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醫療技術飛速發展,很多之前看似不可能治癒的病症,現在都有了治癒的可能。剖腹產,心臟搭橋術,開顱術,等以前看似天方夜譚的手術,現在都有很高的成功率。
而有些手術仍然面臨著關鍵的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換頭手術,它比開顱手術難度更大,可行性更備受質疑,但它也耗費7000萬,首次在我國完成。
那麼這次換頭手術都經歷了什麼?結局如何?
所謂的換頭手術,就是把腦袋換一下,就如換肢一樣,不過它比換肢要突破更多的難關。它的難,不在於換肢手術是看得到的肌膚,或者血液的修復,而是看不到的。大腦的神經,一旦切斷,直至現在都還沒有找到行而有效的方法可將其連接起來。當然還有其他的困難。
不少都期待換頭手術的成功,但是沒人敢冒險一試,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替代方案,讓生理結構跟人很接近的猴子來進行換頭手術。
手術操刀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生任曉平。他帶領他的團隊,在2016年,經過了18小時的手術,終於成功完成」猴子換頭」手術。
這得益於醫生們手術前對猴子的進行了充分的了解,而且任曉平把握住了手術成功的關鍵:溫度,低溫到零下15度。
這次手術的成功,是醫學上的一大進步。換頭的手術不再是一個幻想,它已經走出了艱難的第一步。所以即使這臺手術耗時頗多,耗資巨大,大家都很是開心能有今天的成果。
在中國首個換顱成功後的猴子,它最後怎麼樣了呢?
很不幸的是,它的頭不能轉動。這是手術後遺症,手術時,血液能在身體頭部兩者之間流通,可是就如之前所說的,切斷的神經無法向肌膚那樣可以還原。
所以,換頭後的猴子,頭是頭,身體是身體,他們並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連接。更意外的是,手術成功後的猴子,第二天便離開了。
這讓人更理性地對待換頭手術。
時至今日,目前仍然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換頭手術。要想向人之間的換頭術更近一步,除非醫學工作者們,能夠保證,猴子換頭手術的後遺症不會出現。也就是神經修復不再是夢的時候,離人與人之間的換頭術也就不遠了。
換頭手術,不單單在醫學領域遇到很多很大的挑戰,在倫理上,在法律上,社會上,都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假如人與人之間,換頭成功了,他們的身體也互換了,那麼身份呢,這身份屬於身體這邊嗎?記憶呢,這部分記憶屬於頭這邊嗎?這都太難界定了。
換頭手術最終何去何從,是否能突破各方面的難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