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文娛 Dkphhh
一提起尼克兒童頻道,我們最先想到的會是《海綿寶寶》和《忍者神龜》,這兩大IP老少通吃、全球流行,是尼克兒童頻道的當家IP。其中《海綿寶寶》一直更新至今,未來還會推出CG版的新動畫劇。《忍者神龜》雖然遇上了「老IP的中年危機」,但也在近期放出了新的CG電影計劃。
不過,尼克兒童頻道旗下最賺錢的IP並不是他們,而是《愛探險的朵拉》,這一部完完全全的兒童向動畫。《愛探險的朵拉》和《海綿寶寶》差不多同歲,前者2000年開播,後者1999年開播。但這20年間《愛冒險的朵拉》在衍生、版權和電影等領域全球吸金超過158億美元,比《海綿寶寶》多了近10億美元。在《小豬佩奇》誕生之前,《愛探險的朵拉》就是全球最熱門的少兒向動畫。
《愛探險的朵拉》如此強勁的吸金能力源於其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IP。到目前為止,《愛探險的朵拉》已經被翻譯成了32種語言,包括中文、日文、法語、德語、阿拉伯語等,覆蓋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
包容性、互動性和寓教於樂
這部動畫的劇情很簡單,就是講生活在森林的朵拉和他的動物朋友們的日常生活,出場時間最多的是一隻叫Boots的猴子,還有一個叫「搗蛋鬼」的固定反派,是一隻蒙面狐狸。
在設計朵拉這個角色時,主創們最初其實想將她設計成一個動物,就像這部動畫的其他角色那樣。但尼克兒童頻道在審閱設計方案時提出可以將主角設計成一個黃皮膚的拉丁裔,因為當時很少有以拉丁裔為主角的兒童動畫。
後來主創團隊去徵求兒童文學學者Carlos E. Cortes的意見, Carlos E. Cortes建議將朵拉設計成一個沒有明顯民族和國籍傾向的人,這樣這個角色會更有包容性。
「有人提議說,我們應該將朵拉嵌入到一個文化背景中,如墨西哥、古巴或者是波多黎各,但我認為,美國的拉丁裔有那麼多文化背景,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認同朵拉。」Carlos E. Cortes說。
最後主創團隊結合了雙方意見,將朵拉設計成了一個沒有國籍的拉丁裔。同時給她加了一個雙語設定,既會說英語,也會講西班牙語。
這些設定最初是為了吸引美國本土的拉丁裔,但也為日後開拓海外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因為其模糊的背景設定,讓它得以打破文化的隔閡,進入海外市場。
而且,除了中國等少數國家和地區,其他市場的播出都是通過尼克兒童頻道或其母公司Viacom在當地的分支機構,所以這部動畫的國際化運作是由尼克兒童臺一手推動的。
《愛探險的朵拉》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寓教於樂性。在動畫中,朵拉會教小朋友學習英語單詞,同時在每一集中,朵拉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能來自一個謎語、或是和算數。
朵拉和「搗蛋鬼」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朵拉會和觀眾互動,引導小朋友們參與進來。互動形式通常是朵拉引導性地向觀眾提問,然後停頓幾秒鐘,給觀眾一個作答時間,最後說「你真棒,答案就是……」。
這種對於互動性的強調,從第一集就開始了。「嗨,我叫朵拉,你叫什麼名字?你叫什麼名字?你幾歲了?哇,不小了耶!」——這就是朵拉的開場白。
在海外播出的版本中,《愛探險的朵拉》強化了它的英語學習屬性。例如中文版的《愛探險的朵拉》,雖然大部分臺詞是中文,但當中依然會穿插一些英文單詞,同時,就像一個英語教學節目一樣,每個單詞會被重複多遍,還有一些中英雙語的兒歌,輔助學習。
互動性環節在海外版中得到了保留,這些互動基本和英語相關,例如朵拉會要求觀眾把某個單詞大聲朗讀3遍。
在中文版的《愛探險的朵拉》中,有一集需要朵拉前往一個城堡,但她不知道路怎麼走。於是鏡頭切換到地圖,地圖擬人化出場,唱了一首中英雙語兒歌,告訴觀眾應該先去找一棵大樹、再翻過大山,最後才能到達城堡,然後重複了幾遍對應的英文tree、mountain、castle。這時候鏡頭再切回朵拉,朵拉說「我們要先去哪裡呢?」並停頓了幾秒,等待觀眾作答。
衍生品授權遍布全球,累計銷量154億美元
在衍生品方面,《愛探險的朵拉》最大的被授權方是美泰旗下的費雪,這也是美泰主要的幼兒玩具產品線。費雪為《愛探險的朵拉》推出了大量的玩偶和毛絨娃娃產品。
