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看完這3部紀錄片,孩子就不想吃糖了

2021-12-25 布媽有寶藏
上次我提到,布布隔三差五會被我帶著看一些健康飲食的紀錄片。不用我再多說什麼,他自己看畫面就慢慢知道了吃太多糖和零食,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相關主題的紀錄片很多,但是與其我一下子分享30部讓大家挑花眼,還不如挑3部最適合小朋友理解的,反覆多放幾遍都有效果。雖然這些紀錄片是英語中字的,學齡前小朋友需要家長稍微解釋一下,但是畫面很好理解,他們一看就懂。怕小齡娃坐不住的話,可以直接按我下面介紹的內容線,直接跳到孩子相關的部分。布布看到因為糖而受苦的同輩人,大受觸動,從此走上了收斂的道路。這個月是孩子們超密集收糖果禮物的日子,今天開始就帶娃把片子看起來,打好預防針吧。
如果你是想減肥的成年人,這邊也建議從頭到尾好好看一遍呢,對控制想伸向零食的小手有奇效。先來推薦一部不太像紀錄片的紀錄片,它在豆瓣上是被歸到「喜劇」裡的。《大號的我》看起來非常輕鬆,裡面有很多動畫和音樂來突出效果,就算小朋友不能聽懂英語,也不影響get到主旨內容:一個人如果天天三餐只吃麥當勞,堅持30天後會發生什麼?美國導演摩根·斯普爾洛克原本是一個體型勻稱、身體健康的年輕人。為了驗證麥當勞等快餐與身體肥胖之間的聯繫,不惜化身「白老鼠」。他連續30天只吃麥當勞的食物,連飲用水都取自麥當勞。梳理一下他身體變化的時間線,垃圾食品的效果非常顯著:

2天後,摩根在車裡吃到嘔吐;

5天後,體重升至177斤,輕度噁心 ;

12天後,體重升至184斤,體質下降;

18天後,體重降至183斤,但血液內膽固醇由168上升到225,肝功能開始失常,醫生懷疑開始出現脂肪肝;

21天後,體檢尿素過多,出現呼吸困難,肝功能嚴重超標。醫生建議停止實驗,否則會對健康有致命損害;

29天後,上樓梯都呈現很吃力;

30天後,體重升至190斤,比最初增加了23斤。膽固醇升至233,脂肪含量升至18%。

醫生確認如果他繼續這種飲食,很快會引發冠心病、肝硬化。

也許小朋友不明白這些病都意味著什麼,但是肉眼可見摩根在麥當勞實驗的第30天肥胖且虛弱。《大號的我》2004年上映後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提名,就算不是為了讓孩子少點對洋快餐的熱愛,也非常值得一看。《甜蜜的負擔》前半段記錄了科學家發現糖對健康的危害,以及商政界是怎麼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千方百計封鎖、扭曲這個事實的歷史。這一段比較學(枯)術(燥),如果是給孩子看,可以直接跳過。片子中後段開始講含糖食品普及以後,學校成為了含糖食品營銷的重要戰場,從此,孩子成了高糖量最大的受害者。在美國,不時會有9、10歲的兒童因為肥胖引起的心臟病、中風而死亡的新聞,這些小朋友吃著低脂食物,同時勤做運動,但他們還是渴望食物,充滿自責,並且肥胖如初。其中最胖的小孩,年僅 15 歲,體重卻高達 362 斤,醫生對他的情況開出的解決方案就是:高危的減脂手術。每個小觀眾承受的點不一樣,家長最好自己先看一遍,確認了是自家娃能接受的程度再帶他一起看哈。被標題耽誤的好紀錄片,這是一部講述不信吃糖有害的槓精,最後啪啪打臉的故事。紀錄片主人公奈傑爾嚴重不服「反糖專家」 羅伯特.勒斯蒂格教授的理論:人體的肝臟能夠代謝一定量的糖分,可一旦糖過多,超過肝臟的承受能力,人就會陷入麻煩之中。全球的肥胖問題,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於過度攝入糖造成的。這可沒能說服奈傑爾,他決定自己去一探究竟,看看普通人(包括他自己)一天到底能吃多少糖。在超市實地考察之後,奈傑爾發現糖隱藏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這裡有近600名糖尿病患者,因為腎功能衰竭不得不在這裡接受昂貴的透析治療。由於糖尿病的並發感染,有些病人的腳趾不得不被手術切除。另外一位患糖尿病20年的女患者告訴醫生和奈傑爾,如果可以再選擇,自己不會再吃糖。可時光不會再回來,現在她罹患一系列的糖尿病併發症,有心臟病、視網膜脫落、白內障.定期鍛鍊,沒有肥胖問題的奈傑爾去做了體檢,發現看似健康的自己,其實甘油三酯嚴重超標,這會增加心臟病和血管阻塞的風險。按照營養師的建議,奈傑爾做了2個月全面的減糖飲食調整。然後,他的甘油三酸酯指標從2.4降到1.5,體重也降低了3.5公斤。說完了糖對大人的危害,這部紀錄片還專門用了一部分來講糖對小朋友的影響。今天,兒童口腔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罪魁禍首正是糖,它們被大量添加在甜飲料、各種食品裡,危害著孩子們的健康。

