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網】;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光明日報記者 王 瑟 王藝釗

日前,由新疆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疆相冊:一個都不能少——新疆脫貧攻堅的65個紀實故事」攝影展在網絡上與全國觀眾見面了。展覽由65個圖片故事組成,通過小切口反映大時代,從百姓視角講述新疆各族群眾在黨的治疆方略下,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獲得幸福生活的故事。在每一幅照片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新疆各族群眾一步步走過的脫貧之路。他們勠力同心、步履鏗鏘,將自己的辛勞與汗水一同鐫刻在廣袤的土地上;更把他們脫貧後的喜悅展示在我們眼前。

「當我趕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一個小村莊時,得知在這裡駐村的工作隊隊長與一名工作隊隊員竟然是父女關係,當時我就懵了,不知道怎麼才能拍好這對父女。」新疆日報攝影記者周鵬站在這組照片前,回憶今年拍攝的情景。為了這組照片,他在這裡住了4天。第一天沒有拿相機,而是跟著工作隊成員在村裡工作,認真觀察他們,特別是這對父女工作與生活時的狀態。第二天,當工作隊和村民都認識他後,他才拿起照相機,用最樸實的方式真實記錄下他們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所做的點點滴滴。

「這幾組照片是在今年7月份拍攝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凱撒爾·買買提。」北京攝影函授學院新疆分院院長閆平指著一組照片說道。照片上,一個微胖的男人站在葵花地裡,正和周圍的村民說著什麼,大家臉上是滿滿的笑容,他就是凱撒爾·買買提。

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駐喀什地區疏勒縣英阿瓦提鄉喀拉亞村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凱撒爾·買買提已經在這個小村莊工作了4年。「採訪他時我們發現,喀拉亞村村民正在自發地修渠護路,整個村莊乾淨整潔,這是我們之前沒有見過的景象。在和村民接觸時,我們能非常強烈地感受到村民思想認識上的變化。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自內心,這就是第一書記帶給村民最大的改變。」2019年,喀拉亞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凱撒爾·買買提也成為村民口中致富的「百事通」。

在另一組圖片中,最醒目的一張是和田地區皮山縣桑株鎮庫木艾格勒村村民麥提妮薩·伊卜拉依木抱著3.8萬現金笑得合不攏嘴的模樣。畫面上,她周圍的人也感受到她發自內心的激動,都在笑著為她鼓掌。

庫木艾格勒村地處山區,海拔較高。駐村工作隊經過認真考察後,結合當地實際,動員村裡的黨員和部分村民建起了大蒜種植棚,還種起了板藍根等特色經濟作物,帶領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麥提妮薩·伊卜拉依木就在這樣的幫扶下,脫貧致了富。她說:「企業按每公斤15元的價格收購我家種植的大蒜,我一下就掙了3.8萬元。這是第一次掙這麼多的錢,我真是太高興了。」這一場景,被當時在場的攝影師捕捉到,於是就有了這組可以透過畫面聽到笑聲的照片。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攝影師的鏡頭裡展示了新疆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每一幅照片,都強烈地透露出脫貧後各族群眾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與自豪。負責選片的沈橋感慨地說:「這65個圖片故事是從一萬多張照片中精心選出來的,指導我們選片的思想就是:通過一個個紀實圖片故事,反映新疆脫貧攻堅的成果。每個故事都孕育著新疆各族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內生動力,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嚮往。」

熱比罕的務工新生活

2018年6月,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務工的熱比罕·庫爾班推著保潔車走在長長的走廊上。工作以來,她體驗到了受人尊重的感覺,自信也增加了許多。

熱比罕·庫爾班與其他務工人員在一起分享工作心得。

熱比罕·庫爾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新疆醫科大學集本部和下屬6所附屬醫院的資源優勢,創造工作崗位吸納富餘勞動力就業,助力脫貧攻堅,5年內幫助和田地區墨玉縣完成轉移安置富餘勞動力近1000人,熱比罕·庫爾班便是其中一員。醫院的衛生清潔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熱比罕·庫爾班有很強的職業意識,每一個操作都要求自己精細到位。她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工閒時會給遠在南疆的媽媽買一條裙子。(韓亮 文並攝)

合作養鵝 打卡致富

2019年11月,和田地區墨玉縣雅瓦鄉塘開希村養鵝場,兩個姑娘在白鵝的「大和聲」中投放飼料。村民努爾·麥麥提捧著一打蛋走出鵝舍,他在養鵝場每月可掙2000多元,年底還有分紅。

