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快滿了」,是如今年輕人在網上經常抱怨的話題。
別人推薦什麼就種草什麼,打開手機搜一搜然後愉快「加入購物車」,輕輕鬆鬆就頂到了購物車的天花板。
即使這樣都不輕易「剁手」。悻悻然刪掉失效寶貝,再挑出一些暫時不那麼需要的進入收藏夾,然後把最喜歡全部留下——讓它們繼續躺在購物車裡吃灰。
如今,淘寶在中國的下沉市場勢頭猛進,全平臺活躍用戶已超過7億,但"只看看,不下單",卻成為了上千萬年輕人睡前逛淘寶時的習慣。
喜歡的東西卻不買,現在的年輕人是捨不得消費了嗎?
刷淘寶時看到喜歡的東西,你是選擇「立即購買」,還是先「加入購物車」?
對用戶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可知,讓買家從「瀏覽商品」跳到「加入購物車」這一段的成功率很高,達到了74.22%。但從「加入購物車」進入到「結算」環節的數據就慘多了,僅有27.9%[1]。
也就是說,超過七成用戶的消費欲望都停留在了購物車裡。「只逛不買」正在成為如今人們在淘寶消費時的常態。
和你在超市裡用購物車不同,當你在線上把商品加入「購物車」時,你大概率是只看不買
「沒錢」是人們腦子裡蹦出的一個答案,但不同類型的需求才是解釋這種行為的主要原因。
瀏覽完可以立即做出決策的多以日用品、常用品、食品為主,人們不需要在消費時構建太多的想像,而且身邊也確實需要。錢花了、問題就解決了,簡單粗暴也沒什麼不好。
而囤在購物車裡的則以享樂品為主,像護膚品、衣服或者3C用品等等。這類商品本身就是一種難以克服的誘惑,花這份錢則是為了提升生活的優越度。
相比於「立即下單」時欲望被滿足的快感,「加入購物車」的行為顯得更加微妙。
確認過眼神,是確實想買的東西,但就是在這樣的價格水平下,自己的需求還可以被替代。
因此才會想要先放進購物車裡觀察一陣——參考對比同類產品,等待未來的降價處理,或者爭取湊單滿減、包郵等等。
iPhone 12系列新品很想要但買不起,就會先加入購物車,等幾個月再說
這樣一來,「加入購物車」的行為就可以看作是理性認知的「冷處理」,促使消費者抑制短期的享樂行為,追求更經濟、更省錢的長遠目標[2]。
但是每年一到「雙十一」,還是有不少人忍著「剁手」的痛,一鍵清空了自己的購物車。此時的人們,真的就被欲望衝昏了頭腦嗎?
其實在行為經濟學裡,這還是一個跟不確定性相關的「前景理論」問題。
如果日常需要買一箱59元的抽紙,那人們基本都是看好了就直接下單,因為明確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也確信消費後自己的期望效用會得到滿足。
但如果還是這一箱59元的抽紙,在「雙十一」有可能直接降到39元,也有可能參與跨店滿減活動悄悄漲到69元,對此,不缺紙的用戶還是普遍願意囤到購物車裡,到時候一起剁手也不遲。
2019年11月13日,雙十一過後,山東棗莊學院一快遞櫃前。正是因為大家都在期待雙十一更便宜,才會帶來快遞的「爆倉」
只要有可能減少付出的代價,人們都還是願意冒險的。
「雙十一」的購物狂歡背後,其實都隱藏著這個邏輯。2019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2684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25%,完全看不到「消費降級」的頹勢[3]。
對年輕人而言,清空購物車並不是要緊的事。只要時機到了,他們更願意賭一局大的。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打開淘寶,自己也沒想清楚買什麼。
近3成用戶每周都要網購1-3次[4],瀏覽時間主要集中在中午飯點以後和晚上睡覺之前,完美契合當代「社畜」的基本作息[5]。
看到喜歡的商品,先加進購物車,再貨比三家找找更實惠的。結果評論裡一水的五星好評,根本分辨不清商品的好壞。浪費太多時間和感情,最終也沒挑到自己滿意的。
因此才有人發明了「網購能量守恆定律」,意思是你圖方便選擇在家網購,結果在挑選商品上耗費的時間也沒有少很多。
2019年5月11日,上海。人們一般在休息時間才會更多地刷手機
