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彬:娟姐

2021-02-20 同步悅讀

 點擊上方"同步悅讀"免費訂閱

娟              姐

 

文 | 鄒彬(廣東)

 

我的家鄉是粵東北的一個小山村,那裡青山環繞,溪水清澈,山川毓秀,人傑地靈。

娟姐是咱們那個小山村的好女兒。

娟姐是琴姐和萍姐的妹妹。長大後,琴姐改名為鄒靜怡,萍姐改名為鄒苑靜,娟姐也改為鄒靜然。只是村裡人仍叫她們的原名。宋氏三姐妹,風華絕代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鄒家三姐妹,熱心公益讓咱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對咱村的人來說,宋氏三姐妹有點遠,遠到只能在電視電影裡一睹風採;而鄒家三姐妹卻那麼近,近到每個鄉親可以拉著她們的手一起嘮家常。

三姐妹中,娟姐最小。她曾不止一次謙虛地說,兩個姐姐都是白天鵝,自己是醜小鴨。當然,咱村的鄉親們並不這樣看,認為姐妹仨都是最美麗的天鵝。

村裡的父老鄉親都說,十幾年來,村裡面貌的每一次大的變化,都因了娟姐三姐妹的不計回報的奉獻。村小是怡姐捐資建的,村小的全部配套設施是怡姐捐資的,村道是怡姐和萍姐捐資的。村裡的老年活動中心是娟姐捐資建的,文藝活動室的點歌機、大屏幕電視和音響是娟姐捐資的,學校圖書館是前年娟姐捐資建起來的,村小去年換的新桌椅是娟姐捐資的……

我與娟姐的年齡比較接近,對她比較熟悉,我想和大家多聊聊我所知道的娟姐。

娟姐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去年3月,她用微信轉給我2000元錢,讓我和村小的鄒瓊逸校長去書店,新添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圖書給村小的弟弟妹妹們。娟姐再三叮囑說,村裡的學生只有20來個,都是三年級以下的小朋友,大部分是留守兒童,買的書儘量要帶有拼音和插圖。並叮囑我一定要買些用電安全、預防煤氣中毒、防火和防溺水等方面的書。

娟姐還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去年,娟姐帶著「君行鄉村圖書館」的一行人員和盧小小總經理的愛心團隊,專程回來村裡,給村裡的孩子們帶來了珍貴的禮物,並和孩子一起遊戲,談心,陪了孩子們一天。對這些孩子們來說,這一天是無比珍貴的。這一天所有人的燦爛笑容,我想會永遠鐫刻在孩子們的記憶裡。陪伴,才是最真最深的愛。其實我知道,作為多家公司的負責人,娟姐是百忙之中抽時間回來一趟的。

娟姐還是一個不忘初心的人。她常說,滴水之恩,如果可以,定會湧泉相報。她在家鄉中學度過了3年的學習時光,她感恩母校的哺育,感恩老師的教導,感恩同窗的情誼。所以她發起成立了母校的「教育基金會」,並帶頭捐資20萬元。她說自己無論是「秀娟」還是「靜然」,最前面那個字都是「鄒」,所以她不止一次地為鄒氏宗祠捐款。還有,娟姐常說,她特別感恩自己的大姐,說琴姐長女如母,給予她這個小妹太多太多關愛和照顧。今天的娟姐,已經飛得很高,但她始終是個不忘根本的人。

娟姐還是一個非常「偏心」的人。前年,我寫了篇《鄉村之戀》,刊發在《河源日報》「萬綠湖」副刊。她看到了,立即轉發,轉發時加了一句話:「我們村的大作家關於鄉村的思考文字,非常值得一讀」。後來東源電臺「槎城夜讀」欄目播出拙文時,娟姐又把這個讀書節目進行了轉發,轉發時又增加了熱情洋溢的評論。娟姐啊,我哪裡是大作家,連普通作家也不是。我只是一個還算能夠儘自己責任陪伴學生成長的語文老師,寫作於我純粹是業餘的愛好,僅此而已。

其實,我心裡非常理解娟姐。十多年來,她對家鄉的種種付出,無非是源於她對家鄉的摯愛。她對愚作的熱情褒獎,無非是她愛屋及烏。這個「屋」,當然是家鄉。而《鄉村之戀》題目裡的四個字,也許剛好對應了她幾十年來對家鄉的不變的熱愛和眷戀。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方熱戀的土地。娟姐心中也有。那方土地,是琴姐的,是萍姐的,是全體父老鄉親和我共同的故鄉。

