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
原題:已知正四面體P-ABC中,D,E,F分別在稜PA,PB,PC上,若PE≠PF,且DE=DF=√7,EF=2,則四面體P-DEF的體積為?
題中要求的是四面體P-DEF的體積,但是D,E,F這三點既不是正四面體邊上的中點,它們所圍成的四面體P-DEF有也不是規則的四面體,且明確的說明PE≠PF,那該如何求該四面體P-DEF的體積呢?
這道題中除了給出三角形DEF的三邊外,就是正四面體P-ABC,所以還是要從給出的已知出發,進一步的得出PE,PF,PD的值。
得出PE,PF,PD的關係或者值
為了簡化計算,我們可以分別設PE,PF,PD的值為x,y,z。
為了建立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三角形中建立邊之間的關係,一般均使用餘弦定理。
因為四面體P-ABC是正四面體,所以∠EPF=∠DPE=∠DPF=60度。
在三角形PEF中,根據餘弦定理有EF^2=x^2+y^2-2xycos60度,又因為EF=2,所以整理得到x^2+y^2-xy=4①;
在三角形DPE中,根據餘弦定理有DE^2=x^2+z^2-2xzcos60度,又因為DE=√7,所以整理得到x^2+z^2-xz=7②;
在三角形DPF中,根據餘弦定理有DF^2=z^2+y^2-2zycos60度,又因為DF=√7,所以整理得到y^2+z^2-yz=7③。
這樣就得到了PE,PF,PD三者之間的關係式①②③式,而①②③式就構成了三元二次方程組,那如何解這三元二次方程組就成了關鍵。
解該三元二次方程
對於這樣的式子我們不能盲目的去解決,要仔細的觀察,找到解方程的入手點。
觀察發現②③式子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個是x,一個是y,所以我們可以將x和y看成是方程t^2-zt+z^2-7=0的兩個解,而z看成是一個常數,所以該方程就是變成了二元一次方程。
根據二元一次方程的特點有x+y=z,xy=z^2-7,再將x+y=z,xy=z^2-7代入①式子中就可以得到只關於z的方程,即z^2-3(z^2-7)=4,解得到z=√17/√2,將z=√17/√2代入xy=z^2-7中,解得到xy=3/2。
接下倆我們無需將x和y的值求出來,因為xy的乘積在乘以角EPF的正弦就是三角形EPF的面積,再求出D點到該面的距離即可根據三稜錐的體積求出P-DEF的體積。
求出D點到面EPF的距離
要想求出點D到面EPF的距離,就要得出PD與面EPF的夾角,而它們的夾角實際就是PA與面PBC的夾角。
取BC的中點M,連接AM,PM。
因為四面體P-ABC是正四面體,設該正四面體的邊為a,則有PM=AM=√3a/2,PA=a。
在三角形APM中,根據餘弦定理有AM^2=PA^2+PM^2-2PA·PMcos∠APM,而∠APM就是PA和面PBC的夾角,也是PD與面PEF的夾角。
解得到cos∠APM=1/√3,根據(cos∠APM)^2+(sin∠APM)^2=1得到sin∠APM=√6/3。
所以點D到面EPF的距離就為PDsin∠APM=√17/√2×√6/3=√17/√3。
求出四面體P-DEF的體積
因為四面體D-EPF的體積和四面體P-DEF的體積相等,所以只要求出四面體D-EPF的體積即可。
根據四面體的體積公式有V=1/3×h×S底,所以得到四面體D-EPF的體積為V=1/3×PDsin∠APM×S△EPF=1/3×√17/√3×1/2×3/2×sin60度=√17/8。
所以的就到了四面體P-DEF的體積為√17/8。
總結
解這道題時,主要是從已知出發,根據已知再構建出更多的已知,但是不要盲目的去求解,浪費沒必要的時間。
這道題主要考察了我們觀察的能力,不善於觀察,很難快速的解出三元二次方程z的值。
高中:四面體體積最大時求外接球半徑?關鍵找球心,它們什麼關係
當三角形的面積取最大值時求邊c,判斷∠C?其實是運用均值不等式
詳細講解三角形中邊的取值範圍的題
具體剖析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的運用
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的證明過程匯總和適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