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出擊》
于震、梅婷主演的現代軍旅劇《藍軍出擊》正在江蘇衛視晚間黃金檔熱播,該劇講述了韓鵬率領的藍軍「山豹旅」甘當紅軍「磨刀石」,在實戰演練中提升全軍戰鬥力的故事。
《藍軍出擊》從創作之初就備受關注,首先關於「踏平朱日和,活捉滿廣志」的梗早已經廣為人知,觀眾很期待能在影視作品中呈現這一「盛況」。
《突出重圍》
另外,國內影視劇中關於「紅軍」和「藍軍」題材的軍旅劇並不多見,此前只有2000年央視播出的《突出重圍》和2005年的《沙場點兵》。
兩部作品不可謂不經典,《突出重圍》將演習對抗、軍事變革表現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沙場點兵》則首次出現藍軍概念,「野狼團」將紅軍攪得天翻地覆、狼狽不堪。
《藍軍出擊》
值得一提的是,《沙場點兵》的編劇之一正是《藍軍出擊》的導演鄭方南,然而《藍軍出擊》卻遠遠達不到觀眾預期。
實事求是的講,這部鄭方南自編自導的《藍軍出擊》差評一片,口碑甚至比曾讓他「臭名昭著」的抗日神劇《敵後便衣隊傳奇》還差。
《藍軍出擊》
《藍軍出擊》目前播出近半,劇情中對藍軍的認知是很膚淺的,一個新成立的旅竟然能吊打牛逼哄哄的老牌路旅隊,還是靠耍各類小聰明搞偷襲取勝。而在編劇的「妙筆」下,紅軍自上而下的都是「低智商」,太過直觀的表達兩個旅長的莽夫性格和「社會」性格,面對藍軍的小聰明竟然屢屢上當受騙,王牌部隊完全是「紙老虎」的感覺。
所以,《藍軍出擊》有些「好心辦壞事」的尷尬,對軍改的理解更是上世紀90年代的認知,紅軍之所以在面對藍軍時屢嘗敗績,主要原因仍然是個別官員的官僚習氣和整體落後的觀念,「承平日久,人不知兵」。
于震
只要打破了思想的桎梏,紅藍兩軍就可以比翼齊飛了,所以接下來的劇情就是以「解放思想」為主線進行下去,而這些內容早在《沙場點兵》和《突出重圍》中就出現過,此番《藍軍出擊》有些「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意思。
另外,更遺憾的是,《藍軍出擊》沒有「感情戲」的唯一優勢也要打破了。
從新兵登場後一切都回到爛俗軍旅劇的路子上了,「霍得」和「艾佳」一出現觀眾就嗅到了愛情劇的味道,一個舔狗、一個傻白甜,倒是蠻般配的。
《藍軍出擊》
新兵剛下連能隨意的去找旅長和政委要求換單位,訓練時逃跑、演習的時候居然帶著手機還躲一邊帶上耳機聽歌,軍規軍紀不要了?導演這是為了宣傳解放軍?確定不是抹黑解放軍?
《人民的名義》裡的「黃毛」
說句實在話,觀眾討厭「新兵」談戀愛、「刺頭兵」違抗軍紀的劇情,就像討厭《人民的名義》裡的「黃毛」,只能說編劇兼導演的鄭方南對年輕人的誤解太深了。
相信很多觀眾都因為觀看這部《藍軍出擊》生了一肚子氣,甚至棄劇。鄭方南是軍人背景的編劇,卻寫出這樣的劇本,著實不應該,建議以後再創作軍旅劇時提前去基層體驗生活。
《藍軍出擊》
整體來說,《藍軍出擊》又一次刷新了觀眾對國產軍旅劇的認知底線,「朱日和」這樣的好題材本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作品,但硬是被編劇整得稀爛。
主旋律作品承擔著宣傳我軍我黨形象的重任,近些年的作品卻存在著「偷工減料」「粗製濫造」的問題,究其原因還是主創人員受到的制約少了、浮躁多了,急功近利的思想過於「豐富」了,建議相關部門整治一下這個市場吧,否則主旋律作品就真的成為「笑柄」了。
【本文由「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非著名影評人宋胖子撰寫】
創作不易,轉載請註明本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