近讀《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目光在這樣的一段話裡留駐:「始終有兩種力量,在我們一生中激蕩。一種推著我們向外走,一種拉著我們向內收。一種力量去遠方,一種力量回原鄉」。至哉斯理!這句話也許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但我還是讀著讀著就想到了娟姐。當年,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改變自身的命運,娟姐告別了家鄉去了遠方。當自己終於取得了點滴的成功,又一次次地回來,用她的方式報答那個生她養她的故鄉。

總有一些人溫暖了世界,總有一些人溫暖了故鄉,比如娟姐三姐妹。在咱們村樸素的父老鄉親的眼裡,娟姐和她的姐妹們是高照家鄉的吉星和福星。

附文——

鄉 村 之 戀

 

文 | 鄒彬(廣東)

 

我出生在農村,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小時候不懂事,曾經為農民子弟的身份羞赧和自卑,也曾經為窮人孩子早當家的繁重勞動而埋怨命運的不公……

長大後,當自己從陶淵明謝靈運等的詩詞歌賦裡走出來的時候,當自己親自感受了都市的霓虹眩暈迷失了充滿欲望的靈魂之後,才發現原來鄉村竟是那樣的溫馨迷人。

但一切都為時已晚,當我的心想著回歸鄉村的時候,安謐美好的鄉村卻用奔跑的速度走向沉淪一一

兒時的鄉村,有高高的閣樓,有半月形狀的客家圍龍屋,有嫋嫋的炊煙,有悠閒地吃著青草的水牛,有餵了一年卻老長不大的豬,小溪裡有魚有蝦,水田裡有田螺有泥鰍,莊稼地裡有玉米有花生,有集天地之精華的春茶,有爽口嫩滑的水豆腐,有黃酒有擂茶有蒸龍粄……

現在的鄉村呢?溪水的流量逐年減少,小溪裡幾乎沒有魚蝦,水田裡的田螺黃鱔泥鰍瀕臨滅絕,大片肥沃的田地荒蕪,傍晚也不見炊煙……閣樓和圍龍屋已拆,一座座兩層半的鋼筋水泥房儼然成行。

以前的青菜,都是用尿作肥料,鄉下人用肩挑到城裡賣給城裡人吃;現在的青菜,都是尿素作肥料,城裡人用車載到墟鎮賣給鄉下人吃。有一次鄉下人款待城裡人,指著一盤油菜說:「大家多吃,這菜是用家尿淋大的!」於是大家一哄而光,嘖嘖讚嘆「好吃,好吃!」

以前的鄉村冬天很冷,現在的鄉村因為城市變暖。我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城市竟用這種方式反哺鄉村。

以前的鄉村隨處可見小朋友在玩耍,現在的農村一間小學總數也就二三十個學生。

以前的「土」字是貶義詞,比如土包子,土裡土氣;現在的「土」字是褒義詞:比如土雞蛋,土豬肉。只有城裡人把鄉村的土特產大包小包的搬上車的時候,才想起鄉村的種種好處。

現在的鄉村不但留不住城裡人,也留不住騷動的鄉下人。城鎮化的浪潮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計劃趕不上變化,很多的身累心累來自攀比。一個又一個鄉民只好放下褲腿拖兒帶女帶著忐忑來到本來就擁擠的城市。

鄉下人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城市集中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城市不斷地從鄉下招考優秀教師,年年招,年年考,稍為優秀的教師都被招進城裡,況且鄉村教育的硬體本來就和城裡差距巨大。所以鄉下人說:為了孩子的未來就是喝粥也要進城。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對鄉下人極具誘惑力:城市,讓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我常想,建設20萬人口以下的宜居中小城市是一種明智,最好是人口規模像歐洲的許多城鎮一樣控制在5萬左右。人口規模超千萬的城市一定不是人類的福地,歷史終將證明這一點。

更值得玩味的是,我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學生,一旦大學畢業,首選都是經濟發達的城市,幾乎沒人願意選擇回來為家鄉服務。回來的一小部分,也是在城市的各種招考中失利的被城市拒之門外的競爭失敗者。

如今的鄉村,道路已經是硬底化的水泥路了,夜幕降臨的時候,村道邊每隔50米一盞的路燈讓山村徹夜明亮,家家有電話,一些八十歲的老人口袋裡都裝著手機。看起來,鄉村的交通,通信,住房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但鄉村的人口呢?鄉村的淳樸呢?鄉村的善良呢?鄉村的文化呢?鄉村的詩意呢?鄉村的溫情呢?鄉民們的幸福感呢?