胃潰瘍

脂肪肝

腎及尿道結石

口腔潰瘍

視力下降

高脂血症

偏頭痛

直腸癌

皮膚老化

這一部分對小觀眾震懾力很強,因為鏡頭對準的都是吃糖過量的同齡人。就算只看這一部分畫面,效果也好於大人叨叨一個月讓孩子少吃糖。影片結尾還探討了一下用人工甜味劑來替代糖會不會更好,答案是「NO」。最新的研究顯示,即使是無害的甜味劑,也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嗯,關於代糖的危害,我還算是親身體驗過呢,忘了的朋友可以戳下文回憶一下: 觀影連結我已經做好了,只要點亮文章最下方的「在看」和「」,然後去後臺(點擊下方名片可進入)回復「健康」,就能直接看片嘍。

你的「在看」、轉發

是我繼續分享寶藏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孩子暑假宅在家,看看這4部經典科普紀錄片,比看動畫片有趣多了
    孩子暑假宅在家,看看這5部經典科普紀錄片第一部:《美麗中國》「就連成年人都很少能看到的美麗畫面!」我身為中國人都不禁感嘆到,我真的不了解中國,在暑假期間,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祖國的大好山河,從中認識到真正的美麗中國。當你看完這部紀錄片時,也許孩子會跟你說:「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去西藏看看吧!」外面的世界很大,家長們不妨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景色,這對他們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
  • 適合孩子看的10部高分電影和紀錄片,在家也能看世界
    假期在家,孩子們也少不了用視頻來打發時間,但看什麼樣的影視資源,家長們還是應該幫忙篩選一下的。比如選一些經典的動畫電影,讓孩子放鬆身心的同時,也能從中看到自己,有所感悟;也可以選一些高質量的紀錄片,關於自然的、人文的、歷史的以及科學的等等,讓孩子從這些影片中看世界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眼界。今天的文章,我們推薦幾部適合孩子看的經典電影和高質的紀錄片:
  • 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和孩子一起在家看世界
    高級育嬰師、營養師 陪孩子讀書、玩和吃我有要求 和你們分享育兒、教育點滴 最近一段時間不能出門,和孩子們在家呆著,每天都在想今天可以幹點什麼、學點什麼,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頭疼。
  • 劉璇杜絕給4歲兒子吃糖,家長不給孩子吃糖最好?這還真不一定
    不過,杜絕孩子吃糖真的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嗎?這還真不一定。喜好甜味是孩子的天性,從小就對甜食抱有好感。吃糖除了要得到味道上的滿足,還能讓孩子的心理需求也得到滿足。對孩子吃糖控制得太嚴格並不恰當,你會發現越不讓孩子吃什麼,他就對什麼越有好奇心越饞。
  • 推薦10部適合您陪孩子一起看的紀錄片~
    孩子對於毛茸茸的寵物沒有任何抗拒力,而且,這也是一個教育孩子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大好機會。2.《像我這樣的小可愛》這部紀錄片涉及的區域囊括全球五大洋幾乎所有海域,記錄了數不勝數的海洋生物,雖然也有稍顯刺激的鏡頭,但整體來說比第一部溫和了很多,海洋生物之間弱肉強食的場面減少,孩子的接受度也相對第一部更高。
  • 看完這7部紀錄片我好像又可以了!
    保證你看完這些紀錄片後,覺得又是一個嶄新的自己,充滿了能量!讀者黃晶說「這部紀錄片讓人對人生、時間、家庭、愛、責任都有強烈的認識。」知青丁尚彪在20世紀80年代,來到日本謀生,和同胞一起努力奮鬥。但這其中發生了許多變故,導致自己成為一名非法滯留者。
  • 看完這部紀錄片,很多人不想結婚了丨穀雨報導
    通過很多組對話的驗證,我發現了婚姻中很多有意思的細節以及一些平常很少觸碰的問題。看完這部影片,有很多打算結婚的人,尤其女性,突然就不想結婚了,她們覺得這裡面的婚姻太真實了。 穀雨故事:影片呈現了幾對夫妻的情感生活?其中最讓你驚喜或者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對?
  • 周末看什麼? | 這3部紀錄片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和藝術之美
    本周給大家推薦三部紀錄片,分別介紹企鵝、季風、抽象藝術,希望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提升藝術審美。為了讓大家了解面向未來的設計思維,在這8集紀錄片中,邀請了漫畫、平面、建築、舞臺、汽車等8位各個領域的頂尖設計師。通過展示他們的日常設計生活,講述抽象和具象的藝術技巧,提升孩子的鑑賞水平和設計思維。
  • 看完這部BBC紀錄片,爸爸媽媽們再也不怕和孩子談「性」了!
    2、讓孩子了解、正視自己的構造。3、建立對性行為負責的態度。 所以性教育不是單純講性行為,反而我們要弱化性行為的描述,強調我們身體的構造,讓孩子知道它們是怎麼工作的。 蘭蘭媽一直覺得,紀錄片是除了動畫片,最值得給孩子看的影片了!
