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的發展

2021-01-14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181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個現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漢語拼音方案》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裡「想」出來的。它是在過去的「直音」「反切」和各種為拼寫漢語而設計的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經歷了曲折的演變過程。

「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來標註漢字的讀音。如:「畢,音必。」

「反切」法。這是用兩個漢字相拼來給一個字注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聲母、宗的韻母和聲調為冬注音。

反切是漢字注音方法的一個巨大的進步,標誌著漢語語音學的開始——從此懂得了對漢語音節做音理上的分析,把一個音節分成聲、韻兩個部分。

三十六字母

唐朝的守溫和尚分析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發現聲母有三十來個,就用三十個字去代表聲母,發明了「不芳並明……」三十個「字母」。

後來,宋朝人增添至「幫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見溪群疑影喻曉匣來日」三十六個「字母」,稱為三十六字母。

數量繁多的反切上字被歸結為三十六個聲母代表字,這無疑是漢字注音的一大進步。



小經」文字

明朝中期,回族創造了一種拼音文字——「小經」文字,用來拼寫回族的漢語方言,同時也為東鄉、撒拉等民族使用。



這種阿拉伯文字是用阿拉伯字母來拼寫漢語,共有36個字母,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用來拼寫漢語的拼音文字。

它不再帶有漢字的痕跡,完全採用拼音字母,比唐代守溫用漢字來表示聲母和韻母又進了一步。

早期的羅馬字母拼音方案

羅明堅和利瑪竇合編《葡漢辭典》中的羅馬字注漢字音,是漢語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也是後世一切漢語拼音方案的鼻祖。



1605年利瑪竇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蹟》,這套拼音方案用了5個元音字母、20個輔音字母,再加上5個聲調符號。中國人第一次知道原來漢字的注音,可以用這麼有限的一些字母和簡單的拼法就可以全部拼寫出來。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金尼閣的拼音方案只用25個字母和5個聲調符號就可以拼讀當時「官話」的全部音節。

教會羅馬字」和「威妥瑪式拼音」

1823年,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一部《中文字典》,這是最早的漢英字典,拼寫廣東方言,實際上是一種方言教會羅馬字。



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邇集》,他設計了一套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及事物名稱的拼寫法,叫「威妥瑪式拼音」。

威妥瑪拼音系統是二十世紀中文主要的音譯系統,廣泛運用於英文標準參考資料與所有有關中國的書籍中。

清末的「切音字運動」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為普及教育,開發民智,強國富民,挽救民族危亡,中國知識分子掀起了一場漢字拼音化運動「切音字運動」



1892年,一個名叫盧戇章的福建青年,用自己設計的拼音方案編成拼音課本《一目了然初階》,這是第一套由中國人制訂的漢語拼音方案。

1900年,王照採取漢字偏旁或字體的一部分,創製了一種漢字拼音方案《官話合聲字母》,這是中國第一套漢字筆畫式的拼音文字方案。

1911年,清政府學部《統一國語辦法案》規定,檢定教員須考問官話,師範、中學、高小各項考試,均加官話一科。由此,漢語拼音運動由民間躋身政府,並與國語統一運動合而為一。

注音字母

清末的「切音字運動」雖未獲成功,但是中國的漢語拼音運動始終承載著文化先驅們尋道圖強的愛國使命,它所奔向的,必定是一個革故鼎新的新時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教育部決定先從統一漢字的讀音做起,這是第一次由政府出面組織制定拼音方案。

1918年,民國政府教育部公布我國第一個法定的拼音方案,又稱「國音字母」「注音符號」,並且在中小學校普遍推行。

國語羅馬字

1919年,五四運動席捲全國,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掀起了漢字拉丁化的狂潮——「國語羅馬字運動」。



1928年,語言學家黎錦熙和趙元任創立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簡稱「國羅」)。它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和「注音字母」一起推廣使用。

「國語羅馬字」是我國第一個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但規則煩瑣,標調法十分繁難,難以被群眾普遍接受,所以推行不廣。

拉丁化新文字

1931年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等人與蘇聯漢學家合作制訂了拉丁化新文字(簡稱「北拉」),簡單易學,很快在青年學生和大城市的工人中推行開了。



「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雖簡便易學,卻不夠精密,作為一種拼音文字是不夠完善:「一是拼方言,不拼共同語;第二不標聲調,這兩條站不住。」但它在漢字改革史上的功績和影響是極為巨大的。

注音字母、國語羅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它們在風雲激蕩的20世紀,伴隨著國家的命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但是由於它們自身的局限性,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漢語拼音方案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馬上研製拼音方案,參與的都是中國最頂級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們都肩負著歷史賦予的使命:民族自救,振興中華。



經過幾年的研製和全國性的廣泛討論,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頒布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方案》採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實行音素化的拼音方法,能拼寫普通話語音裡所有的音節。它出色地解決了字母與語音的配置關係問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學的記音體系,是中國文字改革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自此,漢語學習的基石——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講述完畢。

