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現疫情,張伯禮發出重要提醒!

2021-01-09 環球網

張伯禮:口罩別摘、海鮮勿生吃,大面積核酸檢測是控制疫情的致勝關鍵。

近期,國內疫情呈零星散發狀態,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及內蒙古滿洲裡市相繼發現本土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天津、滿洲裡迅速反應,開展大面積核酸檢測,周日(22日)晚,上海浦東機場也連夜組織機場所有相關人員進行集體核酸檢測。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面積核酸檢測是中國用較短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原因。他同時提醒,隨著冬季來臨,廣大市民一定不能放鬆警惕,要堅持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勤通風。

張伯禮對《環球時報》表示,疫情發生後,所在地高、中風險地區人群必須接受核酸檢測,同時,通過追蹤患者近期行蹤,其所到過的地方應進行消殺,密切接觸者應及時接受隔離及核酸檢測。當確診患者活動區域較廣,接觸的人員較多時,一般也會採用大面積核酸檢測篩查的措施。

張伯禮(資料圖)

張伯禮對記者說,中國寧可多檢一千,也不漏掉一例,這不是資源浪費,而是科學的治本之策。恰恰充分詮釋了「生命至上」的真諦,也有力的阻斷了傳染源和傳染途徑。「政府公信力和群眾的責任感是我們順利進行的基礎,世界也只有中國才能實施這樣強力的防控措施,也是我們用較短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原因。」他說。

以天津為例,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發現確診患者後,天津市立即啟動戰時機制,快速反應,患者所到過的醫院,就讀的幼兒園等全面封控,同小區其他居民集中隔離,就讀的學校也全面停課,濱海新區進行全員檢測。冒著寒風雨雪,近萬醫務人員,數千個取樣點,一天完成檢測百萬餘人。截至22日18時,天津濱海新區共完成核酸檢測採樣224.5萬人。

根據上海市舉行第8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消息,截至23日上午9時30分,浦東機場核酸累計採樣貨運單位1.7萬餘人,已完成核酸檢測11544人,結果均為陰性,其餘6175人的樣本尚在檢測過程中。同時,內蒙古滿洲裡從昨天起正在如火如荼的對市區居民進行全面核酸檢測,全民檢測預計三天內完成。

「近期天津、上海、內蒙古等地出現了散發確診病例,呈現出『家族性』特點。通過追蹤發現,大部分跟冷鏈和貨物搬運相關,是較為明顯的『物傳人』,感染後患者又傳染給家人」,張伯禮說。

張伯禮認為,各個地方發現病人,及時果斷處置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也說明我國應對的舉措是正確合理的。「多個城市的案例也說明現在我國應對散發出現病例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成熟完善的體制機制,可以及時控制住疫情的蔓延,與其他國家疫情趨勢發展相比,可以更清楚看到這點。」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疫情數據顯示,11月22日0—24時,全國報告本土病例2例,均在上海,滿洲裡和天津均沒有報告新增。張伯禮說,像最近天津、上海、內蒙古這樣的病例,地方黨委和政府都能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精準施策,迅速隔離相關人員,及時開展源頭溯源工作,相關地區的市民也都非常配合,有的連夜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這些強有力的措施阻斷了疫情蔓延。

國外已經出現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甚至超過第一波疫情。張伯禮對《環球時報》表示,我國在嚴格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下,絕不會再次出現像武漢那樣的大暴發,甚至像北京新發地這樣的小規模暴發也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張伯禮認為,多點、散發、個案,幾例、十幾例甚至幾十例確診病例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

張伯禮提醒依舊要嚴格做好常態化的防控措施,隨著冬季來臨,廣大市民一定不能放鬆警惕,要堅持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勤通風。可以每天用一些冰鹽水漱口、刷鼻腔,這樣可以有效保護咽喉,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一旦發現確診病例,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精準防控,強力阻斷,堅持中西醫結合的救治策略,防止輕症轉重症,他說,「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舉措」。