  • 50部高分紀錄片,不出門一樣帶孩子看遍世界的精彩
    明白孩子的難,但看著他們在家裡作妖,心裡又難免著急。怎麼安撫這些小怪獸?肯定還有其他辦法。這時,我想起自己的「小金庫」。這幾年,前前後後陪小川看、為大家推薦了不少紀錄片。這兩天,我把這些紀錄片整理了下,竟然多達50部。
  • 這9部頂尖不同類型紀錄片,足矣承包孩子的整個暑假
    給你9部關於人文、自然、宇宙、藝術等不同領域的頂尖高分紀錄片,絕對可以承包孩子的整個暑假,文末有觀看連結哦!觀看推薦紀錄片長按二維碼,跳轉至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集合」,立即獲取說起人文類的紀錄片,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中的就是這部鴻篇啦。
  • 這5部兒童紀錄片,搞定孩子的科學啟蒙、哲學啟蒙!
    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優質的動畫記錄片,紀錄片也是學知識的正確打開方式~有趣,不枯燥,比看書好玩多了。三四歲的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出現一個突飛猛進的爆發期,所以他的為什麼越來越多。建議家長們在用繪本為他的精神世界奠基的同時,可以適當地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兒童益智片,幫助他更生動地認識這個世界。
  • 這8部精品紀錄片,讓孩子從全新視角看世界
    雖然並不能讓我們對片中呈現的內容有多麼徹底的掌握,但通過對不同時空與地點人事物的了解,紀錄片能夠讓我們的視野與思維遍布更多的維度,也能讓我們更有熱情去思考生活,探索世界,從而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優秀的紀錄片,不亞於一場充滿樂趣與收穫的旅行。今天的文章中,我們選取了8部自然與人文歷史類的紀錄片,希望能在寒冷的冬天裡,讓孩子們有一場愉快的精神之旅。
  • 戒糖多久,就不再想吃糖了?為什麼她寧願切胃,也不想
    對於很多人來說,生酮確實會抑制糖的攝入,很多人糖癮患者,生酮後,完全不想吃糖了。(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體會,也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成功故事。)當然,也有研究證明這一點。而且,隨著你的身體對利用酮體效率越來越高,不想吃糖的渴望,就會變得越來越小。→對糖的渴望,是一種習得的習慣對於很多人來說,吃糖可能是一種習慣,很多場景自然喚醒你吃糖的習慣。
  • 這7部高分經典紀錄片,最適合這個特殊時期帶娃一起看!
    而一部好的紀錄片就如同一位優秀的老師,它用獨特的視角教給孩子豐富的知識,讓孩子們用眼睛去觀察動物、植物、地球,用心去感受世界不為人知的一面。於是這次口袋媽為孩子們精心整理和篩選了七部關於自然、動物、旅遊的高分紀錄片,每部都是我們曾親自帶娃看過(神獸一級認證:我全都想看)。
  • 寒假到了,這10部紀錄片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刷
    所以這個時候,老師們在這4個月受的苦必須要由我們爸媽來接下了,放飛自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了。寒假中雖然學習不能放鬆,但畢竟是寒假,還有春節,必要的休閒和親子時間還是需要的。於是六爸花了三天的時間,給大家挑選了10部適合與孩子一起觀看的紀錄片。
  • 孩子不想讀書時,和他一起看看這些「紀錄片」,比講大道理更管用
    孩子不愛學習、貪圖玩樂該怎麼辦?有時候,孩子不想學習時,家長怎麼勸都勸不動?你越是強迫孩子學習,他就越是反感和排斥,這可把家長們愁壞了。孩子不想讀書,肯定是有道理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惡言相向」,更不是「棍棒教育」,而是要找到合適孩子的教育方法。有時候轉換一下教育方式,或許能幫助孩子重新愛上學習。
  • 暑假孩子怎麼學自然科學?看這6部頂級紀錄片就夠了
    暑假孩子怎麼學自然科學?除了上課以及讀書,寓教於樂的紀錄片也是不錯的選擇。本期凱文為大家精選出豆瓣上評分最高的6部適合孩子觀看的自然科學紀錄片。文末重磅福利奉送:本期所有紀錄片公開在線資源。3、BBC:季風的奇蹟Wonders of the Monsoon
  • 10部專門拍給孩子的科學、人文紀錄片,一定要給孩子看!
    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吸收好知識,激發他們對世界的思考和對一些領域的興趣與探索欲望,這是這些紀錄片的初衷。01《微觀小世界》時長:5min適合年齡:3歲+目前已經更新至第二季,共一百多集。愛整人的蝗蟲——02《如果我是一隻動物》時長:5min適合年齡:3歲+這裡呈現的是一個可愛的動物世界。
  • 7部史詩級自然紀錄片,孩子14歲前要看完!
    似乎窮極一生,我們也看不完這個世界,不過紀錄片卻可以幫我們做到。孩子無論大小,都會喜歡關於自然的紀錄片,喜歡看在野外的動物是如何生活的。好的自然紀錄片不但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的熱情,更是一種對心靈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