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朝花夕誓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周末,日本動畫電影《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以下簡稱《朝花夕誓》)在國內上映。上映6天後,票房約為1400萬。隨著《阿麗塔:戰鬥天使》的持續走強,以及周末《馴龍高手3》開畫,《朝花夕誓》的票房數字應該就被定格在1500萬上下了。
這個票房數據,相對於《朝花夕誓》這部電影本身的質量以及引進方華策影視的宣發來說,其實是比較合理的。
《朝花夕誓》在中國的水土不服
《朝花夕誓》是日本著名動漫編劇人岡田麿裡首次執導的動畫電影,在此之前由她出任編劇的《未聞花名》《花開物語》等作品,在核心動畫觀眾中擁有較高知名度。
《朝花夕誓》的劇情和內容核心保持了日本動畫作品的一貫風格:不諳世事的少女在經歷風雨後,學會了與過去告別,勇敢走向未來,在悲劇的故事中,融入的是希望的內核。同時,電影也展現出了岡田麿裡細膩的創作風格:既有摯愛抉擇的煽情感情線,也有生離死別的虐心情節,總體來說是一部相當催淚的動畫電影。
不過,包括《朝花夕誓》在內的數部既致鬱也治癒的作品,遭遇了大量兩極化的評論。關於其作品的吐槽,大多集中在劇情糾結、人物苦逼、處處瑪麗蘇,甚至有觀眾指出她為了煽情而導致劇情邏輯出現問題等等。也難怪岡田麿裡除了「岡媽」這個綽號之外,還被稱為「日本瓊瑤」。
岡田麿裡作品中這種獨特的風格,使得其作品受眾難以有大範圍突破。儘管《朝花夕誓》從音樂到畫面都很美,且在豆瓣收穫了7分的平均分,但是在評論中有不少觀眾指出了劇情的諸多不合理之處。在日本,電影於去年2月後最終僅獲得3.5億日元票房,顯然日本本國電影觀眾對《朝花夕誓》也是不太感冒的。
在中國電影市場這個大環境下,岡田麿裡風格的作品更是很難從粉絲走向路人。畢竟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已經很多了,何必還要去電影院裡哭哭啼啼一番,得到心靈的淨化呢?所以,即使是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以及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評選這些行業認可,也並未給《朝花夕誓》在國內的市場表現加分。
經過三年多的引進嘗試,日本動畫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具體表現已經非常明顯,要麼就是類似《火影忍者》、《龍珠》劇場版之類的強粉絲向作品,自帶粉絲票房,要麼就是像《哆啦A夢》《你的名字。》之類擁有潛在的廣泛受眾,依靠強勁的宣發以及自來水口碑,引發路人觀眾的購票欲望。
而對《朝花夕誓》這樣一部粉絲屬性較弱,且難以靠口碑吸引路人觀眾的作品,對其引進方華策影視來說,或許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票房,而是在布局國內動漫市場的過程中,於發行方面的試水。
在《朝花夕誓》之前,還有一部由華策影視引進的日本動畫電影在中國播出。去年11月9日,曾在日本拿下91億票房的《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在國內上映,這部強粉絲屬性的電影最終拿到了1.27億元票房,它的國內引進公司也是華策影視。
《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和《朝花夕誓》顯然不是一個量級的作品,不管是粉絲受眾還是故事內容方面,《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顯然有著更強的市場表現。華策影視對兩部作品的宣發投入也有很大區別,《名偵探柯南》上映前夕,其導演立川讓曾被邀請到國內進行宣傳,同時各種線下線上營銷活動還走了一波。《朝花夕誓》的宣發則主要依靠華策自家的藝人小哥哥小姐姐錄製視頻在微博上打Call——用核心動畫觀眾的話來說,《朝花夕誓》在中國「沒有什麼宣發」。