幾千年來,鄉村一直是個有溫度的詞彙,一直都是充滿詩性的生活空間。幾千年來,鄉村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精英。甚至可以這樣說:是鄉村供養和滋潤了五千年的中華文華和文明。沒有人會異議:中國文化之根,一直根植於鄉村。

陶淵明對鄉村是情有獨鐘的,孟浩然對鄉村是依依不捨的,陸遊對鄉村是深深眷戀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若許閒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這些詩句無不訴說著古代文人們對鄉村生活的嚮往。

當代的文人,大都坐著雅座,喝著咖啡,看著高樓林立和霓虹閃爍,享受著輕歌曼舞,關注著股市行情,然後結合自己的狀態拿出筆來描寫都市欲望。

詩意的杏花村沒有詩意了,浪漫的康定城不再浪漫了。天下之大,哪裡是我思想的皈依之地?何處是我靈魂的棲身之所?


鄒彬,一位虔誠的語文老師。少年時迷武俠,青年時迷情調,漸至中年漸能有點獨立思考。願以文字為橋,和有緣的人相逢。願人間所有的相逢,如茶遇水,如水遇茶。

一個有品位的公眾號,值得你去關注!

讀好文字,聽好聲音,欣賞有魅力的音樂。

讓閱讀無處不在      讓悅讀豐富人生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同步悅讀》公眾號


         倡導全民閱讀     打造書香中國

《同步悅讀》微刊是一個面向全國的新媒體,宗旨是「倡導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中國」。設有【名家名作】【美文欣賞】【好看小說】【詩歌在線】【熱點評說】【教育隨筆】【同步素描】【故事傳說】【圖說社會】【傳記紀實】【最新發布】等專欄。投稿作品必須是微信公眾平臺原創,稿件(後附作者簡介)word文檔和作者彩照(橫幅)均通過添加附件方式發送至郵箱tbyd2016@163.com。付酬機制:作品80%讚賞付給作者。

