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死君:昨天,有一篇《坎城電影節,請取消媒體證件分級制》的文章刷屏了我的豆瓣廣播,引發不少友鄰的熱議,有人深表贊同,也不乏責難之聲。
文章的作者是常駐紐約的豆瓣資深影迷 @米粒,她還為此製作了一個八分鐘的短片《坎城本色》,並發起了一場請願籤名活動,請求坎城廢除分級制!
正值第71屆坎城電影節即將開幕之際,難免有人質疑這篇文章是一次「刷存在」行為,但也有曾經忍受過坎城排長隊之苦的影迷表示,哪怕有一點點能夠改善的可能也是好的,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強。
大家熟知的影評人@陀螺凡達可 也就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完全理解坎城,在座位有限的情況下保證好萊塢報導者的記者而不是博客影迷這個邏輯沒啥問題,至於為何座位有限為何不加入其它放映廳為何不像其它電影節那樣其實都是可以得到解釋的,沒看起來那麼簡單。」
在我看來,儘管讓坎城取消媒體證件分級制看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但沒想到坎城組委會還作出了回應。「今天坎城組委會好像是聽見了大家的聲音!讀了給全體媒體人員的郵件,他們表示對記者辛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並增加了放映場次,延長了記者休息室的使用時間等等。改變正在發生!」
坎城組委會發給全體媒體人員的郵件
那麼,作為影迷的你,對於這場「請坎城廢除分級制」的熱議,又是持什麼態度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米粒 寫下的這篇文章,並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坎城電影節,請取消媒體證件分級制
作 者 | 米 粒、怪 盜
坎城電影節,一個排隊排到令人懷疑人生的地方。
坎城這個臭名昭著的排隊現象,源於它的分級制:把記者證按顏色分為三六九等;一部分人(白證)不用排隊,一部分人(粉證)略微排隊,已經剩下大部分人(藍證和黃證)排到絕望也進不去;高級證件多數是給大媒體,低級別證件則都是博主和自由職業者。
於是,每天在電影宮門口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在陽光下汗流浹背等待的記者,在隊伍中被曬得頭昏眼花還得席地而坐拼命趕稿。好不容易進廳裡坐下了可以擦擦汗,儘管只有十分鐘電影就要開始,也抓緊時間趕緊打個盹。
超負荷的工作讓每個人都疲憊不堪,而這些額外的排隊時間不僅讓這種疲勞成倍地加重,而且大多數作為自由職業者來工作的媒體人,都是按發稿數量獲得稿費的,排隊作為工作的一部分卻沒有任何報酬。
所以其實並不難想像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爛片時的心情會有多惡劣了,也難怪坎城也號稱是媒體場噓聲最囂張的一個電影節——等了兩三個小時結果看個爛片能不生氣嘛!
引用THR的記者朋友Scott的話來說就是:跟坎城比起來,唐頓莊園都顯得像民主社會!
我曾聽過許多抱怨,但最終大家還是總結為,「人太多了,還能怎麼辦呢」。「電影節從來都是這樣分等級排隊的」,「不這樣電影節不是亂套了麼」,甚至「法國人就是這樣辦事的」。這很沒有說服力。
兩年前的影展,因為我手持黃證,吃了許多苦頭,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多蘭的那部《只是世界盡頭》。七點鐘的第一場在1000人德彪西廳,我知道肯定進不去,就徑直去排了九點半的第二場在280人的巴贊廳。
但最終還是連同近百人這第二場都沒有進去,大家就開始抱怨了,留在原地不走,因為這是熱門片,許多人都肩負著第二天發稿的任務,今天看不成,稿子寫什麼呢?
隨著抱怨聲音的增多,電影宮突然在十一點給我們加了場次,在四樓的一個小影廳我以前從沒去過的。一百多座,門不起眼裡面還挺大,大家也順利看到電影,但我時至今日還特彆氣憤: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在這個空的廳安排好,而是讓這麼多人從七點等到十一點呢?
