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後,摩根在車裡吃到嘔吐;
5天後,體重升至177斤,輕度噁心 ;
12天後,體重升至184斤,體質下降;
18天後,體重降至183斤,但血液內膽固醇由168上升到225,肝功能開始失常,醫生懷疑開始出現脂肪肝;
21天後,體檢尿素過多,出現呼吸困難,肝功能嚴重超標。醫生建議停止實驗,否則會對健康有致命損害;
29天後,上樓梯都呈現很吃力;
30天後,體重升至190斤,比最初增加了23斤。膽固醇升至233,脂肪含量升至18%。
醫生確認如果他繼續這種飲食,很快會引發冠心病、肝硬化。
也許小朋友不明白這些病都意味著什麼,但是肉眼可見摩根在麥當勞實驗的第30天肥胖且虛弱。《大號的我》2004年上映後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提名,就算不是為了讓孩子少點對洋快餐的熱愛,也非常值得一看。《甜蜜的負擔》前半段記錄了科學家發現糖對健康的危害,以及商政界是怎麼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千方百計封鎖、扭曲這個事實的歷史。這一段比較學(枯)術(燥),如果是給孩子看,可以直接跳過。片子中後段開始講含糖食品普及以後,學校成為了含糖食品營銷的重要戰場,從此,孩子成了高糖量最大的受害者。在美國,不時會有9、10歲的兒童因為肥胖引起的心臟病、中風而死亡的新聞,這些小朋友吃著低脂食物,同時勤做運動,但他們還是渴望食物,充滿自責,並且肥胖如初。其中最胖的小孩,年僅 15 歲,體重卻高達 362 斤,醫生對他的情況開出的解決方案就是:高危的減脂手術。每個小觀眾承受的點不一樣,家長最好自己先看一遍,確認了是自家娃能接受的程度再帶他一起看哈。被標題耽誤的好紀錄片,這是一部講述不信吃糖有害的槓精,最後啪啪打臉的故事。紀錄片主人公奈傑爾嚴重不服「反糖專家」 羅伯特.勒斯蒂格教授的理論:人體的肝臟能夠代謝一定量的糖分,可一旦糖過多,超過肝臟的承受能力,人就會陷入麻煩之中。全球的肥胖問題,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於過度攝入糖造成的。這可沒能說服奈傑爾,他決定自己去一探究竟,看看普通人(包括他自己)一天到底能吃多少糖。在超市實地考察之後,奈傑爾發現糖隱藏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這裡有近600名糖尿病患者,因為腎功能衰竭不得不在這裡接受昂貴的透析治療。由於糖尿病的並發感染,有些病人的腳趾不得不被手術切除。另外一位患糖尿病20年的女患者告訴醫生和奈傑爾,如果可以再選擇,自己不會再吃糖。可時光不會再回來,現在她罹患一系列的糖尿病併發症,有心臟病、視網膜脫落、白內障.定期鍛鍊,沒有肥胖問題的奈傑爾去做了體檢,發現看似健康的自己,其實甘油三酯嚴重超標,這會增加心臟病和血管阻塞的風險。按照營養師的建議,奈傑爾做了2個月全面的減糖飲食調整。然後,他的甘油三酸酯指標從2.4降到1.5,體重也降低了3.5公斤。說完了糖對大人的危害,這部紀錄片還專門用了一部分來講糖對小朋友的影響。今天,兒童口腔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罪魁禍首正是糖,它們被大量添加在甜飲料、各種食品裡,危害著孩子們的健康。胃潰瘍
脂肪肝
腎及尿道結石
口腔潰瘍
視力下降
高脂血症
偏頭痛
直腸癌
皮膚老化
這一部分對小觀眾震懾力很強,因為鏡頭對準的都是吃糖過量的同齡人。就算只看這一部分畫面,效果也好於大人叨叨一個月讓孩子少吃糖。影片結尾還探討了一下用人工甜味劑來替代糖會不會更好,答案是「NO」。最新的研究顯示,即使是無害的甜味劑,也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嗯,關於代糖的危害,我還算是親身體驗過呢,忘了的朋友可以戳下文回憶一下: 觀影連結我已經做好了,只要點亮文章最下方的「在看」和「贊」,然後去後臺(點擊下方名片可進入)回復「健康」,就能直接看片嘍。你的「在看」、轉發和點贊,
是我繼續分享寶藏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