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st no one.
The truth is out there.
——Fox Mulder
X Files
《X檔案:徵服未來》
1998年6月19日 首映
同名美劇首部獨立電影 / 外星人 / 陰謀論
在九十年代時的書店裡,書本的擺放與分類並不像如今這樣條分縷析,井井有條。單說科幻小說,與阿西莫夫、凡爾納等擺在一起的,便有瑪雅水晶頭骨、百慕達三角、喜馬拉雅雪人等林林總總。
曾經霸佔書架的世界未解之謎中著名的水晶頭骨
這些標榜「未解之謎」的東西如今已經非常不好找了。早些年,它們可都是堂而皇之地被當成科普讀物的,更是一等一的暢銷書。不論學歷高低,職業出身,人人都對百慕達三角飛機失事的奇聞略知一二,足見當年民眾對怪談軼聞的熱衷。
即使時至今日,美國51區的傳說也養活了數不勝數的編劇和作家。在這其中,克裡斯·卡特的《X檔案》系列美劇堪稱其中翹楚。
《X檔案》經典Logo
從1993年9月10日福克斯電視臺的首播,到2002年5月19日播畢九季後全劇完結,可以說穆德與史考利這對亡命搭檔真正創造了歷史:在那個沒有《越獄》、《反恐24小時》的時代,《X檔案》系列美劇就是當之無愧的霸權。
至今為止,《X檔案》一劇已經兩次榮獲金球獎最佳戲劇獎(1995、1997),三次獲得艾美獎最佳戲劇獎提名。它也為卡特贏得了三次金球獎(1994、1996、1997)最佳編劇獎以及一次作家協會、兩次導演協會和一次艾美獎的提名。
儘管如今已是風頭不再,但《X檔案》的質疑精神仍舊在諸如《雙螺旋》這樣的美劇中得以留存。
曾經連續播出9季的霸權科幻美劇
《X檔案》十年輝煌,克裡斯·卡特這位王牌編劇的奉獻功不可沒。從1993到2016(重啟版),他幾乎將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奉獻給了這個黑暗的世界。
克裡斯的風格宏大深邃,擅長勾畫複雜深刻的故事,這正與《X檔案》的主題不謀而合:將真假難辨的民間怪談「假戲真做」搬上螢屏,真真假假之間,明嘲暗諷都在不言中。
克裡斯·卡特,《X檔案》的導演兼編劇
而談及創作靈感,克裡斯直言不諱,稱他的靈感源自水門事件。
「
水門事件是我經歷過的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它甚至改變了我的政治意識。對於16、7歲的少年來說,失去對政府的信任會讓他非常苦惱。
——克裡斯·卡特
」
我們不妨簡單回顧水門事件,以看清它究竟對美國流行文化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尼克森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而不惜派人在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安裝竊聽器,最終東窗事發,被迫引咎辭職。
此事件動搖了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而就在《X檔案》如日中天之時,另外一樁醜聞的爆發似乎在刻意為其推波助瀾,那就是1998年柯林頓總統的性醜聞事件。
水門事件(左)與萊溫斯基醜聞(右)的相關報導
兩起政府醜聞,一部經典美劇,其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揭露了現代意義上的政府本質——一個黑箱。正如同卡夫卡筆下可憐的土地測量員一樣,作為平頭百姓,你沒辦法知道政府在做什麼、如何運作,更永遠無法知道你的總統究竟是在橢圓辦公室裡和外星人會談,還是在狎妓取樂。
也正因如此,《X檔案》系列故事才沒有停留於奇譚怪論的表層:它的橫空出世,正是精準地把握了輿論風向的結果。
信息的註定不對等導致了信任的瓦解,而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的《X檔案》,正是對這一點的真實寫照——X檔案的世界中,什麼都不能信。
《X檔案》壁紙
永遠在追查真相的搭檔,永遠在千方百計掩蓋真相的政府和軍隊,這部美劇理論上可以一直拍到世界末日,永不完結——正如只要政府不消失(這裡鄭重強調,筆者並非無政府主義者),醜聞便總會沒完沒了。十年之後,美國不是又出了一個愛德華·斯諾登嗎?