(圖片來自於網絡,文字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關於漢語拼音的硬核科普,來了~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的工具。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於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的。那麼在此之前,人們是怎樣注音識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吧!
  • 漢語拼音的歷史
    鴉片戰爭以後,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梁啓超、沈學、盧戇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在切音字運動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採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號。
  • 馮志偉|《漢語拼音方案》之前的拼音探索
    中國拼音運動的歷史比較悠久。在本文中,作者回顧並分析了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漢語拼音研究和漢語拼音運動。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已經60年了,現在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規範和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人民探索漢字注音方法的重要成績(馮志偉,1997)。為了給古老的漢字注音,我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從唐朝末年守溫的三十字母開始,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本文中,讓我們回顧一下《漢語拼音方案》之前拼音探索的艱苦過程。
  • 漢語拼音開始「闖世界」
    此次修訂有兩大亮點,把漢語拼音按詞連寫的規則和漢字拼音轉寫的自動譯音方法引入到國際標準中,促進跨語種的信息交換。該標準的修訂是以我為主、把握國際標準主導權的一次有益實踐,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的重要體現,將進一步推動漢語拼音走向世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發展。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對此,中國向來採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根據1965年5月12日發布,1976年6月修訂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 漢語拼音的來龍去脈,你知道多少?
    漢語拼音的來龍去脈■龐兆麟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看到一個個漢字,是無法知道其讀音的。認讀漢字,必須依靠字形符號以外的注音手段,尋求一套注音工具。古代創造了「直音」和「反切」兩種注音方法。這兩種傳統的方法都是以字注字,不適合初學漢字和識字不多的人運用。
  • 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看來今天有必要搜集一些如何幫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漢語拼音的方法啦。小孩進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學習漢語的奠基工程,學好拼音對以後學習語文有很大影響。但漢語拼音又是那樣的抽象和枯燥,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要掌握這一工具的確比較困難。
  • 挑戰拼音我最棒——鄭梁梅小學舉行一年級漢語拼音驗收
    挑戰拼音我最棒——鄭梁梅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驗收漢語拼音是識字教學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為檢驗學生漢語拼音學習和運用情況,了解拼音教學的效果,11月12日,漣水縣鄭梁梅小學組織了一年級全體學生漢語拼音過關檢測。鄭梁梅小學對本次驗收工作十分重視,制定了科學的驗收工作實施方案,對驗收工作提出了嚴格而詳實的要求,做出了科學而合理的安排。驗收採取統一內容、交叉驗收的方式進行,共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
  • 漢語拼音60年|你知道嗎,廣東話、閩南語也有拼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出臺,從此漢語拉丁化第一次有了由官方強力背書的標準化方案。從1950年代至今,漢語拼音方案在海內外影響愈來愈大,已經大有成為全世界默認的漢語拉丁轉寫方案的趨勢。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漢語拼音草創時代,不僅僅想用它來轉寫普通話的讀音。恰恰相反,雖然漢語拼音設計基於北京語音,但是這套方案卻用在了其他的方言,甚至其他語言上。
  • 漢語拼音發音表
  • 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漢語拼音在我們學習漢語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還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難道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漢字的注音方法由來已久,而且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完善。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字的注音方法才有了「拼音」的味道。反切法經過不斷地補充完善,也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一種注音方法。
  •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修訂新國標 規範漢語拼音使用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修訂新國標 規範漢語拼音使用 2016年05月06日 09:35 來源:光明日報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每個使用漢語拼音的人,都該記住他的名字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人們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人們給予周有光的讚譽是「漢語拼音之父」。但他自己總結人生卻說:「原來,生活就是一朵浪花。」
  • 漢語拼音難教又難學,可以不學嗎?
    都說老師家的孩子聰明,可是,在進入一年級後,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同樣不知所措。所犯的錯誤,就是在把聲母和韻母拼到一起時,讀音「變形」。比如:m-a,孩子拼了以後,就會誤讀作ka。諸如此類,總之,狀況不斷,雞飛狗跳。那麼,漢語拼音既然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可不可以取消呢?
  • 滬一年級教漢語拼音有新變化 加大集中教學力度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市教委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貫徹小學一年級入學「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政策,提高孩子的學習適應能力,2017年秋季開始本市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將在集中教的同時,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調整課程安排,加大漢語拼音集中教學力度,讓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漢語拼音學習時間,打好漢語拼音學習基礎。
  • 我是拼音小能手——郴州市六十七完小一年級漢語拼音驗收考試圓滿...
    漢語拼音是打開漢語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是孩子們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有效方式。為了檢驗一年級孩子們掌握拼音的情況,我校特舉行了漢語拼音的驗收考試,考試分為筆試和口試兩個環節。 窗外寒風凜冽,細雨迷濛,可這絲毫不影響孩子們考試的信心。筆試開始了!瞧,他們認真聽題,細緻答題的模樣最吸引人。你們看,他們正排著整齊的隊伍依次進行口試呢!
  • 學好漢語拼音等於插上遨遊語文天地的翅膀,你的孩子學好了嗎?
    現在許多的經典文學作品,如兒童故事、詩歌、寓言、童話等等都有拼音讀物,孩子學會了漢語拼音,就可以無障礙閱讀,廣泛涉獵,既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也能夠快速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知識和能力水平,並進而發展孩子的智力,塑造孩子的品格。
  • 採秣小學微山校區開展一年級漢語拼音過關檢測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採秣小學微山校區於11月組織一年級全體學生進行了漢語拼音過關檢測。12月1日上午,學校對本次檢測過關的同學進行了表彰,給每個過關的學生頒發了過關證書。採秣小學教育集團每年都會在一年級開展拼音過關測試,不僅可以讓老師了解、掌握學生拼音學習情況,總結得與失,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拼音的興趣,鼓勵學生藉助拼音識字、閱讀,為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