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七夕,無非是滿大街情侶秀恩愛,充實且單調。
但是今年的情人節因為悲傷蛙而變得不那麼尋常。
這隻七夕蛤蟆一夜之間爆火,成了單身狗自嘲解構的大型行為藝術專場。
當然裡面玩梗的惡趣味居多,畢竟戀愛對一些人來說並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調劑品。
但是對於渴望愛情的人,如果能戀愛誰還想單身呢?
信醬這裡沒有什麼撩漢秘籍戀愛寶典,只有一份玄學僅供參考。
距離明年的情人節還有半年的時間,如果不想明年的情人節也形單影隻的話,這份戀愛參拜秘籍,請查收。
日常就喜歡求神拜佛的日本人,在祈求姻緣方面也毫不含糊。尤其是女孩子們,對於求姻緣更是有異常的執著,以至於許多求姻緣靈驗的神社寺廟聲名遠播,信醬給大家介紹幾個最靈的姻緣福地,要不要愉快脫單就看各位的了。
作為九州兩大天滿宮之一,水田天滿宮供奉著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公,繼承太宰府天滿宮的建築樣式,是個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神社,每天都有眾多的參拜者到訪。
水田天滿宮中的戀木神社是日本唯一一座供奉「戀命」大神的神社。「戀命」大神是深受日本民眾喜愛的「良緣幸福之神」和「戀愛之神」。
包括「戀木繪馬」、「戀愛求籤」、「愛心陶板護身符」在內,戀木神社的愛心神紋隨處可見,到處充滿了lovelove的氛圍。
最上面這張驚現「希望見到辰亦儒」,是個合格的迷妹了。
不分男女老幼,每天都有眾多香客前來參拜,神社中有點綴了愛心的鳥居和戀愛參拜道路,在眾多「正經」神社中顯得有點不那麼「正經」,走在其中感覺空氣中飄著粉紅泡泡,讓人頓時想要談戀愛。
水田天滿宮·戀木神社
地址:
福岡県筑後市大字水田62-1
京都的地主神社,對於喜歡來京都旅遊的中國人來說一定不陌生,它就位於京都知名的清水寺旁,來清水寺參拜的人會順便參觀一趟地主神社。
雖然很多人將其看成是清水寺的附屬,但實際上地主神社建成的年代在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建國之前,在神話時期就已存在,歷史極為悠久。
地主神社是出了名的戀愛結緣神社,社內有一對有名的戀愛佔卜石,據說非常靈驗。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戀愛佔卜石是新石器時期繩文時代的遺物,不知從何時開始被稱為戀愛佔卜石,成為求桃花的聖地。
想要求桃花運的人,需要閉著眼睛從一塊石頭走到另一塊石頭的位置,中途不能睜眼,行走時心裡默念許下的願望。如果途中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戀愛成功率會大大上升。
地主神社的戀愛御守的分類也非常細緻,求桃花、想要單相思畢業、想結婚、結婚之後希望幸福長長久久,各種戀愛煩惱都能保佑到。
福岡縣太宰府市的灶門神社是結緣的著名神社,戀愛護身符「姻緣線」深受歡迎。灶門神社的正式名稱為寶滿宮灶門神社,作為祈求成就佳緣的神社,1350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信仰。
被視為結緣、消災除厄的寶滿宮灶門神社坐落於寶滿山(海拔 829 米)。寶滿山自古被奉為靈峰,是九州登山者最多的山峰,其山頂有上宮,山腳下有下宮。而且是春季賞櫻、秋季賞楓的風景名勝,在各個季節可領略到不同的優美自然景觀。
灶門神社位於海拔 180 米處,氣溫與福岡市內相差 2~3 度。踏進神社的大門,就能感受到此地的「氣運」。
在寶滿山自然美景的環繞下,春季以吉野櫻領銜,山櫻、垂枝櫻爭奇鬥豔,新綠初上之際的樟樹嫩葉、楓樹、杜鵑花,夏季的澤八繡球陶冶著參拜者的眼睛和心靈。
進入秋季,神社內的 300 棵楓樹和大銀杏會染上鮮豔的紅色。夜晚燈光閃耀,與白天相比,景色多了一分神秘。
灶門神社主要供奉的是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生母玉依姫命。玉依姫命因其為靈魂牽線而結緣的神德而為人們所愛戴,以年輕女性為主,許多信眾會前來參拜,祈求成就佳緣。
說起「結緣」,人們最先想到的是男女之間的佳緣,但結緣一詞其實還包括家人、朋友、工作等讓我們充實度過人生所必不可少的各種關係。
人們常說「人生如同旅程」,灶門神社自古以來就在為人們指引著人生的方向。
寶滿山也叫「灶門山」,7世紀中葉當時政權設置大宰府政廳時,寶滿山因位於政廳東北,而承擔起了舉行除鬼門的國之祭祀的職責。包括到大宰府赴任的中央官員、萬葉詩人等文人,或是遣隋使、遣唐使等出使海外的國家使節在內,許多人都會登山參拜,祈求一路平安順利達成使命。
在現代,面臨人生節點(搬家、就業、海外留學、新業務等)的人也會到訪神社,真誠地獻上祈禱。
在參拜時除了要在手水舍洗淨手口,還要在大殿前照「水鏡」洗淨內心,這樣許願才能成真。參拜後,在神社右側深處,還有佔卜戀情的「愛敬之巖」和祈禱與心上人重逢的「再會之木」等。
與一般神社中求護身符的地方大不一樣,這裡的護身符發放處是2012年由名揚世界的室內設計師片山正通親自操刀設計修建的。
鋪滿牆壁的粉色大理石看起來乾淨又柔和,天花板和牆壁上遍布神紋櫻花的圖案,與外面的景色相映成趣,將當季的風光融入了房間之中。「結緣」等各種願望的可愛護身符琳琅滿目,令人不知選哪個才好。
在發放處後面的瞭望臺上,設置了世界知名的產品設計師賈斯珀·莫裡森設計的雙人長椅和凳子。
文字/信醬
部分圖文來自ANA日本旅行計劃授權,禁止轉載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排版/信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