而且網購來的東西還不一定稱心如意,下單-收貨-退貨-退款,前後至少要跨兩周的時間。
於是在這個完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上,淘寶設計了一款號稱「千人千面」的算法推薦系統,像屈臣氏的導購一樣臥底在購物車裡。
已有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消費記錄確實可以暴露他/她的心理特徵。比如,對旅行等消遣類型開支更多的人心態多比較積極、更有好奇心和創造力,在食物和酒水方面開支更大則以社交達人居多[6]。
淘寶的算法推薦也在根據這個原理不斷完善。
打開一次淘寶,你搜索商品、瀏覽時長、加入購物車、結算等一切行為均被記錄在案,然後給你打上一個個標籤,比如「愛貓」「90後」「潮男」,再扔進對應的標籤池裡。
2015年2月16日,韓國首爾。如果你經常網購化妝品,算法會給你推薦更多同齡人購買過的產品
下一次再打開時你就會發現,主頁出現一堆比購物車裡還要好看的商品;把購物車刷到最下面,又有一堆「你可能還喜歡」的商品,幫你創造需求[7]。
這些都是和你同標籤買家的收藏和購買,他們的消費需求一定程度也能反應你的消費需求。生命中最懂你的,可能也莫過於此了。
對於這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商品,69%的網購消費者都十分受用[8]。或許是因為它們精緻地模仿了一種久違的「逛街感」[9]。
僅僅首頁就展示了包括天貓超市、天貓國際、天貓好房、口碑生活在內的二十餘個消費頻道,宛如一個巨大的「城市綜合體」,把懷揣各種需求的人集中到一起,再把他們分流到各方。
點開喜歡的寶貝,有照片、有視頻、有買家秀、有直播,手指輕輕一划又能看到下一個喜歡的寶貝。眼睛應接不暇,手中購物車加個不停。
2019年11月6日,廣州,一對淘寶夫妻主播的直播間
尤其是服裝、日用雜貨這類人們最愛在網購時消費的商品,它們都被歸為「非標品」一類,即沒有統一市場標準的產品。這個標準不是指生產是否合格,而是指是否有明確的規格、型號[10]。比如,只要說起蘋果的iPhone 12,沒人不明白這是什麼,它就是標品。
像襯衫、風衣、拖鞋、手機殼、抽紙……這種定義標準寬泛的商品,人們在搜索前對具體情況並不了解。說不清自己想要什麼,也拿不準市場上都有什麼,所以需要「逛久才能決策」。
而且人們對這些東西的價格敏感度和排名敏感度都不高,也就給了算法推薦可乘之機。
所以現在打開淘寶,主頁天天推薦你喜歡的。原本只想買個A,最後卻把B、C、D加進了購物車。
購物車裡全是想買的東西,你自己也快說不清,到底應該買什麼了。
此時此刻,2020年「雙十一」的預選賽已經打響。購物車裡囤了這麼多寶貝的你,也一定躍躍欲試地想要加入這場「搶單」的狂潮。
人們之所以會沉浸於這種「剁手」的快感,正是因為在此前「加入購物車」的行動裡,已經通過想像、期待等心理活動產生了「戀戀不捨」的感覺,暗自提高了商品的效用價值。
如果錯過了「雙十一」的年度大促,心裡就會產生明顯的失去感,因為再也難有這樣千載難逢的購買機會了。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稟賦效用造成的「不行動後悔」[11],再摳門的年輕人也要對「雙十一」說一句,「真香」。
2019年11月10日晚,昆明,一名客服的抱枕寫著「燃炸雙十一」
每年「雙十一」的訂單已經從服飾膨脹到了美妝、數碼、圖書、運動品牌等幾乎全部品類[12],天貓母嬰、生鮮、食品在過去的幾場年度大戰中也都交出了不俗的戰績[13]。
戰火甚至燒到了大宗商品,去年阿里、京東和蘇寧三大電商巨頭也聯手打造了一場「網上購房節」,約有1萬套房源在淘寶上面促銷[14]。
如今,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是越來越強烈了,隨之而來的卻是越來越難理解的折扣規則。
有的店滿300減30,有的店滿200減20,簡直就像少林和武當兩個門派,優惠起來各玩各的,放一起下單又都能打起架來。
滿1000減200,聽起來好像跟打八折差不多,但單價就8、900元的一件單品,你就要付出原本兩倍的價格再買一件才能享受優惠,這又有什麼用呢[15]?
