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又名「青茶」,屬於六大茶類之一,製作的時候採用輕度發酵,濃香程度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氣味豐富是其最大的特點。
烏龍茶的的含括範圍比較廣,從聽起來很難聞但是喝起來很香的鴨屎香到外觀看不出來的白雞冠,從臺灣漂洋過海而來的凍頂烏龍,到茶客最喜歡的肉桂,從武夷山九龍巢三顆大紅袍母樹到近年來盛名難卻的鳳凰單樅,除了南方茶客耳熟能詳的鐵觀音,四大名叢的鐵羅漢,以上所言,皆屬於烏龍茶。
烏龍茶湯色鮮亮馥鬱,口感清爽,性質溫和。
烏龍茶據說是有個武夷山的茶農,在山裡的茶園採摘茶葉後,離家還有一段距離,所以都是放在小竹筐裡,回家的過程中一路顛簸,茶葉在竹筐裡晃動碰撞,等回到家,茶農攤開茶葉竟然覺得茶葉香氣濃鬱,原來經過一番顛簸的竟能激發茶葉香氣,烏龍茶的製法由此被偶然研究了出來。
碰撞的過程,就是我們現在烏龍茶製作的關鍵工序——做青。茶葉在反覆的碰撞和靜置中,葉片中的水分被重新分布,青臭味散失,花果香凸顯,形成了烏龍茶比其它茶類更濃鬱的香。
作為「半發酵」茶,發酵程度從輕到重,從(20%—80%)不等,因著發酵程度的不同,工藝變化多端,加上產地也多,造就了烏龍茶豐富多彩的滋味和香氣,巖香,山韻,觀音醇,千種花香,果香,蜜香排列出現,依次出現。
烏龍茶有兩種形態,「包揉和條索」,廣東的單從和福建北部的巖茶一般是條索狀,福建南部的鐵觀音則是包揉球狀,臺灣的是兩種都有。
現代烏龍茶可根據產地分為四大派系,閩南,閩北,廣東和臺灣
閩南烏龍(包揉派)
主要代表:鐵觀音
閩南烏龍源自泉州安溪,主要出品大名鼎鼎的鐵觀音,包揉的做法,制出球狀,帶著花香很是好聞。還有毛蟹,本山,黃金桂等品種。
閩北烏龍(條索派)
主要代表:肉桂,水仙,大紅袍
這個派系主要集中在福建武夷一帶,又被成為武夷巖茶,比較出名的是大紅袍和四大名叢(半天夭、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
比較普遍的品種當屬肉桂和水仙,正所謂「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閩北烏龍用焙火焙茶,炭焙的香氣,給予烏龍巖茶一種礦物感十足,伴著濃烈甜蜜花香之口味。
廣東烏龍(條索派)
主要代表:鳳凰單叢
鳳凰單樅來自廣東潮汕一帶,以潮安的鳳凰山出品為最,廣東用慣用香氣為茶葉命名,產量最多的當屬黃枝香與蜜蘭香。
因著樹種多樣,又變換出多種香氣,玉蘭香,芝蘭香,茉莉香和桂花香等,還有比較奇特的薑母香,鴨屎香番薯香等等。
臺灣烏龍(包揉、條索兼有)
代表:文山包種、凍頂烏龍、東方美人
臺灣烏龍和閩南烏龍有很深的淵源,早期福建移民,往臺灣也帶去了大量的茶樹種和工藝。臺灣90%以上的茶都是烏龍茶。
包揉和條索都有的臺灣,包揉的代表有凍頂烏龍,梨山烏龍和高山烏龍。條索代表有文山包種,還有一種有特別滋味的東方美人,更是受茶客青睞追捧。
烏龍茶是最適合做茶飲基底茶的,因為其滋味香氣豐富,茶感濃鬱,韻味悠長,不論是搭配水果還是鮮奶,都能調出層次豐富口感飽滿的特色飲品。在茶瀾奶茶,就有多種使用烏龍茶製作出來的飲品。
例如:煙雨烏龍(蜜桃鮮乳茶),木兮絕塵(桂花鮮乳茶)採用桂花烏龍茶底,水性楊花(四季青鮮乳茶)等
皆是採用烏龍茶底,雖是不同烏龍茶,但是茶飲風味十足,沁心舒緩、絲絲入口、澤潤心扉,都能掀起味蕾神經的集體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