝,與清秋共高潔。史濟民的寫作經驗,值得交流和借鑑。
庚子七夕
張幼鳴
隔夜銀河已發愁,影蹤時刻有人搜。
春前火箭布天網,節近龍旗隱月鉤。
仙女吹笙偏愛鵲,漢郎佩劍不嫌牛。
還聞量子多心計,一算便知誰在偷。
盧景沛點評:
今年七夕,看到諸詩友寫的七夕詩,佳作眾多,琳琅滿目。張幼鳴這首更使人眼前一亮。大凡七夕詩,多寫離愁愛意,美好願望。這首另闢思路,別有異彩。它以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為依託,反映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首聯寫探天。我們對宇宙的探索,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雖然對銀河系的了解還很有限,但寫詩未嘗不可誇大一下,銀河「影蹤時刻有人搜」。二聯寫北鬥系統組網完成和月球背面探索工程。「龍旗隱月鉤」,「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符號,這就點明了全詩寫的是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三聯似乎與發展科技無關,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偏愛鵲」「不嫌牛」,我的理解是,在發展現代科技的同時,絕不能把我們的傳統文化丟掉。末聯寫量子計算的發展,結句很有意思,「誰在偷」,當然是我們的對手,他們耍什麼花招,我們心知肚明,定會見招拆招,認真對待。
草地單枝油菜花
瞿文良
綠茵孤起一枝妍,瘦骨伶仃獨自憐。
何必清高迷若此,不如融入菜花田。
盧景沛點評:
油菜花開是春天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大片菜田,金黃璀璨,鮮明耀眼。菜花的美,就在於萬朵簇擁,塊塊相連;如果一花獨放,瘦骨伶仃,清冷單薄,不能成景。本詩以小題材寫出大道理:人也不能自命清高,單打獨鬥,脫離群眾將一事無成;唯有融入集體,同心協力,方能取得好成就,好業績。這首詠物詩,詞淺意深,由物及人,有所寄託,是一種很好的寫法。
秋楓的低吟
汪建華
霜逼青楓老,才驚葉色彤。
三春嬌稚嫩,一夏傲蔥蘢。
雨勸逍遙夢,風敲激蕩鍾。
紅潮隨到處,熱血洗平庸。
盧景沛點評:
這首五律情感濃鬱,蘊含深邃;手法新穎,詞語靈動;結構清晰,層層遞進。首聯破題,時入三秋,楓葉在霜打寒侵之下,開始由青轉紅。二三聯回敘由春至秋楓葉的發展過程。此兩聯遣詞造句,均用擬人手法,很有特色。春日,溫溼適宜,嫩芽初萌,似有「嬌」性。暑天,枝葉猛長,鬱鬱蔥蔥,頗具「傲」氣。三聯推進一步:雨在勸告,別做安於現狀逍遙夢;風敲響激蕩之鐘,鼓勵繼續奮進。末聯推向高潮,和首聯相呼應,於是,楓葉由青變彤,紅潮片片,美輪美奐,裝點大好河山;這過程又好似灑遍熱血,洗換平庸,煥發出新的不凡光彩。從這點講,對我們的人生,是否也有所啟迪呢?
