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1月連續舉行兩場本科教學觀摩活動後,12月1日下午,商學院召開教學觀摩研討會。葛建華、張美玲、張毅來、顧凡、唱小溪、叢穎男、李璨、鄧曉、金澤成、周敏丹等老師參加本次研討會,提出了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和解決方案。院長助理熊金武副教授主持會議。
青年教師在研討會上提出了自己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例如,對教學中使用案例和相關術語講解的深淺如何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怎樣不生硬地插入對學生的思政教育、一些經典的課程如何與時事進行互聯、如何把控互動和知識點輸出時長的比例等。
針對以上問題,與會專家分別給出了客觀而有效的解決方案。針對教學中使用案例和相關術語講解的深淺程度把握問題,如果是給本科生講課,那麼使用淺顯、大眾的案例能夠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如果是作為教學基本功參賽展示,那就需要了解評委的年齡結構和他們的興趣點,拋出去的問題要獲得評委們的回應與共鳴。
對於教學過程中怎樣不生硬地插入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問題,在場的專家老師們的建議是,在背景介紹環節加上相關話題,並在教案設計中添加習主席講話內容來印證觀點。同時,課堂思政教育問題值得所有老師再仔細研究和揣摩。
對於一些經典的課程如何與時事進行互聯的問題,經驗豐富的老師建議平時應多閱讀積累材料,提高閱讀量的過程中將相關話題、案例引入課堂中去,增加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度。
如何把控互動和知識點輸出時長比例的這一問題,引起了在場不少青年教師的共鳴。老師們既想要多互動、舉例子讓課堂內容生動吸引學生注意,又想兼顧授課內容知識點的輸出量,但把握這兩者之間的比例是比較困難的問題。經常是這一堂課互動多了,學生愛聽但知識點並沒有全部呈現,導致下一堂課必須趕進度,從而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無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針對這一問題,在場的專家老師們認為,可以在講課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們對講授內容的反應,如果反應平淡就應立刻收住話題不再展開。
為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參會青年教師紛紛表示,教學觀摩研討會使他們有機會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前輩提出教學中的困惑,彼此交流教學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他們一定會學以致用,發揮專長,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