影片的故事從遠古時代因誤遇外星人而罹難的原始人開始。時隔萬年之後,再次有平民因誤遇外星人而慘遭毒手;而兩位無名英雄——穆德與史考利——則要一邊調查一系列事件背後的外星人陰謀,一邊還要躲避政府勢力的阻撓。
兩人從達拉斯到德州沙漠、到麥田再到南極,一路險象環生,最終觸及真相;但在影片結尾,「真相」成了人力註定不能及的禁地,兩人的調查成果功虧一簣。
《X檔案:徵服未來》劇照
國內對電影的譯名頗為滑稽:《徵服未來》(fight the future)聽上去更像是某部《X戰警》。而事實上,與飛天入地的超級英雄相比,《X檔案》中的英雄人物只會給人無助之感。
未來在何方?由誰來徵服?這部色調陰暗的電影只會用無聲來戲弄我們的質詢。未來沒有被徵服,被徵服的反而是人類的理性,是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所謂的「主體」。
在影片結尾,穆德與史考利在冰原上狂奔逃生,身後的大地在不斷塌陷;最後二人也只能茫然地看著龐大的外星飛船離去。
《X檔案:徵服未來》劇照:飛離冰原的外星飛船
而另一邊,曾經在事件中扮演幕後黑手形象的FBI高層正在種植一片新的玉米地:過去發生的一切不留痕跡,新的罪行正在悄然上演。
對於政府而言,歷史,公理與道義統統是不存在的。為了掩蓋他們的計劃,他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製造一起爆炸案;
支持著他們的追求的,是在外星人這一更高層次存在的前提下,被重新預設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正如我們難以用道德準繩來評判秦始皇和徐福的行徑一樣。或許,對於我們這些觀眾而言,政府的存在才更像是外星人:難以溝通,更無從把握。
《X檔案》經典形象「老煙槍」(Smoking man),政府幕後利益集團的首腦
而外星人是誰?他們從哪裡來?他們意欲何求?這些問題註定得不到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在X檔案的世界中,無知才是真諦。與其說觀眾們欣賞的是天外來客、特異功能等種種奇觀,莫不如說他們更享受孤膽英雄對抗邪惡政府的情節。至於劇作本身有何深意?如果真能解讀出什麼深意來,就自行解讀去吧。
最後,如果想要領教《X檔案》系列的魅力,恐怕非回到原劇集不可。
儘管本片曾在《佳片有約》欄目上映,也堪稱一代人的童年陰影,但事實上,原劇集的精華在電影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歸根結底,電影兩小時左右的篇幅,要想涵蓋電視劇劇情中大量的信息和內容,確實有些勉為其難。
克裡斯·卡特的才華在於抽絲剝繭地敘事,而《X檔案:徵服未來》無法承載原劇中的大量信息。不過,優點在於,影片仍舊忠實地還原了電視劇的質感——陰冷、灰暗,懸念叢生,並沒有做成一部《獨立日》。作為《X檔案》的忠實粉絲,沒理由錯過這樣一部電影。
2016年,《X檔案》系列又重啟了新篇章,今年新的一季也已經上線。但如今的美劇市場早已是百花齊放,當年驚為天人的點子,現在看來也只能算作庸常。《X檔案》是否能續寫傳奇?或許只有觀眾自己才知道答案。
《X檔案》第十一季宣傳海報
魔繭
1985年6月21日 首映
天外來客 / 返老還童 / 喜劇
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
1989年6月23日 首映
縮微人 / 家庭 / 喜劇
機器戰警2
1990年6月22日 首映
賽博格 / 動作 / 犯罪
變臉
1997年6月19日 首映
容貌交換 / 吳宇森 / 犯罪 / 動作 / 尼古拉斯·凱奇
X檔案:徵服未來
1998年6月19日 首映
同名美劇首部獨立電影 / 外星人 / 陰謀論
少數派報告
2002年6月17日 首映
犯罪預測 / 菲利普·迪克原著改編
機器人總動員
2008年6月21日 首映
廢土 / 太空旅行 / 瓦力 / 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懷舊者
2014年6月19日 首映
賽博朋克 / 蒸汽朋克 / 高分溫情短片
末日孤艦
2014年6月22日 首播
後啟示錄 / 生化危機 / 威廉·布林克利同名小說改編
終結者:創世紀
2015年6月21日 首映
終結者系列第五部 / 阿諾·施瓦辛格 / 人工智慧 / 未來戰爭
獨立日2:捲土重來
2016年6月20日 首映
《獨立日》續集 / 異星入侵 / 好萊塢主義 / 動作
部分資料來源
IMDB & 豆瓣電影
Pinterest & 谷歌圖片
文案
鍾天意
圖文排版
HeavenDuke
信息整理
AlphaBot / 佳風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科幻百科
公眾號獲取更多科幻百科信息