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溫度的感覺是天生的,除了日常所接觸到的一些物品的冷熱,我們經常討論的就是溫度,也被稱為氣溫。
顧名思義,氣溫其實指的就是大氣層的溫度,我們平常所感知到的冷和熱都是受日射的影響,我們通常都會認為南極是全球最冷的地方。但其實,有一個村莊的溫度分毫不亞於南極,這個地方就是世界上最冷的村莊——俄羅斯的奧伊米亞康村。
「低溫村莊」
根據專業團隊觀測,南極的最低溫度能達到零下89.6攝氏度,而作為我國最北端,也是最寒冷的城市,漠河曾在1969年2月13日達到了零下52.3攝氏度,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的最低溫度。
但若是跟奧伊米亞康村比起來,到真的是比不過人家,根據歷史上的數據記載,奧伊米亞康村的最低溫度居然達到了零下71.2攝氏度,幾乎跟南極的最低溫度不相上下。不過這個村莊的溫度為何如此之低呢?
提起奧伊米亞康村的氣候,自然要先探尋這裡的地理位置,奧伊米亞康村地處西伯利亞的一個盆地,此地的走勢很奇怪,其中有三處屬於高地勢,有一處屬於低地勢,這也就導致了奧伊米亞康村的冷空氣全都被困在這裡,而外面的暖流也無法進來,所以溫度才會一直這麼低。其他地方的「西伯利亞寒流」就吹那麼一陣子,可奧伊米亞康村卻是365天不停地吹。
面對這樣的環境,這裡的村民為什麼選擇居住在這裡?其實奧伊米亞康村在一開始也是一片荒野,畢竟這裡天寒地凍,根本就沒有辦法發展農業,而且這種程度的嚴寒,人類也很難承受。不過這個村子有一處卻是十分吸引人的,那就是林子裡的泉眼。
在當時,會有很多馴鹿的牧人經過這片村落,這裡不僅有泉眼讓鹿喝水,若是他們累了,還可以到村子的人家裡休息一番,而這般一來二去,選擇留在這裡的村民也就多了起來。
人最偉大的地方便是能在新的環境中找到適宜自己生存的辦法,面對如此寒冷的氣候,當地的村民也展開了一系列的抗寒措施,長久延續下來,對於這種氣候,他們也已經適應了,若要是離開,恐怕還會感到不適應。
村民們獨有的生活方式
對於在西伯利亞最寒冷地帶的奧伊米亞康村來說,做好禦寒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畢竟這種寒冷對於人類來說是實打實的物理傷害,若只是凍傷還好,可很有可能會把耳朵和四肢凍掉,這種說法分毫不誇張。對於當地的村民來說,若是有一天能達到零下20攝氏度,那可真的是謝天謝地,因為這可能會是一年中最暖和的一天。
面對寒流,村民都會穿特製的皮衣來禦寒;村子裡也沒有太高的建築物,而且在蓋房子的時候必須要間隔一米以上,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凍土融化而導致房屋坍塌出現事故。
不過說到房子,他們的建築也十分有趣,為了寒風侵入到房間,每家的窗戶至少都要安裝四五層玻璃,這也是十分罕見的。
除了穿衣和住房,奧伊米亞康村的食物也很具有當地的特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道叫做「凍魚片」的菜。跟其他的特色名菜不一樣,這道菜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只要在河裡打上來鱘魚或者秋白鮭,然後讓魚身保持垂直,掛在外面凍上,這道菜就完成了。據說,這道菜的味道十分鮮美,最重要的是營養價值很高,其他地方根本品嘗不到這種美味。
寒冷的苦惱
縱使環境再具有自然,在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裡,沒有科技和便利的器具對於奧伊米亞康村的村民無疑是個大麻煩——鋼筆水總是會被凍住,玻璃總是會被凍裂,汽車的發動機不能熄火等,不過和這相比,更讓人苦惱的是電信號和交通。
在奧伊米亞康村,只有一條通往雅庫茨克的公路,名為「白骨公路」,想要通往外界,基本上是難上加難,孩子們也只能偶爾享用到一些進口的糖果和餅乾。
而且這裡的氣候太冷,想要供電只能依靠煤炭,實在沒有煤炭,也就只能拿木材來取代。當然,有些村民的家裡也會通上網際網路,但網速有多慢可想而知,現在5G都有了,誰也不願意回到2G的時代。
除此之外,奧伊米亞康村埋葬逝者的禮儀習俗也因為這高寒的氣候變得十分麻煩。他們必須要把地面上的凍土徹底融化,而且還要一邊挖,一邊對土地進行解凍,等到這墓穴挖好,恐怕要花上個三四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不過最讓當地人感到困擾的,恐怕是上廁所。奧伊米亞康村比較落後,村民們的廁所都是建在外面的,而外面的氣溫實在是太冷,如果去廁所的時間長了一些,村民們都會凍僵。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當地的人都會在上廁所的時候備上一根木棍,以防止自己起不來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雖說這裡的生活原始,環境氣候惡劣,但這裡的人都有著十分規律的生活作息,而且吃的食物都很健康,再加上村民們長期勞作,在奧伊米亞康村出現了不少長壽老人。當地的村民也表示,他們有些人也可以選擇去首都莫斯科生活,但是這裡的人已經離不開清新的空氣和恬淡寧靜的生活,紛紛都選擇留在這裡。
至今為止,奧伊米亞康已經有500名居民,他們對自己的家鄉保有著極大的熱忱和愛意。畢竟這裡是他們世代生存的地方,縱使這裡有著很多不便,可是大自然給予了他們淳樸和安康。生活在這裡的人也絕對現在的自己很好,他們不需要搬離這裡。
春色有自己的豔麗,而冰雪也有獨特的純淨,只要有沉下心來,你就會發現,任何地方都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