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推文裡,我報導了《中國新說唱》要做細分市場「Z·少年企劃」,不僅如此,今年愛奇藝還要繼續深耕細分市場,做一檔打歌節目叫做《一周的說唱歌手》。
沒圖我說個毛?
說唱節目做了四季,愛奇藝積累了強大的rapper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是擺在愛奇藝面前的命題。除了請往屆選手來做踢館大魔王,除了刺蝟現場的巡演,愛奇藝試圖利用得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國內的說唱節目只有選秀一種形式,儘管有多檔說唱節目,但本質都是一樣的,那些已成名的rapper,沒必要再去選秀了,《我是唱作人》《天賜的聲音》等綜合類音樂節目更適合他們,但問題來了,已成名的rapper知名度還是有區分的,能站上主流舞臺的rapper是少數中的少數,導致有部分rapper不上不下,沒必要再參加說唱選秀節目,去主流舞臺知名度又不夠,這讓他們沒節目可去。
這便為什麼愛奇藝要做《一周的說唱歌手》的原因,把一線rapper聚集起來,繼續產出優質的作品,其實這節目可以看作《中國新說唱》的續集,或是《歌手》版《中國新說唱》。
《一周的說唱歌手》是周播節目,每周1位打歌行動發起人,也就是知名度相對更高的主咖,以及4位X打歌人。我的理解是,X打歌人是打歌行動發起人的朋友,因為有互動聊天環節,不熟的話不好聊,也難以聊得有趣。每位rapper都有1首歌的現場表演,每周5首歌,一季40期節目,總共200首歌,數量極其可觀,比任何一檔說唱選秀節目都多。200首歌也意味著200位rapper會參加這檔節目,國內叫得出名字的rapper基本上都會去。
打歌行動發起人基本上是國內一線rapper,雖然PPT裡的陣容是擬(溜)邀(粉),但你想想,40期節目需要40位打歌行動發起人,不清這幫rapper還能請誰啊?擬邀名單裡竟然有AR、南徵北戰,AR出過《皇帝的新衣》,幼稚園殺手出過《我覺得不行》《反彈琵琶》,愛奇藝請得動他們嗎?(誰做的PPT?彈殼打錯了,扣錢)
除了線上節目,愛奇藝還要做線下演出,其實就是之前的模式,刺蝟兄弟在《中國新說唱》籤約rapper,節目結束後做刺蝟現場的巡演。
線下演出是每月一場,演出者包括當月4位打歌行動發起人,4位X打歌人,我估計4位X打歌人是從每期節目裡選1位最出彩的(可能是聽眾投票決定)。
40期節目,演出8場,按理說演出應該10場才對。節目暫定4月播出,再等兩個月就可以看了。
互動話題:你希望哪些rapper上《一周的說唱歌手》?
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