針對近期的進口貨物或成為感染源風險這一情況,張院士特意提醒,鑑於海外無症狀感染者劇增,又逢天氣寒冷,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較長的情況,建議廣大市民近期購買冷凍食品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冷凍食物;儲存此類產品時,最好採用獨立封閉包裝;不要食用生冷海產品,必須充分煮熟;食品加工處理時,也要注意生熟分開。同時,快遞人員應注意佩戴口罩、手套,做到無接觸送件。張院士提醒大家,對於來自海外高風險地區的郵件、包裹,取到快遞後,應先進行表面消殺,內容物若不急需可在陽臺等室外通風處放置一二天再打開。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劉彩玉

相關焦點

  • 全國多地再次預警,張伯禮發出警告,年前這2個時間段要格外小心
    據了解近日新冠病毒的的無症狀感染者有所增加,全國多地再次預警。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伴隨著冬日的來臨我國疫情已經進入到了多點散髮式階段,雖然不會像武漢當初那樣大規模爆發,但是疫情防控工作依舊不能有所懈怠。他還為此發出警告,表示年前這兩個時間段需要人們格外小心。
  • 關注|張伯禮:明年四五月,疫情或將出現拐點!
    近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圍繞現階段的疫情防控、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記者:急性膽囊炎就是非常疼的,最疼的時候,您是怎麼扛過去的?張伯禮:你還真說對了,在手術前那段時間是最難過的。
  • 張伯禮:年底有望恢復到疫情前狀態;急尋輸入同車廂乘客;多地發布暴雪預警
    「三月初是疫情拐點,全國疫情都可常態化防控,復工復產復學都可有序進行。」2月23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國內已經連續多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疫情防控整體形勢比較樂觀。張伯禮院士進一步表示,所謂拐點就是國內沒有連續新增本土病例、沒有高中風險地區,常態化防控疫情,有序的復工復學,逐步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也有人表示,雖然現在疫情已經控制住,但還是心有餘悸,很是懷念疫情之前的那種生活。張伯禮院士表示,「這一天不會太遠,估計年底疫情會更加常態化,能很大程度地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 多地發布通告
    2021年春節即將到來目前全國多地出現散發疫情今年過年怎麼過?小編梳理發現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發出建議春節非必要不返鄉多位專家均表示這個春節疫情防控很關鍵!多地發出建議:非必要不返鄉近日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就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嚴防疫情反彈做出最新部署:嚴管單位人員外出。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領導幹部要帶頭在深過節,非必要不離深,嚴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確需離深的,必須提前請示本單位批准。
  • 聚集性疫情頻發,春節還能不能回家?張伯禮最新解讀
    進入12月份以來,國內多地出現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疫情形勢將如何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19日在健康時報客戶端文章中指出,目前我國疫情已進入「多點散發」式防控階段,類似當初武漢式大爆發不太可能出現,但多地散發的聚集性疫情已經有20多起,這就要求我們防控工作必須嚴陣以待,反應迅速。
  • 張伯禮:春節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先不要回
    鍾南山院士表示,近段時間,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吳尊友解讀新冠病毒「環境傳人」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那麼「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
  • 健博會召開向世界昭告:武漢如今已浴火重生 「人民英雄」張伯禮...
    武漢浴火重生防控有力 預祝健博會圓滿成功「這是我疫情後第二次回到武漢,故地重遊感到非常親切。」張伯禮院士說,跟7月來的時候相比,現在的武漢更是完全恢復到常態了,尤其雙節期間人流如織,但疫情控制平穩,並未出現反覆,充分說明武漢的疫情防控卓有成效。「武漢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犧牲。
  • 張伯禮:疫情不會戛然而止
    白宮預計紐約、底特律、紐奧良等地的疫情或在未來六七天到達拐點。 近日,義大利疫情趨緩,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也出現就醫人數、死亡人數下降趨勢,伊朗恢復「低風險」經濟活動。世界疫情或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曾光教授認為,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將成為世界疫情下一階段走向的關鍵。
  • 遼寧一地升級中風險!鍾南山發出重要提醒!
    大連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指揮部2020年12月19日北京1地升級中風險12月19日起,劃定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為中風險地區,北京市將針對疫情風險等級變化,及時強化各項防控措施。
  • 多地已發通告~