更別提什麼喵幣、蓋樓、戰隊,拉了全朋友圈的人來助力,到手的津貼也沒有幾塊。很多人抱著薅羊毛的心態熬夜刷任務,到底只是讓自己的頭髮掉了更多而已。
2018年12月26日,澳大利亞雪梨的聖誕節大促。聽到「滿減」「折扣」這樣的字眼,人們總會忍不住多買一些
這些虛無縹緲的優惠,遠遠不如保利在「天貓好房」為廣大購房者定製的首屆「房產狂歡節」來得更實惠。
今年「雙十一」,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保利發展控股,跨界聯名電商巨頭攜手推出「上天貓好房,淘保利」活動,在天貓開設保利首個官方旗艦店,助力電商購房「好房、好利、好禮」的行業新動向。
今年年初,保利曾推出了「229美秒節」的線上秒殺日,取得了當日累計成交房源7000+套、成交金額超100億、累計曝光5000萬+的「王炸」成績。
這次保利又帶領全國112個城市、上萬套房源傾囊參與,中國海岸線、山湖精品盤、超網紅小戶、保利天字系、超抵特價房等五大類精品房源集體上線,作為國牌之光推出4大雙十一購房硬核福利,真是誠意滿滿。
10月31日前在旗艦店線上購房且滿足補貼條件的用戶,可享受1111元「支付寶抵用券」,線上購房還能享受千元補貼在淘寶隨心買,這在行業內還是首次。讓你房子買了、腰板硬了、錢包還能立刻變厚了。
11月1日-11日這段時間,保利還將在微博抽出11套精裝好房送出一年物業使用權。屆時還將有明星直播參與抽房,興許你只要動動手指或進直播間探個頭,就能免費入住1年好房。
除了1年好房物業使用權外,還會有保利的7位霸道總裁親自出馬直播帶貨,購房優惠及折扣註定超乎以往、不可想像。十萬紅包雨、萬份熱乾麵、華為mate40、百份昭通蘋果、戴森吹風機、希爾頓酒店住宿、西雙版納家庭遊等多重好禮不知花落誰家……如此絕佳的購房機會,別怪我們沒告訴你。
11月1日保利還將通過微博房產抽取終極錦鯉一名,送上來自全國百座城市寄出的100份禮物。「百城百禮送一人」,爽翻天的網紅體驗,有什麼理由錯過呢?
萬款優質好房遇上前所未有的購房福利,和「雙十一」其他複雜的規則相比簡直就是不能再等、不可錯過。何況圍觀一下就有機會中獎, 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還不快上「天貓好房」保利官方旗艦店,讓保利幫你清空購物車吧!
[1] 知乎(2019).淘寶用戶行為分析.
[2] 董春豔,鄭毓煌(2010).消費者自我控制:文獻評述與研究展望.經濟管理,32(11):170-177.
[3] 全天候科技(2019).雙11最全數據盤點:千億成交,千億瘋狂.
[4] 能源基金會&南方周末&益索普(2020).家庭低碳生活與低碳消費行為研究.
[5] 淘寶(2019).2018淘寶數據報告.
[6] Gladstone, J. J., Matz, S. C., & Lemaire, A. (2019). Can Psychological Traits Be Inferred From Spending? Evidence From Transaction Data.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984943.
[7] 線性資本(2019).什麼品類適合千人千面.
[8] 藍海億觀網(2019).2019年全球電商趨勢:18億人網購,75%搜索指向新品, 棄購主因為不包郵.
[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0).淘寶的「逛街感」是怎麼來的.
[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8).標品與非標品怎麼定義?有什麼區別.
[11] 宋雨楠(2016).用稟賦效應分析錯過購買而後悔的形成機制 ---以「雙十一」為例 .
[12] 新華網(2019).天貓「雙十一」攬千億大單 消費創新盛宴再升級.
[13] 新華網(2017).2017天貓雙11成交額1682億元 支付總筆數達14.8億.
[14] 新華網(2020).「天貓好房」上線 能否破題房產網購.
[15] IC實驗室(2019).被雙十一規則玩死——羊毛黨的終極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