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愛
2020年伊始,一場無聲的戰役悄然打響,全國億萬家庭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展現出了全民動員、家庭抗疫的強大力量,以感人事跡書寫家國情懷。5月15日國際家庭日,全國婦聯舉辦「最美我的家 抗疫『家』力量」全國抗疫最美家庭雲發布活動,揭曉660戶全國抗疫最美家庭。
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即日起,女性之聲將在「小家大愛」欄目,講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全國抗疫最美家庭故事。
邱貝文和萬路是一對90後夫妻,在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經營一家餐館。這家小餐館,在疫情發生前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疫情發生後,很多人都想知道它在哪兒。這一轉折,始於邱貝文的一條朋友圈。今天,讓我們走近來自湖北省的邱貝文家庭。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和老公經營著一家餐館,看到醫院缺這缺那的,我們想幫忙。醫務人員想吃飯,無論哪個點,提前半小時打我電話,24小時在線,店、車已全部消毒。」
1月25日凌晨4點,邱貝文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3個小時後,她和丈夫萬路被不斷響起的電話聲吵醒,有朋友,也有陌生人。他們才知道,這條朋友圈上了微博熱搜。
隨著這條朋友圈被廣泛轉發,店裡陸續接到各家醫院的訂餐求助,頭一天就送出了180份。
邱貝文(左)和家人忙著分裝打包盒飯(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 石偉 攝)
萬路事先並不知情,雖然有擔心,但他還是決定支持妻子。「我第一反應就是支持,覺得有種使命感,這可能是這輩子最值得的一個決定。」大年初一上午,他就趕到超市採購了3000多元的蔬菜、肉、蛋和大米。
「這條朋友圈本來是屏蔽了父母,怕他們擔心。家裡弟弟妹妹們看到了,主動來店裡幫忙。後來兩個爸爸也來了,媽媽們被我勸回去了。」邱貝文說。
一家人在店裡忙碌(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疫情發生後,很多餐館都關門停業,店裡接到的訂單越來越多,為了兌現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的承諾,邱貝文一家全家總動員。丈夫萬路擔任廚師,全家幫忙打下手,店裡9個人,都是自家人,每天至少有13-16個小時在連軸轉,蒸飯、擇菜、洗菜、切菜、炒菜、打包、開車送餐、採購食材……一天大概要製作800-1000份盒飯,累了困了就隨便找地方躺一躺。
開始時本想為就近的金銀潭等醫院的醫護人員送餐,但後來不管路程遠近和份數多少,只要醫護人員需要,他們都會去送。一小時的車程不嫌遠,驅車20公裡送一份盒飯不嫌少,一天跑了500公裡在路上都能睡著不嫌累,送過武漢80%以上的醫院,夫妻倆說:「不能讓衝在最前面的人寒心,連個飯都吃不上!」
邱貝文一家人正在準備當天的午飯(圖片來源: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
剛開始去醫院送餐,邱貝文說,也害怕。有一次她去醫院送150份盒飯,旁邊一片寂靜,還沒靠近就聞到消毒水的味道,「肯定害怕,但是別人感激你的時候,從別人眼睛裡面可以看得出來,這種感覺會把你的那些擔心給壓住。」令她印象最深的有一位護士,取餐的時候遠遠跑過來跟她打招呼,又謹慎地保持著距離,後來給她發了一條簡訊:「姐姐,真的特別謝謝你,我不知道怎麼說,23歲的我們硬著頭皮上,只知道現在他們需要我們,而你們卻是真的用你們的愛心去溫暖我們,真的謝謝你們,我們不會浪費每一滴糧食,我們也會保護好自己。」那一刻邱貝文十分感動,「我覺得可能我在23歲的時候,我做不到這樣子,她給了我繼續做下去的勇氣。」
「我們飯菜有免費送的,而正常是要收費的。」邱貝文說,整個武漢買菜都成問題的時候,一份兩葷一素的盒飯定價是15元。「只有存活下來才能幫助更多的人,但是我們一分錢都不賺。」事實上,不僅一分錢都不賺,店裡虧損超過20萬。復工後每天仍是虧損狀態,房東為他們減免了3個月的房租。邱貝文說,即便這樣,他們也會堅持做下去,努力打拼,把得到的回報給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
在邱貝文一家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送餐的行列,愛心人士和企業也開始為醫護人員提供配餐。
「我們就是普通的武漢小家庭,力所能及地為前方的醫護戰士們出點力。與付出相比,我們收穫的感動更多。」60天,25000份餐,邱貝文一家人盡最大的努力,為抗疫貢獻著一份力量。
餐館裡一起「奮戰」的一家人(圖片來源: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
再忙碌,再辛苦,全家人在一起,這就是幸福。經過這場疫情,邱貝文特別想對父母、家人說聲感謝,謝謝他們的支持。「我很幸運,能有這樣一個家庭。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丈夫萬路說,在這兩個月裡,自己用行動全心全意支持妻子;未來全心全意經營好飯館,照顧好家人和孩子。
這簡單樸實的話語,也是他們最樸素的心願。
轉載:女性之聲
關注加入我們吧
原標題:《小家大愛 | 邱貝文家庭:全家總動員,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