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關於「邪典化兒童動畫片」的事件大家議論紛紛,但談到小孩子們喜歡看的「兒童動畫」時,不少成年觀眾多少有些嗤之以鼻,「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觀點也在大部分家長腦中根深蒂固。
而單純的把「低幼」這種標籤貼給兒童動畫,給成人看的動畫就應該血腥暴力,像這樣非黑即白粗暴式地將動畫作品分為兩個極端,實在讓人難以認同。
幾年前接觸到的這部作品就徹底顛覆了我對「兒童動畫」的認知,它就是《彩虹小馬》,一部給十二歲小女孩看的動畫,卻受到無數成年男性觀眾的青睞。
《彩虹小馬》(My Little Pony)這一品牌最早源自孩之寶1982年開發的一款玩具,當時美國兩大玩具廠商孩之寶(Hasbro)和美泰(Mattel)相互對抗,前者擁有變形金剛、星球大戰等多個玩具品牌,而後者則手握著風靡全球小女孩們最愛的玩具芭比娃娃。孩之寶為了對抗美泰開發了第一代(G1)彩虹小馬系列玩具,並且還推出了動畫版《彩虹小馬》(G1)來推動玩具銷量。當時為了宣傳一系列玩具而推出動畫、漫畫作品這招屢見不鮮,即便是MARVEL、DC也是如此。
▲G1-G4時期的彩虹小馬動畫片
不過這一時期的彩虹小馬堪稱黑歷史,動畫的造型要求和玩具保持一致設計成粉色系真實馬的模樣,劇情也相當低幼,儘管小孩子喜歡但無法讓大眾所接受。就這樣彩虹小馬的玩具形象接連推出了三代,用現在的話說醜萌醜萌的。
直到2010年孩之寶邀請到了勞倫·浮士德(Lauren faust)作為主創開發第四代(G4)彩虹小馬動畫片即《彩虹小馬:友誼就是魔法》(My Little Pony: Friendship is Magic),也就是現在大家最為熟悉的這一版。
▲勞倫·浮士德(Lauren faust)
孩之寶選擇勞倫最初只是看中了她的畫風,想要改變新一代的造型,而曾經創作過《飛天小女警》《德克斯特實驗室》的勞倫討厭傳統幼女動畫的定義,女孩們不應該只是看粉色可愛類的片子,她們也喜歡看驚險刺激有衝突的故事情節,因而這樣創作出的彩虹小馬才各具性格,有明顯的優缺點,角色更加真實更容易讓大家所接受。
2012年勞倫繼續接手了《彩虹小馬:小馬國女孩》(My Little Pony: Equestria Girls )的創作,這部作為外傳性質的劇場版第一次把每隻小馬變成了女高中生,講述了主角暮光閃閃穿越到人類世界的故事。之後該系列不斷升級,雖然角色性格相似,但作為獨立的世界先後推出了4部劇場版以及一系列網絡短劇。
▲小馬國女孩中的雲寶黛西
從第四代開始,彩虹小馬才正式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形成獨有的亞文化圈子。然而這部本來給小女孩準備的動畫片從G4開始就把觀眾層提升到了全年齡,這個轉變則是基於彩虹小馬「角色設定」+「群像劇情」神奇的化學反應。
如果你百度《彩虹小馬》會查到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有一匹名叫暮光閃閃的小馬,她十分熱愛學習卻忽視了其他重要的東西。於是,暮光閃閃的老師塞拉斯提亞公主派暮光閃閃到小馬谷去學習「友誼」。在那裡,暮光閃閃和正直的蘋果傑克、愛漂亮的瑞瑞、靦腆的小蝶、率真的雲寶和愛鬧騰的萍琪派五匹小馬成為了好朋友。
實際上百度的這一段僅僅只是動畫簡單的一個背景故事,除了每一季的開始和結尾是主線劇情,《彩虹小馬》更像是一部圍繞「友誼」為主題的日常群像劇。
群像劇非常考驗角色設定的塑造,如果單純的只是以一個詞就能代表某隻小馬,簡直太過片面。也許你會因為前兩集的諧律精華而被誤導,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便會發現這群小馬們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裡說明一點,中文譯名的「彩虹小馬」雖指代《My Little Pony》片名,同時也是片中標誌性角色雲寶黛西(Rainbow Dash)的形象設定,一隻擁有彩虹色鬃毛的飛馬。
在《彩虹小馬》中Pony並不只是小馬,片中的設定分為陸馬(Earth pony)、飛馬(Pegasus)獨角獸(Unicorn)以及天角獸(Alicorn)。每種小馬的天賦和才能不同並且有明確的社會分工,像陸馬有驚人的體力和耐力,多數負責在農田耕種、拉馬車等體力勞動工作;飛馬有著翅膀可以飛行並且能夠控制天氣,有著維護天氣的職責;獨角獸則可以使用魔法,但也並非像哈利波特一樣,獨角獸只能擁有與其天賦相符的魔法,正常情況下魔法只是一項更便利的工具;天角獸則是同時具有翅膀和額頭的長角可以使用更強大的魔法,職責是作為公主來保護小馬國。
不同的種族設定決定了主角團六隻小馬的生活閱歷和價值觀都會有所不同,圍繞著「友誼」這個主題,不同的朋友之間產生衝突和矛盾,如何化解這些問題,這就不僅是小孩子們需要學習的了。這也就是該片為什麼雖然是給小孩子講「友誼」卻能抓住成年人的心的一個主要原因。
▲S1E08中兩隻小馬因為不拘小節的問題而爭吵
當然群像劇除了角色設定的討喜,劇情若只是一沉不變肯定無法維持觀眾長時間的關注。前三季中暮光閃閃作為全劇的主角,一直在尋找身邊朋友們的友誼問題去解決並記錄寫信給大公主。在第三季結尾暮光長出翅膀成為友誼公主後,劇情的重心開始偏向了其他的五隻小馬以及他們的朋友和家人,暮光則變成了每天要處理繁忙工作的一般角色。
就像其他任何作品一樣,長年的劇情連載,必然會涉及到一個問題——角色的成長。同樣類似的劇情如果角色不會成長,那就像柯南一樣永遠的當一個小學生偵探。彩虹小馬中角色的成長則是很清楚的體現在社會身份上,像瑞瑞從最初只是在小馬鎮自己開一家裁縫店,之後在馬哈頓開分店招人,最後在小馬國的首都中心城開店,從一個小本生意做成了時尚品牌。而在她的成長中遇到了很多諸如比賽設計的衣服被抄襲,開店沒有幫手只能請朋友來幫忙這些只有到了社會上才會遇到的問題。
▲S4E08中瑞瑞帶著朋友們去馬哈頓遊玩
儘管這只是一群小馬生活的故事,但因為有了這份真實的代入感,才能讓不論是小孩還是成年人都願意坐下來用心去看這部動畫片。
《彩虹小馬》的劇情至今已經有7季之長,從頭去補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不過不用擔心《彩虹小馬 大電影》今天已經正式在國內上映,周末有時間的朋友們可以去買張票看一看。更多關於《彩虹小馬》的同人文化以及對ACG各領域的影響,我們有機會下次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