 ©原創發布

圖文來源:網絡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公眾號聯繫

▼點「閱讀原文」讀往期內容

相關焦點

  • 娟姐
    娟姐,今年50歲了。就在上個月底,她悄無聲息的去辦了退休。直到後來一行幾個熟絡的朋友開玩笑說讓她辦個退休宴的時候,我才恍然意識到,我娟姐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了。退休是辦下來了,原來的班她也沒耽誤,繼續上著。我倆曾經好多次靠在一起的時候還討論過這個問題。她說覺得自己精力還可以,單位還願意繼續用她,那就好好先幹著。
  • 娟姐//黃兆祥
    娟姐姓周單字一個娟,和她一起上班的姐妹都叫她娟姐。       「  呀,娟姐,今穿這裙子漂亮很。"
  • 【情感專欄】娟姐
    2013年元旦,我認識了邁克的媽媽:娟姐。如果不是邁克介紹,我是絕不會把差別那麼迥異的兩個人想成是母子的。  娟姐小小的個子,壯壯的身材,一副爆發力極強的嗓子還有極具穿透力的笑聲。還是在這個涼臺上,邁克給我們介紹了娟姐。  娟姐一把摟住邁克,大力的親在了他的臉上,邁克只會羞澀的笑著。  娟姐說:有勞各位了啊!
  • 《喜劇之王》裡面的娟姐,到底是不是愛上了尹天仇
    這部戲裡面有兩段愛情戲,一段是尹天仇和柳飄飄的,一段是尹天仇和娟姐的。這麼多年來,關於尹天仇和娟姐,大家有很多爭議。有的人認為,娟姐是喜歡並暗戀尹天仇的,最後因愛成恨。有的人認為,娟姐只是欣賞尹天仇的才華而已。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代表鄒彬:希望工友們都能成為新時代產業工人主力軍
    代表鄒彬建議國家應加強對新時期建築行業產業工人的培育。紅網時刻3月3日訊(記者 馮鈞)作為湖南團最年輕的人大代表,年僅22歲的鄒彬從農民工一步步成長為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管理員。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行業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向總書記匯報丨鄒彬:不負青春韶華,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工作中的鄒彬。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莎 長沙報導「我很榮幸能作為建築行業的唯一代表參加座談會。」鄒彬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召開座談會時,他就坐在習總書記的正對面。座談會上,鄒彬結合自己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經歷和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上的工作經歷,提出了有關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更好保障農民工群體利益和成長機會的四點想法,包含醫療、教育、增收、立法等諸多方面。
  • 嚮往的生活是回歸純真——娟姐小院,【春季開胃菜】第一站:單餅卷春菜!
    她叫馮曉娟,大家都叫她娟姐,所以她的小院也叫——娟姐小院娟姐娟姐是東北長春人 ,9歲和支邊的父母來到新疆在這裡生長、工作、結婚生子娟姐退休前是做企業管理的,退休後想在南山找一個小院自己生活有了小院後,一開始是邀請朋友家人上來聚餐大家在小院裡採摘、自己烹飪,娟姐也會做給大家吃就這樣,朋友帶朋友,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娟姐的手藝和的她的小院也俘獲了不少人心漸漸地,形成了農家樂方式
  • 【娟姐在路上】太原邁入地鐵時代,二號線23個站點我都集齊了
    歡迎關注「像風一樣自由」 娟姐的原創空間 拍幾張親切而溫暖的圖片 寫一些平淡而深情的文字 12月26日中午12點,太原地鐵2號線將正式投入載客初期運營。
  • 她是孩子們的「娟媽媽」
    在兒子眼中,她是一個省吃儉用的媽媽;在福利院孩子和貧困家庭孩子眼中,她是給他們帶來母親般關愛的「娟媽媽」……她就是李娟。從2012年至今,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參加愛心公益活動。12月8日,記者採訪了李娟。
  • 重看《喜劇之王》:飄飄是愛情,娟姐是現實,你選哪個?
    面對來之不易的娟姐的機會,他是對現實妥協呢,還是堅守愛情呢?尹天仇很純粹,所以他不想讓理想中摻雜虛假,正如愛情不能摻雜虛偽一樣。對理想的態度,從下面這件小事就能看出來。在給人講課時,總是一身西裝,有很強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就是對理想的尊重。在愛情之中,他不在乎感情以外的其他東西,比如不在乎柳飄飄的職業身份。
  • 娟妹笑趴!
    以前娟妹甚至遇到過「留學歸來的女主播連日常英文都說不出幾個」的搞笑場面。昨日娟妹再次化身「學歷JC」前往顏值區連麥,期間她連到一位女主播,見對方學歷似乎不是很高,便詢問對方:「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多少?」令人咋舌的是,該女主播聽完後一臉懵圈,並思考了好一會兒道:是四分之二嗎?
  • 著名歌手段娟舉辦粉絲見面會
    2019年11月23日下午,著名歌唱家段娟在西安關中記憶餐廳舉辦粉絲見面會。
  • 《街頭霸王》系列御用畫師西村娟繪製37名卡普空人氣角色合集
    《街頭霸王》系列御用畫師西村娟繪製37名卡普空人氣角色 追蹤者賣萌搶鏡 2021
  • 娟妹子詳細教你這樣做,新手一學就會!
    我是喜愛美食,樂於分享的娟妹子。我的口號是:「有什麼菜做什麼菜,簡簡單單人人愛。」今天娟妹子又來給大家更新美味啦。上一篇文章講了粽子餡的調製方法,這篇文章講怎麼包粽子和煮粽子。這些材料是我白天準備的,因為我是寶媽,還要忙於帶兩個小孩,所以包粽子的時間自然排到了晚上。
  • NMSL丨女主播不滿被嗨粉羞辱,直指娟妹展開Bo4罵街對噴:一群窮x真沒素質!
    熟悉抽象的水友應該都知道,由于娟妹直播間有大量喜歡搞事情的嗨粉,所以她每次連麥的時候,水友們都會跑去對面女主播直播間刷屏搞事,小則把人家罵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