    可是,疫情尚未結束,尤其是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近日 國內多地發布提醒 提倡大家就地過年
  • 張伯禮:中西醫並重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2020年健康責任論壇暨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會上,張伯禮圍繞中醫藥戰「疫」的經驗和貢獻進行了主題演講。提出要切實貫徹中西醫並重的方針,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不但是戰勝疫情的法寶,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 疫情「多點散發」,春節能回家嗎?張伯禮解析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12月19日發布張伯禮院士文章:多點散發」式疫情防控是收官戰,還需慎終如始嚴陣以待。全文如下:目前我國疫情已進入「多點散發」式防控階段,類似當初武漢式大爆發不太可能出現,但多地散發的聚集性疫情已經有20多起,這就要求我們防控工作必須嚴陣以待,反應迅速。據統計,自今年4月8日零時武漢市解封起,全國無新增確診病。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全國多地先後發生近多起聚集性疫情。
  • 「環境傳人」,鍾南山發出重要提醒!警惕,又一地升為中風險!
    近日,四川成都,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東寧市,遼寧大連又報告出現本土疫情。總結中國的抗疫經驗,關鍵還是做到了四早,早防護、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其中早診斷、早隔離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討論新冠疫情的第一例究竟發生在哪裡。「這尤其需要實驗室的診斷明確,能夠證實它(是第一例)才好。」
  • 說起那段經歷,張伯禮哽咽了……
    說起在武漢的抗疫經歷時一度哽咽落淚……看到張伯禮院士哽咽的畫面網友們紛紛留言:感同身受,致敬!疫情初期,飛赴武漢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張伯禮接到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飛赴武漢的通知。1月27日,他隨中央指導組乘機抵達武漢。在此前的採訪中,張伯禮回憶起當時馳援武漢的情形,一時哽咽難言。「因為當時已經知道武漢情況是很嚴重的,並且對冠狀病毒的了解遠遠不像現在那麼多。
  • 最新疫情通報丨過年還能回家嗎?張伯禮建議↘
    疫情當前,提醒大家必須始終保持防範意識,做好個人防護。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狀,要及時到當地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各級疾控和醫療機構要抓好疫情監測、院感防控工作,做好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管理、預檢分診、醫務人員、陪護人員防護工作。各地各部門要按照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 多地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倡議 就地過年成自覺選擇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多地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倡議—— 就地過年成為自覺選擇 本報記者 劉春沐陽隨著春節日益臨近,面對嚴峻複雜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勢,多地發出倡議:在工作地過節、非必要不離開當地。對此,人們如何選擇?
  • 張伯禮:我這輩子註定要和武漢肝膽相照
    3月10日,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出現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這一天是這所醫院「關門大吉」的日子。 從1月27日張伯禮受命趕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算起,72歲的他已經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了50餘天。
  • 河南多地發布疫情防控重要提醒
    目前,已對在固人員建立了管理臺帳,逐一落實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已全部完成首次核酸檢測,其中,94人檢測結果為陰性,還有4人待出檢測結果;對不在固始人員,建立了跟蹤臺帳,向其所在地疫情防控部門發出協管函,並向其本人告知應履行疫情防控義務,要求其立即向所在地社區(村)報告,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規定。
  • 張伯禮:尤其這幾天能不回的先別回
    張伯禮:12月中旬到明年1月底仍屬高危時段 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的情況?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出解答。
  • 張伯禮院士這樣回答……
    張伯禮:我們這次來就是為了調查和研究病人的康復問題。因為我們對這個病毒開始了解還不到半年時間,對它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掌握。它的急性期愈後會留下什麼後遺症?恢復期的都有什麼表現?遠期愈後到底怎麼樣,我們還不清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查看第一手資料來對它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