村民給種鵝投放飼料。

故事要從2018年說起,有養鵝技術的王楓在網上看到墨玉縣發布專業人才引進項目的信息,便從陝西來到塘開希村考察。他發現這裡有多處池塘,非常適合規模化養鵝,當即決定投資150多萬元建6座鵝舍,併購買1.2萬隻種鵝苗,成立了種鵝合作社,帶動村民養鵝致富。

村民在養鵝場牧鵝。

養鵝場一動工,王楓就搭塊黑板,開始給村民實地教授養殖技術。多個鄉鎮引進養鵝人才及深加工企業,大力發展鵝產業,實現了墨玉縣「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的成功。今年,全縣種鵝和肉鵝存欄10.5萬隻,出欄24.37萬隻,帶動600多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而擁有一群群白鵝的鵝場,也成了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周鵬 文並攝)

穿越沙海的惠民火車

今年77歲的老人生平第一次坐火車,他準備去喀什地區澤普縣探親;女列車員拿著小掃帚和簸箕,認真清掃車窗的縫隙,兩地火車的開通使她得到了就業機會;家住和田地區皮山縣的賽迪艾合買提·克齊科也在列車上,他要去阿克蘇地區拾棉花,三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入過萬,超過他原先一年的收入。

「和田玉龍號」列車上的乘客。

駛過沙漠的「和田玉龍號」列車。

由喀什開往和田的「和田玉龍號」列車,是往來兩地各族群眾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這條鐵路全程485公裡,路途不長,但路上的故事依然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這趟列車的硬座全程票價僅需28元,平均每公裡不到6分錢,惠民又便民。(趙戈 文並攝)

辣椒火紅 日子紅火

2020年8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塔溫覺肯鄉哈爾恩根村村民迎來了豐收,紅辣椒鋪滿農戶的房前屋後、戈壁荒灘、田間地頭。紅寶石般誘人的紅辣椒,儼如一片片紅色的海洋,蔚然壯觀,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8月中旬,在第五屆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上,博湖辣椒入選「全國十大名椒」。

村民在拋撒辣椒。

村民將辣椒掛起來晾曬。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辣椒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博湖縣當地1000餘戶建檔立卡農民脫貧。近年來,博湖縣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模式,結合市場需求種植特色高產辣椒品種,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年磊 文並攝)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6日 11版)