顯然,華策自己也知道《朝花夕誓》應該激不起什麼浪花來,所以在營銷方面的保守也是情理之中。
作為國內電視劇行業裡的一線公司,華策影視的業務涉及真人電視劇、電影、綜藝的製作、發行、營銷、藝人經紀等等,對這樣一家大體量文娛公司來說,從真人影視領域延伸到動漫領域是遲早的事。
早在2016年,華策就分別以1500萬、2500萬分別投資了鮮漫、夏天島,還曾計劃以5000萬投資A站。第二年,華策影視成立華策動漫。2018年4月,華策動漫在中國國際動漫節上亮相的作品,就包括《朝花夕誓》,同時還有《巧虎大電影》《小小恐龍可可奈》《長歌行》,涉足了從少兒動漫到成年動漫、海外動漫IP到國漫IP各個領域。
在前幾年,中國動漫市場還處於資本熱捧階段,投資上遊漫畫公司,以及彼時的中國頭部二次元社區,同時去日本買買買,不管是從商業角度還是從資本角度,對華策來說都是合理且必需的嘗試。
在這些嘗試中,總有一些是不算特別成功的。比如在投資夏天島後不到半年,夏天島就遭遇漫畫家解約風波,對夏天島的後續發展帶來一定影響;買入《朝花夕誓》後接近1年電影才上映,電影質量以及市場表現都相當平庸。不過這一切都不算是壞事,畢竟有過嘗試和經歷,才能吸取更多經驗,知道接下來該如何選擇與前進。
其實,從多角度切入動漫市場的中國影視公司不止華策影視。
行業內熟悉的光線影業,成立彩條屋影業,投資動畫製作公司製作動畫電影,每年至少出品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同時在日本買買買,除了爆款《你的名字。》,這個周末即將上映的《夏目友人帳》劇場版也是光線買入的版權。
華誼兄弟出品過《搖滾藏獒》,一部從口碑到票房都不如人意的動畫電影。另外,還於2016年聯合美國夢工廠前總製片人成立了點睛動畫,不過至今還未產出作品。不知道是因為製作「好萊塢範兒」的動畫作品門檻太高,今年2月華誼兄弟韓國公司聯合網禪開啟《奇蹟MU》的網漫項目,由韓國網漫作者林仁斯和製作公司Kenaz製作,未來可能將會有《奇蹟MU》在韓國與中國的動畫、電影等影視內容製作。
唐德影視投資過由成龍監製的長篇動畫《新成龍歷險記》,以及3D動畫電影《果樂城》。
更早的影視劇公司涉足動畫市場的行為,還有慈文傳媒曾經成立的慈文動畫,2010版《西遊記》、《藏獒多吉》以及《拜見女王陛下》的PV都是出自這家公司。慈文動畫的最後一個項目是2014年自有長篇動畫《童話聯盟》,但是至今在網絡上都只能搜到動畫PV。
從最早成立動畫公司,自己製作、發行作品,到聯合海外動畫公司製作動畫,或者投資國內動畫公司,以及購買海外動畫影視作品版權,國內一線影視劇公司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有過涉足動漫市場的行為。
儘管動漫和真人影視同屬視覺藝術表現形式,但是製作、運營動漫內容和拍攝、發行真人影視之間還是有本質的不同。何況在現今中國的文娛體系中,真人影視可以靠票房、藝人經紀、廣告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獲得營收,而動漫作品,特別是非少兒向動漫作品,不僅在電影這塊的整體市場表現並不佳,而且回本模式缺乏多樣性。
對這些深耕中國文娛市場多年的影視劇公司而言,在布局動漫市場的過程中,他們缺的並不是錢,而是應該考慮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探尋觀眾的喜好,產出能夠為市場所接受的好作品,才能在「動漫產業」這門生意中獲得實質性的收穫。而這個過程,絕非短短幾年可以實現的。至少在現階段,從大部分影視公司產出或引進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們在動漫市場的布局儘管是多角度,但少兒向動漫仍是這些影視劇公司發力動漫市場的重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