烏鎮春色
吳祈生
輕風伴我曼遊人,日出湖光更豔晨。
茶館老街鄉語醉,農家香市鳥歌新。
飛空獨鶴向天遠,受水雁冰隨酒醇。
橋影舟流看不盡,車溪夕照最燃春。
盧景沛點評:
一個著名景點,有風光景色,有歷史沿革,有人文風俗,有名勝名人,等等。寫旅遊詩把諸多方面融合起來寫,內容會較豐富;當然,融合不是一一羅列,平鋪直敘,而是要結合自己的感受體驗,提煉主題,融會貫通,有所拓展。如果再能寫出一兩句有創意的新鮮語句,就更精彩。這首詩的出彩之處,就在於做到了上述要求。第三聯,把烏鎮兩位名人嚴獨鶴、沈雁冰的名字有機地嵌入對仗中,一語雙關,機智精巧,值得欣賞。
鷓鴣天·戰友重聚
祁冠忠
歲月悠悠六十年,鋼槍恍若未離肩。
曾經彈雨心猶壯,每望波濤眼界寬。
人縱老,志仍堅,舉杯休嘆盡蒼顏。
今邀戰友家鄉聚,依舊深情話昨天。
盧景沛點評:
一個海軍老兵,曾為保衛祖國疆土,戰鬥在海防一線。60年過去,不管是自己個人憶舊,還是戰友重聚敘談,仍然是壯懷激烈,滿腹豪情。現雖白頭蒼顏,但豪氣不減,「人縱老,心猶壯,志仍堅」。這首詞向我們呈現了一個革命者應有的形象和精神,深感讚佩。從技術層面講,全詞結構緊湊,前後呼應,語言發自肺腑,自然流暢,堪稱佳作。
就醫
左長彬
冬雨稀疏寒逼人,陪妻就診趕清晨。
老來互伴山盟約,一傘相依暖兩身。
盧景沛點評:
冬日清晨,冒著凍雨,陪妻就診。老夫老妻,一生互伴互依,患難與共,踐行當年的山盟海誓。外面寒氣逼人,內心滿懷暖意。一首小詩,聊聊數語,描述的夫妻恩愛之情,躍然紙上。
臨屏觀「臨汾旅」戰友軍旅舊照
王建國
青春曾賦大江東,一路徵塵化彩虹。
獵獵軍旗鐫笑靨,廉頗雖老亦英雄。
盧景沛點評:
王建國是部隊轉業幹部,他以前所在的部隊是具有光榮傳統的臨汾旅。這首七絕,把敘事和抒情緊密凝成一股:年青時參軍,大家豪情滿懷,如大江洪流,奔騰前行。在部隊經歷萬裡徵程,生活固然艱辛,卻留下了如彩虹般的記憶;軍旗上似乎鐫刻著笑臉,充滿樂觀開朗情緒。老來不忘初心,仍保持英雄本色。本詩短短四句,卻形象鮮明,語言凝練,內涵豐富,是一首以少勝多的佳作。
我寫作品點評的幾點體會
盧景沛
今年以來,我寫了約30篇作品點評稿,連同過去寫的,大約有100多篇。楓林詩社微信公眾號已經為我發了作品點評專輯3期:即33期、67期、89期。對網絡組各位的厚愛和辛勞,敬致誠摯的謝意。這些點評稿就作品談了一些個人看法,不一定正確,主要還是提出來供大家共同探討。下面談一點我寫作作品點評的粗淺體會:
1、首先著眼於立意。立意是作品的骨幹和精髓,抓住立意,才能把握根本。先從立意上選稿,點評也順此而為。在此基礎上,兼及寫作手法、篇章結構和遣詞造句。
2、對作者的情況要有所了解。知道其基本經歷和寫作背景,有助於理解作品的實際含義。不了解寫作背景,好比瞎子摸象,知一隅而不明整體。
3、真正讀懂原作。要反覆讀原作,仔細揣摩,理解作品的原旨和蘊含。點出作品中未能或無需盡寫的內容,包括蘊藏的深意和合理的聯象等,寫出作者想說而未能全說的意思。
4、解析原作的特點和特色。我們的「作品點評」欄,主要是評介較好的作品,但點評不是簡單的點讚叫好,要分析作品好在哪裡,有何創新獨到之處,也就是闡明作品的特點和特色。當然認為可商榷處也可提出探討。
5、點評的語言要簡明扼要。避免在點評中發表長篇大論,這些內容可以另寫詩論文章,或者請人家去看詩論。點評是附在詩作後面的,太長了,難免有喧賓奪主之嫌。
主 編:史濟民
副主編:倪卓雅
編 委(按姓氏拼音排列):曹祥開、陳保權、江信昌、凌霞珍、歐陽長松、張聰芬、張幼鳴、左長彬
制 作:張勝雲
本期責任編輯:史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