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年再回來。」
2018年1月14日,李志結束第三次臺灣之旅後,在 Facebook 上跟臺灣地區樂迷約好明年再見。
這次,李志不僅在臺北演出,也首次前往臺中,登上臺中 Legacy 的舞臺,並直呼臺中 Legacy 是他見過「最完美的 Livehouse」。
演出現場圖文回顧之外,街聲團隊也獨家記錄了李志五天台中臺北雙城行花絮,來跟著 B哥的腳步,進行一次獨特的臺灣文化之旅吧。
1月8日
抵達臺中
從南京飛抵臺中,當然要先去當地最大的觀光夜市——逢甲夜市填飽肚子。豬血糕、當歸鴨面線……經典臺味小吃下肚,李志還對這頭完整的「金豬王」產生了興趣。
吃完飯,李志溜達到夜市附近的屈臣氏,入手了一把電動牙刷,因為他臨演出前有個習慣,一定要好好刷牙漱口再上臺。李志也被友人推薦購買了蜆精,這是一種養肝補品,他從沒喝過,嘗鮮買了,在臺中場演出前喝掉一瓶。
李志還逛到了一家日系生活用品店
李志曾說他們每去一個城市演出,最喜歡逛的就是校園,來到一個傳播知識的地方,讓人感覺朝氣蓬勃。逢甲夜市邊就是逢甲大學,夜深了沒進去逛,也留下了合影。
這一天的最後,李志走進一間酒吧,喝了一杯蘇打水,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1月9日
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很容易讓大家產生一個錯覺,以為他是鹿港人,或者曾經在鹿港生活過,事實上,直到1982年這首歌發行時,羅大佑都從沒去過鹿港。
作為羅大佑的粉絲,李志希望多花點時間去鹿港逛逛,於是早上十點就出發。約四十分鐘的車程中,他沿路哼唱起《鹿港小鎮》。
天后宮、龍山寺、摸乳巷、孔廟……李志細緻耐心地參觀了鹿港的各個知名景點。
逛書店是李志的一大愛好,鹿港的一間特色人文書店吸引到他的注意。這間書店開在一棟有88年歷史的古昔裡,老闆黃志宏從事文史工作,得知古昔因為年久失修即將遭到原屋主變賣,便貸款買下,進行整修改造。一樓的老書櫃由福州上遊杉木製作而成,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書籍,二樓設置成可以供顧客品茗閱讀的空間。李志對這棟建築的空間設計讚不絕口,直說「從前的人懂生活」。
書店門口
李志在書店二樓跟樂隊成員和友人愜意聊天,他特別喜愛臺灣的烏龍茶
細雨中,李志漫步在鹿港特色老街,看到工藝品店一定會駐足。
走進麵茶小店,喝碗古早味麵茶,再來一份杏仁茶加油條,臨走前,李志不忘捎上一些麵茶粉,準備帶回家孝敬爹娘。
結束一天的鹿港之行,返回臺中市中心,李志的晚餐選擇了熱乎乎的羊肉爐。
1月10日
「臺中早上好」現場演出@臺中 Legacy
當天下午,李志來到演出場地臺中 Legacy 試音,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臺中 Legacy 在2014年夏天開業,如李志所說,在一片空地上完全自主設計建造,所有的設計專為 Livehouse 打造,而不像別的展演空間通常是在建築物裡改造而成。李志前前後後拍了不少照片,還跟南京歐拉藝術空間的同事通話,分享起場地內線路走向等細節問題,可以說是十分喜愛了。
演出前試音中
臺中演出現場
演出後的慶功宴,大家吃的是臺式熱炒
1月11日
《耳朵借我》:人生第二次電臺通告
結束臺中的行程,早上十點坐上大巴,李志團隊北上臺北。下午兩點,李志坐在了錄音室裡,準備進行人生中第二次電臺專訪,對面是知名 DJ 馬世芳。
「人生過半,只做過兩次電臺節目。一次是07年在北京和寧靜,一次是今天在臺北和馬世芳。」李志發微博感慨。
而這次訪問對於馬世芳來說也「得來不易」,他在 Facebook 上發布了一篇感想,其中提到:「早在四五年前,他就企划過臺灣行,卻因為手續問題沒來成。前兩次臺北演出約了要訪,也都陰錯陽差錯身而過。這次的廣播專訪,固然是他十年來的第一次,卻也讓我等了四年呢。」
李志從他的童年說起,聊起初聽鄭智化的震撼,談到港臺流行音樂對他們這代人的影響,也提及這些年對音樂場景的觀察。兩小時的訪問結束後,李志乾脆地對馬世芳說:「明年再上一次你的節目!」
通告結束後,李志到街聲臺北辦公室參觀,遠眺101大樓。
1月12日
「臺北早上好」現場演出@臺北 Legacy
這是李志第三次站上臺北 Legacy 的舞臺,不出所料引發了一首首大合唱。Legacy 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這樣描述:
「李志的現場,真的必須朝聖一次!
逼哥創作獨有的濃烈氣息穿透你我,或許直到永遠都不會散去。
而與大夥一首一首合唱、歡呼,交流我們心中的那首逼哥,創造集體記憶,又是件更神奇的事了,這絕對是難以忘懷的場景!」
街聲獨家現場回顧,盡在1月20日發布的這篇《現場|李志「臺北早上好」:此刻我在臺北的夜裡,想念著你越來越遠》中。
臺北場演出結束後的慶功宴
1月13日,李志團隊一大早就趕往機場,返回南京。李志拍下清晨的臺北,6:26分,依依不捨地發了條微博——「臺北早上好」。
本文攝影:邱千
本文為街聲原創,歡迎轉發,商業媒體轉載,需獲得授權,並註明作者及出處。
校對:凍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