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手骨
今晚,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首播。
受疫情影響,節目延播了兩周才上線。
簡言之,這是一檔主打合唱的節目,頗有「音樂版」《演員的誕生》的意味。其中,丁太升點評薩頂頂,還衝上了熱搜。
沒有爭議,就沒話題。遙想昨晚,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第一輪淘汰賽開始,毛不易遭淘汰,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對此,毛不易還親自下場安撫:已經很幸福和滿足了。
一個湖南衛視最賺錢,寧願「雲錄製「也要堅強做完的現象級老IP,一個是為浙江衛視繼《中國好聲音》後新挖掘企圖扛大旗的新IP,兩者對打,孰優孰劣呢?
更微妙的是,網娛君也曾在「激蕩七年,《歌手》的宿命何去何從?」中復盤過,湖南衛視《歌手》系列從第四季開始每年都由金典有機奶買單,連續合作4季。
但這一次金典卻跑去冠名了浙江衛視的《天賜的聲音》,湖南衛視這邊的冠名商則換成了海天醬油。
金主的替換,是否代表著音樂綜藝也在「改朝換代」?
《歌手·當打之年》:
回鍋肉太多,劉伯辛太少
《歌手·當打之年》首發歌手,從陣容看,驚喜就不多。
8個首發歌手,有一半是「回鍋肉」。「回鍋肉」當然沒有原罪,但不免讓人感覺疲憊。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的表現都太過意料之中了,袁婭維也知道自己很會唱,但除了會唱,這波人身上早就沒有新的消費點了。
唯一讓人繼續眼前一亮的是華晨宇,一個差點在《歌手2018》奪冠的歌手,實力也早就不用再證明了。
他唯一需要的,是更年輕和先鋒的歌手的刺激。
自知食材就那樣了,節目組也確實安排上了新賽制—秘密派出三位「奇襲」歌手,突襲式挑首發歌手battle。
第一期節目,黃霄雲用一首情緒飽滿的《少年他的奇幻漂流》「奇襲」了深情哼唱《借》的毛不易,因為挑戰成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不服。
一方面是毛不易音樂走心,人氣也高,黃霄雲的勝出並不討喜,又沒讓人看到強不可替代性和性格魅力,想吸粉不容易。
好在,節目第二期終於「炸」出來了一個劉伯辛。
網娛君對她的第一印象還是《中國新說唱》中實力強勁的女rapper,到了《歌手·當打之年》中她摘掉了這個標籤,但卻用一首令人驚豔的《Manta》刷到存在感。
音樂博主@呆若木一評論稱,在她的歌裡你能聽到太空感的另類R&B氣息,編曲極簡,有大量電子元素,崇尚氛圍的營造……模糊了R&B和Hip-hop之間的氣息,在這個舞臺上乃至在國內都是相對比較新的風格。
雖然周深連聲表示自己被如此強大的颱風和氣場嘆服,但最終劉伯辛還是以90:409的強落差敗給了當晚第一名華晨宇,菇涼不得不接受了「一輪遊」的遺憾。
好在菇涼心態好,如她的選曲品位那樣:「我覺得我就是海洋裡的魔鬼魚一樣,是一個異類,但代表著自由和可能性。」目前看來只有90票,但這些票也讓她相信,未來把這些風格做出去是有可能的。但如華晨宇所說:「我隱約能感知到她還有很多本領沒有拿出來。」
也如很多人評論的那樣,第二期的歌曲已經開始變得寡淡了。那麼,在失去了劉伯辛這樣的新血液後,第三期「雲錄製」的《歌手》還能不能」逆襲」?還蠻讓人為它捏一把汗的。
《天賜的聲音》:
音樂版《演員的誕生》,能火嗎?
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的成色又如何呢?
如前文所說,節目就像「音樂版」《演員的誕生》。
首先,安排了胡海泉這樣一個專業音樂人做主持人。
其次,設置了四位音樂合伙人的角色。四人各司其職,王力宏看綜合能力,蘇有朋要求走心,胡彥斌傲嬌嚴格,張韶涵則是唯一一個溫柔包容的女歌手。四個人不油膩,火花尚可。
在選手層面,以成熟歌手為主,新生力量為輔。既有音樂藝術家如薩頂頂,也有年輕的創作人如汪蘇瀧,種類比較多樣。
節目的矛盾衝突也比較意料之中。
第一類是製造遺憾。像汪蘇瀧炎亞綸因為都選擇了《想自由》,被搭檔到了一起。兩人合唱結束後,共同決策選一位合伙人。
這個過程中,其他合伙人也可以翻牌子「搶人」。
雖然王力宏胡彥斌蘇有朋都搶了汪蘇瀧,但因為汪蘇瀧堅持選張韶涵,而張韶涵又只選了炎亞綸,汪就直接被淘汰了。
第二類是音樂合伙人,表演嘉賓,聲音鑑賞團三者在點評中發生爭執。請來以「懟」聞名的丁太升目的很明顯。
在聽完薩頂頂和黃齡合唱的《易燃易爆炸》後,音樂合伙人讚不絕口。丁太升打斷了誇讚,大意就是在舞臺上誇人是廉價和普遍的,甚至是無意義的,他要說點不太好聽的實話。
他認可了黃齡的靈動,但直言薩頂頂的表演僵硬,矯揉做作,言下之意是沒有唱到他心裡去。沒僵持多久,王力宏就站出來力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表演!張韶涵則解釋得更接地氣:「這首歌本身不需要什麼走心,把它當藝術去欣賞就好啦。」
這樣的場景,相信看過《演員的誕生》的觀眾再熟悉不過。
就像張大大對黃齡說:「你不要做什麼遺珠了,你做明珠好了。如果你開演唱會,我給你買100張票支持你。」和我們在《演員的誕生》中聽徐崢說:「好演員的春天要來了」異曲同工。
總的來說,看完一期節目,歌是好聽的,不同的人組cp也是有一些新鮮感。比如他們第一期推薦金曲,胡彥斌黃齡合作的《還是要幸福》。但總歸有種摸不到它靈魂的感覺。問題在哪兒呢?或許還是在真人秀部分,沒有強大的價值觀在支撐。
在音樂綜藝這個品類中,《歌手》的成功在於它最大化挖掘了歌壇的寶藏,它最大的魅力一定不是那些歌曲,而是那些歌手們,節目用了大量篇幅把每個人最可愛,最珍貴,最值得被記錄的地方捕捉和放大出來。
《樂夏》也是如此,它挖掘了一個新物種和他們的故事,它們被揉在音樂中,成為打動人心的力量。
後續《天賜的聲音》還會找上演「陳志朋獻唱,蘇有朋淚灑現場」等回憶殺的劇情,但如果想出圈,還是要在音樂之外,做更多努力。兩強相撞,音樂和故事,爆炒起來才好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