所以說,坎城完全是有容量讓記者用不著長時間排隊去看電影的。但在電影宮大大小小二十幾個放映廳是有空餘的情況下(尤其在電影市場已結束的影節最後三四天),坎城並沒有合理地調整放映安排、讓四千餘名記者方便工作,而是選擇了一種非常陳腐的、帶封建色彩的等級制度。
沒錯,在德彪西1000人容量的廳差不多全滿、門外還排了幾百人時,他們也懶得在門口放個顯示屏說此廳已滿請移步其他展映。你們就排著吧,不然怎麼才能照出那種就算電影再爛、電影宮門口也擠滿了焦躁人群的、顯得坎城人氣爆棚的頭版頭條照片呢?怎樣才能維持坎城「世界最高端電影節」的這個好名聲呢?
但維持坎城金字招牌的,卻是我們這些每天都辛苦工作的記者。持低級別顏色證件的記者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讓每天數小時無償的排隊成為工作的一部分。高級別顏色證件的記者雖然排隊時間較短甚至不用排隊,但因此要肩負起更多的採訪和報導活動的任務。坎城就是這樣通過分級來最大限度地榨取記者的勞動價值,並且造成記者之間的分裂,讓他們感到挫敗和羞辱。
為此,去年我在影展看片的間隙,用卡片機拍攝了一些排隊的畫面,採訪了十幾名不同顏色證件的記者,以了解他們在這種等級制度下每天在電影節的生活和工作情況,製作了這個八分鐘的短片《坎城本色》(The Color of Cannes),並同時開始了請願籤名活動。
改變從來都不是從上而下的,我們不能坐等組委會突然哪天開竅。為了讓等級製取消,為了讓坎城採用世界上許多其他電影節的先進理念和最新的技術,變成名符其實的最高端電影節,所有的記者、影評人甚至影迷、電影人都應該一起發聲,讓組委會聽見,才有改變的可能。
紀錄短片《坎城本色》觀看地址: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630032/
看完短片請一定記得打分、標記、留言、發彈幕、推薦、擴散,更不要忘記籤名支持:
海外用戶請點擊change.org請願網站:
https://www.change.org/p/abolish-the-caste-system-at-cannes-film-festival
國內用戶請點擊《坎城本色》官網籤名頁面:
https://thecolorofcannes.com/petition-chn (也可以直接戳「閱讀原文」)
我們還為電影設立了官方網站,有任何消息都會更新。
海外的朋友還可以關注推特帳號@ColorOfCannes ,電影節期間我們也要加大發聲力度,會在社交平臺有更多更新!
感謝:製片人噴子,背景資料諮詢陀螺、董格、李煦,參與拍攝的陀螺、小沁、圓首以及所有接受採訪的記者
感謝:張大偉,幽靈、查查、司令、老汪、Raymond、Lesley、hippiemilk、Leo、九蒼、Kevin以及各位影評人和朋友在影片製作期間給予的寶貴意見和建議<3 如有遺漏還請多多包涵!