除了玩具,尼克兒童頻道還和一些嬰幼兒用品生產商Allegre 籤訂了授權協議,將愛探險的朵拉授權給他們生產印有朵拉形象的兒童餐具、奶嘴、護膚品。值得一提的是,Allegre 是一家法國公司,這也側面印證了《愛探險的朵拉》在海外的影響力。
奶嘴
在智能設備領域,尼克兒童頻道和技術公司Videojet合作,後者生產了一批愛探險的朵拉主題的兒童品牌,除了在硬體包裝上突出了朵拉,在平板內置的應用和遊戲方面為愛探險的朵拉進行了定製。
平板電腦
根據維基百科匯總的Licensing Letter的數據,愛冒險的朵拉IP衍生品銷售額累計達154.13億美元。
除了實體消費品,《愛探險的朵拉》也在演出和出版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音樂劇《Search for the City of Lost Toys》2012年首演。到2018年,這部音樂劇的累計觀看人次達到了200萬。同年,音樂劇來亞洲進行巡演,第一站是香港匯星演出中心。
在2018年底,尼克兒童臺和馬來西亞的著名旅遊景點雲頂世界合作,在雲頂世界表演《Search for the City of Lost Toys》音樂劇。演出從當年的11月24日開始,持續到第2019年的1月1日,一共演出44場。
根據CP24報導,《愛探險的朵拉》推出後10年時間,圖書銷售超過5000萬本、僅僅是法國 Albin Michel出版時出版的圖書,銷量就超過了1200萬本。值得一提的是,Viacom下面還有一個出版社叫Simon & Schuster,《愛探險的朵拉》系列圖書在美國主要是這家公司出版,這也是大公司的一個優勢,周邊衍生不需要交給別人做。
在2019年4月,尼克兒童頻道旗下的消費者產品部和牛津大學出版社達成了一項全球協議,雙方會聯合推出一套英語課程,這套課程會用愛探險的朵拉IP進行包裝,不僅有視頻,還有書和兒歌。
衍生劇+改人設,也沒能挽救「老IP的中年危機」
不過,《愛探險的朵拉》的成功並沒有一直延續到今天,她也沒能躲過「老IP的中年危機」。2010年以前,《愛探險的朵拉》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少兒動畫,但在近幾年,小朋友們最愛看的是《小豬佩奇》和《汪汪隊立大功》。
尼克兒童臺嘗試過很多種方法去擴展愛探險的朵拉IP,或是對設定進行修改,使其覆蓋更廣泛的觀眾,但效果都不太好。
尼克兒童臺在2005年的時候製作了一個「男版朵拉」動畫《出發吧!迪亞哥》,男主角迪亞哥是朵拉的表兄,這部動畫從人物設定到情節基本完全復刻《愛探險的朵拉》,從2005年開播至2011年完結,播了5季,算不上失敗,但並沒有取得國際性的成功。
《出發吧!迪亞哥》
在2007年,尼克兒童頻道繼續複製《愛探險的朵拉》模式,推出了一檔漢語學習動畫《你好,凱蘭》,同樣有大量動物角色、同樣強調互動性,不過這部動畫只播出了兩季,可以說是一次非常失敗的嘗試。
在擴充IP宇宙的方式行不通以後,尼克兒童頻道決定對朵拉這個角色本身進行修改。在2009年,尼克兒童頻道和美泰一同推出了一個青少版的朵拉形象,從7歲變成了10歲,戴上了首飾,換上了更漂亮的衣服。這次在玩具產品上推出新形象可以視作一次試水。
在2014年,《愛探險的朵拉》完結以後,尼克兒童頻道基於新形象製作了衍生動畫《朵拉與朋友們之城市札記》。這部新動畫告別了魔法森林的探險,來到了城市,進入了學校,把主要配角換成了人類。
尼克兒童頻道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吸引新一代的觀眾,另一方面是為了拉長受眾的年齡範圍,變相延長老觀眾的觀看年限。同時推出新角色能夠擴充衍生品的產品線。
對於IP本身而言,這是一次順利成章的升級,和觀眾共同成長,但尼克兒童頻道的改動也引起了許多爭議,尤其是來自家長的反對,他們害怕孩子變得早熟。
《朵拉與朋友們之城市札記》這部動畫本身成績也不太亮眼,2014年開播,2017年完結,僅播出了兩季。同樣在2014年,尼克兒童頻道開播《汪汪隊立大功》,平均200萬的收視率讓這部動畫迅速成為尼克兒童頻道最受歡迎少兒動畫,朵拉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了。
2019年,尼克兒童頻道和同屬於Viacom的派拉蒙影業合作推出了真人電影《愛探險的朵拉:消失的黃金城》,這部電影裡的朵拉不僅上了學,還進入了青春期,從設定上看,這似乎是一部回饋老粉絲的作品,不過電影本身沒有找準定位,角色不夠低齡,但劇情又不夠成人,最終全球票房僅有1.2億美元,相對於不到5000萬美元的投資,這個票房成績已經回本了,但遠遠談不上有多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