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成攝影)
2002年盛夏的一天,我正汗流浹背、懶洋洋的,卻接到著名作曲家鄭方老師的電話,說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正在拍攝52集動畫連續劇《小將狄青》(後定名為《大英雄狄青》),作為作曲的他讓我為主題歌和插曲作詞。
我急著問:「誰唱啊?」
鄭老師笑了:「這次沒你的份兒,寫好你的詞。」
我很不樂意:「那我不好好寫。」
「那就隨你了,反正是你的作品,丟的不是我的臉。」
我想想也是,便問:「是命題作文還是隨便寫?」
「隨便寫,狄青的故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幾時交貨?」
「今晚最好。」
我心說,媽的,這麼熱的天,要逼死人啊?!
插曲是首情歌,歌名為《再為你停留》,也就是上篇中提到過的《再一次風雨》的同詞同曲異名版,按下不表。
今天只說主題曲《盡在一笑中》。
「盡在一笑中」,是我從腦海中首先蹦出來的一句詞,我覺得,這和狄青的遭際、功勳、心胸、情懷再契合不過。
有了這個底兒,我擦著腦門上的汗,將歌詞一揮而就。
黃沙漫漫
黑霧濃濃
晚霞中傳來幾聲雁鳴
飄蕩在大漠蒼穹
長纓在手
壯志在胸
風吹草低萬裡路
雪刃霜刀邊塞風
男兒心中的豪情
從小與眾不同
鴻鵠高飛雲霄外
劍映豪氣貫長虹
男兒心中的柔情
依然澎湃洶湧
待到胡馬倒金戈
天池扁舟弄輕風
問世間冷暖
盡在一笑中
我和鄭方老師有過無數次合作,既有他譜好曲請我填詞,也有我寫完詞他作曲。
這次就是我作詞後他作曲。
成品出來後,我發現「長纓在手,壯志在胸」,被改成了「長纓在手,壯志懷在胸」;「風吹草低萬裡路,雪刃霜刀邊塞風」,被改成了「風吹草低行萬裡路,雪刃霜刀邊塞風」。兩句各加了一個字。
其實,這再正常不過——旋律和歌詞在腔詞捏合的時候,難免要打架,加減個別字詞,可以貼合旋律的進行——寫出來好看沒用,唱出來好聽才行。
所以,我的理解和做法是,作曲家在作曲時加減字詞,根本不用跟我打招呼,只要作品出色就行了。
這年秋天,接到鄭方老師的電話後,我屁顛屁顛地趕到美術電影製片廠觀摩錄音,見著名作曲家、音樂製作人衝著我笑,就很高興——肯定是他編曲的。
可是,他為什麼笑得這麼開心呢?
正想著,我腦後被人「啪」的一聲打了一下,扭頭一看,是和我同在「三百整」演唱組合的著名實力歌手傅彬。
我捂著後腦勺:「兄弟,你唱啊?」
「是啊,不買帳啊?」
「買帳買帳,哈哈哈哈!」
傅彬的唱功是包括三百整和同行都非常認可的,高音High E(比High C還高四個小二度)張口就來,而且音區上下貫通,音色極其優美,表現力極強。
這首歌由他來演繹,那是再好不過。
在彭程的監唱下,歌錄得非常順利,沒唱幾遍,傅彬就從錄音棚裡出來了,可是意猶未盡:「還可以嗎?要不再唱幾遍?」
彭程不耐煩了:「有什麼好唱的,我說行了就行了。」
我在旁邊撬邊:「要唱也是我唱。」
彭程瞪了我一眼:「由誰唱,是鄭老師定了的,你要唱,先去問他。」
我心說,我以前又不是沒唱過?但也只得悻悻作罷。
在聽傅彬錄唱的時候,我覺得他把這首歌的精髓拿捏得非常準確,唱得既有柔情又有豪情,深情入懷又大氣磅礴,剛柔並濟,非常感人。
其實,一首歌的出爐,整合了作詞、作曲、編曲、演唱、錄音者的數度創作,是一個集成作品,缺了哪個環節都不行。
2003年1月24日,《大英雄狄青》在上海電視臺開播了,後來又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播出。
我沒有刻意去追劇——真要追劇的話,我實在抽不出時間,因為我作詞、作曲、演唱、演奏過的電視連續劇、動畫連續劇歌曲、樂曲作品有很多,追不過來,還不如抽出時間創作新的作品呢。
不知道您看沒看過《大英雄狄青》?
據看過這部動畫連續劇的朋友說,還是蠻好看的。
我有個期待——等我退休了,有了時間,會將我參與創作的電影、電視連續劇、動畫連續劇一口氣看個夠,聽聽我的作品,好好自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