還要大力感謝QAF的小P對change.org請願頁面的資助<3
關於影片、坎城、拍攝過程的種種細節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這裡留言,知無不答😄
作者| 米粒、怪盜;首發| 豆瓣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
第 71 屆 戛 納 電 影 節
完 整 提 名 名 單
【主競賽單元入圍 Compétition】
5月8日《人盡皆知》阿斯哈·法哈蒂,伊朗/西班牙 ★開幕片★
5月9日《審判日》A.B Shawky,埃及 △
5月9日《盛夏》基裡爾·謝列布連尼科夫,俄羅斯
5月10日《喜歡輕吻快跑》克裡斯託夫·奧諾雷,法國 〇
5月10日《冷戰》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波蘭
5月11日《影像之書》讓-呂克·戈達爾,法國
5月11日《江湖兒女》賈樟柯,中國
5月12日《太陽之女》伊娃·於頌,法國
5月12日《三張面孔》賈法·帕納西,伊朗
5月13日《幸福的拉扎羅》愛麗絲·洛爾瓦徹,義大利
5月13日《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日本
5月14日《夜以繼日》濱口龍介,日本
5月14日《黑色黨徒》斯派克·李,美國
5月15日《開戰》史蒂芬·布塞,法國
5月15日《銀湖之底》大衛·羅伯特·米切爾,美國
5月16日《燃燒》李滄東,韓國
5月16日《犬舍驚魂》馬提歐·加洛尼,義大利
5月17日《迦百農》納迪·拉巴基,黎巴嫩
5月17日《刺心》揚·岡扎樂茲,法國 〇
5月18日《小傢伙》謝爾蓋·德瓦茨沃依,哈薩克斯坦
5月18日《野梨樹》努裡·比格·錫蘭,土耳其
【非競賽展映 Hors Compétition】
5月13日《大浴場》吉爾·勒盧什,法國
5月14日《此房是我造》拉斯·馮·提爾,丹麥
5月15日《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朗·霍華德,美國
5月19日《殺死堂吉訶德的人》特瑞·吉列姆,美國 ★閉幕片★
【一種關注單元入圍 Un certain regard】
5月9日《頓巴斯》謝爾蓋·洛茲尼查,烏克蘭 ★開幕片★
5月9日《朋友》Wanuri Kahiu,肯亞 △〇
5月10日《邊境》Ali Abbasi,瑞典 〇
5月10日《夥伴們跪下》Antoine Desrosières,法國
5月11日《我最愛的布料》Gaya Jiji,敘利亞 △
5月11日《死亡天使》Luis Ortega,阿根廷 〇
5月12日《女孩》Lukas Dhont,比利時 △〇
5月12日《天使臉龐》Vanessa Filho,法國 △
5月13日《芒多傳》蘭迪塔·達斯,印度
5月13日《去死吧怪物》Alejandro Fadel,阿根廷
5月14日《收割者》Etienne Kallos,南非 △〇
5月14日《小瘙癢》Andréa Bescond/Eric Métayer,法國 △
5月15日《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中國
5月15日《幸福》瓦萊麗亞·戈利諾,義大利 〇
5月16日《索菲亞》Meryem Benm'Barek-Aloïsi,摩洛哥 △
5月16日《死人和其他人》João Salaviza/Renée Nader Messora,葡萄牙/巴西
5月17日《在我房》烏利胥·柯雷,德國
5月17日《這個世界溫柔的冷漠》Adilkhan Yerzhanov,哈薩克斯坦
【午夜展映 Séances de minuit】
5月10日《北極》喬·佩那,美國
5月11日《工作》尹鍾彬,韓國
5月12日《華氏451》拉敏·巴哈尼,美國
5月16日《惠特尼》凱文·麥克唐納,美國 ♢〇
【特別展映 Séances spéciales】
5月9日《死靈魂》王兵,中國 ♢
5月10日《十年泰國》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Chulayarnon Sriphol/韋西·沙贊那庭/狄也·阿薩拉,泰國 ♢
5月11日《人生的另一天》Raúl de la Fuente / 達米安·紐諾,葡萄牙/巴西
5月12日《偉大的神秘馬戲團》卡洛斯·迭戈,巴西
5月13日《教皇方濟各:言出必行的人》維姆·文德斯,美國 ♢
5月14日《對抗曼德拉和其他人的國家》Nicolas Champeaux/Gilles Porte,法國 ♢
5月16日《橫渡》霍曼·顧皮勒,法國 ♢
5月17日《對風說》Michel Toesca,義大利/法國 ♢
註:
△表示導演第一部長片,能角逐金攝影機獎
♢ 表示紀錄片,能角逐金眼睛獎
〇表示LGBT題材相關電影,能角逐酷兒棕櫚獎
預售!藍 白 紅 手 繪 裝 飾 畫
看 電 影 看 到 死 微 店 85 折
今年是基耶斯洛夫斯基逝世22周年,看死君聯合插畫設計師李新,結合基氏最著名的《藍》《白》《紅》三部曲,獨家設計了一套手繪裝飾畫,水彩風格,令人耳目一新。
大家可以掃下圖二維碼購買!85折優惠,目前是預售,5月20日正式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