相關焦點

  • 我國新疆、雲南等17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阮煜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14日發布公告稱,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同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告稱,省內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日前,由新疆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疆相冊:一個都不能少——新疆脫貧攻堅的65個紀實故事」攝影展在網絡上與全國觀眾見面了。展覽由65個圖片故事組成,通過小切口反映大時代,從百姓視角講述新疆各族群眾在黨的治疆方略下,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獲得幸福生活的故事。在每一幅照片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新疆各族群眾一步步走過的脫貧之路。他們勠力同心、步履鏗鏘,將自己的辛勞與汗水一同鐫刻在廣袤的土地上;更把他們脫貧後的喜悅展示在我們眼前。
  • 十張拼圖看新疆「硬核」脫貧[組圖]
    拼版照片:左圖為在2016年巴黎時裝周秀場後臺,來自新疆哈密的農村婦女熱娜古麗·素批(右)和設計師秦旭(左)與身著時裝的模特合影留念。熱娜古麗是新疆哈密的一名民間繡娘,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熱娜古麗開辦了刺繡專業合作社,並與內地時裝設計師合作生產高端時裝(資料照片,採訪對象提供);右圖為1995年,在新疆莎車縣,各族群眾逛「巴扎」(集市)時在新產品攤前駐足,對各種音響和磁帶產生濃厚興趣(新華社記者 武純展 攝)。
  • 雲南省又有31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
    、梁河縣、永勝縣、貢山縣、維西縣、永德縣31個貧困縣(市、區)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現批准退出貧困縣。全省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613.8萬人,年均減貧12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底的17.09%下降到2019年底的1.32%,8502個貧困村已出列8073個,88個貧困縣中已有79個實現脫貧摘帽,連續兩年貧困縣摘帽達30個以上。
  • 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之後,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是這件事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摘帽,這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實現「清零」。「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如今,這一承諾已如期實現。這是人類反貧困歷史的新篇章,更是對全球減貧事業的最大貢獻。
  • 【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新疆22個深度貧困縣建幸福大院照料...
    核心閱讀新疆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的207個農村幸福大院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當地農村有養老困難的老人陸續入住。三頓飯有人做、生病了有人管、衣服髒了有人洗,子女可以踏實務工,家裡收入提高了一大截。
  • 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重如千鈞。  人間萬事出艱辛。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的52個未摘帽貧困縣如何攻堅克難?
  • 贛州全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個貧困縣如期退出...
    五年來,贛州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盡銳出戰、越戰越勇,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前與全國、全省一樣,贛州全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個貧困縣如期退出、1023個貧困村(含167個深度貧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12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贛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逸告訴記者。
  • 「蘇」寫我心,換你歌聲笑聲讀書聲
    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公告: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陝西56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這是江蘇與陝西對口幫扶協作取得的重大勝利。「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 新疆:大數據「跑腿」讓脫貧攻堅更精準
    中新社新疆喀什10月28日電 題:新疆:大數據「跑腿」讓脫貧攻堅更精準作者 胡嘉琛「我每月有固定工資,還有土地流轉的收入。所以能支付這些醫療費。」近日,通過向政府工作人員詳細講述家庭情況,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鎮阿依丁村村民阿木提·卡地爾在「脫貧攻堅數據平臺」的「紅色預警」得以解除。脫貧攻堅數據平臺是新疆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機制的一項舉措。該平臺根據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指標,設有「紅橙黃綠」四色信號燈分級預警;收錄著新疆未脫貧人口、已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逾300萬人的動態信息。
  • 回眸十三五 奮進看宜賓(15)屏山縣退出貧困縣 宜賓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作為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民俗系列活動異彩紛呈:彝族傳統選美比賽、彝族趕年集、彝族新年趣味活動、電音狂歡活動等輪番上演,歡慶屏山縣脫貧後的首個彝族新年。  時間回溯到2月18日,省政府發布《關於批准敘永縣等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准敘永縣等31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市唯一的「國貧縣」屏山縣也位列其中。
  • 「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收官,助力52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
    自8月23日啟動以來,歷時兩個月,進行了8場大型直播,助力52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引發全網熱議。是由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推出的融媒體「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貧困地區文化旅遊資源推介活動,成功掀起社會對尚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文化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產品、非遺產品等關注熱潮,全網觀看人數達4700萬。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四川最後一批未摘帽貧困縣的「摘帽...
    2020年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涼山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四川最後一批摘帽的貧困縣,至此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曾經一步跨千年,如今加速奔小康。昭覺縣是四川省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截至2020年10月19日,全縣貧困戶22219戶102357人全部脫貧,19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建現代化產業園區,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有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紅火。昭覺縣正在逐步實現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
  • 聚焦深度貧困 關注特殊群體——新疆網信系統堅持精準扶貧助力精準...
    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目前全疆獲批47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市),實現了32個國定貧困縣和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的全覆蓋。成立新疆電商扶貧聯盟,指導篩選建立電商扶貧產品品牌庫,致力於挖掘貧困地區優質農特產品助推產業升級。
  • 貧困縣「清零」 旅遊顯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時指出,2012年以來,中國在之前扶貧攻堅的基礎上,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努力,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已經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中國將繼續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貧困縣「清零」,標誌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 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
    」和田地區公安局副局長木拉提·西日甫江說出的是所有新疆一線幹警的真實感受。例如,曾在第一部紀錄片中出現的被炸斷雙腿的姑娘迪麗卡瑪爾,本片中再次露面,幾段平凡的生活畫面顯示她現在能依靠假肢走路,但無法再翩翩起舞。不過,鏡頭中的迪麗卡瑪爾表現得很堅強:「我覺得我已經走出來了,去那邊逛街的時候也沒有那種不太舒服的感覺,多半是因為家人的陪伴還有身邊朋友的鼓勵。」
  • 俠客島:最新重磅新疆反恐記錄片,講述了怎樣的真相?
    6月18日,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播出重磅新疆反恐紀錄片《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首次曝光多起暴恐事件現場畫面,一些民警、受害人等親歷者直面鏡頭講述。相信不少島友還記得,去年12月CGTN曾連發兩部涉疆紀錄片《中國新疆,反恐前沿》《幕後黑手——「東伊運」與新疆暴恐》。這是該臺第三次將鏡頭對準新疆反恐話題。
  • 「團團巴扎·新疆味道」在新疆共青團消費扶貧專區上線
    天山網訊(記者 秦金俐)3月27日,記者從自治區團委了解到,從3月起到今年年底,自治區團委陸續實施10項舉措,助力全區脫貧攻堅工作。 這10項措施涉及電商消費扶貧、幫扶貧困學子、大中專學生就業幫扶、青年創業等方面。大部分是針對疆內貧困縣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幫扶。
  • 全國832個貧困縣「清零」!7億多人擺脫貧困!這張地圖太...
    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11月23日下午,貴州省宣布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新疆建設農村幸福大院 破解農村困難老年人養老難題
    新疆南疆四地州貧困人口規模接近「三區三州」的一半,新疆自治區黨委一直高度重視南疆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今年以來,為切實解決全區特別是南疆四地州農村困難老人生活照料問題,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自治區黨委決定在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建設農村幸福大院共207個,總投資14.58億元,總床位數1626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